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王馨;常凤霞;郝娟;王玉清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与脓毒症、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干预手段降低老年C A P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住院确诊的141例老年CAP患者为肺炎组,同期选择90例非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SOD、降钙素原(PCT )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依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98例和非脓毒症组43例。结果肺炎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SOD水平分别为(103.41±25.30)、(124.30±28.20)U/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浆SOD水平分别为(99.24±23.40)、(112.91±27.20)U/ml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分别为(2.05±7.70)、(0.20±0.50)ng/ml ,CRP水平分别为(76.05±70.00)、(33.39±43.50)mg/L ,PCT 和CRP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浆SOD水平与PCT、CRP呈负相关(r=-0.199、-0.232, P<0.05)。结论老年CAP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并随炎症程度进展及合并脓毒症,下降更为显著,反映老年肺炎患者尤其合并脓毒症时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减低。
作者:钱进;马晓蓉;张振宁;许亚丽;王亚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70例老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35例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5.72%、82.86%,观察组分别为62.86%、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能改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疗程。
作者:韩芳;张伟东;安学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尿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分析两种方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收入的25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中段尿,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及尿细菌培养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50例患者尿标本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测定阳性160例,阳性率64.0%,尿细菌培养阳性158例,阳性率63.2%,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检验标准,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标本符合率为96.3%,阴性标本符合率为97.8%,两种方法符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一致性高,表明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准确性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尿沉渣定量分析筛查速度快,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邓金平;谢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军地两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临床医疗护理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为医院决策部门合理确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出院患者4293例,军队患者478例、地方患者3815例,发生医院感染为感染组,同期出院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按条件1∶1配比,军队患者成功配对24对,地方患者53对,共计77对,统计分析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每例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为105341.99元,对照组为15950.50元,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军队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更为突出,是地方患者的1.11倍,多支出的费用主要是药费和治疗费;感染组每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6d,对照组为1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军队患者医院感染对住院时间的延长更为显著,每例延长35 d ,是地方患者的1.54倍。结论呼吸内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医院感染给患者、医院及军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将经济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与医院感染控制实践有机结合,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终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黄慧敏;徐晓莉;尹湘毅;方红梅;聂牛燕;蒋才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清洗合格后包装前的放置时间,以确保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医院手术室重复使用的止血钳、持针钳、肠钳、剪刀共4类手术器械,每种60件,随机分为6组,暴露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包装间空气中,分别在清洁后,放置30 m in、1、2、3、4、5 h ,采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测定其相对荧光强度(RLU),采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类手术器械在空气中暴露30 min、1 h合格率分别为100.0%、90.0%~100.0%,与即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气中暴露2、3、4、5 h合格率分别为70.0%~90.0%、70.0%~80.0%、50.0%~60.0%、20.0%~40.0%,与即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械清洗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包装灭菌,在清洗后2 h内完成包装效果好,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h。
作者:陈东方;汤莉;王丽芹;曹海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患者血脂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90例 H p感染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根除组和降脂组各45例,根除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 g+阿莫西林0.5g+甲硝唑0.4g,每天2次,治疗两周后序贯奥美拉唑2周,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血脂检测;降脂组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 ,每天1次,疗程为8周,疗程结束时进行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除组 Hp根除率为77.78%;根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根除前分别下降1.17 mmol/L、0.67 mmol/L、0.62 m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脂组TC、TG、LDL-C分别下降1.09 mmol/L、0.62mmol/L、0.74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组的TC、TG、LDL-C降脂有效率分别为75.56%、64.44%、62.22%,降脂组分别为77.78%、57.78%、55.56%;而两组 HDL-L升高有效率分别为51.11%和53.33%,根除组具有改善血脂代谢作用。结论根除 Hp感染能有效地降低 Hp感染患者的血脂水平,可作为临床病因治疗。
作者:刘学功;赖人旭;李振东;袁君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13年1-12月的112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应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关系。结果2013年1-12月全院出院患者29150例,发生医院感染1122例,医院感染率为3.85%;发生医院感染1326例次,例次感染率4.55%;医院感染率前3位的科室是军人病房、神经外科、肿瘤科,分别为19.06%、11.04%、7.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5.75%,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19.61%和12.52%;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中心静脉插管天数、泌尿道插管天数及气管切开或插管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P<0.001)。结论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保护易感人群,缩短住院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器械相关感染的监测,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彦;李岩;张建勇;陈同利;时利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调查Getinge系列清洗消毒器对集中式床单位消毒灭菌的效果,并比较3种分级消毒灭菌法的效果,细菌数量明显下降,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方法用Getinge9100系列清洗消毒器对床体进行清洗和消毒,用Getinge111226压力蒸汽消毒器对床垫、被褥、枕芯进行消毒,在清洗消毒前后对床单位采样,做细菌定性、定量检测,并设计了3种清洗消毒程序(超短、快速、一般),分3个阶段进行,后做清洗消毒效果的统计分析。结果床体、床垫、被褥、枕芯在清洗消毒前细菌超标率为16.7%~75.7%,清洗消毒后的超标率为3.3%;在清洗消毒前,97张床体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共52株、床垫检出病原菌51株、被褥检出病原菌40株、枕芯检出共39株,清洗消毒后,床体、床垫、被褥、枕芯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属;3个程序对床体、床垫、被褥、枕芯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单位经Getinge系列清洗消毒器集中式消毒后,细菌数量明显下降,致病力强的细菌杀灭效果明显,3种消毒程序消毒床单位均可,用超短程序亦能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作者:张勤;范培红;史煜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发生耐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 )P区基因突变模式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2009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97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P区及基因分型测定,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7例患者的基因突变模式为9种,其中单个位点突变37例占38.1%,联合位点突变为60例占61.8%;B基因型22例占22.7%,C基因型74例占76.3%,B和C混合基因型有1例占1.0%,C基因以rtM204I+ rtL180M 突变为主,占32.4%,B基因以rtM204I突变模式为主,占54.6%;以rtM204I和 rtM204I+ rtL180M 突变模式的B和C基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引起的HBV P区基因突变,不同的基因型决定了与耐药相关变异出现模式。
作者:张炳权;陈占国;方伟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临床鉴定常见葡萄球菌属的能力。方法采用MALDI-TOF MS对2011-2013年收集的151株葡萄球菌属进行分析比较;对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用16S rRNA测序方法进行后鉴定,评价 MALDI-TOF MS的鉴定能力。结果151株葡萄球菌属用MALDI-TOF MS与VITEK-2鉴定结果一致的有135株,符合率为89.4%,两种鉴定方法对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表皮葡萄球菌及1株施氏葡萄球菌的鉴定符合率为100.0%;对16株结果不一致的随即用16S rRN A作进一步分析,其中15株鉴定结果与MALDI-TOF MS结果一致,MALDI-TOF MS与16S rRNA测序法对葡萄球菌属的鉴定能力符合率更高。结论与传统的VITEK-2鉴定方法比较,MALOT-TOF MS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葡萄球菌属的鉴定。
作者:肖莎丽;李硕;何文秀;彭志宏;于学军;周忠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白细胞相关感染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8月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2例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统计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102例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后发生感染38例,感染率37.25%,血液标本培养出病原体79株,其中细菌43株占54.43%,真菌19株占24.05%,病毒17株占21.52%;通过 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移植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45岁、移植前感染、移植前未缓解、无关供者、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发生≥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移植前感染和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移植前感染和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相关感染的独立因素,临床要保持病房的无菌,改善环境,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术后监测的频次等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桂芳;符祥俊;林荟;宋荣燕;杜丽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S A 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入院第2、4、6天实施肠内营养,比较3组患者各时期生理指标变化、肠源性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出现2例肠源性感染,感染率3.3%,B、C组各出现5例、9例肠源性感染,感染率分别为8.3%、15.0%;A组入院第5天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内毒素含量下降,于第9天时分别降至(54.9±13.9) mg/L、(10.2±1.1)×109/L及(0.29±0.07)EU/L ,下降程度显著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出现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入院第2天内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预防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SAP治疗手段。
作者:王勇;马英杰;冯素萍;韩际奥;秦宝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声门下积液清除方法对下呼吸道细菌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M V )时间、IC U入住时间、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V A P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12月入住综合IC U行机械通气>48 h的57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27例,A组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声门下冲洗;B组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分别于M V<48 h、4、7 d收集气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观察MV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ICU入住时间、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V<5 d VAP发生率A组为46.67%、B为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 V≥5 dV A P发生率A组为70.00%、B为5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 V时间、IC U入住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的MV时间、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比单纯声门下冲洗能更有效地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VAP的发生可使重症患者的MV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权明桃;曾慧;胡龙凤;陈伟;刘黄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原菌的变迁趋势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糖尿病足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菌变化及其耐药性。结果医院2009-2013年从937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中共分离病原菌452株,阳性率48.2%,检出率第1位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共124株,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8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由2009年的9.1%升至2013年的33.9%,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由27.3%降至16.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66.7%和65.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0%;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M RSA29株,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菌株,临床用药与药敏试验相符的有效率为97.8%。结论医院临床医师用药基本合理,加强对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监测,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作者:吴镝;吴晨;张虎;刘芳;马文杰;曹文莉;曹晋桂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患者和科学选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3月神经内科患者送检的痰标本,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分析,病原体分离与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纸片法。结果神经内科患者送检的痰标本共检出病原体307株,其中真菌148株占48.21%,革兰阴性菌100株占32.57%,革兰阳性菌58株占18.89%,支原体属1株占0.33%;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83.04%,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80.00%,革兰阳性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率>80.00%,但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真菌感染为主,临床医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脑卒中患者经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3~7d后,患者仍持续发热且原因不明者,应考虑真菌感染,并立即送检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监测,及时根据病原体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薛菊兰;王向荣;艾彪;朱丽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贵州省102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现状。方法设计调查表对贵州省102所二级以上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调查102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职业以护师为主,占60.85%;学历以大专为主,占39.15%;43.40%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时间<3年;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中中级职称者占61.73%。结论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偏低、人员素质不强、稳定性不够,必须给予专业队伍建设足够的重视,使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状况更加完善。
作者:牟霞;徐艳;刘玮;王翀;张骥;陈京;杨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复合季铵盐消毒剂对感染预防控制的作用,为复合季铵盐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IC U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平行对多点位置进行空气采集,培养自然菌并分析其数量。结果常规消毒、空气净化器消毒、空气净化器结合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消毒结果分别为5.6、6.0、6.6,更换为复合季铵盐消毒剂后结果为0.8,结果达标;对病房内病床床旁桌、床尾桌、床档、监护仪及输液泵的固定部位表面消毒,长效复合季铵盐消毒后达标(<1),且发现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可持续3周。结论在做好日常监测的同时,需做好通风过滤设施及消毒设备的定期检修,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采用复合季铵盐在IC U物体表面有长效消毒效果,对病房空气消毒均达标。
作者:祝丙华;林虎;邢玉斌;马劲夫;丁慧芳;陈倩;曹晋桂;吴登山;李丁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老年患者感染的控制和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感染的773例老年患者临床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合格标本进行接种、培养、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3例老年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393例、泌尿道138例、上呼吸道106例,分别占50.8%、17.9%、13.7%;培养出病原菌50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8%、18.1%、11.6%、11.6%、5.9%和5.3%;125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86.4%、84.8%、81.6%和75.2%,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8%、8.0%、13.6%及19.2%,369株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3%、88.6%、83.7%、81.0%和50.9%,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5%和5.4%。结论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率高,且多为多药耐药,除亚胺培南外,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敏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老年患者感染。
作者:吴明德;叶霞;邹艳;王祎;蒋新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流程优化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去污区质量管理中的成效,使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得到持续提高,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实施前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18455件,2013年1-6月实施后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18665件,采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流程优化。结果流程优化实施前钳类、窥器类、管腔类、腔镜类和湿化瓶合格率分别为94.67%、79.98%、82.67%、85.50%和98.98%;流程优化实施后合格率分别为97.73%、85.22%、90.00%、94.10%和9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评分、满意度、设备使用率等得到明显提高;环境湿度达到卫生行业标准要求,进一步证明优化流程在去污区质量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流程优化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进行质量管理,可达到质量的持续提高及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徐文娟;朱玉叶;张建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机消毒失败原因,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达到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能佳化。方法2013-2014年按国家规范对内镜内腔面采样,针对7例阳性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从内镜预处理、设备维护管理、消毒剂管理、人员培训4个方面查找失败原因,分别从管理、培训、标准流程的制定、设备清洗保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结果通过根因分析,发现主要原因为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人员对设备过度依赖、未实施有效预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自身清洁消毒不到位、未建立标准化操作及维护保养流程等;通过建立内镜首洗负责制、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标准化操作及管理流程、强化人员培训4项改进措施,进行针对性管理,纤维支气管内镜清洗消毒后期采样合格率达标。结论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运用过程必须加强预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注重人员的培训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才能确保清洗消毒效果。
作者:张勤;凡兰桂;杨伟霞;张亿琴;王中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