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王云霞;张立群;张轩;府伟灵

关键词: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病原微生物, 快速检测
摘要: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疾病诊断等领域,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过程周期长、灵敏度低、准确性差、操作繁琐且影响因素多,极大限制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特异好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生物传感器是以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体成分作为敏感元件,与物理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1,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回顾性分析128例ICU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一步采用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患者中,发生VAP41例,发生率32.0%,呼吸机通气时间1~57 d;VAP患者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3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联合用药、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均为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显著性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插管次数与持续时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科学有效地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玲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时间、皮肤疼痛消失时间、表皮剥脱面干燥时间、门诊治疗天数分别为(2.1±0.5)、(3.0±0.5)、(3.2±0.6)、(6.5±1.2)d,对照组分别为(2.7±0.6)、(3.7±0.7)、(3.9±0.8)、(7.7±1.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媛华;崔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与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相关因素,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实施效果.方法 与2010年4-9月及2010年10月-2011年4月分两个阶段对221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第1阶段主要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相关因素;第2阶段将感染率及进行危险因素调整后的感染率反馈给手术者,应用CQI方法进行医院感染质量监控.结果 第1阶段调整医师感染率为9.89%,第2阶段调整医师感染率为2.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麻醉分级(ASA)>Ⅲ级、急诊手术、术前未用抗菌药物、污染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8.94%、7.69%、10.67%、12.50%,显著高于ASA<Ⅲ级、择期手术、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清洁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02%、1.28%、2.7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植入物、百分位数、是否曾住ICU等感染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与分析,通过实施CQI方法进行医院感染质量监控,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小萍;薛跃华;顾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针对麻醉机细菌污染与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分别使用环氧乙烷与含氯消毒液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的效果,分析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采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经细菌培养检验,附着在机体及其配件上菌株阳性率为1.67%,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的麻醉机及其配件阳性率为1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675,P<0.01).结论 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对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

    作者:俞国灿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2009与2010年,由于来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急剧增多,原有的管理模式达不到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要求,现将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介绍如下.1存在问题1.1预检分诊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手足口病病例的新发,相关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不健全,预检分诊处分诊不明确,造成手足口病患儿与其他患儿混合诊疗输液,极易造成传染病在医院内扩散.

    作者:钱丽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833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57.0%的实习生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教育,>50.0%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锐器伤发生率为57.9%;对其专业、是否了解职业暴露、是否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学校是否开展了职业防护课程、实习岗前培训时是否接受了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为实习生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43.6%的实习生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95.7%的实习生愿意接受医院开展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结论 实习生对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足,发生职业暴露比例较高,需系统化教育和定期培训,完善职业防护措施.

    作者:杨春红;姬广林;李青莉;廖唐洪;邱湖海;王永东;仲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流动采血车非一次性物品的清洁消毒管理

    随着年采血量的不断攀升,流动采血车上非一次性物品(以下简称物品)使用的数量和频率也快速增长.因此,做好相关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是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保证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从物品种类、人员资质、操作流程等管理方面予以探讨,以提高物品清洁消毒管理的科学性.

    作者:张杰;杜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呼吸机附件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呼吸机附件的清洗消毒效果,以有效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 运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配套清洗架,按照标准清洗流程对3003件呼吸机附件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并用目测法及细菌采样法对消毒后附件进行效果监测及评价.结果 呼吸机附件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处理后,目测法观察3003件附件合格率达99.9%,采样法监测360件附件合格率达100.0%.结论 运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呼吸机附件进行集中清洗消毒,能充分保证呼吸机附件的清洗消毒质量,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不断提升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任爱芝;徐婷;彭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宫颈疾病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疾病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疾病的预防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福建省仙游县妇幼保健院2006年7月-2011年6月60例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HPV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炎37例,HPV感染率为29.7%;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例,其中CINⅠ10例、CINⅡ7例、CINⅢ6例,感染率分别为60.0%、71.4%、83.3%,中高度CIN( CINⅡ、CINⅢ)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 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率明显增高,HPV检测可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作者:蔡色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情况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84例进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临床对策进行研究.结果 84例患者中以肺部感染所占比例高,达46.43%,其次为口咽部、胃肠道及泌尿道,分别占19.05%、15.48%及13.09%;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67%,其次依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7.21%、真菌占15.12%;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种类、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4d、应用抗菌药物≥3种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均有其特殊性,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林白桦;贾勇士;毕爱红;吴树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多药耐药菌隔离标识设计在临床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我院自制多种接触隔离标识,在临床应用方法如下.1 接触隔离标识牌的制作方法1.1材料塑料卡:长20 cm,宽15 cm淡蓝色的长方形双面塑封的卡片,隔离标识正面的左方是一位护士温馨提示:请洗手,右方是接触隔离的六个措施并配以图案:手卫生、器械专用、密封废弃物、戴手套、穿隔离衣、护目镜.在标识牌的反面是接触传播的防护措施:(1)患者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室.

    作者:杨成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管理及控制措施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1年9月神经外科病房68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共分离71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1.9%,其次为尿标本,占15.5%;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及管理,多药耐药菌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加强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李晓微;朱丽娟;巴华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加强学员护士职业防护的岗前培训

    学员护士开始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只注重技术操作,忽视对身体危害因素的防护,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我院加强学员护士职业防护岗前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作者:孙丹红;张素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生物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我院2011年8月9日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结果不合格,为了找出原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查找原因(1)消毒员是否规范操作:查阅了当天灭菌的各记录本,各项参数均正常;与生物监测同锅灭菌的物品不存在堆放过多过紧;取了一个与生物监测同一锅灭菌的无菌包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是阴性;追回的无菌包包内化学指示卡均合格.

    作者:朱爱凤;杨洪兵;陈根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皮肤消毒液在急诊手术皮肤准备中的应用

    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是一种集沐浴与消毒于一体的皮肤消毒剂,采用该液为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区域备皮消毒与术前沐浴,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10年8月-2011年7月68例急诊手术患者采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进行手术区域备皮消毒和术前沐浴,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观察组和常规备皮、清洗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手术部位均为腹部,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

    作者:刘瑛;刘春青;金秀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且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己定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0.12%氯己定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入院48、72 h的CPIS为(5.4±0.8)、(5.6±0.6)分,氯己定组分别为(4.9±0.7)、(5.0±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时对照组与氯己定组患者CP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付会;张近波;许国斌;张小乐;董美平;朱金强;史朝红;鄢来超;曹烈祥;吴仙丹;董志兵;王文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NSICU肺部感染的临床调查

    目的 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NSICU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8月-2010年8月入住医院NSICU有明确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7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8株,革兰阴性杆菌121株,真菌14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8%、16.8%、16.8%、16.2%、9.2%;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0)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1.1%)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均>45.0%,多数约90.0%;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65.0%;其余革兰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NSICU肺部感染病原菌已经呈现多药耐药性,应加强专科ICU建设和对肺部感染的认识,针对NSICU特点,控制肺部感染.

    作者:舒凯;吴俊;殷波涛;雷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诊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急诊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急诊科发生的68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68例患者中男性占66.18%,女性占33.82%,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在60~69岁感染率高为35.29%;住院时间30~39 d组感染率高为55.8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2.94%,均高于其他组.结论 急诊科病房环境特殊,患者病情危重,存在许多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及严格无菌技术,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作者:陶毅兰;刘雪松;董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疾病诊断等领域,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过程周期长、灵敏度低、准确性差、操作繁琐且影响因素多,极大限制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特异好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生物传感器是以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体成分作为敏感元件,与物理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1,2].

    作者:王云霞;张立群;张轩;府伟灵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伊曲康唑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09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入研究,对于符合真菌感染拟诊病例纳入序贯治疗组(45例),符合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的病例纳入经验治疗组(51例),经验治疗组采用伊曲康唑静脉给药,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为有效,序贯治疗组采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方案,该组患者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有效;治疗过程中经验治疗组有患者符合拟诊或确诊标准时,则转入序贯治疗组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验治疗组的51例患者中,有9例转为拟诊病例,进行疗效评估时共有42例患者,其中有效者38例,有效率为90.48%;序贯治疗组在进行疗效评估时共有拟诊患者54例,有效51例,有效率为94.44%;所有患者中无肾功能损害发生,有4例肝功能出现异常.结论 伊曲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中确实具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但需注意使用过程中对肝功能的监测.

    作者:孙桂珍;李学亮;吉布强;张海燕;徐彧;金北平;张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