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疗效及对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影响

陈威;高悠婷;孙庆丰;吴杨荷;周青青;蔡福景;丁继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新生儿, 联合免疫, 肝功能, 复方甘草酸, 腺苷蛋氨酸
摘要:目的 评估复方甘草酸注射液(SNMC)治疗晚期妊娠乙型肝炎患者及新生儿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ac)、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医院妊娠晚期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和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4周为1疗程,定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两组孕妇新生儿出生时测量体重、身长,计算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2 h、1、6个月分别给予HBVac 20、10、10μg肌内注射,同时于出生后12 h及1个月肌内注射HBIG 200 IU;1周岁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滴度以评估对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影响.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的复常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0%和60.0% (P<0.05);AST的复常率,试验组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8.0%和68.0%(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1周岁婴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0%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抗-HBs滴度为(553.9±72.35)mIU/ml和(537.6士53.54) m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相仿.结论 复方甘草酸注射液能改善患慢性乙型肝炎的晚期妊娠患者的肝功能,且不影响新生儿联合免疫.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衢州地区宫颈病变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分析衢州地区1280例宫颈病变女性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21种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衢州地区1280例宫颈病变的女性进行21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280例宫颈病变病例中HPV感染708例,感染率为55.31%,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8.83%,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6.48%,高危型常见类型为HPV16、58、52,低危型常见类型为HPV6、11;31~40岁组HPV总感染率及高危型感染率高,分别占67.39%和50.58%,其次为21~30岁组,分别占61.75%和45.78%,不同年龄段感染HPV及感染高危型HPV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研究提供了衢州地区宫颈病变女性的21种HPV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宫颈癌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对今后疫苗的开发、应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晓;夏利花;徐小敏;周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集中供应手术器械清洗程序有效性的评估

    目的 利用ATP荧光法比较手工清洗、超声和淋洗3种方式对开腹手术包内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2个开腹手术包,分别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和喷淋清洗方式各清洗4包,检测清洗前、预洗后和清洗器械表面清洁度.结果 钳类相对荧光(RLU)值远远高于药杯、巾钳、治疗碗、腹膜钳和弯盘等器械;手工清洗的器械RLU值低于喷淋和超声的RLU值;喷淋清洗和超声清洗针对不同器械的预洗效果不同.结论 具有关节、缝隙的器械较难清洗;在3种清洗方式中手工清洗效果差,喷淋和超声针对不同器械清洗效果不同.

    作者:吴佳伟;张鹏;张俊明;徐丽丽;王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内障术后并发虹睫炎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我院2010-2011年共做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70例,其中术后并发虹睫炎7例,感染率为1.89%.患糖尿病4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泪囊炎2例,年龄61~83岁,平均73岁.1发生感染原因从资料显示,高龄伴慢性病,患者平均年龄为73岁,伴有糖尿病术后发病有4例,占发病率57.1%;肾功能不全1例,占发病率14.3%;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下降,若多病共存易发生感染;术眼术前准备欠佳,原有眼疾未得到根治导致合并感染;手术操作间存在危险因素,白内障一般是连台手术,易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而导致感染;部分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作者:王春莲;沈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与环境分离肠球菌属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利用分子分型方法,调查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肠球菌属与环境中肠球菌属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探寻肠球菌属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潜在高危环节.方法 收集于同时期医院医疗环境及临床标本的51株粪肠球菌和16株屎肠球菌作为研究对象,用VITEK-32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利用Diversilab基因分型系统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肠球菌属分离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同时为耐高水平氨基糖苷类粪肠球菌9.8%、屎肠球菌12.5%;Diversilab基因分型系统将51株粪肠球菌分成5组流行克隆和17株散发克隆,16株屎肠球菌分成3组流行克隆和4株散发克隆.结论 粪肠球菌对一般所选抗菌药物敏感性高,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肠球菌属的医院感染形式有交叉感染、自身感染、母婴垂直感染,其中以粪肠球菌G1组克隆的产科交叉感染为主要存在感染形式,此外环境中感染菌定植也是医院感染播散的重要环节.

    作者:陆庭嫣;杨晓青;沈俐;吕焱;唐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因子的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表达及意义,为促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慢性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组,抽取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内SOCS1、SOCS3的mRNA表达.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PBMC内的SOCS1和SOCS3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血清中IL-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上调PBMC内SOCS1和SOCS3水平可能使病毒逃避机体抗病毒反应.

    作者:王晓峰;付荣泉;丁继光;孙庆丰;吴金国;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关系,总结减少产褥感染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16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选择121例进行支原体属培养,41例进行细菌培养,分析产妇的感染情况,根据感染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 支原体属培养阳性率为52.1%,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39.0%,支原体属培养中解脲脲支原体占47.6%,人支原体占52.4%,细菌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多,占43.8%,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分别占31.2%、12.5%、6.3%、6.3%.结论 孕期生殖道支原体属培养阳性是产妇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孕前阴道炎的检查和治疗,减少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优君;顾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115例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菌种鉴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6%,革兰阳性菌占18.8%,真菌占10.6%;分离率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9.4%、17.5%、13.1%和11.9%;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四环素、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耐药性较严重.结论 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群为革兰阴性菌,各病原菌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医院感染肺炎的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丹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ICU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预防

    目的 研究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管理情况,为预防RICU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以医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2年2月40例RICU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下呼吸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患者感染率高达100.0%,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肠球菌属患者感染率分别为7.5%、7.5%、42.5%、50.0%、12.5%;患者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水平耐药;40例重症呼吸监护患者有13例死亡.结论 完善ICU制度管理,加强对患者预防隔离及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合理用药,对减少RICU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金兰;郭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棒杆菌属细菌药敏试验方法学评价及对喹诺酮类药物主要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 筛选适合临床常规使用的检测棒杆菌属药敏试验的方法,分析棒杆菌属的耐药状态,为临床合理使用相关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探讨gyrA、parC基因的改变与棒杆菌属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琼脂稀释法、E-test、VITEK-AMS、微量稀释法等5种方法测试纹带棒杆菌及假结核棒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PCR扩增检测gyrA和parC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片段并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及BlastX分析并观察氨基酸突变点,用NcoI酶进行PCR-RFLP.结果 5种方法在检测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无差异,K-B纸片扩散法有极重大误差及重大误差,经Bowker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在AST-GP67卡片中未充分生长;37株纹带棒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4.6%,30株菌发生双突变(87位Ser突变为phe,91位Asp突变为Ala),5株菌单点突变(87位Ser突变为phe);PCR-RFLP经NcoI酶切后显示,敏感株和耐药株均产生3个条带.结论 棒杆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VITEK-2 Compact仪器法、K-B纸片扩散法不适用于棒杆菌属药敏试验,E-test、琼脂稀释法可采纳,但红霉素除外;纹带棒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gyrA基因突变引起,尤以双突变占优势,纹带棒杆菌不携带parC基因,不编码拓扑异构酶Ⅳ.

    作者:杨雪静;曹俊敏;张伟珍;王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1294例在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25%,腹腔内感染高,16例占38.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胆囊病变类型及术中失血量无关,而与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胆囊破裂与否、脂肪厚度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积极控制胆囊急性炎症及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孙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及反式激活活性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Shh)和反式激活活性蛋白(C-myc)表达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00例胃癌组织及46例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Shh及C-myc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两种临床检测方法对Hp进行检测,以了解Shh与C-my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Shh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02±2.31)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1.19±0.87)分(P<0.05);胃癌组织中C-myc的平均染色得分为(4.59±2.58)分,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的染色总得分(2.11±1.77)分(P<0.05);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Shh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68%与6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感染呈阳性与阴性胃癌中,C-my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76%、7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Shh及C-myc两种基因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胃上皮组织发生肿瘤化的重要指示基因.

    作者:饶远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价值

    目的 探究并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赘生物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选取1995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SBE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48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心内膜赘生物患者有46例,阳性率为95.83%,其中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的患者有12例、二尖瓣9例、三尖瓣8例、肺动脉瓣10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赘生物大小在2~15 mm的患者例数多,占67.39%;赘生物数量为2个的患者例数多,占56.52%;超声心动图诊断出的瓣膜赘生物附着部位及赘生物大小和数量与手术诊断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检查出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和赘生物的大小、数量,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赵中洪;周余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76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菌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要求的药敏质控标准执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04株,阳性率为42.86%,革兰阴性菌139株占68.14%,革兰阳性菌65株占31.8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26.47%、16.18%、15.69%、10.29%、10.29%;药敏试验发现多数菌株为多药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较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较高.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尤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不同,临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黄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目的 研究影响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诸多因素,讨论临床上应对感染的防治措施,为防治阑尾炎术后感染奠定临床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2年2月在医院进行检查且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共350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共50例,其余的300例未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结果制定临床的防治措施.结果 研究组的体重指数(BMI)为25.1±1.8,对照组患者BMI为23.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程≥24h的患者占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研究组手术时间<1 h的患者占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研究组未进行切口保护的患者占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研究组切除方法为逆行者占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研究组引流出口为原切口者占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研究组病理类型为化脓性占70.0%,单纯性占6.0%,坏疽穿孔性占24.0%与对照组的51.0%、16.7%和3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众多,临床应进行积极有效地防治,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介营;李芹;王洪辉;王玉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11.67%;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分别占42.86%、21.43%、21.4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就诊时间、心脏左室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结论 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侵入性操作等可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程震锋;韦凡平;陆玉良;袁高辉;张川;周德震;卢孔杰;李利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类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调查了解医院收治的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感染性真菌的菌种分类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选择有效抗真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无菌手法采集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立即送检;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假丝酵母菌菌种;采用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和判断结果,同时进行室内质控.结果 223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培养出231株假丝酵母菌属,包括5个菌种,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占第1位,占75.1%,第2位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1%,第3位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5.6%,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2%、6.5%;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均保持了100.0%的敏感率;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到5.4%、22.3%、5.4%.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致病性真菌除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100.0%敏感以外,对其他3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属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彭文清;谢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产ESBLs及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及AmpC酶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高龄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剖析,整理出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AmpC酶和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性.结果 从老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97株,单产ESBLs 29株,占29.9%,单产AmpC酶16株,占16.5%,同产ESBLs及AmpC酶8株,占8.3%;产酶与非产酶菌株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0%外,对其余(p-)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呈高度耐药,产酶菌株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株,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耐药率要高于单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AmpC酶及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并且产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耐药状态.

    作者:郑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鼠皮肤无绿藻感染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小鼠感染无绿藻皮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基因在皮肤无绿藻病中的作用,从而对皮肤无绿藻病有更新的认识.方法 12只6~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皮肤无绿藻感染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6只;分别提取免疫抑制小鼠感染无绿藻的皮肤组织和对照组皮肤组织,抽提总RNA,反转录成cDNA同时进行单色标记,和小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处理,分析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部分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感染无绿藻的小鼠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2倍的基因共有990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497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492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信号转导、细胞黏附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信号通路如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等;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生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皮肤无绿藻感染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进一步探索皮肤无绿藻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干预或治疗皮肤无绿藻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义斌;章强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为肺部感染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42例心力衰竭继发肺部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组,并将38例单纯心力衰竭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并比较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管加压素水平为(235.4±50.7) pg/300μl,对照组为(197.8±33.2)pg/300 μl;研究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为(324.6±22.3)ng/L,对照组为(96.5±7.8)ng/L;研究组血管加压素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随着心功能下降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及血管加压素水平不断升高(P<0.01).结论 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可通过影响产妇机体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而影响心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临床对于心力衰竭产妇应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作者:赵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研究鲍氏不动杆菌(ABA)和铜绿假单胞菌(PAE)肺炎的死亡率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ABA尤其是多药耐药ABA(MDRAB)感染的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医院自2012年1-8月合格的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为ABA和(或)PAE阳性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诊断为肺炎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9例肺炎患者纳入研究,包括ABA肺炎46例和PAE肺炎33例,死亡29例,死亡率36.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血尿素氮、合并脓毒症、血白蛋白水平是预测ABA和PAE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ABA与PAE肺炎所致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8.8% (P=0.004),ABA感染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3,P=0.007);调查病例中MDRAB占ABA中的97.8%,对治疗方案的分析显示,除初始治疗选择单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感染的严重程度是ABA和PAE肺炎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ABA感染尤其是MDRAB感染的死亡率高,如果临床考虑有ABA或耐药菌感染可能,应选择联合治疗或含有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作为经验性治疗.

    作者:王飞;姚贝;张捷;贺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