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罗朝朗;赖寒
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及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5例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口腔咽拭子样本进行感染分析,并对检出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605例接受放化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口腔感染63例,感染率10.41%;共检测病原菌125株,其中细菌61株占48.80%,真菌64株占51.2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1株占24.80%;主要真菌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其中对两性霉素 B敏感,耐药率≤3.23%。结论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率相对较高,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较多,针对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的治疗药物中氟康唑耐药率较低,效果显著,同时也可以考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晓珍;郑勤红;邹燕;吕珍;王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33例诊断为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常规进行消毒尿道口并在排尿后由临床医师无菌操作取得前列腺液后置无菌男性棉拭子管,立即送检,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和巧克力平板,35℃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 h ,分离出可疑菌落,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33例前列腺炎患者中培养阳性107例,阳性率为80.45%;共分离出病原菌1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9株占87.6%,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45.1%、24.8%;革兰阴性菌14株占12.4%;革兰阳性菌除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76.7%;革兰阴性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78.8%,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较敏感,耐药率<14.3%。结论由于临床经验用药和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因此临床应适时监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此为依据,进行目标性治疗,尽量避免经验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车文忠;黄红英;邓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国9省市落实3项标准的现状,为标准贯彻和修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书面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对,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百分比描述。结果9省市均开展了标准培训和制定了各省的实施标准;58.9%的医院实现了集中管理,86.3%的医院明确了牵头部门负责制定3项标准的实施方案;94.5%的消毒供应中心(CSSD)负责人参加过标准培训,>80.0%的医院配备了基本的清洗设备和检查包装设备;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和CSSD负责人均认为3项标准的实施对推动医院CSSD实现集中管理、提高CSSD清洗质量和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医院感染发挥了较大作用。结论医院应明确CSSD的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CSSD集中管理,CSSD应细化管理、设备操作规程和各类器械处理流程。
作者:张宇;冯秀兰;任伍爱;巩玉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是降低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之一,医护人员经常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更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难关。
作者:安建仓;刘玉凤;路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封管液对预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对导管栓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维持性血透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成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G+ H液)组31例、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S液)组33例和肝素封管液(H液)组31例,各组于置管当日和每次透析结束后进行封管,观察3组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G+ 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生存率高于 H液组(P<0.05),G+ 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G+ H液组为(232.5±195.4)d ,S液组为(244.6±186.2)d ,H液组为(227.9±184.1)d ,3组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 H液组、S液组、H液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2.3%、39.4%、38.7%,3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及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较肝素封管液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两者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巩建华;胡凤琪;徐倩;袁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院神经内科IC U急性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抗感染治疗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入选186例病例,对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直接从人工气道深部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采集痰标本,细菌培养和鉴定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采用常规方法和仪器法进行操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鉴定采用CLSI2010年折点作初筛和确证试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鉴定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抑菌圈敏感、中介、耐药数据评价依据CLSI新折点分析判读。结果186例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培养出222株病原菌,有36份标本同时培养出两种菌,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2%、23.4%、10.8%、10.4%、9.0%;M RS A检出率为54.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是为15.4%、26.1%,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6.6%;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66.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2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感染病原菌多药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延缓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黄毅;涂强;汪华;马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杭州市部分医院IC U不同类型的高频接触环境表面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A )的污染情况,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清洁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所教学医院的IC U ,确定10类高频接触表面,采用无菌棉签采样,现场直接接种至M RSA显色培养基上,进行M RSA培养、分离,可疑菌株采用PCR技术扩增nuc和mecA 基因鉴定。结果共采集3所医院的IC U高频接触表面样本101份,显色培养基上生长的可疑菌落73株,经PCR鉴定为MRSA的有35株,符合率为47.9%;10类高频接触表面均分离到MRSA ,检出率在25.0%~48.1%,平均检出率为34.7%,3所医院IC U的M RS 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类高频接触的表面中,M RS A检出率较高的环境表面为呼吸机、床边桌、床栏,分别为64.3%、50.0%和46.7%。结论杭州市IC U内高频接触环境表面M RS A污染程度较高,应高度重视医院内IC U等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消除M RS A院内传播的隐患。
作者:金慧;徐虹;查捷;沈林海;倪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IC 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分析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IC 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 U>48 h的1590例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以前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前患者留置导管总天数为16469 d ,发生医院感染255例,千日感染率为15.48‰,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分别为27.81‰、8.68‰、10.83‰;干预后留置导管总天数为15201 d ,发生医院感染181例,千日感染率为11.91‰,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VAP干预效果显著(P<0.05)。结论相关导管的使用可造成较高的医院感染,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睿;周少龙;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隐蔽课程的形式和应用效果,以改变当前培训低效的局面,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方法隐蔽课程的设计依据与显性课程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入手,改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完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利用各种平台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和宣传。结果隐蔽课程的多元化形式满足了各级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展示平台,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隐蔽课程实施较好的科室医务人员对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接受程度、执行力均高于其他病区的医务人员。结论重视隐蔽课程的建设能让医务人员在无威胁的环境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显性课程的学习效率;隐蔽课程的正面影响对医院感染文化软实力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卢珊;殷娅;周霖;刘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3年12月456例MRSA感染和250例MSSA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并按照1∶1匹配设立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 MRSA感染组、MSSA感染组住院费用分别增加82694.8元和18735.3元,延长住院天数14.1 d和5.9 d;IC U中M RS A感染增加费用高,为153344.5元,延长住院天数则以外科明显;60~75岁M RS A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208.9元,延长住院天数22 d;MSSA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则以>75岁组大,直接经济损失23914.4元,延长住院天数6.9 d。结论 M RS A感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
作者:傅建国;陈宝勤;王雪莲;叶清星;卢珍玲;苏成豪;牛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42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的解释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12年1-12月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21株,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82.4%,其次为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7.6%和5.0%;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19.9%,其次为神经外科、老年科、心内科、急诊科,分别占12.4%、10.9%、9.3%、9.0%;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10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2%、32.3%和31.6%,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3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次是伤口感染,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
作者:魏绪廷;包健;高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大学生群体中水痘传播流行的特征,基于元胞自动机设计水痘传播模型,提供研究水痘传播演化的方法,寻找控制水痘在大学生人群中暴发蔓延的方法。方法调查杭州下沙大学城大学生5671名,以群体水痘传播建立元胞自动机模型,观察感染概率对水痘传播的影响,观察初始感染人数对水痘传播的影响,分析不同时间隔离水痘感染者对水痘传播的影响。结果大学生中发生水痘112例,发生率1.97%;水痘传播速度与感染概率成正比,水痘的传播与元胞空间内初始感染人数成正比,当感染概率取适中值时,初始感染人数比值0.04时,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暴发流行;当感染概率取适中值,初始感染人数比值取0.004时,水痘发病传播情况和2010年秋冬季大学城水痘发病相接近;在潜伏期第1天和第7天隔离水痘感染者可有效控制水痘的传播;在潜伏期第14天及发病期第1天隔离水痘感染者也能很好的控制水痘的传播;但发病期第5天及第9天隔离水痘感染者不能有效控制水痘的传播。结论元胞自动机能较好地模拟水痘传播的演化过程,初始感染人数、水痘感染概率及水痘患者是否及时隔离与水痘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密切相关,也决定了是否会导致暴发流行。
作者:王锰;曹毅;余土根;孙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水平,加强过程管理和进度控制,按照年度逐步达到感染控制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方法采用甘特图的方式制定科室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项目内容、进度目标和责任人,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管。结果传统的工作计划由于未落实到责任人,或职责不够细化,无法追溯未按照计划完成工作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甘特图能够反映出每个项目的时间进度,也可以同时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进度,实现项目的科学管理和控制。结论甘特图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甘特图所反映的信息更加丰富全面具有动态管理和预警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
作者:石月欣;张越巍;程石;胡爱香;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008-2013年医院老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3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1684例老年肿瘤患者,对其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布调查。结果 1684例老年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率为6.5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51例占46.0%;共分离病原菌1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63.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1株占2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4株占11.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其中放疗和手术以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普遍,而化疗则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常见,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上,放疗、化疗以一联使用为主,而手术则以二联使用为主,总体上仍以一联用药为主。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者:李清文;黄丽红;张俊;陶红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为规范清洁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了解干预效果,促进抗菌药物围术期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12月医院所有清洁切口手术患者进行目标监测,按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抗菌药物整治方案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操作性强的推进措施,强化管理,抓好落实,进而评价干预效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通过综合干预,清洁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明显下降,由2011年7月的90.26%下降至2013年12月的2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30 min~2 h给药率持续升高,由2011年7月的81.33%升至2013年12月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30 min~2 h给药率持续升高,由2011年7月的81.33%升至2013年12月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 h的比例持续升高,由2011年7月的6.22%升至2013年12月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清洁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持续缩短,由2011年7月的5.2 d缩短至2013年12月的1.49 d;特别是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由原来经验性或习惯性使用头霉素类、三代头孢或加酶抑制剂等,到现在可以规范使用一、二代头孢菌素。结论通过抗菌药物围术期应用的综合干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明显规范。
作者:薛文英;闫勇;陈鹏虎;王瑞芬;胡风军;宋志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鲁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7年5月-2012年10月20株鲁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采用美国 BD公司 phoenixTM l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试剂N M IC/ID-4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0株鲁氏不动杆菌从男性标本分离出的有12株占60.0%,女性8株,占40.0%;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泌尿科、IC U为主,分别占25.0%、15.0%、10.0%、10.0%、10.0%;标本分布以痰液和尿液为主,分别占50.0%和25.0%;鲁氏不动杆菌仅40.0%为多药耐药菌,该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拉定的耐药率高,>90.0%;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较敏感,耐药率<40.0%。结论鲁氏不动杆菌在男性患者、痰液标本及呼吸内科中检出居多,目前耐药性尚不严重,对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临床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明德松;潘艳萍;朱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临床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新生儿感染菌株的同源性,追踪其感染源与传播途径,从而为新生儿假丝酵母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5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均经过法国科马嘉假丝酵母菌显色鉴定培养基和法国生物梅里埃API20 C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进行鉴定、纯化,其后采用RAPD多态性分析,获得菌株的RAPD指纹图,应用NTSYS软件计算出相似系(SAB),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15株菌株中14株被鉴定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且鉴定分离的2~14号的光滑假丝酵母菌相似系数均≥0.8,表明菌株之间基因型相似度较高,具有基因同源性,而第一株菌株与其他13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均<0.6,不具有基因同源性。结论本研究发现新生儿感染的13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具有基因同源性,初步证实了试验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在住院患儿间进行水平传播,提示了光滑假丝酵母菌易引起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宜采取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作者:罗春玉;孙丽红;王洪全;孙庆芬;才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的定植情况,评价主动筛查结合接触隔离措施降低其感染的效果。方法队列研究,从2010年1月-2011年2月为第1阶段,采集ESBLs-ECO和ESBLs-KPN医院感染的基线数据;2011年3-8月为第2阶段,主动筛查ESBLs-ECO和ESBLs-KPN ,报告结果但未采取接触隔离措施;2011年9-12月为第3阶段,洗脱期;2012年1-12月为第4阶段,主动筛查,对定植和感染病例均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结果共纳入4031例患者,入PICU时ESBLs-ECO和ESBLs-KPN的定植率分别为45.29%、7.34%;各研究阶段 ESBLs-ECO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46%、0.38%、0.57%、0.55%,无下降趋势;各阶段 ESBLs-KPN 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92%、0.76%、0.57%、0.49%,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定植的患者相比,定植了 ESBLs-ECO和ESBLs-KPN的患者更易获得相应细菌的医院感染(P<0.05)。结论 PICU 中ESBLs-ECO和ESBLs-K PN的定植情况非常严重,定植者更易获得相关细菌的医院感染,采取主动筛查或主动筛查结合接触隔离的措施降低ESBLs-ECO和ESBLs-KPN医院感染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评估。
作者:乔甫;李诗雨;唐梦玲;尹维佳;庄红娣;王妍潼;朱仕超;黄文治;宗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 )目标性监测,了解NSICU感染现状,为提高NSICU 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NSICU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09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感染监测规范》对NS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利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40例患者共发生感染65例、72例次,感染率为27.1%、例次感染率30.0%;日感染率为17.2‰;NSICU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主,分别占68.1%和19.4%;全年NSICU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共4456例,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70.1‰,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4.9‰,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为3.3‰;240例患者送检标本103份,标本送检率42.9%,送检标本以痰液为主,占63.1%;共分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3株,占53.1%,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真菌6株,占7.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泌尿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为NSICU的主要感染方式,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所以NSICU应重点加强对使用呼吸机及泌尿道插管患者的管理和监控,制定有效对策,减少NSICU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金光;朱燕华;刘树兰;王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744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病原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44例慢性肾炎患者中有8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96%,其中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率高,为39.13%,其次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占18.52%、12.90%;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7.08%,其次为下呼吸道和肺部分别占24.72%和13.48%;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73.3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摩氏摩根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株占26.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氨曲喃、庆大霉素、头孢替坦敏感,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摩氏摩根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0。结论住院慢性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性较高,临床治疗可以此为指导选择用药。
作者:石梅;徐涛;张金锋;侯华;邢建华;王鹏霄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