学术投稿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加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

关键词:胸心血管外科
摘要: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比较

    报道45例在胸腔镜下完成动脉导管闭合手术的病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16.6岁(2~36岁),体重6~53kg.手术在全麻下进行,行单侧肺通气,然后在左侧胸壁上选择3个长约1cm的切口,用于放入摄像镜头及手术操作器械.在镜下用丝线结扎导管;提起结扎线后,再用钛夹钳闭导管.丝线结扎导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单用钛夹发生滑脱造成导管再通.本组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特别是导管再通的发生.将这组病人与以前开胸下导管结扎术病人做比较,显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及用药少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各种年龄、体重及肺动脉高压的病人.结论: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

    作者:李晓辉;郭斌;石静;崔宏伟;柴巍;耿建英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加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3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是少见的、预后较差的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1985~1993年我院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增;徐敬;薛金熔;胡伟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Gore-Tex线人工腱索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自1993年5月至1995年7月采用Gore-Tex线作人工腱索进行二尖瓣成形术11例;手术共植入人工腱索19根,其中6例病人腱索移植2根以上.1例因术后突发心包填塞意外死亡,其余病例二尖瓣成形术后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及左房径线恢复正常.平均随诊28个月(19~41个月),除1例病人二尖瓣中度反流外,余者瓣膜及心功能良好,移植的人工腱索无断裂.表明Gore-Tex线作为人工腱索替代物有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孟旭;陈宝田;裴金凤;杨禁飞;董然;李岩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右室双出口合并多发室间隔缺损1例

    病儿男,6岁.1岁左右出现口唇、甲床发绀,喜蹲踞.查体:皮肤、粘膜中度发绀,杵状指(趾).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Ⅵ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P2亢进.X线胸片示肺血多,心胸比率0.70.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肺动脉瓣狭窄,主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室间隔回声脱失16mm,主动脉骑跨约50%,二尖瓣前叶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诊断为法乐四联症,二尖瓣关闭不全.

    作者:白树堂;李正国;何伦德;何书武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异物刺入心脏1例

    病人男,26岁.10年前喝粥时突感吞咽困难,疑食管异物遂以大块馒头强行下咽后感胸痛加剧.此后渐出现发热、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和下肢浮肿.查体:体温38.5℃,心率102次/分,颈静脉怒张,有奇脉,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遥远,肺底闻及细湿罗音.白细胞总数13.7×109/L.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心包内有液平段.心电图示低电压,ST段改变.B超心包腔探及10mm液性暗区,未见异物影.心包穿刺抽出脓液160ml.

    作者:吴观生;罗先达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

    永存动脉干较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4%.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我们共收治这类病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承雄;周其文;王盛宇;陈长城;杨俊峰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进行胸部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一种新技术.1996年6月以来,我们共开展VATS 3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凯;隋晋平;陆明;汤澄;贾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入路比较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入路较多,合理的切口应尽可能满足原发肿瘤的彻底根治、引流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手术安全及低手术并发症率.现总结我们1991年11月至1998年3月手术切除2458例食管癌贲门癌的经验,对几种手术入路作一比较评价.

    作者:陈克能;师晓天;冯瑞庆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结核2例

    例1男,21岁.进食梗噎感2月余.查体无阳性发现.X线食管钡餐片示食管中段较大的充盈缺损区,边缘光整,呈椭圆形,粘膜展平,中央见一细条状龛影.纤维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30~34cm处食管右侧壁有一向腔内凸起的肿块,直径约3.5cm,中央有纵行裂隙,上附白苔.肿块部位取活检数块,病理报告:食管中段增殖型结核.经正规抗痨治疗半年后症状消失.

    作者:张铸;吴明拜;库尔班;张冒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左冠状动脉主干重建术治疗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我们使用新鲜、自体心包行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重建术,治疗1例LMCA开口重度狭窄合并粗大未闭动脉导管(PDA)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年轻病人,术中同时切开肺动脉修补PDA,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长青;朱朗标;李伯君;肖苍松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外科临床应用体会(附256例报告)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施行VATS手术256例(手术269例次),其中245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11例术中转传统开胸手术.手术疾病包括自发性气胸、食管和肺疾病及胸外伤等10余种.手术时间18~130分钟,平均69.1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日9.8天.发生胸部并发症12例,占4.7%.自发性气胸随访1~48个月,2例复发.食管癌切除随访1~31个月,1例术后8个月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VATS治疗某些胸部疾病就操作技术而言是可行的,它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作者:曲家骐;侯维平;史宁江;高昕;张新生;滕洪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6例肺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肺母细胞瘤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女各3例.年龄14~58岁,平均42.8岁.病史1.5~10个月,平均4.4个月.胸背部疼痛5例,咳嗽痰中带血1例.

    作者:张小军;刘俊峰;王其彰;李保庆;王福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肺移植1例

    肺移植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仅北京安贞医院报告1例长期生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合作,1996年8月15日完成1例右肺移植,生存48天.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瑞;蒋耀光;葛炳生;范士志;郭永庆;陈建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第二届世界小儿心脏病和心脏外科会议报道

    1997年5月11~15日,第二届世界小儿心脏病和心脏外科会议在美国檀香山举行.与会者为来自世界各国从事先心病工作的医师近千人,包括许多著名专家.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和交流.

    作者:陈群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27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

    为探讨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对1982~1995年间27例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管胃颈部吻合者22例,胸内吻合者5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2427例的1.1%.1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中15例经保守治愈,3例死亡;9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经手术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好发于食管胃颈部吻合者,多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因治疗方法不同需强调二者的鉴别诊断.术中精细适度各项操作,可减少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永岗;张汝刚;张大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12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对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处理的认识.结果本组病人病程长短差异较大,胸部X线、CT检查缺乏特征性表现,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3.3%,远处转移率为41.7%,3年生存率为25%.结论: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如能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并配合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望改善其不良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敬辉;任迎春;段国臣;李翔九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症

    1996年2月至4月我们应用胸腔镜行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4例,近期均恢复正常饮食.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启才;Bryner UM;王永清;郦志军;章文晓;何正富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术后纤溶调节系统紊乱的影响因素

    观察术后纤溶系统及抗凝系统的变化,以找出体外循环(CPB)术后出血增多和纤溶调节紊乱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根据CPB运转时间将30例CPB心脏手术病人分为两组(Ⅰ组<120分钟,Ⅱ组≥120分钟),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6、12、24、48和72小时7个时点时PAI、tPA、PLG、ATPL、PC、PS、APC和术后引流量8项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分析相互关系.结果tPA术后显著增高,由术前11.72±6.6ng/ml到术后6小时23.7±4.3ng/ml,约为术前的2倍(P<0.01).PAI与tPA相反,术前28.9±6.1ng/ml,术后1小时降至16.0±16.5ng/ml(P<0.01),仅为术前水平的45%.相关分析显示APC与PAI呈负相关(P<0.01).分组比较,PAI术前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1小时明显降低(P<0.05),而Ⅰ组术后各时点比较无差异.结论:(1)纤溶亢进的机制是tPA和PAI的平衡失调造成的,PAI的降低可能是造成术后早期引流量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延长CPB时间可显著地影响PAI的变化.(2)术后PC系统变化与纤溶增强有关,APC与PAI呈负相关,与tPA呈正相关,表明PC系统对纤溶有促进作用.

    作者:辛英才;王京生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先心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6例

    近年来我们收治16例先心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MR)行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的病人,现总结报告其在诊断、治疗、护理及围心脏手术期的特点.

    作者:王奇;朱朗标;余翼飞;王冬青;刘明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