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心肌炎患者治疗中丙种球蛋白对心肌损伤与心功能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朱德才;麦一峰;马龙洲;颜碧清;王珊珊

关键词:重症心肌炎, 丙种球蛋白, 心肌损伤指标, 心功能, 血清免疫学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肌炎治疗中丙种球蛋白对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数字表法将72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疗效等。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NP、CK —MB、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BNP、CK-MB、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3月LVEF和LV对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显著低于研究组94.4%(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的抗炎症和抗病毒作用,可减少重症心肌炎对心脏的损伤,保护患者心肌细胞,迅速消除体内病毒,改善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调查医院儿科患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情况、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为儿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儿科收治的患儿3222例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并鉴定患儿的病原菌种类,对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2例患儿样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7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78株占59.02%;鲍氏不动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占16.56%;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是患儿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 P<0.05);鲍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为97.44%。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导致儿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临床上应根据上述结果指导实施诊治。

    作者:蒲海波;邱立志;杨乐;李海涛;薄延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013-2015年 PICU 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PIC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控制PICU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PIC U住院患儿5358例,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7株病原菌,以痰液检出为主,共379株占61.4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MSS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变化趋势均为2014年较2013年上升,2015年较2014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 U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13—2015年PICU 常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改变。

    作者:孙红娟;黄敏;吕庆排;沈亚萍;陈所仙;计婷;赵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大蒜素与不同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大蒜素与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大蒜素与抗菌药物对30株M RS A的低抑菌浓度(M IC ),考察单用两药对M RS A的抗菌活性;以测得的单药M IC为依据,采用棋盘法设计,测定并计算大蒜素和抗菌药物联用对30株M RSA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 ),考察两药联合对M RSA的抗菌活性。结果单用大蒜素对30株MRSA的MIC为(0.30±0.09) mg/mL ,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联用后使其MIC50由64μg/mL和32μg/mL下降到8μg/mL ,以协同或相加作用为主;与万古霉素联用后使其MIC50由2μg/mL下降到0.5μg/mL ,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大蒜素对M RS A有一定抑制作用,与抗菌药物联合后能增强其抑菌效果,临床上可考虑使用大蒜素作为抗菌药物,特别是万古霉素的增敏剂用于治疗M RS A引起的严重感染。

    作者:李晔;张寅英;叶金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对全麻患儿并发症及机体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对全麻手术患儿的临床实际影响,为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操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医院临床收治的手术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多痰、咳嗽、屏气、体温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8.21%、41.07%、12.50%和28.57%,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CT、CRP和IL-6水平分别为(2.02±1.04)μg/L、(15.11±2.92)mg/L和(56.83±7.32)pg/mL ,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全麻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患儿的炎症因子和应激状态出现异常的现象,对炎症因子和应激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测和监测轻中度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情况。

    作者:张宏鑫;杜宝媛;杜睿;马平康;秦革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胆石症胆道感染患者血清 IL-6、IL-8、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胆石症胆道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胆石症并胆道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疗拟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患者100例,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术前(入院时)、术后3 d检测血清IL-6、IL-8、T N F-α。结果83例胆汁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83.00%,共培养出8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6株占62.92%;患者术后3 d血清IL-6、IL-8、T N F-α较术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石症并胆道感染可引起血清IL-6、IL-8、T N F-α升高,手术治疗利于感染快速缓解,术前检测血清IL-6、IL-8、T N F-α对是否存在胆道感染有预测价值。

    作者:薛玉龙;韩杰;汪传一;杨征宇;辛永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口腔印模消毒方法及前景展望

    制取印模是口腔修复工作中基础而关键的环节,传统的口腔印模技术发展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在制取的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甚至血液而被病原菌污染,不经消毒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关于印模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对其三维精度、性能的影响一直是修复医师研究的热点;近年兴起的数字化印模技术为口腔修复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领域,精确、快速、节约等优点使其备受青睐,本文就口腔印模消毒方法及其对印模质量的影响和数字化印模的先进性、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张叶影;屈野;郝玉梅;韩泽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分表在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促进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8月未使用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的391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6年4月3863例使用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表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结果实施术后肺部感染预警评估后,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风险预警意识增强,使呼吸道管理护理措施落实合格率由51.7%提高至73.5%;肺部感染率由1.42%降低至0.62%,与使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肺部感染预警评分表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爱花;邢红岩;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结核患者血清 TAM 受体含量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患者血清 TA M 受体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控制结核感染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医院住院纳入选择标准的48例结核(T B )患者为结核组及40名常规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对其血清AXL、Mer和Gas6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TB抗体阳性的结核患者AXL、Mer和Gas6水平分别为(43.822.13) pg/ml ,(453.0945.92) pg/ml和(120.1931.51)pg/ml ,其中AXL含量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Mer、Gas6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感染期AXL的变化与结核的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结核分期、活动情况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由于AXL与Gas6之间的亲和力明显高于M er与Gas6之间的亲和力,AXL 含量变化影响炎症消退的作用会更明显,AXL含量降低提示结核患者的炎症消退作用减弱。

    作者:冉文卓;夏平;冯晶;戴希勇;黄觅;倪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国际医院感染控制研究热点分析

    目的:分析国际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及热点领域,为医院感染控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14—2015年PubM ed收录感染控制相关文献,提取主题词等信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高频主题词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检出文献3294篇,截取高频主题词97个,聚类分析聚为7类: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组织管理研究、葡萄球菌感染研究、输血与血液安全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研究、医疗器械消毒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研究。结论通过对感染控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我国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研究人员需紧跟国际研究热点,不断提高感染控制能力。

    作者:江建忠;贾素玉;宋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医院224株肠杆菌科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224株肠杆菌科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临床送检224株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标本,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在不同标本以及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采用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测定肠杆菌科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24株肠杆菌科细菌分别来自痰液、尿液、血液、穿刺液、分泌物、脓液和其他,以痰液和尿液检出为主,共158株,占70.5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均<10.00%;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耐药率为84.4%。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标本多来自呼吸及泌尿系统,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药物耐药率较低,泌尿系统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薇薇;丁建平;钱晨焰;陈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 CD64指数的检测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64指数及相关临床指标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继发感染,将患者分成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61例,比较两组患者CD64指数及免疫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PCT、IL-6、TNF-α等指标为(7.73±1.92)、(0.78±0.21)ng/mL、(65.32±21.34) ng/L、(29.93±10.34)pg/mL ,均高于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等免疫指标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CD8+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掌握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

    作者:李海剑;刘慧;陶雅非;王建刚;李玉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医院多药耐药菌检出情况及 ICU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特别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性,通过多种管理手段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菌种鉴定,并对多药耐药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医院2013年—2015年多药耐药菌资料动态观察,共检出多药耐药菌1573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325株,其中127株发生在IC U ,为高发病区;对这127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发现耐药情况严重。结论多药耐药菌是院感管理重点难点,IC 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易引起医院感染集散流行和暴发;通过接触隔离措施落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传播与蔓延,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俞连琴;舒玲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肿瘤医院 ICU 患者多药耐药菌定植的监测研究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ICU多药耐药菌(MDROs)定植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IC U 168名患者经鼻前庭拭子和肛拭子采集标本,进行多药耐药菌的筛查。结果47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多药耐药菌116株:其中产 ESBLs大肠埃希菌114株,占98.2%,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占1.7%。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 时APACHEⅡ评分及入ICU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患者入ICU前合并MDRO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视MDROs的定植的高危因素,加强MDROs的预防控制,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杨勇;杜云霞;刘琳娟;王新朋;王宏志;王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 CRP 与 PCT 在糖尿病足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 )在糖尿病足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程度将其分为A组(轻度感染组)48例、B组(中度感染组)99例、C组(重度感染组)30例,根据糖尿病足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及无效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结果 A组血清CRP和PCT水平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血清CRP和PCT水平低于C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CRP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愈组血清CRP和 PCT 水平低于好转组和无效组(P<0.05),好转组血清CRP和PCT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血清CRP和PCT水平随着糖尿病足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血清CRP和PCT在糖尿病足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剑虹;洪郁芝;徐新鹏;杨晓春;朱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影响,以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寻找诱因。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内科及消化内科门诊收治高血压老年患者2534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 H p感染,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 Hp治疗,治疗1周后剔除 Hp阳性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末次随访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随访1年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17%低于对照组8.37%(P<0.05)。结论 Hp感染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新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张文海;梁艳平;杨建;姜龙;冯洪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稳定期 COPD 患者呼吸道潜在致病微生物特点及对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道潜在致病微生物(PPMs)的特点及其与气道炎症、COPD急性加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留取合格痰液,进行痰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随后进行随访,随访间歇为3个月,共随访3次,每次随访均取痰液行痰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结果总PPM s阳性率为37.3%,其中常检测到的PPMs为流感嗜血杆菌(HI),阳性率为17.8%;4个时点均完成痰液检测的患者共有163例,PPMs阳性率、1次PPM s阳性率、2次PPM s阳性率、多次PPM s阳性率分别为45.4%、23.3%、18.4%、12.9%。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道有较高的PPMs阳性率,尤其是流感嗜血杆菌持续存在于呼吸道中,并且与COPD气道炎症关系密切。

    作者:陈敏;徐海虹;戚国勇;陈明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对应的处理措施,为临床预防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入排标准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1049例消化道肿瘤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选定相关因素变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术后感染76例,感染率为7.2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 h、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ASA分级<Ⅱ级、术前化疗是患者发生消化道肿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增加患者术前的机体和心理准备,改善手术室人员管理,增加科室间配合,通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重症心肌炎患者治疗中丙种球蛋白对心肌损伤与心功能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重症心肌炎治疗中丙种球蛋白对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数字表法将72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疗效等。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NP、CK —MB、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BNP、CK-MB、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3月LVEF和LV对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显著低于研究组94.4%(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的抗炎症和抗病毒作用,可减少重症心肌炎对心脏的损伤,保护患者心肌细胞,迅速消除体内病毒,改善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德才;麦一峰;马龙洲;颜碧清;王珊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015年曲靖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调研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2015年3—7月曲靖市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中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医疗物品、消毒剂、血透室透析用水进行现场采样监测,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样259家医疗机构,合格率73.36%;同时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中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采样的合格率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三级医院合格率高,二级医院优于一级医院,村卫生所合格率低。结论曲靖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的监管势在必行。

    作者:沈亚萍;吕庆排;黄敏;陈所仙;孙红娟;胡松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预防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临床预防尿路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临床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临床危险因素。结果107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患者32例,感染率29.91%;共检出病原菌4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5株占62.50%;年龄、住院时间、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合并症种类、留置导尿管和应用抗菌药物是导致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和策略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谢海萍;暨利军;徐丽丽;余海峰;张玉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