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应用于双肺移植1例

龚庆成;高泉鑫;贾再申;刘建云

关键词:体外循环方法, 应用, 三尖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高压, 术前诊断, 全身麻醉, 肺移植术, 心功能, 体重, 身高, 常温, 病人, 报告
摘要:病人男,30岁.体重62kg.身高172cm.术前诊断原发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1998年1月20日在全身麻醉、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双肺移植术,现将体外循环方法报告如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髓外浆细胞肉瘤1例

    病人女,56岁.1993年3月因咳嗽、呼吸困难,经X线胸片和纤维支气管镜(FFB)检查发现,声门下6cm处气管内肿瘤.手术切除气管3cm行对端吻合.病理检查,镜下见浆细胞分化较幼稚,有明显间变(图1).诊断:浆细胞肉瘤.

    作者:王扩建;王嵩;韩洪利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食管癌术后罕见部位转移3例

    例1 男,53岁.胸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后7个月,左手无名指第3节肿胀(直径3cm)、疼痛1月余.X线摄片示末节指骨破坏,考虑系肿瘤转移,给予截指.病理报告:转移性鳞癌.术后1年随访病人健在.

    作者:李保田;韦仕辉;张清春;秦云良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食管胃主动脉瘘5例

    1975~1995年的20年间,我院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3658例,并发食管胃主动脉瘘5例,发生率为0.14%.例1 男,61岁.因下段食管癌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腔内弹力环扎术).术后第21天急性大呕血约1500ml,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杨国涛;王善政;丛旭滋;吴铭生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微创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手术是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该方法视野开阔,易于显露吻合部位,低温体外循环下使心脏停搏,提供无血的吻合条件,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率及死亡率都很低[1],被大多数医师和病人所接受.

    作者:孟强;吴清玉;李立环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停跳液逆行灌注在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我们将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以解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顺行灌注停跳液难以通过狭窄段的问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全胜;薛涛;王国祥;Ivert T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纵隔金属异物致巨大血肿1例

    病人男,35岁.4个月前进食吞咽时感胸骨后刺痛,并呕鲜血数口.但X线胸片未发现异常.近2个月感胸闷、气急,畏寒、发热,咳脓痰,面、颈、上胸部肿胀并进行性加重.查体:低热,端坐呼吸,呼吸动度降低,发绀,头、颈、上胸部明显肿胀,颈静脉怒张,气管左移、右上胸部饱满,叩浊.右中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率96次/分.血压19/15kPa(142/112mmHg).查白细胞增高明显.X线胸片示上纵隔影明显增宽,右上纵隔半球形突出阴影,边缘光滑,右肺纹理增多;侧位片示上纵隔被块影占据;吞钡见食管受压左移.初诊:纵隔脓肿,阻塞性肺炎.抗炎治疗后体温和血象降至正常,但复查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影进行性增大,复诊为纵隔肿瘤.不幸于手术前1天因痰阻窒息,死亡.

    作者:禹旭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胸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1991年3月至1997年3月的6年中收治各种原发性纵隔肿瘤共82例,其中胸腺瘤42例(占51.2%),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胸腺瘤病人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4~69岁.病程3天~9年.31例伴有重症肌无力(MG),7例有胸部压束感或刺激性咳嗽,另4例无症状.所有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发现或可疑有前上纵隔内的肿块影,肿瘤大致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6例可见有明显的肿瘤外侵现象.

    作者:陈志明;毛履琰;姚亚其;邵孟平;庞烈文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影响高龄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

    对连续198例70岁以上高龄肺癌手术后28例发生呼吸衰竭(呼衰)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高龄肺癌病人手术后并发呼衰的原因.临床资料本组男172例,女26例.年龄70~82岁,平均73岁.以静息状态下,停止吸氧30分钟后PaO2<7.3kPa(1kPa=7.5mmHg)和(或)PaCO2>7.3kPa为呼衰标准,本组28例术后发生呼衰.

    作者:顾月清;鲁顺德;周允中;廖美琳;陈嘉禄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肺胚胎性癌肉瘤2例

    例1 男,48岁.右侧胸疼伴咳嗽、痰中带血丝30天.查体:右肺上部叩实,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示右肺上叶有17cm×11cm的卵圆形致密阴影,质匀,边缘整齐,内有细条状钙化影,余肺受压.诊断右肺癌.1992年4月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17cm×11cm×11cm大小,有完整包膜,右肺门无肿大淋巴结,切除右肺上叶.病理报告:右肺上叶胚胎性癌肉瘤.

    作者:刘炳学;李迎新;徐芳芳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和外科治疗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较常见的心脏复合畸形.我们自1980年3月至1995年8月手术治疗41例(同时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未列入).现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孙善权;张仁福;汪曾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1987年12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共收治21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病人.现对其诊断和外科治疗讨论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2~68岁,其中40岁以上15例.胸痛15例,痰中带血12例,咳嗽8例,咳痰、发热6例,胸闷4例,咯血3例,无症状1例.

    作者:金锋;杨宝岭;王成;刘景亮;王明训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经美国FDA同意认可我国十大医院全面开展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临床研究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带蒂大网膜修补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我院自1957年至1996年12月共施行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232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2例.现着重报告带蒂大网膜修补术如下:

    作者:朱养荣;孙斌;丁国文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先天性心包缺如1例

    病儿男,6岁.发现心脏杂音5年.诊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1997年1月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发现心脏位于左侧胸腔,与肺叶相邻,左侧心包缺如.修补缺损室间隔,缺如心包未予处理.

    作者:姜胜利;朱朗标;王冬青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多类型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急性脓胸

    我科自1986年至1995年采用多类型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急性脓胸18例,根据不同脓胸范围、脓液性质、病程长短选择不同类型的双管冲洗、引流,简便、安全,病人全部治愈.

    作者:李建民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18例纵隔前肠囊肿的外科治疗

    1968~1995年,我们共手术治疗纵隔前肠囊肿18例,其中气管支气管和前肠囊肿14例,神经管与原肠囊肿2例,胃肠前肠囊肿2例,均治愈.现就此病的组织来源、诊断及手术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作者:刘凡英;杜贾军;彭忠民;陈景寒;徐教瑜;孟龙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118例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替换手术

    对118例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行135次手术,替换了145个人工瓣膜.其中男48例、女70例,年龄7~74岁.初次手术以风湿性瓣膜病居多(83.9%).再次手术以人工瓣膜失功为多(71.7%).结果示118例中早期死亡29例,晚期死亡1例,总死亡率25.42%.其中因手术并发症死亡23例,占手术死亡人数的77%.76例生存者平均随访7.3年,效果良好.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伯君;张力正;樊锡文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环氧氯丙烷和Triton X-100联合处理猪主动脉瓣的实验研究

    用环氧氯丙烷(EC)和(或)Triton X-100分别对戊二醛(GA)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进行化学改性,以单纯GA处理的猪瓣作对照.经新西兰幼兔皮下埋藏2、4、6、8周后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光镜及电镜观察,对钙质进行定量、定性和形态学研究.发现EC+Triton X-100组的钙含量低、组织形态学示钙化程度轻,EC组和Triton X-100组次之,GA组重.实验证明:EC+Triton X-100联合化学改性GA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能明显提高防钙化的效果.且能保持猪主动脉瓣完整的组织结构并提高猪主动脉瓣组织的稳定性.急性毒性试验证明,经EC处理和EC+Triton X-100联合处理的猪主动脉瓣无毒性反应.

    作者:蔡开灿;易定华;郑斯宏;张威廉;鞠名达;刘维永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食管异物合并主动脉食管瘘的外科治疗

    1986年6月至1996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5例食管异物导致的主动脉食管瘘,4例死亡,1例存活.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5例均男性,年龄31~43岁.异物为鱼刺2例,鸡骨2例,猪骨1例.均有误咽异物后强咽饭团史,并感胸骨后疼痛,但无1例因此就医者.误咽至出现信号性出血有7~9天.

    作者:陈同;杨三德;谢维泉;韩涛;张珍治;陈瑜 刊期: 1998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和11例风湿性心脏病(男19例,女7例;年龄6~56岁;体重13~68kg)行CPB心脏手术的病人,采血用放免法测定CGRP含量.结果麻醉后转流前、阻断主动脉20、40分钟、开放主动脉即刻、开放后20、40分钟、术后6小时和术后10天共8个时点CGRP含量分别为2.392±1.375、7.482±6.793、4.666±2.712、6.540±4.500、7.826±7.269、9.289±4.976、5.242±4.014、3.983±2.887pmol/L.与转流前比较,CGRP含量在阻断主动脉至开放主动脉明显升高,开放主动脉40分钟达高峰(P<0.001),术后6小时稍有回落,但仍高于转流前(P<0.005),术后10天虽显著回落,但仍显著高于转流前水平(P<0.05).结论:CPB期间CGRP升高对心肌有重要保护作用.

    作者:王维新;解士胜;陈元恒;万士杰;仲京;徐金星 刊期: 1998年第06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