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丽梅;陈玲;吴姗;张毓洁;涂成华
目的:获取肺结核患者与其陪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比较,探讨影响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因素,从而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门诊就医的肺结核患者80例为观察组,陪护人员80名为对照组;门诊肺结核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状况均采用专业评估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人群的社会支持水平,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分析。结果社会支持量表总得分观察组患者为(32.56±9.63)分,陪护人员为(40.30±8.91)分,观察组患者比健康人群拥有的社会支持水平低;患者当处于在婚、年龄<60岁的状态时,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首先意识到肺结核患者的特点与需求,对于重点人群通过开展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争取到其家属、朋友、同事等人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谭亚萍;刘学功;邓治中;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 (hs-cT nT )以及心电图结果与患儿心肌受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3年科室手足口病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各180例,分别进行hs-cTnT、心肌酶相关指标测定,并与心电图结果对比,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hs-cT nT及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患儿;手足口病组患儿hs-cT nT及心肌酶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患儿;手足口病组患儿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患儿;hs-cT nT 正常、心电图异常患儿3例,异常率为4.23%;心电图正常、hs-cT nT异常患儿17例,异常率2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受损或者评价心功能可以将hs-cTnT、心肌酶结果以及心电图结果作为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且hs-cT nT表现较优。
作者:王宝囡;郑链跃;韦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与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2月1104例于医院手术室麻醉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与手术室麻醉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分析。结果共有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8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48例,占48.98%;使用液体消毒剂消毒和循环使用麻醉机在下呼吸道发生感染高,分别为6.7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与手术室麻醉过程的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喉镜消毒方式、麻醉机过滤器类型和麻醉前抗菌药物使用等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这些麻醉过程中产生的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因手术室麻醉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陈斌;王明仓;王惠琴;项海飞;王红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科室确诊患有宫颈糜烂 HPV感染以及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40例,A组使用保妇康栓治疗、B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阴道栓治疗、C组未用药物治疗,对比3组患者宫颈糜烂治疗结果、HC2结果以及不良反应,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 A组治愈占57.50%、显效占30.00%、好转占12.50%;B组治愈占37.50%、显效占27.50%、好转占35.00%,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无治愈病例,B组治疗效果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2转阴率A组97.50%、B组85.00%,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C2转阴率优于C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 HPV感染疗效确切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锦来;沈彩糯;陈洁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对细菌性肝脓肿在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及时减量、正确降级的指导意义,从而减少临床耐药菌的产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医院确诊的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检测患者WBC、PCT、CRP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纳入研究的8例患者,其中PCT ≥10 ng/ml 3例,2~10 ng/ml 2例,0.5~2 ng/ml 1例,<0.5 ng/ml 2例,WBC计数>10×109/L 5例,CRP>100 mg/L 6例;脓汁培养6例,阳性结果5例,均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阴性;血清WBC、PCT、CRP在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以PCT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临床医师可以通过动态检测血清PC T水平,及早对细菌性肝脓肿做出诊断,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王水线;朱婉;王慧;张静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密度的变化与患者创口感染情况,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50例手术患者,通过自然沉降法对普外科手术室手术开始30、60 min和120 min空气中的细菌密度进行监测,监测得到的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不同持续时间的手术,在手术开始前空气中细菌的密度在0~22 CFU/m3;空气中细菌的密度随着手术进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直到手术结束后;空气细菌密度在手术持续1 h以内为213~798 CFU/m3、1~2 h为552~1382 CFU/m3、2~3 h为588~2108 CFU/m3、>3 h的为734~2212 CFU/m3;手术过程中,空气中细菌含量随着医务人员人数增多而增多,手术结束后的密度<4人时为212~441 CFU/m3、5~8人时为335~951 CFU/m3、9~12人时为654~1423 CFU/m3、>13人为858~2212 CFU/m3;细菌密度还随着开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开门次数<6次为215~329 CFU/m3、7~12次时为512~819 CFU/m3、13~18次时为649~1970 CFU/m3、>19次时为896~2212 CFU/m3。结论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室人数和开门次数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艳;李国荣;李晓勇;李德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收治的12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行耳内分泌物的脓液培养,将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水杨酸乙醇耳浴治疗,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进行耳浴,分析真菌感染的类型,使用单因素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归纳感染相关因素,及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真菌感染类型有丝状菌占79.0%、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7.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27.5%、热带假丝酵母菌占4.8%、毛霉菌属占50.0%、平滑假丝酵母菌占6.4%及克柔假丝酵母菌占4.8%,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既往中耳炎史、常滴用抗菌药物史和污水入耳史,观察组治疗有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95.2%,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有丝状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毛霉菌属、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等,其中以丝状菌及毛霉菌属居多,感染多与耳部病史或使用抗菌药有关,使用聚维酮碘治疗该疾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健;孔祥云;樊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医院感染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探讨感染患者的预后及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期为临床预防脑卒中后感染的发生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63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5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581例无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患者免疫功能,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感染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降低,BI升高,其中mRS评分和BI改善值大于对照组;入院时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感染组30.91%、对照组3.27%,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入院3周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感染组56.36%、对照组4.65%,感染组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身免疫功能抑制增加了脑卒中后感染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针对此类患者临床需要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适当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作者:程明霞;蒋坤;蔡静;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4月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对病理产物进行病理诊断,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度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与手术诊断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5.65%,其中1例主动脉瓣+三尖瓣瓣根处有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心室结节,另外1例瓣膜脱垂,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冠瓣穿孔。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诊断准确率高,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筛选价值,早确诊、早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黄楠;徐永通;李建华;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血液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的56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系统分析,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医院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结果血液科562例住院患者发生感染52例,千日感染率5.9‰;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53.7%;检出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3.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7.9%,真菌占18.9%。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在加强室内空气、设备消毒基础上,慎重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对于降低血液科病房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田国燕;章亮;封爱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感染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该类患者减少感染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41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IT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导致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ITP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女性、有侵入性操作、住院>6周、合并糖尿病及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1.61%、7.36%、12.78%、19.05%、20.63%及14.71%,均高于≤60岁、男性、无侵入性操作、住院≤6周、无糖尿病及无贫血患者的4.60%、3.64%、3.33%、2.86%、4.26%及4.7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1.83%,低于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7.37%;激素用量过大、不及时减量的患者感染率均较高;以上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女性、合并糖尿病、激素治疗未及时减量的IT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大,临床应给与重视,而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ITP感染发生。
作者:赵敏蕾;金炀缙;刘伟红;陈玉;陈延杰;张隽瑜;李琳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EC O )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提高临床医师治疗水平、有效抗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留取的感染性标本采用临床微生物学操作规则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数据按照CLSI的新规则判断;所有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率高的科室是内一科和外一科,分别占19.6%和13.0%;检出高的标本是泌尿道和呼吸道,分别占53.4%和13.3%;分离到产ESBLs大肠埃希菌385株,占大肠埃希菌总株数的60.3%;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高达60.3%;敏感率高的药品是碳青霉烯类,达到100.0%。结论医院应加大对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执行力,对临床医师实施合理用药的强制性管理,致力于扭转细菌耐药性无序增长的不良倾向。
作者:阮细生;陈刚;何梦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几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低抑菌浓度(M IC )及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4月-2012年6月收集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30株,用琼脂倍比稀释法定量分析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30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株数为29株,耐药率均为96.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株数为26株,耐药率均为86.7%,对哌拉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株数为28株,耐药率为93.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株数为19株,耐药率为63.6%;30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形成试验均为强阳性。结论该30株鲍氏不动杆菌均为多药耐药菌,且均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作者:王姝云;药飞;张瑞琴;赵生芳;段金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监测医院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所分离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Microscan Wor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运用WHONET 5.4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病原菌192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49.9%,革兰阳性球菌占25.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前3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5.0%和44.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为45.9%和39.6%;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均<5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非常敏感,耐药率为0。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袁红萍;周文俊;朱奋勇;张霞军;任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IC 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IC 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1-12月入住IC U的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包括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的使用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泌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率进行监测;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按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目标性监测92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2例,感染率12.07%,日感染率为10.6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14.28‰,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5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13‰;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便于及时掌握IC 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动态变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许新玲;梁彦平;杨萍;马文聪;侯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B型脑纳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左心功能(EF)、C-反应蛋白(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以上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3年1-7月随机选取医院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心肌炎组,同时随机选取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EF、BNP、CRP、MMP-2的差异;同时根据心肌炎严重程度将心肌炎组分为轻症组28例和重症组12例,对比两组患儿EF、BNP、CRP、MMP-2差异,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心肌炎组EF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NP、CRP、MMP-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重症组较轻症组,EF更低,BNP、CRP、MMP-2更高;患儿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6株占15.0%、埃可病毒6株占15.0%、柯萨奇病毒8株占20.0%、流感病毒6株占15.0%、腺病毒6株占15.0%、麻疹病毒4株占10.0%、副流感病毒4株占10.0%。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EF、BNP、CRP、M M P-2均较健康儿童差,同时随着病情加重,其程度越差。
作者:王晓宁;冯琳;田晓瑜;杨士彬;陈惠芬;吴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糖尿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探讨分析,为糖尿病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较好的基础。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对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观察其耐药性,采用计数方法,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1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8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5.81%;8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76%,革兰阳性菌占23.53%,真菌4株占4.71%;分布多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7.0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65%,肺炎克雷伯菌占18.82%,大肠埃希菌占12.9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形式严峻,临床需要进行相关监测,为糖尿病感染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作者:董丽华;侯照银;段敏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患者行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开颅手术老年患者256例,将发生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32例,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24例,对两组患者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临床资料、手术持续时间、病因诊断结果、H2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以及行手术者资料等,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持续时间>3 h观察组81.25%、对照组占29.02%;药物使用不当亦增加感染率,使用H2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观察组占65.63%、对照组占20.09%,主要疾病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挫伤和颅内肿瘤等,手术持续时间、行手术人员职称、H2受体阻滞剂使用是发生术后神经系统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开颅手术导致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手术时间过长、手术者技术不熟练和药物使用不当等;临床医护人员应从上述原因入手,降低神经系统感染率进而改善手术效果。
作者:郭孝龙;周江朝;程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18例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62例和非感染组356例,分析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并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4.83%,其中呼吸系统感染42例、消化系统感染14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和切口感染2例;共分离鉴定9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8株占40.00%、革兰阴性菌47株占49.47%、真菌10株占10.53%;感染组患者性别、手术时间、高血压和心脏病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糖尿病、全胃切除和术中失血量等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证胃癌患者营养供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加强手术技能学习,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有效降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肖宁;韩毅;吴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期能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医院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取得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查,并分析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取得的胆汁标本中病原菌培养阳性者97例,培养阳性率80.83%,共培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占83.04%;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患者年龄≥60岁、有食用生鱼史、胆道手术史、肝病史时胆汁病原菌培养阳性分别占50.52%、59.79%、70.10%、6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时胆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属,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一定耐药性,胆道感染与食用鱼生史、胆道手术史及肝炎病史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兰飞;胡闪明;雷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