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感染性伤口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继洋;惠雷;盖亚;郭力;张宏

关键词:高渗盐水, 庆大霉素, 湿润烧伤膏, 感染性伤口,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伤口运用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诊治的160例存在感染伤口的患者,感染伤口186处,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98处)患者运用传统的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80例(88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涂抹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及护理方法均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中,74处治愈,6处显效,8处无效,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者中,24处治愈,50处显效,24处无效,总有效率为75.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为9~18 d ,平均(11.01±3.13)d ,对照组为15~23 d ,平均(19.32±4.23)d;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伤口运用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方法感染控制性良好,能够加快伤口的愈合,具有安全、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和推广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种复方抑菌剂抑菌效果及毒性初步探讨

    目的:在中药提取液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四种化学抑菌剂组成四种复方抑菌剂,并进行效果研究及毒性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动物试验法,对四种抑菌剂复配进行实验室抑菌效果和毒性测定。结果四种抑菌剂的基质均为体积分数为1%中药提取液,分别含葡萄糖酸氯己定、季铵盐、三氯羟基二苯醚、聚维酮碘,且浓度均为1g/L ;三氯羟基二苯醚复配抑菌剂对实验动物皮肤有中度刺激性,聚维酮碘复配抑菌剂对动物皮肤刺激性较小,葡萄糖酸氯己定、季铵盐复配抑菌剂对动物皮肤刺激性无影响。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等四种成分与某中药提取液复配可提高抑菌效果,但三氯羟基二苯醚复配制剂对皮肤有刺激性。

    作者:孔庆芳;程科萍;王长娴;王静;徐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和与临床分离主要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各季度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与临床主要分离5种细菌的耐药率,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季度左氧氟沙星的使用DDDs呈升高的趋势,大肠埃希菌随着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的增加细菌耐药率逐渐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具有相关性,要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黎小妍;陆英;刘兴菱;张平;李瑞珍;高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部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状况及菌株的基因型特征

    目的:探讨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情况及分离株的基因型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全年医院儿科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拭子1082份,分离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和 mecA基因检测鉴别甲氧西林耐药或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析所有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 spa分型,对MRSA菌株行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CCmec)分型,PCR检测 pvl、sasX及22种毒力基因。结果从1082例鼻咽拭子标本分离出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7.12%;共检测出12种MLST型,27种 spa型,常见型分别为 ST59和 t189;MRSA携带 seb、sek和seq比 MSSA更为常见,而携带sed、seg、sej和sen的比率更低。结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部易于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MRSA比例较高,ST59-MRSA-IVa-t437克隆常见;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高,MRSA与MSSA菌株的毒力基因型存在差异。

    作者:唐萍;李文婷;曾绍琦;曾海玲;黄小刚;沈叙庄;德年;姚开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感染性伤口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感染性伤口运用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诊治的160例存在感染伤口的患者,感染伤口186处,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98处)患者运用传统的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80例(88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涂抹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及护理方法均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中,74处治愈,6处显效,8处无效,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者中,24处治愈,50处显效,24处无效,总有效率为75.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为9~18 d ,平均(11.01±3.13)d ,对照组为15~23 d ,平均(19.32±4.23)d;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伤口运用高渗盐水加庆大霉素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方法感染控制性良好,能够加快伤口的愈合,具有安全、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和推广应用。

    作者:李继洋;惠雷;盖亚;郭力;张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及超敏 C-反应蛋白对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8例,分为脑出血组65例,感染组33例,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5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临床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感染组患者血清和肽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与脑出血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在发病后6 h、24 h和7 d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海玉;周国平;李东峰;马新强;谢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红细胞免疫指标与 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 HBV 感染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检测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分别采用郭氏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散射法检测224例HBV感染患者全血标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126例和肝硬化组患者9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红细胞免疫指标。结果各组红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BC-C3bR、RBC-ICR、IgG的危险度分别为5.34、5.16、4.56,可作为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红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其中 RBC-C3bR、RFER、IgG指标的变化与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鲁晓娟;王娟;白莹立;闫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手术模式对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模式对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改善胃癌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47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65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CD3+、CD4+、CD8+和CD4+/CD8+均明显下降,CRP和IL-6均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D4+/CD8+、CRP、IL-6、年龄和临床分期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明显降低胃癌术后的医院感染率,对免疫功能和机械损伤的影响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作者:吴学辉;李经忠;刘建军;郝永光;张庆民;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研究循环质控理念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患者在循环质控理念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住院时间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感染25例,感染率为22.13%,对照组患者共感染45例,感染率为39.82%;对照组患者<1个月、1~6个月、>6个月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A循环质量理念运用于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冯晨希;江恒;袁敏;曹洪辉;杨荟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艰难梭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进展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一种由艰难梭菌毒素引起的肠道疾病,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携带、轻度腹泻、中毒性巨结肠,到结肠穿孔甚至死亡。近几年,CDI在医院和社区患者中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调查显示,在欧洲,平均每10000例住院患者中就有7例CDI患者。而在美国,CDI是住院相关性感染的首要原因,平均每年大约造成14000例死亡。CDI已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其实验室检查对CDI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对艰难梭菌实验室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旭;彭子元;吴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TGC)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所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呼吸 HAP/VAP患者,其中TGC治疗33例为治疗组,18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治疗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率、ICU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 U住院时间、及治疗后30 d全因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入住IC U的CRGNB所致 HAP/VAP患者,TGC联合抗感染治疗是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吴小脉;朱业飞;龚柳阳;林健;冯加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 H2O2抗氧化诱导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能否用 H2 O2诱导阿萨希毛孢子菌(T .asahii)产生抗氧化性及诱导获得的抗氧化株的稳定性,并观察诱导过程中菌株的形态、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将 T .asahii CBS2479、CBS8904在 H2 O2浓度逐渐梯级倍增的Y PD液体培养基中传代,直至无法诱导为止;将终末代菌株在不含H2 O2的Y PD液体培养基中连续传10代;观察诱导和回复过程中菌株的酶学、药敏值、形态学变化。结果 CBS2479诱导前CAT 值46.89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133.00±16.97)、(89.78±22.90)U/mprot ;诱导前SOD值178.54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534.42±201.91)、(668.78±61.45) U/mprot ;CBS8904诱导前CAT 值44.06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121.17±2.21)、(80.62±23.19)U/mprot ;诱导前SOD值226.70 U/mprot ,诱导后、回复后分别为(569.64±72.52)、(514.12±79.00)U/mprot ;诱导末期的菌株对氟康唑和 H2 O2的MIC值为诱导前M IC值的2倍;光镜下可见CBS2479、CBS8904分别由诱导前的菌丝状、孢子状变为诱导后呈假菌丝与孢子混合状态。结论利用浓度梯级倍增的H2 O2能够诱导出抗氧化的 T .asahii菌株,且抗氧化能力相对稳定;诱导后菌株对氟康唑和 H2 O2的耐受力提高,是光镜形态发生变换,出现假菌丝与孢子混合状态。

    作者:区敏仪;李海涛;王聪敏;杨蓉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像学表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不同处理措施对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像学表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不同处理措施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为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94例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超声影像学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比较不同感染分期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94例患者共培养出48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2株占66.67%;感染前期患者84.62%囊肿张力偏低,感染期患者91.53%囊壁塌陷、化脓期患者83.33%囊壁张力高、感染后期患者100.00%囊壁张力低;硬化剂为无水乙醇时治愈率为100.00%高于高渗盐水的治愈率80.95%( 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囊肿感染分期不同时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时选用无水乙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渗盐水。

    作者:张峰;杨青;刘会苗;张展;程亚南;孔维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标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改变,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9月787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A L T正常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7例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其中≥G2者234例,≥S2者235例;男性患者年龄和e抗原阴性的构成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随着G和S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30.00% ALT正常慢性 HBV感染者存在明显肝组织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对>30岁人群推荐行肝活组织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且HBV DNA≥103拷贝/ml的男性患者,对HBV DNA<103拷贝/ml的 HBeAg阴性患者应进行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的 HBV DNA检测。

    作者:胡爱荣;蒋素文;颜华东;金珊珊;胡耀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体外抗菌活性,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7月63例医院行骨科术后发生内置物术后感染者局部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体外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3例患者均送检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84.13%,分离出55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9.09%;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86.67%为协同、13.33%为相加,未出现拮抗及无效。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有较好的协同及相加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陈涛;常晓朋;马云山;曾冠楠;崔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探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离株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2-11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76株,采用MIC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PFGE法分析阳性菌株同源性。结果均为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为100.00%;76株CRKP 51株携带blaKPC-2;7株携带blaIMP-4;4株携带blaNDM-1;3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IM P-4,2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1;51株菌株除携带blaKPC-2外,还产ESBLs和AmpC酶。结论医院耐CRKP耐药机制以携带blaKPC-2为主,还同时产ESBLs和AmpC酶,且接近半数为同一克隆株,应重视细菌耐药监测及医院感染的防控。

    作者:王菊梅;张洪球;陆军;张慧;徐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2015年1-12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患者4305例,对应用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特征、科室分布、用药频度、用药强度、联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各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人次多于女性,中年人较多,各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具有明显的科室分布特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用药强度大,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联合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并以2种联合用药为主。结论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具有其自身特点,掌握其应用规律,便于进行临床用药监测与管理,指导医务人员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兰;田刚;李昊;刘红娟;闫晋琪;石秦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评价SAT在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并行解脲脲原体检测患者为21591例,其中行解脲脲原体培养患者10139例,行 Uu-SAT 患者11452例,同时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及 Uu-SAT 检测的患者889例。以解脲脲原体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U u-S A T检测尿液样本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差异样本,根据荧光PCR检测结果做进一步讨论分析。结果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及Uu-SAT 法检出结果比较,两组检出率分别为34.3%、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Uu-SAT 法灵敏度为97.6%,特异性为95.2%,假阴性率为2.4%,假阳性率为4.5%,kappa值为0.921。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尿液中解脲脲原体RNA ,检出率较普通培养法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彦彬;诸靖宇;李瑞鹏;潘慧仙;宋晨;楼扬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3 d及7 d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中MVV、MMF及 FEV1.0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为适用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福红;王英;魏铁垒;王帅;韩丽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及研究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变化情况,为乙肝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接受治疗45例乙肝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45名同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参数PLT、MPV及PDW水平分别为(152.84±16.33)×109/L、(11.25±1.20)fl及(14.30±1.45)%,其均差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HBV-DNA载量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患者血小板指标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 HBV-DNA病毒载量对其表达影响较大,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作者:高改云;李海中;樊宏伟;倪猛;贺东黎;程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质量管理在腹腔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在腹腔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规范腹腔镜清洗消毒流程及提高腹腔镜清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使用的60条腹腔镜,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条腹腔镜。实验组按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照组实施传统清洗消毒,比较两组消毒质量达标率、细菌学监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清洁质量达标率为96.67%,与对照组90.00%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消毒质量达标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3%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隐血实验达标率为96.67%,与对照组86.67%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细菌监测达标率为100.00%,与对照组93.33%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纱布使用数量及清洗剂更换频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腹腔镜清洗及消毒过程中证实质量管理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有效提高腹腔镜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