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波;谢少云;贾春美;张庆玲;李红
目的:研究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4年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结果80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送检尿液标本共检出10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3株占61.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3.5%、14.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00.0%、100.0%;粪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未发现严重耐药。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于风叶;付洪杰;郭光红;陈贞敏;李敬霞;吴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革兰阳性菌监测结果,指导预防和治疗感染的相关方案,以改善医疗质量及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214例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对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14例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共114例占53.27%;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93株占43.46%,革兰阴性菌104株占48.60%,真菌17株占7.94%;人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8.0%及90.91%,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为43.40%,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高,分别为36.84%及83.33%。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感染率较高,而且部分感染病原菌有多药耐药性。
作者:何牧卿;朱宝玲;何牧群;林晓骥;郭文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培养结果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9月因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中获取的胃黏膜组织对其分离并培养,并将所得Hp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991例,Hp培养阳性1184例,阳性率为39.59%;H p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硝唑97.89%、左氧氟沙星17.91%、克拉霉素15.20%、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痢特灵均为0。结论 Hp培养阳性率与性别、年龄、上消化道疾病相关,对甲硝唑几乎全耐药,随着年龄增大,耐药性也升高。
作者:项利娟;朱新建;黄德富;孟兰兰;王立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构建手术室外科手消毒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临床价值,为手术室手消毒环节控制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取开展手术室外科手消毒规范化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各68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其在各方面均有可比性;通过细化指标对两组医护人员手消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于手术不同时间采样进行手细菌培养,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观察组医护人员手术开始1、2、3 h时手细菌培养菌落数分别为(0.402 ± 0.016)CFU/cm2、(0.425 ± 0.019)CFU/cm2和(0.485 ± 0.021)CFU/cm2,对照组分别为(0.581 ± 0.017)CFU/cm2、(0.622 ± 0.016)CFU/cm2和(0.796 ± 0.020)CFU/cm2,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细化指标执行达标率平均达到93.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细化指标执行达标率,并有利于在手术全过程中均保持较低的手细菌菌落数。
作者:唐佳;盛孝敏;甘秀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淋巴囊肿发生感染的临床诊治,为其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112例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C E F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与静脉注射常规抗菌药物;分析患者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感染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淋巴囊肿发生感染的概率随着患者血红蛋白(Hb)和中性粒细胞(ANC )的降低及年龄的增高而增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淋巴囊肿的发生率分别为44.64%和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概率与贫血和中性粒细胞(ANC)的降低以及年龄相关,抗菌药物辅以G‐CSF治疗,可有效降低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淋巴囊肿的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英华;郭晓红;李秀玲;沈靖;张云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分离的846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结果,分析其耐药率及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11.0%;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日趋严重,其中增长较显著的有美洛西林、左氧氟沙星及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由2009年的23.8%、31.3%及23.6%上升至2013年的72.6%、46.7%及64.8%;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长、入住ICU、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有关(P<0.0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作者:黄一睿;甘文思;夏优秀;周铁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感染与其他常见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诊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进行妇科检查的856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宫颈和阴道分泌物,检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其他常见病原体,并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24.6%;细菌感染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34.4%;滴虫感染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29.3%;其他病原体感染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43.4%;细菌感染与其他菌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次性生活年龄、妊娠次数均是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预防生殖道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对于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艳;马英初;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0年1月72例采用T H A治疗后发生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保守治疗、32例行切开引流治疗;与治疗后3、6个月、1年及之后每2年随访1次,观察患者行走步态、双下肢是否等长、T rendelenburg 征,采用 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组及非手术组Harris评分均高手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 T HA治疗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满意率较高,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崔金雷;李军伟;宋文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静脉高剂量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0.2g 、每日2次,治疗1~2周后观察将两组患者疗效、胸部X线摄片阴影好转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3%;观察组胸部X线摄片阴影的消失率为76.19%,高于对照组的39.68%;痰菌培养清除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0.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94%,低于对照组的33.33%,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高剂量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良好、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且在可耐受范围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马伯恩;刘洪杰;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生活质量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V A P患者9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各45例,普通组实施常规吸痰处理,治疗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远期生活质量,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CPIS评分均低于普通组同期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治疗有效率为62.22%,治疗组有效率为82.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O2为(81.44 ± 0.84)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2.28 ± 0.92)mm Hg、SaO2为(91.88 ± 1.34)%、pH为(7.38 ± 0.06),几项指标改善均优于普通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VAP患者感染可以有效控制,对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徐雪梅;柴萍;李志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2013年儿科住院患儿321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儿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156例,感染率为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54例占34.6%;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5株占51.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81.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73.9%。结论儿科医院感染患儿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临床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曹旭英;楼文倩;柳锡永;徐兰飞;杨耀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对妇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医院诊治的112例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疾病组,对全部患者进行CRP和WBC检测;同期选取健康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单一CRP检测、单一WBC检测及CRP与WBC两者联合诊断的确诊和检出阳性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CRP及WBC均值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RP检测总阳性率为91.96%,远高于WBC检测总阳性率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对卵巢炎、月经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附件炎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WB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和WBC计数联合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以作为常规诊疗手段协助临床初筛,指导早期对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云;赵春梅;白立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规范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31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使用K‐B法进行,细菌耐药性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共270株占85.4%;316株铜绿假单胞菌来自医院各病区,主要是住院患者,共312株占98.7%;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检测的10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耐药率24.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其中41~50岁的患者多,共检出66株占20.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彭敬红;侯彦强;郑蓉;谢多双;彭公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在患者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准确诊断肺部感染。方法选取门诊68例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选取68名健康体检者为非感染组,对比两组PC T浓度,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患者 PCT 浓度感染组为(4.67±1.59) ng/ml、非感染组为(0.03 ± 0.01) ng/ml ,感染组患者PCT浓度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检测 PCT 阳性率感染组为83.82%、非感染组为8.82%,感染组患者PC T 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CT的检测可以诊断肺部感染的发生,并能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因此PCT的检测能够帮助临床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迟岩;怀丽梅;钱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素多糖核酸对口腔扁平苔藓(OLP)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分析其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7月104例OLP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治疗组患者应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素多糖核酸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曲安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为(4.96 ± 0.35)分,低于对照组的(7.34 ± 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和3.85%,低于对照组9.62%和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素多糖核酸对OLP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剑锋;章姍姍;方芳;黄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局部应用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宫颈hr‐HPV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保妇康栓、干扰素栓局部应用,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宫颈液基细胞学(TCT )、经杂交捕获二代技术(HCⅡ)检测结果,宫颈炎指标积分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宫颈炎积分及 HPV‐DNA相对光化学值/临界值(RLU/CO)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且观察组宫颈炎积分及RLU/CO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 HPV感染及宫颈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及90.0%,均优于对照组的75.0%及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r‐HPV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清除了hr‐HPV ,消除或改善了宫颈炎症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干扰素局部治疗效果。
作者:徐红儿;饶慧;马美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压疮感染患者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水胶体敷料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47例压疮感染患者标本,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将4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统聚维酮碘联合光照,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7例感染患者中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52.54%,革兰阴性菌28株占47.46%;革兰阳性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80.00%,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75.00%,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95.83%、对照组为86.96,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压疮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水胶体敷料能够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且安全性高。
作者:索仲;李克芳;张卫芬;方香香;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侵袭性真菌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相关病死率仍较高,随着移植类型、预处理治疗、真菌预防治疗的应用等因素的变化,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也发生了变化;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理选择方案,能够降低移植后真菌相关病死率;该综述简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概况、抗真菌药物种类的发展及治疗策略的更新,同时指出了目前真菌治疗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赵小利;李艳(综述);李猛;高春记(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手术感染相关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手术后预防控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2月-2014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患者38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探讨预防措施。结果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1%;共检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9例占61.3%、革兰阳性菌9例占29.0%、真菌3例占9.7%;胰腺手术感染率高为20.0%,其余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多约为3.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4 kg/m2、切口长度≥10 cm及手术时间≥2 h ,其中以手术时间相关。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相关因素复杂,在围手术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积东;童建明;应佑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3年8月住院的140例COPD呼吸衰竭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15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9株占69.9%,其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非发酵条件致病菌为感染主要病原菌,且耐药率较高;患者年龄>70岁、入住IC U、住院时间>2周、激素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深静脉置管等为导致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多药耐药性;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感染危险因素,积极慎重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郭宏杰;李庆洁;宋娜;赵登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