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养荣;孙斌;丁国文
为观察人参二醇组皂甙(PDS)对体外循环(CPB)手术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将60例CPB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PDS组.PDS组术前2天和术前30分钟,按15mg/kg,共3次,静脉滴注PDS.测定两组CPB期间(转流前、转流15、30分钟、再灌注15、30、60分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发现CPB时间与SOD活性成反比,与MDA含量成正比.两组SOD活性总均数PDS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MDA含量总均数PDS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应用PDS可显著提高CPB手术病人SOD活性,减少MDA生成,从而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立波;赵洪序;张秀和;张柏民;林柏松 刊期: 1998年第06期
双肺移植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男病人,30岁.多年来有气短等症状,晕厥4次,反复咯血4年,近期大咯血3次.肺动脉压20.3/7.3(13.7)kPa,全肺阻力354.978kPa·s/L,有中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998年1月20日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支持下手术.术毕肺动脉压基本正常,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反流消失.术后给予三联免疫抑制剂.围手术期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紊乱,无明确的急性排斥发生,主要的并发症是左主支气管吻合口、右上叶及中间干支气管狭窄,目前仍间断行球囊扩张治疗.病人已生存8个多月,状态稳定,在扩张狭窄的支气管后可出院外自由活动.
作者:陈玉平;周其文;胡燕生;宋飞强;区颂雷;李平 刊期: 1998年第06期
传统支架生物瓣设计与天然心脏瓣膜相差很大,由于瓣架的存在造成应力的集中,易导致瓣叶撕裂,二尖瓣失功[1,2].传统生物瓣替换需要在二尖瓣环处植入硬环,术中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完整性,这些都可影响术后效果和左心室功能.为了避免支架生物瓣的缺点,使生物二尖瓣更加符合生理要求,加之近年来对二尖瓣装置生理功能认识的深入,无支架生物二尖瓣再度受到重视.现就这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祁国奇;朱晓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较常见的心脏复合畸形.我们自1980年3月至1995年8月手术治疗41例(同时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未列入).现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孙善权;张仁福;汪曾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对114例,119个植入人体内1年以上损坏的瓣膜作了损坏原因的病理学分析.基本病损:90.76%为破损、34.45%钙化、5.04%过度纤维覆盖.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变性是导致瓣叶破损和钙化的基础.瓣叶的应力集中处可加速胶原纤维变性.早期损坏以破损为主,而后期常是破损和钙化等多种病损因素的复合结果.
作者:宋来凤;朱晓东;司文学 刊期: 1998年第06期
1987年12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共收治21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病人.现对其诊断和外科治疗讨论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2~68岁,其中40岁以上15例.胸痛15例,痰中带血12例,咳嗽8例,咳痰、发热6例,胸闷4例,咯血3例,无症状1例.
作者:金锋;杨宝岭;王成;刘景亮;王明训 刊期: 1998年第06期
我院近三十年来收治10例经手术切除或(及)病理学证实的、资料完整的肺支气管平滑肌瘤,约占同期肺良性肿瘤的1.2%.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丽艳;张海青;支修益;朱允中;徐嘉彰;刘树库 刊期: 1998年第06期
肺癌的TNM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其它传统的预后因素已不能准确地预测治疗结果和生存情况.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了许多更能反映肺癌生物学本质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反应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称之为肺癌新的预后因素[1].了解、掌握新的预后因素,有助于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佳的治疗效果,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成继;张汝刚 刊期: 1998年第06期
病人男,35岁.4个月前进食吞咽时感胸骨后刺痛,并呕鲜血数口.但X线胸片未发现异常.近2个月感胸闷、气急,畏寒、发热,咳脓痰,面、颈、上胸部肿胀并进行性加重.查体:低热,端坐呼吸,呼吸动度降低,发绀,头、颈、上胸部明显肿胀,颈静脉怒张,气管左移、右上胸部饱满,叩浊.右中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96次/分.血压19/15kPa(142/112mmHg).查白细胞增高明显.X线胸片示上纵隔影明显增宽,右上纵隔半球形突出阴影,边缘光滑,右肺纹理增多;侧位片示上纵隔被块影占据;吞钡见食管受压左移.初诊:纵隔脓肿,阻塞性肺炎.抗炎治疗后体温和血象降至正常,但复查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影进行性增大,复诊为纵隔肿瘤.不幸于手术前1天因痰阻窒息,死亡.
作者:禹旭 刊期: 1998年第06期
病人女,27岁.胸闷、乏力3年,加重半年.查体: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粗糙杂音,扪及震颤.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内可见大小约7.86cm×5.38cm的不均匀、不规则实质性回声.肿物有一定活动度,瘤体附着右室壁,距三尖瓣环约7mm,蒂长9mm,肿物占据大部分右心室腔,并累及肺动脉口.
作者:朱建宝;赵国久;王大成;高毅;刘文龙 刊期: 1998年第06期
1986年6月至1996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5例食管异物导致的主动脉食管瘘,4例死亡,1例存活.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5例均男性,年龄31~43岁.异物为鱼刺2例,鸡骨2例,猪骨1例.均有误咽异物后强咽饭团史,并感胸骨后疼痛,但无1例因此就医者.误咽至出现信号性出血有7~9天.
作者:陈同;杨三德;谢维泉;韩涛;张珍治;陈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手术是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该方法视野开阔,易于显露吻合部位,低温体外循环下使心脏停搏,提供无血的吻合条件,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率及死亡率都很低[1],被大多数医师和病人所接受.
作者:孟强;吴清玉;李立环 刊期: 1998年第06期
对118例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行135次手术,替换了145个人工瓣膜.其中男48例、女70例,年龄7~74岁.初次手术以风湿性瓣膜病居多(83.9%).再次手术以人工瓣膜失功为多(71.7%).结果示118例中早期死亡29例,晚期死亡1例,总死亡率25.42%.其中因手术并发症死亡23例,占手术死亡人数的77%.76例生存者平均随访7.3年,效果良好.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伯君;张力正;樊锡文 刊期: 1998年第06期
近2年,我们经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其中血气胸2例,初发气胸12例,气胸反复发作21例.33例上叶尖段有肺大皰,32例为多发性肺大皰且71%弥漫分布于多个肺叶.32例曾胸穿抽气或闭式引流.
作者:闫天生;蒋俭;曾多;陈伟;于涛 刊期: 1998年第06期
目前对弗氏窦瘤破裂(RASV)的手术径路尚有分歧[1].现根据我们1983年1月至1996年6月手术治疗的30例RASV病人资料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崔识远;苑星;买长江;张晓林;王平凡;杨光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我们将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以解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顺行灌注停跳液难以通过狭窄段的问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全胜;薛涛;王国祥;Ivert T 刊期: 1998年第06期
我们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7月成功施行小切口二尖瓣人工瓣膜替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病人中男3例,女8例;年龄9~45岁,平均36岁.均为二尖瓣病变,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0例,其中合并左房血栓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单纯关闭不全1例.全组平均心胸比率0.54,心功能Ⅱ~Ⅲ级.1例术前右侧肢体偏瘫.
作者:孟旭;陈宝田;董然;李岩 刊期: 1998年第06期
病人女,56岁.1993年3月因咳嗽、呼吸困难,经X线胸片和纤维支气管镜(FFB)检查发现,声门下6cm处气管内肿瘤.手术切除气管3cm行对端吻合.病理检查,镜下见浆细胞分化较幼稚,有明显间变(图1).诊断:浆细胞肉瘤.
作者:王扩建;王嵩;韩洪利 刊期: 1998年第06期
1990年10月以来,采用改良的GF-1型食管吻合器进行胃、食管吻合术、使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改良前显著降低,起到了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作用.
作者:于瞳兴 刊期: 1998年第06期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和11例风湿性心脏病(男19例,女7例;年龄6~56岁;体重13~68kg)行CPB心脏手术的病人,采血用放免法测定CGRP含量.结果麻醉后转流前、阻断主动脉20、40分钟、开放主动脉即刻、开放后20、40分钟、术后6小时和术后10天共8个时点CGRP含量分别为2.392±1.375、7.482±6.793、4.666±2.712、6.540±4.500、7.826±7.269、9.289±4.976、5.242±4.014、3.983±2.887pmol/L.与转流前比较,CGRP含量在阻断主动脉至开放主动脉明显升高,开放主动脉40分钟达高峰(P<0.001),术后6小时稍有回落,但仍高于转流前(P<0.005),术后10天虽显著回落,但仍显著高于转流前水平(P<0.05).结论:CPB期间CGRP升高对心肌有重要保护作用.
作者:王维新;解士胜;陈元恒;万士杰;仲京;徐金星 刊期: 199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