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调查分析

王天海;王建英

关键词: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干预调查, 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为制定干预措施加强预警机制,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干预前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实施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300例(对照组),总结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 2月干预后的病例210例(干预组),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72%下降至42.13%,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由干预前的25.32%提升至干预后的51.43%,基本合理率由干预前的21.34%上升至干预后40.95%,不合理用药率由干预前的53.34%下降至干预后的7.62%.结论 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专项治理措施,每月开展处方病例点评,制定超常预警控制,开展合理性评价警示教育及经济干预措施,强化临床监测管理措施,促进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抗菌药物用药安全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分布及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特征与观察洛美沙星滴耳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84例(227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别给予采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观察组)与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细菌学疗效.结果 227耳培养阳性183耳,阳性率80.6%;革兰阳性菌135株,占73.8%,革兰阴性菌48株,占26.2%,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6.6%、15.3%和13.1%;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9%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洛美沙星滴耳液细菌清除率高,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非常有效的药物.

    作者:顾析玲;姚文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体外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给予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体外超声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肾石通冲剂,1袋/次,2次/d,连用3d,对照组不给予其他药物治疗,观察细菌学分布和两组的疗效指标.结果 共分离出7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6株,占63.01%,革兰阳性菌24株,占32.88%,真菌3株,占4.11%;分布多的3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7.40%、16.44%和12.33%;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结石排净时间、体外超声碎石次数和治疗失败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和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肾结石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采用西药抗菌药物和中药肾石通冲剂,能明显提高超声碎石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振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临床效果的观察

    目的 评价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23例患者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中心静脉压(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22例患者置入PiCCO,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对照组(3986.2±542.1)ml,研究组(4933.4±762.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对照组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38士0.21)μg/(min·kg),研究组(0.15±0.07) μg/(min·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长期COPD的患者可能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GEDI指导该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弥补CVP的不足,明显降低患者感染性休克时升压药物的用量.

    作者:於江泉;郑瑞强;林华;卢年芳;邵俊;王海霞;吴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门诊外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科室,门诊外科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其预防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陈全华;周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ALT、HBV-DNA、TBiL的改变,比较3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H BeAb转化率和耐药率.结果 治疗后3组的ALT、HBV-DNA和TBiL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比较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组的3项指标与另外两组比均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耐药率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HBeAg/HBeAb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另3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较单药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耐药率更低、HBV-DNA转阴率更高,能更明显改善肝功能.

    作者:姜宏伟;王哲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与麻醉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2010年度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的相关麻醉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围术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0年1-12月2000例患者的围术期感染并对麻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气管导管(OR=1.027,P=0.032)、喉镜镜片(OR=1.407,P=0.046)、全麻通气道(OR=1.342,P=0.019)、过滤器(OR=1.603,P=0.011)以及钠石灰(OR=2.528,P=0.023)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导管(OR=1.046,P=0.039)、喉镜镜片(OR=1.218,P=0.042)、全麻通气道(OR=1.372,P-0.031)、过滤器(OR=1.805,P=0.023)以及钠石灰(OR=2.319,P=0.026)是围术期感染的麻醉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与气管插管、麻醉器械清洁度、麻醉管理等有关,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麻醉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

    作者:陈锋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院获得性肠球菌属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肠球菌属感染菌群分布、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药物敏感率和治疗结果,为临床合理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12月的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粪肠球菌52例,屎肠球菌61例,鹑鸡肠球菌2例,其中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5例;感染部位以泌尿道、胆道、血液多见;95.66%的肠球菌感染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86.97%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以轻中度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及各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肠球菌属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5.65%,其中粪肠球菌为96.15%,屎肠球菌为98.36%,鹑鸡肠球菌为0;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为49.56%,其中粪肠球菌和鹑鸡肠球菌均为0,屎肠球菌为88.53%;治疗措施包括去除可逆的危险因素和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率为98.36%.结论 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与高危因素者,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较多见,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于粪肠球菌.

    作者:伍万;江荣林;马伟斌;雷澍;王灵聪;智屹惠;吴艳春;黄立权;朱美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严重烧伤患者创面病原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10年严重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比例发生变化趋势及其耐药性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1-2011年严重烧伤患者107例,共送检拭予标本3019份,统计住院第1~8周的病原菌比例,比较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时间段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4种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占38.00%,鲍氏不动杆菌次之,占16.40%,链球菌属占10.40%,铜绿假单胞菌占10.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0.1%;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的比例从第1~8周,比例显著上升;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却逐渐下降;2006-2010年细菌耐药比例显著高于2001-2005年.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了主要比例,随时可能引起患者创口感染,链球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所引起的感染发生在烧伤早期,鲍氏不动杆菌则发生在住院>4周,因此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尤志富;林巧燕;林国友;周鸣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了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肛肠疾病SSI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因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287例,统计分析肛肠疾病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287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共有59例发生SSI,感染率为20.6%,其中痔疮感染38例感染率为20.4%、肛瘘12例感染率为20.7%、肛裂9例感染率为20.9%,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例SSI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8株,阳性率为64.4%,其中革兰阴性菌占了81.5%,革兰阳性菌占了13.2%,真菌占了5.3%;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了42.1%、15.8%、10.5%和7.9%,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了7.9和5.3%;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40岁、手术时间>100min,体重指数(BMI)≥25的患者具有较高的SSI发生率(P<0.05).结论 肛肠疾病术后具有高的SSI发生率,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和BMI是其SSI发生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肛肠疾病SSI的发生.

    作者:朱锡元;郭景泉;蒋清平;邹武军;程涛;卢吉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调查2007-2011年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为亚胺培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医院的WHONET数据,回顾性分析亚胺培南对2007-2011年临床分离的380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结果 2007-2011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在15.2%~19.6%,平均16.9%,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在1.6%~7.9%,平均3.7%,5年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10年呈递增趋势,2011年下降至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耐药率在0~8.5%,平均3.3%,5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10年呈递增趋势,2011年下降;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5年间无耐亚胺培南株;非发酵菌在34.9%~41.5%,平均37.5%,5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10年呈递增趋势,2011年下降;铜绿假单菌在43.0%~~9.1%,平均28.0%,5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递减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在3.3%~49.0%,平均34.3%,5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递增趋势.结论 亚胺培南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仍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极强,对非发酵菌稍差,对铜绿假单胞的抗菌活性优于鲍氏不动杆菌.

    作者:杨伟业;吴秀荣;林焕泽;陈凤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预防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224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24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0例,感染率为7.14%,其中呼吸道、泌尿系、消化系、皮肤软组织及口腔感染分别占51.25%、23.75%、12.50%、10.00%及2.50%;220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72株,革兰阳性菌32株占18.60%、革兰阴性菌118株占68.61%、真菌22株占12.79%,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46株;年龄大、昏迷状态、出血性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医院感染死亡率10.63%,高于无医院感染死亡率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增加死亡率,应针对性医院感染的特征进行预防.

    作者:施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采用凝胶定性法和动态浊度定量法对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比较,以选择内毒素检测的适宜方法.方法 在两种试验环境下,分别应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对3个厂家批次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凝胶法在净化环境下通过无菌操作所得的检测结果未出现假阳性,而普通试验环境下则发现了两份假阳性(60份供试样品,占3.33%);动态浊度法在两种试验环境下所得结果一致,内毒素实测值均<0.00735 EU/ml,未出现内毒素实测值超标现象.结论 凝胶法检测内毒素试验易受试验环境的影响,普通试验环境下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动态浊度法检测内毒素则不受试验环境影响,在普通实验室即可开展,且操作简单,应成为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测方法的首选.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骨科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骨科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及预防控制感染措施的可操作性.方法 目标性监测骨科清洁手术住院患者19 988例,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资料逐项填写统一表格,按照卫生部SSI监测中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19 98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0.49%;92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6株,革兰阳性菌70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7.36%;革兰阴性菌33株,以假单胞菌属为主,占9.43%;真菌3株;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术后感染时间、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有明显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方欢;张楠楠;刘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与不同肺部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在肺炎、肺结核(TB)、潜伏性结核感染(LTI)、重症肺结核、肺癌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44例肺炎患者、41例肺结核、30例潜伏性结核感染、27例重症肺结核、42例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49名的D-D及CRP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浆D-D含量水平:重症肺结核组高,为(0.577±0.488)mg/L,肺癌、肺结核及肺炎次之,分别为(0.338±0.326)、(0.324±0.278)、(0.320±0.233)mg/L,潜伏性结核感染与健康对照组含量低,为(0.283±0.262)、(0.180±0.154)mg/L;血清CRP水平:重症肺结核组及肺炎高,为(108.67±68.94)、(75.91±77.83)mg/L,肺结核及肺癌次之,分别为(53.42±58.91)、(39.61±43.80) mg/L,潜伏性结核感染与健康对照组含量低,为(25.03±21.42)、(13.03±9.69)mg/L;血浆D-D与血清CRP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肺炎组r=0.463,肺结核组r=0.325,重症肺结核组r=0.178,健康对照组r=0.143,肺癌组r=0.121,潜伏性结核感染组r=0.076,均P<0.05;肺癌死亡组第1天及观察终点D-D、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结论 D-D及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感染相关炎症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月翠;李成行;童姣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实施与管理

    目的 建立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实现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集中消毒灭菌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医院的实际状况和原有建筑基本框架,本着低成本原则结合现行相关国家规范和医院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优化布局,严格控制环境质量,人流、物流不逆行、不交叉.结果 设计并改造成标准的二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使新建的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质量符合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满意的医疗用品服务.结论 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可确保医疗安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杨玉萍;段立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诱因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分布及其主要诱因,寻找有效预防与控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收治的1127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构成、病原菌检查结果等,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诱因.结果 1127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51例,医院感染率为4.52%,其中医院感染中老年患者、术前使用过抗菌药物、住院>14 d、导尿>3d、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分别占56.86%、86.27%、80.39%、88.24%、35.29%及43.14%;感染部位主要以泌尿道、手术切口、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5.29%、25.49%、21.57%;病原菌分布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1.57%、17.65%、15.69%、11.76%与11.76%;患者的住院、导尿天数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诱因.结论 泌尿外科承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部分,泌尿外科临床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我院自2010年10月开始采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回收手术器械,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处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 方法1.1 分类 回收的手术室再生医疗器械,采用密闭方式回收和一体化管理模式,依照医疗器械的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专门工作人员将回收的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拆包、分类和摆放,并进行回收、清洗、打包、灭菌.

    作者:吴燕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0月医院妇产科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07例患者临床资料,了解经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共有75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感染率为36.2%;75例泌尿道感染尿液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31例,检出阳性率为41.3%;共检出病原菌5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21株,占37.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5.2%、75.0%、76.2%、95.2%、61.1%,而对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7.5%、85.7%和62.5%,而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较低,肠球菌属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5.0%、71.4%和66.7%,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方;姚奏英;季红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2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42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12年7月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27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患者中共有4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84%,其中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高,分别占61.90%、14.29%和11.90%,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检出率为34.43%,明显高于其他菌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为主,病原菌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任杰;朱宏;何树松;罗继文;刘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为CRI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 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529例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计算感染率,筛选危险因素并用SPSS17.0软件以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共有51例患者发生CRI,CRI发生率为9.6%;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9.6%和17.6%,是常见的病原菌;CRI与导管材料(x2=10.718,OR=2.722)、导管留置时间(x2=43.746,OR=7.538)、血清白蛋白(x2=29.218,OR=4.676)和APACHEⅡ评分(x2=40.984,OR=12.148)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置管部位(x2=0.497,OR=0.796)和年龄(x2=0.083,OR=0.911)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选用抗感染导管、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降低CRI的发生率.

    作者:董绉绉;方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