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
目的 探讨细菌生物膜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黏膜样本的表达.方法 获取69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中筛窦黏膜样本为试验组,获取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10例鼻骨骨折患者钩突黏膜样本为对照组,所有样本均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及细菌培养;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分析细菌生物膜与细菌培养的相关性、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细菌培养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发现细菌生物膜的病例49例,阳性率为71.0%;培养检出细菌的病例共45例,均分离自细菌生物膜阳性病例样本,阳性率为65.2%,均观察到黏膜纤毛不同程度的损伤;对照组未发现细菌生物膜,未培养出细菌,可以观察到黏膜纤毛较浓密,排列整齐;细菌培养与细菌生物膜表达存在相关性(P=0.001),细菌生物膜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存在相关性(P=0.000),细菌培养阳性与慢性鼻-鼻窦炎存在相关性(P=0.000),细菌生物膜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不存在相关性(P=0.942).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黏膜可以观察到细菌生物膜存在,细菌生物膜可能参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过程;细菌生物膜表达与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相关.
作者:诸葛盼;尤慧华;徐瑞龙;李栋;施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儿童眼内炎患者视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13例(13眼)儿童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变、眼压维持、视网膜改变等情况.结果 13例(13眼)患儿术后均保持了完整的眼球形态,有12例(12眼)患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2个级别).结论 儿童眼内炎患者,术后尽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可获得尽可能多的视功能.
作者:忻双华;王惠云;陆勤康;赵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制定相关的医院感染干预对策.方法 细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新版本.结果 712株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居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各占40.6%、31.9%、10.9%;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MRSA检出率为60.9%,MRCNS检出率为61.2%.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力度,遏制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的不良趋势.
作者:鲁艳;李从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所有中段尿培养假丝酵母菌属阳性株,分析其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500份中段尿培养标本中,有1055份阳性,阳性率为30.1%,其中171份标本检出假丝酵母菌属,检出率为16.2%;主要发生在老年医学科、老年ICU、急诊科及ICU,分别占46.2%、28.1%、6.4%、6.4%;171株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克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6%、50.3%、26.9%、11.7%、4.1%和3.5%;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假丝酵母菌属多为抵抗力弱的老年患者和ICU患者;对氟康唑耐药率高;临床应重视对怀疑泌尿系感染的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黎青;邱胜丰;潘世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老年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老年肺炎患者分离的158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1.0%、25.9%、20.9%、12.0%;以上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也产生了耐药性,耐药率为14.3%、18.4%.结论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杨金平;陶宏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就诊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现状及主要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0年4月临床腹泻就诊患者的资料及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并进行分型.结果 在214例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6.8%;其中19.4%患者伴有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发热、水样便为主;全年均有散发病例但在冬春季节出现明显的发病高峰,约占全年病例数的58.3%,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结论 腹泻就诊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不容忽视,基因型以GⅡ为主.
作者:贾宁;谢丽君;索继江;邢玉斌;高岩;何蕾;刘运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2010年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37.5%、34.8%、34.2%;MRSA以外科检出高,标本分布以分泌物为主;3年间MRSA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8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氯霉素、利福平外,其他药物耐药率>60.0%,且表现为多药耐药.结论 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周淑群;韦柳华;周定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医院血培养结果;药敏数据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共收集血培养标本12 384份,培养阳性1203份,阳性率9.71%;120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06株,占58.69%,革兰阳性菌390株,占32.42%,真菌107株,占8.89%;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分别占15.96%、10.56%、11.22%、12.14%、11.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5.67%、70.1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宁;李丰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重视外科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措施.结果 对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手术部位监控工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邢虎;葛慧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18个临床科室1620份住院病历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前瞻性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620例住院患者中,1268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3%;其中单一用药占46.5%、二联占44.0%、三联占3.7%、≥四联占5.8%;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胸外科、普外一、儿科、呼吸科、五官科;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指征过宽,围术期使用不规范,病原学送检率低.结论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并不规范,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现状,前瞻性调查分析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合理使用现象,可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小明;李红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方法 以萨布罗培养基分离真菌,用API 20 CAUX假丝酵母菌属鉴定板和ATB 3 Fungus假丝酵母菌属药敏板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假丝酵母菌属189株,检出率为9.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居首位,占76.2%,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8.5%、6.3%、5.3%;189株假丝酵母菌属所致的临床感染,主要为肺部感染,痰标本中共检出114株,占60.3%,其次为清洁中段尿、粪便,分别占15.3%、9.0%;189株假丝酵母菌属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必须重视假丝酵母菌属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詹燏;汤贝贝;刘水逸;卢忠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327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6.27%,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18.96%,泌尿道、皮肤切口、血液感染分别占8.87%、5.20%、4.89%;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抗肿瘤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穿刺引流、使用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白细胞数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住院时间、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恶性肿瘤、白细胞数和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使用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显著关联.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者高龄、住院时间长等多因素有关,必须加强对易感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熊杰;白生华;汪璐;朱冰;邹自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提高医院门诊输液室感染质量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检查、督导为手段,采用卫生部统一标准进行考核的方法,达到提高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目的.1 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医院感染部门和科室两级负责制,并根据输液室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逐项实施.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作者:任爱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医院血库为患者提供血液,也接收患者的血液标本和进行末梢采血定型,血液标本有的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属于生物危险品.我院血库虽然对医院感染极为重视,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为有效预防医院血库感染的发生,对血库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1 危险因素1.1标本传染性 血液标本有的含有强传染性或多药耐药性的病原体,可以直接或通过手污染周围环境,从消化道、伤口、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致病.
作者: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胆汁培养与菌种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按K-B法进行.结果 胆汁标本细菌阳性分离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革兰阳性球菌占31.0%;药敏试验表明,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以外,155株病原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显示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胆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应按照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
作者:黄娥;范文;段六生;雷鸿斌;易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下呼吸道感染者1562份合格痰标本中培养的515株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 51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25株,占63.1%,革兰阳性菌156株,占30.3%,真菌34株,占6.6%;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8.6%、13.4%、7.0%、6.8%;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l6.1%;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耐药结果显示,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多药耐药严重.结论 医院ICU的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部分病原菌呈现高耐药和多药耐药的特点,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王福兰;李福玲;王桂荣;刘素娟;孙瑞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的一种化脓性感染,为了选择一种高效保守治疗方式,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确诊为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先行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者先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粉针剂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并辅以激素,然后行扁桃体脓肿穿刺抽脓,将脓液吸净后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溶液冲洗脓腔,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国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59所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成员单位分离自尿标本的细菌,常规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测定细菌的耐药性,按CLSI 2010年版折点判断结果并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细菌19 6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87株占30.0%,革兰阴性菌13 734株占70.0%,分离率高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338株占42.5%、粪肠球菌1569株占8.0%、屎肠球菌1521株占7.8%、肺炎克雷伯菌1358株占6.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67.8%、65.6%,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率<5.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20.0%;屎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VRE)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4.6%、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比例分别为54.6%、76.9%,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 我国尿路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肠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有所增多,多药耐药菌株增加,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及时了解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非常重要.
作者:杨青;陈晓;孔海深;张伟丽;魏泽庆;沈萍;陈云波;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性,为抗感染治疗寻求科学依据.方法 对345例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分离细菌菌谱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养出的38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8.2%)、肺炎克雷伯菌(19.9%)、鲍氏不动杆菌(14.5%)、大肠埃希菌(12.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3%);5种重要病原菌均显示出严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达16.5%、19.6%.结论 呼吸内科医师务必做好肺炎患者的细菌学检查,按照药敏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
作者:谢艳萍;辅桓钦;董朝辉;钟春苗;姚伟;温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临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和调控基因adeS、adeR分布情况及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 在全国范围21所医院选择同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01株和敏感菌12株进行研究;测定其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PCR筛选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及其调控基因adeS、adeR,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 10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2.5%、62.4%、71.3%、80.2%、94.1%、95.0%,其中对以上6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36株;adeA、adeB、adeC、adeS、adeR基因阳性菌株分别为74、76、75、73、77株;以上5种基因均阳性(基因型命名为组Ⅰ)的菌株检出64株,检出率为63.4%,为分布广且主要的基因型;根据脉冲场凝胶电泳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克隆A、B、C、E中以组Ⅰ为主,而D克隆中以组Ⅶ(5种基因均阴性)为主;12株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阳性率也均>40.0%,但调控基因adeS、adeR阳性率较低.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adeABC外排泵基因在耐药菌和敏感菌中阳性率均高,而且地区分布和克隆分布十分广泛,其与多耐药的获得有极大的相关性,其基因的播散可能主要通过菌株的克隆播散得以实现.
作者:吴旻;周华;皮博睿;俞云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