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1年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监测

熊燕;张虹;陈炎添;容永璋

关键词:多药耐药, 非发酵菌, 分布, 耐药性
摘要:目的 分析2011年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36株非发酵菌中检出多药耐药非发酵菌113株,检出率为15.4%;其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 7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43株,分别占61.9%、38.1%,两者均出现泛耐药菌株;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4.3%,主要分布于ICU,占54.0%;多药耐药非发酵菌除对多黏菌素B 10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大活性,耐药率<20.0%外,对其他14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介于65.0%~100.0%.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有效的方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阻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医院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阻力原因,提高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管理.方法 对医院9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护士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阻力原因,并在全院进行整改.结果 护士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其中严重的是护士不知晓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占调查人数的43.88%,整改后其知晓率降至17.35%,其他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医院通过培训护士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宣传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重要性及措施、严格管理医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阻力,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作者:廖声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后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手术后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效果,为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消化道择期手术患者52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情况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260例,切口甲级愈合223例,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5.8%,愈合时间(7.3±2.5)d,患者满意度95.0%;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182例,切口感染39例,感染率15.0%,愈合时间(9.6±3.6)d,患者满意度80.0%,两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提高患者全身状况、做好肠道准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严密护理切口,对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愈合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贾旭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对策,为控制和预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7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后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8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5.47%,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27.91%,其次为腹部切口、阴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分别占23.26%、16.28%、13.95%、11.63%;单因素分析发现医院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术后留置导管时间、手术方式、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3.812,P=0.037)、侵入性操作(OR=2.547,P=0.012)、手术时间(OR=2.804,P=0.041)和合并基础疾病(OR=3.758,P=0.023)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妇产科术后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密切监测高龄患者,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京辉;王鑫炎;蒋珊珊;李丽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输血量等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有2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在8.86%;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28.57%、大肠埃希菌5株占23.81%、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14.29%;长期应用激素史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年龄、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含量、血糖和基础疾病史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是多因素所致,应当根据危险因素的发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作者:吕亮;王福生;卢敏;黄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87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共40例,检出革兰阴性菌占67.21%,革兰阳性菌占24.59%,真菌占8.20%,菌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8.75%以及12.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耐药率均为0;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耐药率为0;研究终确定急性白血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感染发生后,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王文松;钱美华;王曼玲;杨天新;王晓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76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菌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要求的药敏质控标准执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04株,阳性率为42.86%,革兰阴性菌139株占68.14%,革兰阳性菌65株占31.8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26.47%、16.18%、15.69%、10.29%、10.29%;药敏试验发现多数菌株为多药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较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较高.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尤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不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黄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ICU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预防

    目的 研究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管理情况,为预防RICU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以医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2年2月40例RICU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下呼吸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患者感染率高达100.0%,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肠球菌属患者感染率分别为7.5%、7.5%、42.5%、50.0%、12.5%;患者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水平耐药;40例重症呼吸监护患者有13例死亡.结论 完善ICU制度管理,加强对患者预防隔离及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合理用药,对减少RICU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金兰;郭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天疱疮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的医院感染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医院2002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5例天疱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天疱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19.2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占41.67%,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0.83%,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6.66%,上呼吸道感染占8.33%;检出病原菌20株,检出率为83.33%,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40.0%,革兰阴性菌9株占45.0%,真菌3株占15.0%;通过对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导致天疱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应当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合理措施,以有效预防其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付梦珠;蒋亦秀;胡湛歆;吕香花;黄池清;刘冬梅;许功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及反式激活活性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Shh)和反式激活活性蛋白(C-myc)表达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00例胃癌组织及46例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Shh及C-myc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两种临床检测方法对Hp进行检测,以了解Shh与C-my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Shh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02±2.31)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1.19±0.87)分(P<0.05);胃癌组织中C-myc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59±2.58)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2.11±1.77)分(P<0.05);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Shh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68%与6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C-my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76%、7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Shh及C-myc两种基因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

    作者:饶远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80例为感染组,同期治疗无合并感染的患者80例为非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中院内感染有36例,占45.00%,社区感染44例,占55.0%;采集的细菌学检测标本中,17份呈阳性,检出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88.24%;自发性腹膜炎为多发的感染类型,45例占56.25%,其次是肠道感染,16例占20.00%和肺部感染13例占16.25%;感染组患者的近期死亡率为21.25%,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及白蛋白水平是肝硬化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其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童秀萍;洪小飞;吴深宝;朱旭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清理术加持续冲洗术在感染致膝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加持续冲洗术在感染致膝关节炎中的应用,以达到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40例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切开引流术,对关节进行反复穿刺、置管冲洗,运用全身性抗菌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关节镜行关节清理术、持续冲洗引流术,同时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加术后康复训练进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1周轻度肿胀占60.0%、2周占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得分为(76.62±3.9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1.28±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关节镜下清理术加持续冲洗术在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中创口小、方法简单、疗效好、恢复快,能够迅速控制患者病情,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临床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血液培养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利用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阳性菌为酿脓链球菌72株占49.7%、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11株占7.6%、肠球菌属7株占4.8%、溶血性葡萄球菌6株占4.1%;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6株占11.0%、大肠埃希菌11株占7.6%;革兰阳性菌对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的类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低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陆曹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1999年2月-2012年4月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切口感染的23例产妇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100例产妇作为非感染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检验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手术季节为夏季、合并有基础疾病、备皮至手术时间、急诊手术、主刀医师年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指诊次数均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基础疾病、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阴道指诊次数多等因素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控制和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冯宪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与环境分离肠球菌属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利用分子分型方法,调查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肠球菌属与环境中肠球菌属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探寻肠球菌属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潜在高危环节.方法 收集于同时期医院医疗环境及临床标本的51株粪肠球菌和16株屎肠球菌作为研究对象,用VITEK-32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利用Diversilab基因分型系统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肠球菌属分离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同时为耐高水平氨基糖苷类粪肠球菌9.8%、屎肠球菌12.5%;Diversilab基因分型系统将51株粪肠球菌分成5组流行克隆和17株散发克隆,16株屎肠球菌分成3组流行克隆和4株散发克隆.结论 粪肠球菌对一般所选抗菌药物敏感性高,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肠球菌属的医院感染形式有交叉感染、自身感染、母婴垂直感染,其中以粪肠球菌G1组克隆的产科交叉感染为主要存在感染形式,此外环境中感染菌定植也是医院感染播散的重要环节.

    作者:陆庭嫣;杨晓青;沈俐;吕焱;唐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入选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16.00%,男性18例,感染率为16.07%;女性14例,感染率为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6.88%,其次为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和五官,分别占18.75%、15.62%、12.50%和6.25%;采集的42份标本中阳性标本34份,阳性率为80.95%;分离出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61.54%,革兰阳性菌12株占30.77%,真菌3株占7.69%,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0.77%、17.95%、15.38%、15.38%、12.82%;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氟康唑敏感.结论 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做好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艾克拜尔·加马力;关玉华;曹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及两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60例HBsAg阳性入选病例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A组)21例,阿德福韦酯组(B组)22例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阿德福韦酯组(C组)17例,分别在治疗24周和48周进行疗效评估,应答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病毒学应答HBV-DNA转换率在A组为9例、B组11例、C组14例,以C组疗效为佳,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在A组为7例、B组3例、C组9例,C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在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均优于两药单独治疗时的效果.

    作者:李文兵;丁继光;孙庆丰;洪亮;付荣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为肺部感染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42例心力衰竭继发肺部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组,并将38例单纯心力衰竭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并比较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管加压素水平为(235.4±50.7) pg/300μl,对照组为(197.8±33.2)pg/300 μl;研究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为(324.6±22.3)ng/L,对照组为(96.5±7.8)ng/L;研究组血管加压素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随着心功能下降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及血管加压素水平不断升高(P<0.01).结论 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可通过影响产妇机体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而影响心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临床对于心力衰竭产妇应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作者:赵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2009-2011年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174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42.96%、31.59%、23.21%;67.5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48.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来源于下呼吸道,72.03%肠球菌属来源于尿道;会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等呈高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0%敏感;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呈高耐药性,而对利奈唑胺100.0%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前3位,耐药率高且与临床选择有关,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芳;喻莉;詹燏;张远超;龙鼎;杨军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实习生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紧迫性及对策

    随着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增加,每年进入临床的实习生较多,因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学纳入医学教育课程,导致实习生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匮乏,致使医院感染风险显著加大.现根据临床实习现状,针对实习生岗前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的紧迫性进行探析,以采取相应对策,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目的.1 实习生临床实习现状1.1 医院感染基础理论知识匮乏 据有关资料显示,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平均为41.06%,了解得少的是职业暴露防护(34.92%)和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处理(23.81%),原因是学校未开设医院感染学课程,只在流行病学课程中提及,仅占3~4个学时,因此,明显存在着岗前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周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内镜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鼻内镜手术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抗感染药物疗效,为预防和治疗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临床试验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518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鼻内镜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51例,感染率为0.98%;鼻部肿瘤患者、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患者、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4.20%、2.00%、0.54%、0.40%,鼻部肿瘤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患者、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时间≥2h患者的感染率为2.42%,明显高于<2 h患者的0.47%;血糖(Glu)>11.0 mmol/L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29%,高于<7.0 mol/L患者的0.21%、7.0~11.0 mmol/L患者的1.24%;年龄≥60岁、吸烟、每日吸烟>20支、体重指数(BMI)> 28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99%、1.72%、2.32%、1.44%,明显高于年龄<60岁、不吸烟、每日吸烟>20支、BMI≤28患者的0.42%、0.55%、1.0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术后感染与围手术期的因素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水平、劝导患者戒烟、熟练地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侯丽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