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切口感染3例分析

张浩;段睿

关键词:乳腺癌, 切口感染, 抗菌药物
摘要:Ⅰ类切口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6例,其中有3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现报道如下.1病例1.1病例1女性,58岁,以右乳肿块两年入院.右乳外上限质硬肿块,大小约3 cm×3 cm,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空心针穿刺提示右乳浸润性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第9天腋窝24 h引流液量为40 ml,出现引流管周皮肤水肿伴全身低热,第10天出现高热,皮瓣红肿,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5×109/L、中性85%.行引流管拔除,切开引流,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6d后痊愈出院.引流物细菌培养提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敏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1294例在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25%,腹腔内感染高,16例占38.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胆囊病变类型及术中失血量无关,而与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胆囊破裂与否、脂肪厚度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积极控制胆囊急性炎症及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孙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Etest法测定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低抑菌浓度(MIC),以CLSI 2010年标准判断结果,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全年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255株,其中MRSA检出率为51.4%,以神经外科、ICU检出率高,分别为85.4%、80.1%,门诊患者低为15.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红霉素耐药率为41.7%,对其余抗菌药物均高度敏感,敏感率> 70.0%;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MRSA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100.0%外,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利福平敏感率分别为92.0%、80.4%;Etest结果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1.0、2.0 μg/ml,MIC> 1.0 μg/ml菌株所占比例为44.3%,未发现有万古霉素非敏感株.结论 神经外科和ICU是MRSA感染的高危部门,MRSA对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应重视MRSA万古霉素MIC的监测.

    作者:诸军权;蒋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87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共40例,检出革兰阴性菌占67.21%,革兰阳性菌占24.59%,真菌占8.20%,菌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8.75%以及12.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耐药率均为0;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耐药率为0;研究终确定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感染发生后,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王文松;钱美华;王曼玲;杨天新;王晓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输血量等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有2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在8.86%;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28.57%、大肠埃希菌5株占23.81%、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14.29%;长期应用激素史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年龄、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含量、血糖和基础疾病史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是多因素所致,应当根据危险因素的发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作者:吕亮;王福生;卢敏;黄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次性PE保鲜膜在下送物品中的应用

    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常需急下送无菌物品,如敷料、各种手术盒等无菌物品.我科采用一次性PE保险膜及小型整理箱的应用,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使临床科室工作顺利开展,获科室的广泛认可.1方法由无菌室工作人员将临床所需物品如小包装切口纱布、棉球、静脉切开包等,经检查为合格灭菌物品,装入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后的一次性PE保鲜膜,用封口机封好.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物品名称、数量、有效期、备注等,备注栏内可填写有无注射器、手套的数量,再放入经过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及紫外线照射60 min,2次/d的小型整理箱,由下送人员送入临床科室.

    作者:陈丹;田桂登;侯秋华;王琼华;罗智慧;喻之玲;郑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整形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整形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6-2011年外科手术整形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检测病原菌的来源、种类构成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26株,主要来自血液标本,占20.82%,其次为患者分泌物占16.92%,感染部位的脓液占13.66%,尿液占12.36%,引流液占10.20%;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要的病原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极低,<1.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8.00%.结论 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刘尊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预防

    目的 研究预防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方法及消化内镜感染的护理措施,以完善消化内镜的诊治工作.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消毒内镜诊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给予新型预防消毒内镜医院感染的方法及消毒内镜感染的护理措施;将2009年1-10月10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预防消毒内镜医院感染的方法及消毒内镜感染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呛咳躁动率、恶心率、患者术后不适率分别为1.7%、2.0%、1.0%,对照组分别为15.0%、21.0%、11.0%,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原菌检出率为8.0%,对照组检出率为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败血症.结论 新型消毒内镜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管理效果良好,避免了医院交叉感染.

    作者:吴利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及反式激活活性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Shh)和反式激活活性蛋白(C-myc)表达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00例胃癌组织及46例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Shh及C-myc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两种临床检测方法对Hp进行检测,以了解Shh与C-my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Shh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02±2.31)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1.19±0.87)分(P<0.05);胃癌组织中C-myc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59±2.58)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2.11±1.77)分(P<0.05);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Shh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68%与6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C-my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76%、7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Shh及C-myc两种基因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

    作者:饶远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为控制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在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寻找预防对策.结果 92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5例,发生率为7.07%;65例并发感染的患者痰菌培养阳性36例,阳性率为55.38%,检出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大肠埃希菌8株、肺炎链球菌7株,分别占30.56%、22.2z%、19.44%;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糖值、抗菌药物的使用、糖尿病并发症等.结论 缩短住院时间、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无菌操作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鲍哲;陈春青;柯赛赛;王天荣;李建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效果,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2例,其中术后行肠内营养组与行肠外营养组各26例,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应用葡萄糖注射液,第2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液,并逐渐增加营养液的量;肠外营养组术中即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1d开始利用静脉营养混合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直至患者恢复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后第1、3、8天检测患者肝功能情况,术后第1、8天检测患者血中内毒素及(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结果 术后第8天患者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8天与术前比较,血中内毒素和(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无明显变化,而肠外营养组患者此两者浓度术后第8天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肠内营养组的腹腔内感染及腹腔外感染率分别为3.84%和7.69%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9.23%和46.15% (P<0.05),两组间发生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保持患者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效减少腹腔内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勇;周林;谭群亚;赵凯;严斌;胡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临床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血液培养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利用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阳性菌为酿脓链球菌72株占49.7%、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11株占7.6%、肠球菌属7株占4.8%、溶血性葡萄球菌6株占4.1%;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6株占11.0%、大肠埃希菌11株占7.6%;革兰阳性菌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的类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低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陆曹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配置大型设备有脉动真空灭菌器、等离子低温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快速清洗消毒机等.为控制医院感染起到重要作用.1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中承担的责任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承担的是为医院的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其他诊疗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存、发放的重要科室.其中对于再生医疗器械使用的无菌器械是从消毒、清洗、分检、打包至灭菌,每一步骤都在规章制度和要求下严格完成.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因此医院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管理,强化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知识、熟练各种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流程.

    作者:谢萍;唐云;詹月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的配合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找原因与对策.1存在的问题1.1对器械功能未完全掌握 手术室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其性状和功能不能完全掌握,在器械清洗过程中,无法做到能拆卸的部位全部拆卸,留下清洗死角,造成器械清洗的不彻底,影响灭菌效果.1.2污染器械的交接制度不全使用后的常规手术器械与腔镜器械混放,特别是镜头、脑科显微剪等贵重、精密器械在转运途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器械的损坏.1.3使用后各种物品处理不当 手术过程中使用后的刀片、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克氏针等利器未及时放入锐器盒内,易造成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利器伤.

    作者:梁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的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医院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和胸部CT平扫,观察患者肺内病灶的形态影像学特征,并比较分析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通过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10.26%,CT检出率为74.36%,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菌检查结果分别为肺隐球酵母菌病9例,占23.08%,肺曲霉菌病16例,占41.03%,假丝酵母菌病11例,占28.21%,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14例占35.90%;晕征9例占23.08%,空洞13例占33.33%,其中洞内球征4例占10.26%,新月征7例占17.95%,渗出性病变8例占20.51%,肺气腔实变4例占10.26%.结论 肺真菌感染表现多种多样,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对提示和尽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竞;王晶晶;冯凯琳;袁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115例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菌种鉴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6%,革兰阳性菌占18.8%,真菌占10.6%;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9.4%、17.5%、13.1%和11.9%;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四环素、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耐药性较严重.结论 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群为革兰阴性菌,各病原菌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医院感染肺炎的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丹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近3年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治疗SAU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 对196株SAU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SAU培养与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96株SAU中,48.5%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1.5%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在95株MRSA中,ICU、呼吸科、神经内科检出率较高,儿科检出率相对较低;SAU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MRSA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结论 SAU引起的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王若飞;丁天鹏;李定宪;龚英英;周志虹;夏云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结石性胆囊炎术后基因表达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探讨其对结石性胆囊炎术后基因表达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76例与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比较两组术后病理检验结果.结果 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胆汁Hp DNA阳性率为33.52%,胆囊黏膜HpDNA为37.50%,对照组分别为20.00%、22.50%,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胆汁、胆囊黏膜PLA2活性、CCK-A受体mRNA基因表达相对量分别为(426.2±135.5)U/L、(195.2士62.0)U/L、(2.3士1.1)%,Hp阴性组患者分别为(280.6±86.7)U/L、(159.5士55.4)U/L、(9.5士3.6)%,Hp阳性组患者胆汁、胆囊黏膜PLA2活性显著高于Hp阴性组,胆囊壁CCK-A受体mRNA基因表达相对量则显著低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36例,发生率为20.5%,包括胆汁反流10例和术后综合征26例,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导致结石性胆囊炎及术后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关注研究.

    作者:胡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2009-2011年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174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42.96%、31.59%、23.21%;67.5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48.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来源于下呼吸道,72.03%肠球菌属来源于尿道;会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等呈高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0%敏感;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呈高耐药性,而对利奈唑胺100.0%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前3位,耐药率高且与临床选择有关,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芳;喻莉;詹燏;张远超;龙鼎;杨军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小鼠感染无绿藻皮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基因在皮肤无绿藻病中的作用,从而对皮肤无绿藻病有更新的认识.方法 12只6~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皮肤无绿藻感染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6只;分别提取免疫抑制小鼠感染无绿藻的皮肤组织和对照组皮肤组织,抽提总RNA,反转录成cDNA同时进行单色标记,和小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处理,分析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部分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感染无绿藻的小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2倍的基因共有990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497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492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信号转导、细胞黏附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信号通路如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等;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生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皮肤无绿藻感染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进一步探索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干预或治疗皮肤无绿藻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义斌;章强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干预

    目的 探讨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预防及减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5例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感染率为19.2%,病原菌检出率54.2%,以多药耐药细菌、真菌为主;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1例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中年龄≥60岁分别为44、17例,肿瘤7、8例,存在并发症35、16例,血清白蛋白为(36.73士6.92)、(31.83±7.08) mmol/L,手术时间为(2.52±1.39)、(3.19±1.41)h,留置胃管时间为(2.1±2.1)、(4.5±6.1)d,入住ICU4、10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较多,病原菌以多药耐药细菌、真菌为主,干预危险因素是预防及减少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杰;程向阳;徐利平;曹高健;孙广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