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

张嘉洪;张文学;郭崇健;李珊珊

关键词:血站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措施, 管理
摘要:目的 预防血站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 更新观念,预防为主,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加强岗前培训,全员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科室操作规程,合理设计实验室,配备充足防护设备和设施,加强科内医源性感染的管理.结果 通过加强上述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自我保护能力,大限度控制了血站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论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科室操作规程,合理设计实验室,加强培训和管理,可以预防血站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6株金黄杆菌属的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216株金黄杆菌属医院感染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1月 - 2012年2月发生的216例金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AMS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GIN)对216例标本进行分析,并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其耐药率.结果 216份金黄杆菌属标本主要来源于ICU、呼吸科、神经外科、儿科及老年病科,分别占33.33%、23.61%、13.89%、12.04%、11.11%;该组216株金黄杆菌属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为99.07%,其次为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率为74.54%、60.65%,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低,耐药率均≥75.00%,分别为79.17%、75.00%、78.24%、89.35%、85.19%.结论 金黄杆菌属医院感染多发生于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以及神经外科等,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较敏感的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临床治疗金黄杆菌属细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作者:何树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耐环丙沙星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质粒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细菌,用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包括qnrA、qnrB、qnrC、qnrD、qnrS、qepA和aac (6') -Ib-cr.结果 42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23.2%,对第一、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49.2%(除头孢他啶为22.7%),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7.5%、17.5%和13.0%,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40.4%(除哌拉西林为26.2%),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差异较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17.0%,而氨苄西林/舒巴坦为98.6%;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6%和26.0%;127株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明显升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6.6%,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上升至>61.4%,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由20.3%上升至62.2%,对含p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从17.0%上升至>49.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上升至>64.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13.0%上升至48.8%;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中未检出qnrS基因和qnrC基因,qnrA、qnrB、qnrD、qepA和aac( 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31.2%、87.5%、15.6%、10.9%、39.1%.结论 临床分离的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携带qnrA、qnrB、qnrD、qepA和aac(6')-Ib-cr基因,未检出qnrS、qnrC基因;qnr、qepA和aac (6') -Ib-cr基因是质粒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耐环丙沙星的主要机制.

    作者:陈茶;黄彬;陈利达;吴强贵;陈树林;李有强;林冬玲;张妮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个人防护

    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是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之一,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伤害,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从事放射治疗工作12年,现就放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冀小平;付艳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明确职业危害,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加大防护力度,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的目的.1 常见的职业危害1.1 物理性损伤 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及噪音的环境中,对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者:冯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骨髓抑制期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干预前)、2011年(干预后)入院肿瘤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收治4296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1.9%,2011年收治4923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1.0%.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化疗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采取积极护理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肿瘤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作者:叶小红;钱春妹;倪苗芬;江之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多药耐药菌隔离标识设计在临床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我院自制多种接触隔离标识,在临床应用方法如下.1 接触隔离标识牌的制作方法1.1材料塑料卡:长20 cm,宽15 cm淡蓝色的长方形双面塑封的卡片,隔离标识正面的左方是一位护士温馨提示:请洗手,右方是接触隔离的六个措施并配以图案:手卫生、器械专用、密封废弃物、戴手套、穿隔离衣、护目镜.在标识牌的反面是接触传播的防护措施:(1)患者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室.

    作者:杨成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

    目的 预防血站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 更新观念,预防为主,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加强岗前培训,全员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科室操作规程,合理设计实验室,配备充足防护设备和设施,加强科内医源性感染的管理.结果 通过加强上述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自我保护能力,大限度控制了血站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论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科室操作规程,合理设计实验室,加强培训和管理,可以预防血站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嘉洪;张文学;郭崇健;李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静脉滴注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根据治疗情况连续使用7~21 d;观察治疗疗效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患者临床治愈43例,有效12例,进步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71%,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29%.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蔡小平;郑翠苹;石岳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革兰阳性球菌培养及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判断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分离的178株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占62.9%,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占22.5%、14.6%;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大多数呈现多药耐药现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60.5%,未发现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中介和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检出率为3.8%.结论 临床医师应及时送检感染性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耐药特征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丽;马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手术室应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管理

    目的 探讨手术室在低温等离子灭菌过程中的管理,对灭菌效果进行观察,找出影响因素及正确使用方法,指导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确保物品的灭菌质量.方法 对2011年手术室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结果进行分析,严格按灭菌的操作程序、规范步骤进行管理控制.结果 监测低温等离子灭菌共计1507锅次,合格1385锅次,合格率为91.90%;122锅次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操作因素及核查不仔细等.结论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确保低温等离子灭菌合格,从而保证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安全使用,确保灭菌效果,提高低温消毒物品的灭菌质量.

    作者:董薪;于秀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92例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实体肿瘤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92例实体肿瘤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感染分布状况、菌株分布、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治67 207例实体肿瘤患者,其中192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率为0.3%; 21例患者同时发生两个部位感染,12例同时发生3个部位感染;深部感染者147例,浅部深部同时感染者15例;共分离真菌237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1.9%;192例患者中短期内接受放化疗治疗者178例,手术者2例,广谱抗菌药物使用者180例.结论 实体肿瘤合并医院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

    作者:施勋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与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相关因素,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实施效果.方法 与2010年4-9月及2010年10月-2011年4月分两个阶段对221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第1阶段主要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相关因素;第2阶段将感染率及进行危险因素调整后的感染率反馈给手术者,应用CQI方法进行医院感染质量监控.结果 第1阶段调整医师感染率为9.89%,第2阶段调整医师感染率为2.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麻醉分级(ASA)>Ⅲ级、急诊手术、术前未用抗菌药物、污染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8.94%、7.69%、10.67%、12.50%,显著高于ASA<Ⅲ级、择期手术、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清洁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02%、1.28%、2.7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植入物、百分位数、是否曾住ICU等感染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与分析,通过实施CQI方法进行医院感染质量监控,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小萍;薛跃华;顾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A组,5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设为对照B组,观察3组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HSV-1 IgG阳性34例,阳性率为73.91%,HSV-1 IgM阳性32例,阳性率为69.57%,HSV-1 DNA阳性33例,阳性率为71.74%,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B组,略高于对照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患者HSV-1 IgG为(108.40±44.20) KU/L、低切全血黏度为(9.23±1.56) mPas、高切全血黏度为(4.61±0.52)mPas、血浆黏度(1.81±0.23)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5±0.17)、红细胞积压(48.39±6.74)%;各指标均高于对照A、B组阳性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疱疹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影响,与血液流变特性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志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导致重症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特点,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3月-2010年9月所收治重症肝炎患者208例,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其感染情况.结果 208例患者中,4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2.12%;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比值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感染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以腹腔感染居高,占57.89%,其次为呼吸道,占22.81%;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占77.14%;导致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诊疗操作、肝肾综合症等.结论 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并发症较多,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情会发生恶化,且预后较差,临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找出感染因素,加以预防及治疗,降低感染率.

    作者:刘牧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感染致心包炎1例

    无色杆菌旧称产碱杆菌,是一种毒力较低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大多数的无色杆菌感染是院内获得,主要表现为菌血症、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肺炎等.笔者将报道临床较为少见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心包炎1例.

    作者:张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时间、皮肤疼痛消失时间、表皮剥脱面干燥时间、门诊治疗天数分别为(2.1±0.5)、(3.0±0.5)、(3.2±0.6)、(6.5±1.2)d,对照组分别为(2.7±0.6)、(3.7±0.7)、(3.9±0.8)、(7.7±1.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媛华;崔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NSICU肺部感染的临床调查

    目的 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NSICU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8月-2010年8月入住医院NSICU有明确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7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8株,革兰阴性杆菌121株,真菌14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8%、16.8%、16.8%、16.2%、9.2%;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0)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1.1%)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均>45.0%,多数约90.0%;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65.0%;其余革兰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NSICU肺部感染病原菌已经呈现多药耐药性,应加强专科ICU建设和对肺部感染的认识,针对NSICU特点,控制肺部感染.

    作者:舒凯;吴俊;殷波涛;雷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7月血液病伴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住院患儿10例,所有患儿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伏立康唑针每次7 mg/kg,静脉滴注,1次/12 h,10~14 d后改用伏立康唑片剂,剂量不变,口服1次/12 h,总疗程4~8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0例患儿中,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0.0%,治疗有效的9例患儿从症状及体征上判定临床有效的时间为2~5 d;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两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20.0%.结论 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作为儿童血液病伴发肺曲霉菌感染的一线用药,高效而安全.

    作者:周海霞;李原;钱江潮;王菊香;方希敏;黄珍;曾炜炜;陈敏;徐智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 对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集束化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医护人员采取严格洗手、床头抬高35~40度、加强口咽部护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集束化治疗措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脏直视术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CSICU入住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集束化治疗组VAP总发病率为17.0例/1000机械通气日,低于对照组的28.2例/1000机械通气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入集束化治疗后,VAP季度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集束化组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CSICU入住时间为(84.8士39.4)h、(7.5±3.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9±52.1)h、(9.6±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死亡率为6.5%,对照组为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治疗可降低心脏直视术后VAP的发生率,改善VAP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霞;杨谦;尤颢;郭宏伟;曹圆圆;洪春巧;郝晓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833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57.0%的实习生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教育,>50.0%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锐器伤发生率为57.9%;对其专业、是否了解职业暴露、是否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学校是否开展了职业防护课程、实习岗前培训时是否接受了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为实习生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43.6%的实习生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95.7%的实习生愿意接受医院开展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结论 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发生职业暴露比例较高,需系统化教育和定期培训,完善职业防护措施.

    作者:杨春红;姬广林;李青莉;廖唐洪;邱湖海;王永东;仲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