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州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调查

徐艳;杨怀;牟霞;王萍;陈京;孙云婷;张满

关键词: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建设, 人力资源, 管理
摘要:目的 距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行业标准实施3年后 ,调查贵州省医院CSSD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现况 ,为贵州省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3月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后发放调查表 ,对贵州省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CSSD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49所医院 ,三级及二级医院平均手术间分别为9、4间 ;2012年平均月手术量分别为417、130台 ;78 .13% 三级及80 .53% 二级医院对CSSD进行建设 ,平均投入资金分别为320万元、70万元 ;96 .00% 三级及82 .42% 二级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对CSSD进行图纸设计 ,1所三级及23所二级医院未进行图纸的审核论证 ,92 .00% 三级医院及71 .43% 二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图纸设计 ;71 .88% 三级医院及54 .87% 二级医院CSSD由护理部直接领导 ;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设置护士长的比例分别为96 .88% 、92 .04% ,护士具有执业资格人数比例分别为96 .52% 、90 .65% ,45岁以上护士人数比例分别为41 .14% 、50 .22% ;三级及二级医院CSSD消毒员具有上岗证比例分别为98 .72% 、91 .29% .结论 CSSD行业标准实施后 ,贵州省多数医院积极对CSSD进行资金投入与建设 ,建议进一步加强贵州省二级医院CSSD的建设及管理 ,加强对消毒员的培训力度 ,保障医疗安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阴湿疣及宫颈炎症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外阴湿疣和宫颈炎症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SPI)之间的相关性 ,为预防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12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因分为外阴湿疣组69例和宫颈炎症组57例 ,选取同期正常女性50名作为对照组 ;采用阴道镜检查并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以判断是否有 HPV亚临床感染 ;同时对3组个体镜下所取组织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HC2-HPV-DNA检测 ,以判断个体是否有高危型 HPV感染 ,并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结果 外阴湿疣组与宫颈炎症组患者 HPV亚临床感染分别为36、13例 ,感染率52 .17% 、22 .81%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两组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 .95、7 .82 ,P<0 .01 );通过杂交捕获试验 ,外阴湿疣组、宫颈炎症组与对照组高危H PV感染分别为29、15、4例 ,高危H PV感染率分别为42 .03% 、26 .32% 与8 .00% ,外阴湿疣组与宫颈炎症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6 .75、6 .12 ,P<0 .05 ).结论 外阴湿疣、宫颈炎症患者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率和高危 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 ,要高度关注外阴湿疣和宫颈炎症患者 ,做好随访和宣传工作 ,以预防由 H PV感染引起的其他妇科疾病的发生.

    作者:叶杏红;李晓燕;魏海燕;徐丹;徐剑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感染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 ,为喉癌患者手术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8年12月394例行手术的喉癌患者临床资料 ,调查统计术后感染分布、感染病菌种类、病原菌耐药性和术后病死率.结果 喉癌术后感染率为16 .8% ;术后感染分布主要为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咽瘘、褥疮、泌尿系统 ,以肺部感染为主 ,感染率为48 .5% ;术后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59 .2% ;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极低 ,耐药率分别为0和5 .0% 、15 .0% 和0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极低 ,耐药率均为0 ;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为15 .2% ( P<0 .05 ) ,术后3个月至5年病死率为16 .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感染率较高 ,对术后感染者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秀霞;丁元平;季民;赵立民;孙树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的真菌感染 ,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241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病原菌感染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17例为真菌感染 ,对照组24例为其他病原菌感染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时间与血细胞成分 ;采用SPSS21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率为7 .10% ,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52 .94% ,真菌感染与其他感染在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术后感染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氟康唑治愈率88 .24% .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率较高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 ,真菌感染率越高 ,采用氟康唑等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有效.

    作者:梁骏;杨惠雯;陈英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全国多中心ICU抗菌药物使用与多药耐药菌监测分析

    目的 通过加强多药耐药菌(MDROs)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了解其对MDROs检出及感染的影响 ,为控制病原菌耐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我国多地区46所医院进行调查 ,使用统一的监测方法、调查表 ,经过统一培训 ,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MDROs检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者34 081例 ,住院日302 818 d;MDROs检出率以鲍氏不动杆菌高 ,为44 .08%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出率为28 .02% ;MDROs检出率较低的病原菌为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的地区为华北及西南(DDD>163) ,较低的为华东(DDD=114 .13);通过加强MDROs监测及预防控制 ,MDROs检出率显著降低(χ2 =45 .109 ,P<0 .001);医院感染MDROs株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二者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0 .864 ,P=0 .01).结论 通过加强MDROs监测及控制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可有效减少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赵艳春;胡必杰;吴安华;徐英春;张秀月;侯铁英;宗志勇;李卫光;杨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方法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比较与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采用床旁调查+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手工调查)与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取数据的方法(RT-NISS调查)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效果 ,为改进现患率调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6日1 657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手工调查和RT-NISS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 ,并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1 657例 ,实际发生医院感染70例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 .22% ;手工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 .98% ,RT-NISS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 .34% ,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工调查和RT-NISS调查所得结果与调查当日实际医院感染一致性均较好 ,其Kappa值分别为0 .816、0 .8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T-NISS调查方法的灵敏度、总符合率、Youden指数和比数积均高于手工调查方法 ,漏诊率低于手工调查方法 ;而特异度和误诊率与手工调查方法近似.结论 RT-NISS调查方法效率高、准确性好 ,有利于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水平.

    作者:李海峰;郑东春;于力娜;左玥;张岩东;段利平;孙晋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尿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尿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性 ,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门诊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 ,所选样本受试者均为更年期女性 ,测量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基线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差异 ,对样本受试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 对照组在随访中发生尿路感染为16例 ,感染率为26 .67% ,观察组尿路感染为34例 ,感染率为56 .67% ,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 .11 ,P<0 .05 );对照组与观察组尿路感染的尿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142 .65 ± 17 .49) (118 .86 ± 18 .72)pg/ml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38 ,P<0 .05 ).结论 更年期糖尿病女性患者尿路感染率高于正常更年期女性尿路感染率 ,发病时两者尿白细胞介素-6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且正常人群高于糖尿病患者.

    作者:肖红珍;俞芳;项岫秀;李伟娟;李莎;徐奕;刘阁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感染分析与预后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经化疗方案治疗后的感染分析及预后 ,为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 ,观察组予以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 ,对照组予以顺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 ,治疗3个周期 ,对比两组的疗效、化疗后的感染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3 .6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 .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化疗后的感染率为73 .68% 、癌细胞转移率为13 .16% 、1年生存率为94 .74% ,分别与对照组的78 .95% 、21 .05% 、86 .84% 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的比例高 ,为39 .66% ,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效果较好 ,但应注意预防感染.

    作者:许正年;胡长路;胡冰;季楚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肝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肝脏肿瘤患者行射频消融(RFA )后引起肝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住院行RFA治疗的142例肝癌患者 ,记录其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射频消融术式、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肿瘤类型以及Child-Pugh分级等 ,统计分析上述变量对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肝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42例患者行186例次射频消融术 ,其中发生肝内感染10例次 ,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对肝脏射频消融术后肝内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 ,而多发性肿瘤、转移性肝癌、有腹部手术史 ,尤其是胆肠吻合术和开腹射频消融术的肝内感染率显著高于多发性肿瘤(12 .96% 与 2 .27% ;χ2 =6 .636;P=0 .010 )、原发性肝癌(13 .16% 与3 .38% ;χ2 =3 .925;P=0 .048 )、无腹部手术史(9 .78% 与 1 .06% ;χ2 =3 .925 ;P=0 .048 )和经皮射频消融(10 .00% 与1 .89% ;χ2 =4 .412;P=0 .036 );转移性肝癌、既往胆肠吻合术、多发肝脏肿瘤和开腹RFA这4个因素均为引起RFA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继发性肝癌、多发性肝脏肿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和开腹术式是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发生肝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阿妮;刘燕;于凌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脑积水患儿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积水患儿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74例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 ,分析患儿手术年龄、病因、术者水平等因素对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结果 74例患儿中3例随访中断、3例因肿瘤复发死亡 ,其余68例患儿共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0次 ,其中分流术后感染8例 ,感染率为11 .76% ,分流管穿破空腔脏器合并颅内感染1例.结论 分流术后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早期 ,手术年龄小是分流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同病因及不同术者分流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图柯拜·吐尔托合提;阿卜力克木·伊敏江;汪永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微生物快速检测报告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经济效益评价

    目的 分析微生物快速检测报告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作用以及经济效益 ,为微生物快速检测报告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标本周转时间(TAT)改造前后两年入院的患者分为 :干预前(2012年1月1日-12月30日)和干预后(2013年1月1日 -12月30日)两组 ,干预期间采用多项措施缩短TAT ,干预前、后患者标本均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629份标本纳入分析 ,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为320份和309份 ,干预后的TAT较干预前降低13 h ( P<0 .001 );住院时间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了3 d(P=0 .023) ,平均总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降低(P<0 .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类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干预后有显著降低 ,其余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变化无差异.结论 快速微生物检测报告可显著降低TAT ,有助于降低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DDDs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侯铁英;张玉;张莉艳;刘素玲;李正康;凌勇;刘伟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为预防及控制MDRAB在医院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2-8月某综合医院综合ICU、神经外科ICU和胸腔外科ICU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MDRAB 51例 ,并同期对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所采集标本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4年2-8月该院ICU发生的医院内MDRAB感染率为2 .60% ,51株MDRAB在痰液中高占70 .59% ;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0 .59% ;ICU临床与医疗环境分离的64株MDRAB ,PFGE分为6型2个亚型 ,其中A型是主要流行株 ,与B型、C型在神经外科ICU与综合ICU引起流行.结论 MDRAB在该院部分ICU之间存在交叉感染 ,且医疗环境与临床菌株为同一克隆株 ,揭示接触传播可能是MDRAB的医院感染重要途径.

    作者:许文;范珊红;金霞;戈伟;李颖;慕彩妮;闫永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肿瘤患者腹腔复杂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腹腔复杂感染的特点 ,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144例肿瘤患者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 ,用SPSS19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144例腹腔复杂感染肿瘤患者中有114例行手术治疗 ,其余30例为化疗或放疗等非手术治疗 ;共有102例患者发展为脓毒症 ,发生率为70 .8% ,20例发展为严重脓毒症 ,发生率为13 .9% ,22例发展为脓毒症休克 ,发生率为15 .3% ,死亡25例病死率为17 .4% ;所有患者感染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53株 ,检出革兰阴性菌高占46 .1% ,其次革兰阳性菌占29 .5% 、真菌占24 .4% .结论 肿瘤患者腹腔复杂感染以术后吻合口瘘导致的感染常见 ,且易发展为严重的腹腔感染 ,预后较差 ;感染多由肠道混合菌群感染所致 ,其耐药率较高.

    作者:章宝云;赵擎宇;方翼;徐大志;顾葆春;王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卧位角度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卧位角度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指导临床采用合理体位 ,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胃内容物反流(GER)发生率 ,并提高压疮预防有效率和患者舒适度.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2014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使用机械通气的357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抬高床头角度不同 ,随机分为0°、30°、45°3组进行观察 ,每组各119例 ,比较不同组VAP、GER以及压疮预防有效率、并进行患者舒适度的调查 ,采用SPSS1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组、30°组、45°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4 .29% 、4 .20% 、3 .36% ,0°组VAP发生率与30°组、4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其中30°组与45°组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0°组、30°组、45°组GER发生率分别为19 .33% 、7 .56% 、13 .45% ,压疮预防有效率分别为 60 .50% 、84 .87% 、77 .31% ,舒适度分别为 37 .82% 、81 .51% 、62 .18% ,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30°床头角度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的同时 ,又能保证压疮的有效预防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是机械通气患者较理想的体位.

    作者:李福琴;高姗;杨阳;湛玉晓;黄云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组合应用管理工具提高感染控制工作效能

    目的 探讨管理工具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组合应用及效果 ,以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方法 选取2014年第一季度神经内科ICU及普外科ICU74例置管患者常规监测数据显示出的感染控制缺陷项目作为干预对象 ,组合应用根因分析法、因果图及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根因 ,针对根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整改效果动态评估 ,总结经验 ,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结果 组合应用管理工具干预后 ,神经内科ICU及普外科ICU的CLABSI发病率 ,分别由2014年第一季度的3 .24例/1000导管日及5 .51例/1000导管日降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0例/1000导管日及1 .68例/1000导管日.结论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组合应用管理工具 ,利于发现系统隐患 ,可提高整改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增强整改效果及管理效能.

    作者:张京利;王力红;马文晖;赵霞;赵会杰;刘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肿瘤专科医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变化趋势 ,为制定区域性肿瘤专科医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2年11月14日、2013年11月27日、2014年11月26日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2012、2013、2014年全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 .55% 、1 .70% 、2 .46% ,例次感染率分别为2 .55% 、1 .70% 、2 .60% ;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占 37 .08%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48 .3% ;抗菌药物使用率连续 3年分别为15 .83% 、15 .71% 、14 .58% .结论 该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显著变化;放疗科头颈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2014年呈上升趋势 ,应加强放疗科头颈部肿瘤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邹燕兰;周瑾;胡曦;孙彦婷;朱娟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大肠埃希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在临床各种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13年1-12月医院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40株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 ,采用WHONET 5 .4-5 .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3年3 304份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共1 062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140株 ,占13 .18% ;大肠埃希菌在中段尿、血液、分泌物、痰液等不同临床标本中分别占44 .44% 、22 .22% 、19 .08% 、6 .81%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 ,除对亚胺培南100 .00% 敏感外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较低 ,分别为1 .89% 、3 .77% 、11 .32% 和20 .75% ;而对其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 ;产EL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5 .70% .结论 标本来源不同 ,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不同 ,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侯利剑;颜霞;梁毅;章红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贵州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调查

    目的 距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行业标准实施3年后 ,调查贵州省医院CSSD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现况 ,为贵州省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3月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后发放调查表 ,对贵州省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CSSD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49所医院 ,三级及二级医院平均手术间分别为9、4间 ;2012年平均月手术量分别为417、130台 ;78 .13% 三级及80 .53% 二级医院对CSSD进行建设 ,平均投入资金分别为320万元、70万元 ;96 .00% 三级及82 .42% 二级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对CSSD进行图纸设计 ,1所三级及23所二级医院未进行图纸的审核论证 ,92 .00% 三级医院及71 .43% 二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图纸设计 ;71 .88% 三级医院及54 .87% 二级医院CSSD由护理部直接领导 ;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设置护士长的比例分别为96 .88% 、92 .04% ,护士具有执业资格人数比例分别为96 .52% 、90 .65% ,45岁以上护士人数比例分别为41 .14% 、50 .22% ;三级及二级医院CSSD消毒员具有上岗证比例分别为98 .72% 、91 .29% .结论 CSSD行业标准实施后 ,贵州省多数医院积极对CSSD进行资金投入与建设 ,建议进一步加强贵州省二级医院CSSD的建设及管理 ,加强对消毒员的培训力度 ,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徐艳;杨怀;牟霞;王萍;陈京;孙云婷;张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需求调查与管理对策

    目的 为了解某市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 ,有针对性的确定医院感染培训模式和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市120所基层医疗机构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需求调查表 ,于2015年1月完成调查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 .1录入 ,应用SPSS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放2 167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956 份 ,回收率90 .3%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份占6 .0% ,民营医院132份占6 .7% ,乡镇卫生院958份占49 .0% ,县区级医院748份 ,占38 .2% ;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院内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频次较低 ,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严重不足 ,且不同类别的医院培训频次和感染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98 .3% 的人员愿意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结论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力度 ,并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价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

    作者:周晓平;黄继峥;罗腾达;任阿可;韩明锋;马红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11-2014年ICU医院感染监测分析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医院2011-2014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侵入性操作的关系 ,并与医院感染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ICU监测的相关数据 ,分析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 ,使用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处理使用SPSS17 .0软件.结果 2011-2014年共监测ICU住院患者297例 ,累计住院日3 293 d ,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2011年为36 .96% 、2012年为18 .92% 、2013年为43 .55% 、2014年为18 .26%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发生率高的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年共检出多药耐药菌82株 ,其中常见的为M RS A占37 .80%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25 .61%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占13 .41%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10 .98%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占7 .32% 、其他类型占4 .88% .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较高 ,特别是患者大多要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的诊疗易发生医院感染 ,应继续加强对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作者:董宏亮;庞咪;范珊红;许文;张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调查与预防抗菌药物选择研究

    目的 调查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及预防抗菌药物的选择策略 ,以有效控制感染.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679例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临床资料 ,调查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相关因素 ;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 ,采用SPSS17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9例患者中全身麻醉后共有39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感染率为5 .74%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1 .66% ,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科室 ;679例样本中分离出615例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占18 .86% 、革兰阴性菌488株占79 .35% 、其他病原菌11株占1 .79% ;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头孢曲松对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较低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较低 .结论 了解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 ,并分析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 ,是制定合理预防药物的依据之一.

    作者:王秀清;秦海艳;刘晓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