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兵;丁继光;孙庆丰;洪亮;付荣泉
目的 探讨分析鼻内镜手术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抗感染药物疗效,为预防和治疗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临床试验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518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鼻内镜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51例,感染率为0.98%;鼻部肿瘤患者、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患者、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4.20%、2.00%、0.54%、0.40%,鼻部肿瘤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患者、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时间≥2h患者的感染率为2.42%,明显高于<2 h患者的0.47%;血糖(Glu)>11.0 mmol/L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29%,高于<7.0 mol/L患者的0.21%、7.0~11.0 mmol/L患者的1.24%;年龄≥60岁、吸烟、每日吸烟>20支、体重指数(BMI)> 28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99%、1.72%、2.32%、1.44%,明显高于年龄<60岁、不吸烟、每日吸烟>20支、BMI≤28患者的0.42%、0.55%、1.0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术后感染与围手术期的因素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水平、劝导患者戒烟、熟练地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侯丽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输血量等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有2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在8.86%;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28.57%、大肠埃希菌5株占23.81%、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14.29%;长期应用激素史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年龄、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含量、血糖和基础疾病史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是多因素所致,应当根据危险因素的发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作者:吕亮;王福生;卢敏;黄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医院临床出现的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进行检测,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对耐药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医院2008-2010年临床标本中出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80株,采用BHIV4、BHIV6、BHIT5及MET法筛选hVISA,并以PAP-AUC法作为金标准确证hVISA;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对确证的hVISA进行SCCmec、agr、MLST分型及pvl毒性基因检测.结果 在180株MRSA中共检出hVISA15株,检出率8.3%,其中14株为SCCmecⅢ型;agr分型中14株为agr1型;MLST分型有14株菌为ST239;pvl毒性基因阳性hVISA1株.结论 不同地区hVISA的分子进化存在一定差异,应重视hVISA的临床检出和分子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许宏涛;陈东科;赖惠英;胡云建;肖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1例典型症状患者、78例无症状可疑患者、63例健康查体者HSV-2 IgM/IgG.结果 典型症状者、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IgM阳性率分别为90.8%、32.1%和3.2%,IgG阳性率分别为97.6%、35.9%和4.8%;典型症状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可疑者和健康查体者(P<0.05);无症状可疑者IgM、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V抗体不仅在典型症状者升高,而且能检出无症状的感染者,可为临床HSV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斌;高国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炎性因子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医院治疗的2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IgA、IgG及IgM分别为(1.13±0.14)g/L、(8.05±1.07)g/L及(1.08±0.10)g/L,均低于对照组,CD3+、Cn+及CD4/CD8比值分别为(66.24士3.78)%、(39.25±2.86)%及0.92±0.19,均低于对照组,CD8+为(42.15±3.81)%.高于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CRP及TNF-α分别为(77.35±7.21)pg/ml、(30.39±2.93)pg/ml、(228.63±21.48)pg/ml、(8.14士0.97)mg/L及(75.46±6.93)pg/ml,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感染患者变化幅度大于轻度及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处于较差的状态,而炎性因子处于较高的状态.
作者:姬卫国;张明智;王祥麒;张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病原菌种类、耐药性等感染特点,并对介入治疗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择134例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收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痰培养,检测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观察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气管灌注治疗(BAI),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分离病原菌32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0株占57.75%,革兰阳性球菌81株占24.62%,真菌58株占17.63%;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2.94%、18.84%、11.55%、11.25%、9.7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呋喃妥因敏感,敏感率均达100.00%;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敏感率为100.00%;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I治疗同时灌注抗肿瘤药物与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林毅;李博;罗祖炎;俞文强;胡庭杨;毛颖民;周兵;杨广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对产褥感染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建立产褥感染患者的佳护理模式.方法 将96例产褥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时满意度试验组患者为92.9%、对照组为75.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住院天数为(6.5±5.0)d、住院费用为(2520±520)元,对照组为(9.6士4.5)d、(3715±320)元,试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无护理差错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作者:汪素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复方甘草酸注射液(SNMC)治疗晚期妊娠乙型肝炎患者及新生儿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ac)、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医院妊娠晚期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和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4周为1疗程,定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两组孕妇新生儿出生时测量体重、身长,计算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2 h、1、6个月分别给予HBVac 20、10、10μg肌内注射,同时于出生后12 h及1个月肌内注射HBIG 200 IU;1周岁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滴度以评估对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影响.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的复常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0%和60.0% (P<0.05);AST的复常率,试验组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8.0%和68.0%(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1周岁婴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0%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抗-HBs滴度为(553.9±72.35)mIU/ml和(537.6士53.54) m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相仿.结论 复方甘草酸注射液能改善患慢性乙型肝炎的晚期妊娠患者的肝功能,且不影响新生儿联合免疫.
作者:陈威;高悠婷;孙庆丰;吴杨荷;周青青;蔡福景;丁继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11年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36株非发酵菌中检出多药耐药非发酵菌113株,检出率为15.4%;其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 7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43株,分别占61.9%、38.1%,两者均出现泛耐药菌株;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4.3%,主要分布于ICU,占54.0%;多药耐药非发酵菌除对多黏菌素B 10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大活性,耐药率<20.0%外,对其他14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介于65.0%~100.0%.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燕;张虹;陈炎添;容永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表达及意义,为促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慢性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组,抽取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1、SOCS3的mRNA表达.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PBMC内的SOCS1和SOCS3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上调PBMC内SOCS1和SOCS3水平可能使病毒逃避机体抗病毒反应.
作者:王晓峰;付荣泉;丁继光;孙庆丰;吴金国;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06例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统计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感染部位,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70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4例,感染率3.42%;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为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为主,14例占58.33%.结论 应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规范手术操作以降低术后感染.
作者:忻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规范》实行,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在灭菌过程中开始大范围使用,如何正确选择一款合适的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困扰我们.笔者结合医院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灭菌过程批量放行装置进行分析,对医院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灭菌过程验证装置提供指导意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过程化学验证装置(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测试包(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自制纯棉布巾标准测试包,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取16块新洗好纯棉布巾,每块布巾40 cm×65 cm,体积23cm×23 cm×15 cm;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爬行式化学指示卡;新华牌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作者:黄桂桂;许和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选取的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幼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单纯Hp组,用Hp菌灌胃法定植Hp;第2组单纯N-甲基亚硝基脲(MNU)组用Hp菌液等量布氏肉汤灌喂,10周后用MNU灌肠诱发结直肠癌形成;第3组采用Hp+ MNU联合处理定植Hp基础上,10周后用MNU灌肠诱发结直肠癌形成;第4组用与Hp菌液等量布氏肉汤灌喂基础上用MNU等量去离子水经肛门灌肠,定期处死大鼠后提取标本,检测Hp,同时做病理切片标本,观察有无肠壁增厚、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结节发生.结果 Hp组及Hp+ MNU组大鼠较MNU组、第4组胃黏膜明显偏薄,以胃窦部较为明显,且可见肠上皮化生;Hp组及Hp+ MNU组共定植28只小鼠,尿素酶染色阳性21只,培养阳性17只,Giemsa染色阳性达23只,两项阳性大鼠共有25只,占总定指数89.3%.结论 长期的Hp感染可能会增加大鼠结直肠癌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结直肠癌病变形成,而血胃泌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是诱导机制之一.
作者:姜国胜;张庚;任维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关系,总结减少产褥感染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16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选择121例进行支原体属培养,41例进行细菌培养,分析产妇的感染情况,根据感染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 支原体属培养阳性率为52.1%,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39.0%,支原体属培养中解脲脲支原体占47.6%,人支原体占52.4%,细菌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多,占43.8%,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分别占31.2%、12.5%、6.3%、6.3%.结论 孕期生殖道支原体属培养阳性是产妇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孕前阴道炎的检查和治疗,减少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优君;顾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肿瘤化疗患者感染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122例肿瘤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对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结果 共有169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417,OR=2.027)、住院天数(β=1.562,OR=3.997)、侵入性操作(β=1.544,OR=2.455)、合并糖尿病(β=1.718,OR=4.397)、伴皮肤或黏膜型溃疡(β=1.699,OR=2.701)是肿瘤化疗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院肿瘤化疗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多数是非人为因素,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治疗行为导致的,针对可人为改善的因素加强管理,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大化的保证,针对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郦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及两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60例HBsAg阳性入选病例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A组)21例,阿德福韦酯组(B组)22例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阿德福韦酯组(C组)17例,分别在治疗24周和48周进行疗效评估,应答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病毒学应答HBV-DNA转换率在A组为9例、B组11例、C组14例,以C组疗效为佳,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在A组为7例、B组3例、C组9例,C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在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均优于两药单独治疗时的效果.
作者:李文兵;丁继光;孙庆丰;洪亮;付荣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医院乳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84例住院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84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2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4.1%;致病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5.4%;单因素检验显示,肿瘤分期、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伊曲康唑治疗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6.9%.结论 肿瘤分期差、白细胞计数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长是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伊曲康唑是治疗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蒋一玲;陈占红;方红明;黄健;顾枫琳;王晓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探讨临床应用ANIH的安全性.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NIH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ANIN组采用6%羟乙基淀粉液行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对照组采用常规补充输液量;分别于ANIH前(T1)、ANIH后(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1 d(T4)、7 d(T5)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统计术后7d的感染率.结果 两组在T1时间点的CD3+、CD4+、CD8+细胞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H组T2、T3时间点的CD3+ [T2(60.6士3.7)%;T3(58.8±3.1)%]、CD4+[T2(37.2±5.0)%;T3(36.4±3.8)%]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T5时间点的CD3+[T4(59.2±3.4)%;T5(61.2±4.3)%]、CD4+ [T4(36.8±4.2)%;T5 (37.5±4.9)%]细胞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内30例患者中有7例并发感染,其中,ANIH组3例,感染率为20.0%;对照组4例,感染率为26.7%,ANIH组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液进行ANIH可以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危险性.
作者:吴林飞;吴艳琴;董小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2009-2011年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174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42.96%、31.59%、23.21%;67.5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48.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来源于下呼吸道,72.03%肠球菌属来源于尿道;会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等呈高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0%敏感;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呈高耐药性,而对利奈唑胺100.0%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前3位,耐药率高且与临床选择有关,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芳;喻莉;詹燏;张远超;龙鼎;杨军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