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李素芳;赵霞;张冬雁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喉癌, 全切, 临床分期
摘要: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1月在医院行喉切除术治疗83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喉癌患者术后SSI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8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SSI 12例 ,发生率为14 .5% ;单因素分析显示 ,感染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 4h、全喉切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 ,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4 h、全喉切除是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 喉癌术后SSI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分期、全喉切除等指标有关 ,对相应因素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 ,可减少术后SSI发生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效益分析

    目的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与2013年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 ,评价该院5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 ,以探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价值.方法 查阅2008年与2013年该院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数据 ,分别调查40368例和71 294例患者 ,分析医院感染率的变化趋势 ,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 ,结合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将效果转化为效益.结果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效果和效益显著 ,调整后医院感染率从2008年的2 .3% 下降至2013年的1 .0% ;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共避免了918例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避免了患者2739 .9万元的经济损失 ,为医院带来了1552 .7万元的经济效益.结论 开展有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具有显著的效果和效益 ,是一项值得推进的工作.

    作者:殷环;贾建侠;赵艳春;赵秀莉;任军红;贾会学;姚希;李六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需求调查与管理对策

    目的 为了解某市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 ,有针对性的确定医院感染培训模式和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市120所基层医疗机构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需求调查表 ,于2015年1月完成调查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 .1录入 ,应用SPSS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放2 167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956 份 ,回收率90 .3%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份占6 .0% ,民营医院132份占6 .7% ,乡镇卫生院958份占49 .0% ,县区级医院748份 ,占38 .2% ;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院内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频次较低 ,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严重不足 ,且不同类别的医院培训频次和感染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98 .3% 的人员愿意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结论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力度 ,并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价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

    作者:周晓平;黄继峥;罗腾达;任阿可;韩明锋;马红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脑积水患儿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积水患儿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74例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 ,分析患儿手术年龄、病因、术者水平等因素对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结果 74例患儿中3例随访中断、3例因肿瘤复发死亡 ,其余68例患儿共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0次 ,其中分流术后感染8例 ,感染率为11 .76% ,分流管穿破空腔脏器合并颅内感染1例.结论 分流术后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早期 ,手术年龄小是分流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同病因及不同术者分流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图柯拜·吐尔托合提;阿卜力克木·伊敏江;汪永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信息化建设在医院传染病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充分整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检验报告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存量信息 ,建立网络上报传染病系统 ,实现对传染病的及时准确上报.方法 2002年5月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对传染病的管理经验 ,医院依托现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Oracle9i数据库、使用SQL/plus Developer应用工具和Power Builder前台开发语言等开发了目前的传染病网络上报系统 ,通过设置在医师工作站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 ,方便医师24 h及时上报传染病信息.结果 电子报告卡有助于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潜在的疫情信息 ;加强了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 ,使传染病疫情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结论 实现传染病的网络直报是信息时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系统是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之一 ,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上报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 ,使报卡信息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通过信息系统对传染病疫情的实时监控 ,可以提高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效率.

    作者:王静;张越巍;王韬;白波;周志男;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为预防及控制MDRAB在医院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2-8月某综合医院综合ICU、神经外科ICU和胸腔外科ICU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MDRAB 51例 ,并同期对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所采集标本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4年2-8月该院ICU发生的医院内MDRAB感染率为2 .60% ,51株MDRAB在痰液中高占70 .59% ;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0 .59% ;ICU临床与医疗环境分离的64株MDRAB ,PFGE分为6型2个亚型 ,其中A型是主要流行株 ,与B型、C型在神经外科ICU与综合ICU引起流行.结论 MDRAB在该院部分ICU之间存在交叉感染 ,且医疗环境与临床菌株为同一克隆株 ,揭示接触传播可能是MDRAB的医院感染重要途径.

    作者:许文;范珊红;金霞;戈伟;李颖;慕彩妮;闫永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某三级医院医院感染死亡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直接相关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医院感染 ,降低医院感染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5年3月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采用 χ2 检验和 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直接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0-2015年3月医院感染死亡患者304例 ,其中与医院感染直接相关死亡患者37例 ,占12 .17%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8 .29% ,其次为血液占12 .20% ;单因素分析 :ICU、使用呼吸机、年龄>75岁、长期住院、透析、免疫功能低下对医院感染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 :高龄、长期住院、免疫功能低、使用呼吸机和透析是发生医院感染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感染相关死亡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有助于降低感染死亡风险 ;应重点关注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病死率.

    作者:周春莲;陈惠清;邓明卓;王世英;周翠云;郭青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资料 ,并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为预防和治疗老年胃肠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老年胃肠肿瘤并行PICC置管患者共238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感染部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研究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80岁以上患者、高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置管次数多、静脉营养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较高( P<0 .05 );共分离病原菌92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55 .4% ,革兰阴性菌36株占39 .1% ,真菌5株占5 .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敏感率为100 .0%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 针对高龄、高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长次数多、静脉营养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给予加强监护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高雪杉;刘云;左小信;张玉梅;侯营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儿心脏外科ICU多药耐药菌主动筛查与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情况 ,为临床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住ICU的238例患儿为观察组 ,采集患儿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MDROs的主动筛查 ,并对定植阳性者采取严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前瞻性监测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率 ,与2013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6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 ,采用SPSS 19 .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动筛查患儿238例 ,共有93例发生 MDROs定植 ,总定植率为39 .1% ,其中检出MRSA 21株 ,定植率为8 .8% ;产ESBLs菌72 株 ,定植率为30 .3% ;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15例 ,其中MDROs感染5例 ,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6 .3% 和33 .3% ;对照组256例 ,发生医院感染30例 ,其中MDROs感染21例 ,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11 .7% 和70 .0%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开展MDROs的主动筛查 ,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手卫生、彻底清洁消毒、降低患儿体表细菌负荷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MDROs感染率.

    作者:孟黎辉;熊莹;王静;贺彦;侯晓彤;贾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的真菌感染 ,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241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病原菌感染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17例为真菌感染 ,对照组24例为其他病原菌感染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时间与血细胞成分 ;采用SPSS21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率为7 .10% ,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52 .94% ,真菌感染与其他感染在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在术后感染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氟康唑治愈率88 .24% .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率较高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 ,真菌感染率越高 ,采用氟康唑等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有效.

    作者:梁骏;杨惠雯;陈英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医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及其耐药性 ,指导临床对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合理用药.方法 2014年6月在微生物检测结果基础上 ,查阅病历对某医院2011 -2013年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感染患者223例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血液、泌尿道较高 ,分别占49 .78% 、23 .32% 、7 .17% ;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青霉素+ 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依次为29 .60% 、21 .52% 、18 .83% ;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高 ,分别为61 .0% 、57 .4% 、55 .2% 、49 .8% 及38 .6%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 .4%和5.4% .结论 针对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防止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马文杰;曹晋桂;陈勇;吴镝;刘芳;张虎;何晓锋;杨得明;韩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性前列腺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急性前列腺炎(AP)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120例A 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集患者的尿液或前列腺液 ,对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 ,并对其中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1株 ,检出率为67 .5% ,其中 ,革兰阴性菌56株占69 .1% ,革兰阳性菌17株占21 .0% ,真菌3株占3 .7% ;共检出1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52 .4% ,检出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6 .3%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达到100 .0% ,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等药物较敏感.结论 导致AP的肠杆菌科细菌中 ,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较高 ,在AP的临床治疗中 ,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作者:鄢鸿;徐长妍;马鸿雁;张冬艳;杨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骨科医保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经济与社会效益损失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骨科医保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为医院管理部门和医疗保险部门合理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骨科医保住院患者5 558例 ,将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 ,同期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分别按条件1:1配比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配对成功96对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配对成功65对 ,共计161对 ,统计分析两组两类医保患者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差异.结果 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 47 796 .06元、22 269 .93元 , 48 340 .52元、22 494 .52元 , 46 991 .93元、21 938 .19元 ;医院感染组平均每例患者多支出25 526 .13元 ,是对照组的2 .15倍 ,平均每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分别多支出25 526 .13元、25 053 .74元 ,两组间两类患者及其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加大对医院感染的投入 ,给予政策支持 ,形成医保、医院、科室与患者共同承担且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成本分担机制.

    作者:张萍;谢朝云;杨继红;罗燕;熊永发;杨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ICU多药耐药菌主动筛查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主动筛查结果 ,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869例综合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 ,主动筛查其出入ICU时MDROs阳性率 ,分析MDROs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4例患者入ICU时检出MDROs阳性率为41 .89% ,出ICU时增至500例检出MDROs阳性率为57 .54% (P<0 .01);细菌种类均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为主 ,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 ,ICU住院时间、患者来源、导尿管的使用、入住非感染控制护士管理的床位为MDROs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 MDROs极易在ICU 传播 ,住院时间、患者来源、导尿管的使用、入住非感染控制护士管理的床位与MDROs定植/感染有关.

    作者:陈琳;顾吉娜;刘鹏;蔡挺;邬兴炳;潘红;赵伟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风险评估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为更好的预防VAP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ICU开展目标性监测 ,从2014年开始在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 ,成立控制VAP风险评估小组 ,风险评估管理员对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调查评估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督查和指导 ,对每例发生的VAP患者进行分析 ,风险评估小组每月根据VAP风险评估表找出新的风险点 ,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反复的评估督查改进 ,降低 VAP的发生.结果 2010-2014年共监测ICU患者4 949例 ,医院感染率从6 .23% 下降至3 .91% ;患者ASIS评分平均值从2 .51分上升至3 .45分 ,调整后的医院感染率从2 .48% 下降至1 .13% ;2010-2014年呼吸机使用率35 .59% 上升至37 .75% ,VAP发生率从96 .77‰下降至9 .15‰ .结论 在ICU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可降低 VAP的发生率.

    作者:黄云芝;单明真;赵倩;王本才;孙雅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感染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 ,为喉癌患者手术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8年12月394例行手术的喉癌患者临床资料 ,调查统计术后感染分布、感染病菌种类、病原菌耐药性和术后病死率.结果 喉癌术后感染率为16 .8% ;术后感染分布主要为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咽瘘、褥疮、泌尿系统 ,以肺部感染为主 ,感染率为48 .5% ;术后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59 .2% ;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极低 ,耐药率分别为0和5 .0% 、15 .0% 和0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极低 ,耐药率均为0 ;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为15 .2% ( P<0 .05 ) ,术后3个月至5年病死率为16 .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感染率较高 ,对术后感染者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秀霞;丁元平;季民;赵立民;孙树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10-2014年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送检血培养阳性分离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特征 ,以提高疾病治愈率.方法 采用血培养瓶采样 ,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 ,VITEK-2 Compact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 ,参照CLSI2013年版判读结果 ,使用WHONET5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临床送检6 261份非重复患者血培养标本 ,分离出661株病原菌 ,分离率为10 .6% ,包括革兰阴性菌452株占68 .4% 、革兰阳性菌190株占28 .7% 、真菌19株占2 .9%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列前4位 ,总体污染率为4.2% ;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葡萄球菌属中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医院临床血流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但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鉴于双份血培养具有提高培养检出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 ,应提高双瓶双侧血培养送检率.

    作者:邵卫勇;陈淑丹;许玲敏;于小妹;周欢琴;肖震;马晓云;范芳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入住NICU>48 h的所有患儿3693例进行目标性监测 ,分析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和干预前后NICU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NICU 3693例新生儿中共有100例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2 .71% ,千日感染率为2 .44‰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占41 .00% ,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 ;出生体质量越低 ,感染率越高 ,体质量≤ 1000 g组患儿中心静脉置管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高达67 .47% 和51 .04% ,总千日感染例率则达6 .57‰ ;干预后各项操作流程合格率达到 95 .00% 以上 ,手卫生依从性从和正确率则分别从77 .52% 、69 .75% 上升至89 .33% 、91 .57% ,感染率则有下降趋势.结论 开展目标性监测、规范操作流程 ,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并提升感控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临床的预防控制能力.

    作者:徐华;李卫光;顾安曼;范书山;孙吉花;张光海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CBM ) ,并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等方法 ,收集2000年1月 -2015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经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质量评价后 ,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定量(荟萃分析)和定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 ,累计结直肠癌手术病例11064例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合并糖尿病、术前白蛋白低、Ⅲ /Ⅳ期癌症、腹腔镜为感染因素 ;定性分析结果显示 ,体质量指数(BMI)高、手术持续时间长将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 ,但腹腔镜手术为保护因素.

    作者:先疆燕;何文英;黄新玲;刘欣;方鹏骞;王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11-2014年ICU医院感染监测分析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医院2011-2014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侵入性操作的关系 ,并与医院感染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ICU监测的相关数据 ,分析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 ,使用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处理使用SPSS17 .0软件.结果 2011-2014年共监测ICU住院患者297例 ,累计住院日3 293 d ,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2011年为36 .96% 、2012年为18 .92% 、2013年为43 .55% 、2014年为18 .26%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发生率高的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年共检出多药耐药菌82株 ,其中常见的为M RS A占37 .80%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25 .61%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占13 .41%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10 .98%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占7 .32% 、其他类型占4 .88% .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较高 ,特别是患者大多要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的诊疗易发生医院感染 ,应继续加强对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作者:董宏亮;庞咪;范珊红;许文;张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制定感染预防干预措施 ,以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2013-2014年ICU内发生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共11例(病例组)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展开研究 ,按1:3配对 ,对照组选择2013-2014年入住该医院ICU>48 h且未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患者共33例 ,对ICU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占90 .91% ,对照组患者中占45 .4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病例组患者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住同病区平均天数12d,对照组患者为4.45d,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尤其长时间使用 ,以及长时间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患者住同病区 ,是IC U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适当调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选取以及使用时长 ,针对病区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做好有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以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延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作者:蔡冰超;顾崎;沈瑞红;陆峰;傅小芳;胡必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