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支架生物二尖瓣的进展

祁国奇;朱晓东

关键词:无支架, 生物瓣, 二尖瓣装置, 左心室功能, 心脏瓣膜, 术后效果, 生理, 功能认识, 二尖瓣环, 瓣下结构, 完整性, 植入, 应力, 撕裂, 设计
摘要:传统支架生物瓣设计与天然心脏瓣膜相差很大,由于瓣架的存在造成应力的集中,易导致瓣叶撕裂,二尖瓣失功[1,2].传统生物瓣替换需要在二尖瓣环处植入硬环,术中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完整性,这些都可影响术后效果和左心室功能.为了避免支架生物瓣的缺点,使生物二尖瓣更加符合生理要求,加之近年来对二尖瓣装置生理功能认识的深入,无支架生物二尖瓣再度受到重视.现就这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纵隔金属异物致巨大血肿1例

    病人男,35岁.4个月前进食吞咽时感胸骨后刺痛,并呕鲜血数口.但X线胸片未发现异常.近2个月感胸闷、气急,畏寒、发热,咳脓痰,面、颈、上胸部肿胀并进行性加重.查体:低热,端坐呼吸,呼吸动度降低,发绀,头、颈、上胸部明显肿胀,颈静脉怒张,气管左移、右上胸部饱满,叩浊.右中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96次/分.血压19/15kPa(142/112mmHg).查白细胞增高明显.X线胸片示上纵隔影明显增宽,右上纵隔半球形突出阴影,边缘光滑,右肺纹理增多;侧位片示上纵隔被块影占据;吞钡见食管受压左移.初诊:纵隔脓肿,阻塞性肺炎.抗炎治疗后体温和血象降至正常,但复查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影进行性增大,复诊为纵隔肿瘤.不幸于手术前1天因痰阻窒息,死亡.

    作者:禹旭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中人参二醇组皂甙的心肌保护作用

    为观察人参二醇组皂甙(PDS)对体外循环(CPB)手术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将60例CPB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PDS组.PDS组术前2天和术前30分钟,按15mg/kg,共3次,静脉滴注PDS.测定两组CPB期间(转流前、转流15、30分钟、再灌注15、30、60分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发现CPB时间与SOD活性成反比,与MDA含量成正比.两组SOD活性总均数PDS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MDA含量总均数PDS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应用PDS可显著提高CPB手术病人SOD活性,减少MDA生成,从而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立波;赵洪序;张秀和;张柏民;林柏松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小儿先心病伴肺高压围术期血浆内皮素变化机制

    为应用内皮素(ET)拮抗剂及一氧化氮控制肺高压发展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随机纳入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手术病儿42例,其中高肺血流量肺高压(HF)组23例,低肺血流量(NF)组19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比较围术期不同时间血浆ET变化.结果显示,停CPB 15分钟和2小时后,HF组血浆ET水平均明显增高,而NF组与CPB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停CPB 15分钟后两组动、静脉血ET浓度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PB对术前高肺血流量肺高压病例可致灌注后早期血浆ET增高,从而加重了ET对肺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作者:郑景浩;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杨淑蓉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经美国FDA同意认可我国十大医院全面开展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临床研究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

    近2年,我们经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其中血气胸2例,初发气胸12例,气胸反复发作21例.33例上叶尖段有肺大皰,32例为多发性肺大皰且71%弥漫分布于多个肺叶.32例曾胸穿抽气或闭式引流.

    作者:闫天生;蒋俭;曾多;陈伟;于涛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山莨菪碱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白细胞变形力的影响

    为观察山莨菪碱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病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改善微循环的机制.将16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病人均分为实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60分钟静脉注射山莨菪碱0.2mg/kg.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0、给药后30、60分钟采外周血,测定白细胞变形力.结果显示,CPB术后60分钟两组白细胞变形力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给药后30分钟LD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仍低于术前(P<0.01),给药后60分钟实验组L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B术后LD降低,山莨菪碱对微循环的改善除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外,提高LD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奇;朱朗标;余翼飞;王冬青;武怀珠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118例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替换手术

    对118例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行135次手术,替换了145个人工瓣膜.其中男48例、女70例,年龄7~74岁.初次手术以风湿性瓣膜病居多(83.9%).再次手术以人工瓣膜失功为多(71.7%).结果示118例中早期死亡29例,晚期死亡1例,总死亡率25.42%.其中因手术并发症死亡23例,占手术死亡人数的77%.76例生存者平均随访7.3年,效果良好.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伯君;张力正;樊锡文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扩展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瓣下狭窄

    1992~1993年,为8例复杂的主动脉瓣下狭窄再次手术病人施行扩展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手术方法采用室间隔切开,补片加宽左室流出道,用自体带瓣肺动脉置换主动脉,同种异体主动脉或肺动脉替代病人肺动脉.术中平均心肌温度10℃,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5分钟,心脏复跳后均为窦性心律,术后经过平稳,无近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复杂的主动脉瓣下狭窄特别是管状狭窄和(或)瓣环小的病人,该术式的疗效要优于经典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但对自体肺动脉瓣瓣膜的保护和再血管化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秦斌;颜江瑛;万士杰;解士胜;Daenen W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先天性心包缺如1例

    病儿男,6岁.发现心脏杂音5年.诊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1997年1月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发现心脏位于左侧胸腔,与肺叶相邻,左侧心包缺如.修补缺损室间隔,缺如心包未予处理.

    作者:姜胜利;朱朗标;王冬青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双肺移植治疗终末期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双肺移植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男病人,30岁.多年来有气短等症状,晕厥4次,反复咯血4年,近期大咯血3次.肺动脉压20.3/7.3(13.7)kPa,全肺阻力354.978kPa·s/L,有中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998年1月20日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支持下手术.术毕肺动脉压基本正常,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反流消失.术后给予三联免疫抑制剂.围手术期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紊乱,无明确的急性排斥发生,主要的并发症是左主支气管吻合口、右上叶及中间干支气管狭窄,目前仍间断行球囊扩张治疗.病人已生存8个多月,状态稳定,在扩张狭窄的支气管后可出院外自由活动.

    作者:陈玉平;周其文;胡燕生;宋飞强;区颂雷;李平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带蒂大网膜修补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我院自1957年至1996年12月共施行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232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2例.现着重报告带蒂大网膜修补术如下:

    作者:朱养荣;孙斌;丁国文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应用于双肺移植1例

    病人男,30岁.体重62kg.身高172cm.术前诊断原发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1998年1月20日在全身麻醉、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双肺移植术,现将体外循环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龚庆成;高泉鑫;贾再申;刘建云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1987年12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共收治21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病人.现对其诊断和外科治疗讨论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2~68岁,其中40岁以上15例.胸痛15例,痰中带血12例,咳嗽8例,咳痰、发热6例,胸闷4例,咯血3例,无症状1例.

    作者:金锋;杨宝岭;王成;刘景亮;王明训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食管胃主动脉瘘5例

    1975~1995年的20年间,我院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3658例,并发食管胃主动脉瘘5例,发生率为0.14%.例1 男,61岁.因下段食管癌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腔内弹力环扎术).术后第21天急性大呕血约1500ml,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杨国涛;王善政;丛旭滋;吴铭生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右心室巨大粘液瘤1例

    病人女,27岁.胸闷、乏力3年,加重半年.查体: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粗糙杂音,扪及震颤.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内可见大小约7.86cm×5.38cm的不均匀、不规则实质性回声.肿物有一定活动度,瘤体附着右室壁,距三尖瓣环约7mm,蒂长9mm,肿物占据大部分右心室腔,并累及肺动脉口.

    作者:朱建宝;赵国久;王大成;高毅;刘文龙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无支架生物二尖瓣的进展

    传统支架生物瓣设计与天然心脏瓣膜相差很大,由于瓣架的存在造成应力的集中,易导致瓣叶撕裂,二尖瓣失功[1,2].传统生物瓣替换需要在二尖瓣环处植入硬环,术中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完整性,这些都可影响术后效果和左心室功能.为了避免支架生物瓣的缺点,使生物二尖瓣更加符合生理要求,加之近年来对二尖瓣装置生理功能认识的深入,无支架生物二尖瓣再度受到重视.现就这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祁国奇;朱晓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肺容积减少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附7例报告)

    为探讨肺容积减少术治疗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1996年7月至1997年10月期间为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施行肺容积减少术,其中同期双侧3例,单侧4例.为控制肺切面漏气,采用钳闭器并衬以牛心包片.切除一侧肺容积约20%~30%.结果: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治愈.随访4~16个月,平均9.9个月.FEV1和MVV分别增加了76.4%和25.4%,RV和TLC明显下降(2.7%和17.1%),PaO2增加了1.44kPa,病人气急好转,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本组随访期较短,但结果证明肺容积减少术对有适应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者疗效明显.

    作者:丁嘉安;姜格宁;张雷;杨健;陈昶;何国钧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弗氏窦瘤破裂手术治疗径路的探讨

    目前对弗氏窦瘤破裂(RASV)的手术径路尚有分歧[1].现根据我们1983年1月至1996年6月手术治疗的30例RASV病人资料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崔识远;苑星;买长江;张晓林;王平凡;杨光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18例纵隔前肠囊肿的外科治疗

    1968~1995年,我们共手术治疗纵隔前肠囊肿18例,其中气管支气管和前肠囊肿14例,神经管与原肠囊肿2例,胃肠前肠囊肿2例,均治愈.现就此病的组织来源、诊断及手术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作者:刘凡英;杜贾军;彭忠民;陈景寒;徐教瑜;孟龙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原发性食管血管瘤1例

    病人男,65岁.间断性进食梗噎感1年.查体无明显异常.食管X线钡餐示主动脉弓下2cm处食管左侧壁不规则压迹,局部粘膜正常.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32cm处食管左侧壁有3cm×2cm×1 cm紫色肿物突出管腔,表面粘膜光滑,无搏动.诊断:食管肿物.

    作者:韩丽荣;武国安;黄青霞 刊期: 1998年第06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