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常勇杰

关键词:老年患者,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的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尿路感染老年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195株大肠埃希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ECO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91.3%)、头孢唑林(87.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70.3%)耐药率高,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堵南敏感率为100.0%,对含酶抑制剂复合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单剂型同种抗菌药物.结论 大肠埃希菌已产生了多药耐药性,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铜仁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根据NCCLS 2005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 从790株阳性标本中检出产ESBLs菌株275株,总检出率为34.8%,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177株,肺炎克雷伯菌98株,检出率分别为22.4%和12.4%;产酶菌株对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而对哑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性好.结论 ESBLs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及时监测产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姚毅;严谦;严仔敦;赵凯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 分析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1.6±13.9)岁,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40.8%;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55.5%,革兰阳性菌51株,占34.9%.真菌14株,占9.6%;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为55.1%,非医院感染组死亡26例,病死率为36.6%,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与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是ECMO支持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且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闫晓蕾;李群;杨勇;万久贺;贾明;侯晓彤;孟旭;贾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质谱在乳腺癌血清蛋白组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筛选候选肿瘤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初步探讨所建立的诊断模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2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与52名健康人血清,采用弱阳离子交换型(WCX)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各血清标本获得蛋白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找出差异蛋白,再用Biomarker Patterns建立诊断模型;扩大样本量,通过盲法分析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结果 初步筛选出6个差异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由3164、3403m/z两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乳腺癌诊断模型,其敏感率为90.0%,特异性为93.3%;扩大样本盲法验证结果其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90.9%;另外2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有21例可以检出.结论 由两个差异表达蛋白及其特定组合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区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人.

    作者:颜怀军;郑智国;孟旭莉;丁小文;许沈华;陈斌;许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的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尿路感染老年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195株大肠埃希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ECO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91.3%)、头孢唑林(87.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70.3%)耐药率高,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堵南敏感率为100.0%,对含酶抑制剂复合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单剂型同种抗菌药物.结论 大肠埃希菌已产生了多药耐药性,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作者:常勇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荆州市性病高危人群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调查荆州市性病高危人群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支原体试剂盒对2671例性病高危人群进行Uu培养和药敏试骏.结果 Uu检测阳性率49.0%,Uu对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敏感率很高,分别为100.0%,100.0%,98.5%,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低(环丙沙星14.5%,氧氟沙星36.00%);Uu对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在69.0%~90.9%.结论 Uu在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且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作者:易光明;雷鸿斌;黄娥;段六生;范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胰岛素加贴膜对糖尿病感染伤口的疗效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表浅组织及皮肤感染采用胰岛素注射液伤口换药加贴新鲜鸡蛋内膜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住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伴浅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液局部用药进行伤口换药,伤口长平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对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贴新鲜鸡蛋内膜后伤口不再换药,直至痊愈.结果 组内比较,观察组糖尿病伴软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的伤口总体愈合检验值t=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愈合检验值t=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注射液用于糖尿病软组织及皮肤感染伤口换药加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对伤口愈合十分有效.

    作者:耿爱花;李培秀;孙充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332例患者共发生尿路感染126例,发生率38.0%;共分离病原菌147株,革兰阴性杆菌93株,占63.3%,革兰阳性球菌42株.占28.6%,真菌12株,占8.1%;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原发病导致尿液滞留、留置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控制留置导尿时间,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加强术后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施娟娟;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与感染暴发控制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感染因素,探讨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7-17日集中出现的感染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侵入性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等进行研究,采取多科合作、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控制真菌性败皿症感染在病室内流行.结果 同期NICU内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罹患率为5.43%,真菌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感染高危因素有早产、原发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人性治疗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所有感染病例均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NICU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属局部暴发流行,早期发现、从各个环节予以分析、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以及反复多次化疗,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笔者为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现将351例感染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支彩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d内所有住院病例进行调查,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专职人员将所有的调查结果进行审核、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466例,医院感染16例,现患率为3.43%.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6.25%、上呼吸道18.75%,皮肤、口腔、术后切口、泌尿道均为6.2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14%,其中治疗用药占55.90%,预防用药占27.95%.治疗+预防用药占16.15%;一联用药占82.53%,二联用药占17.47%.结论 现患率调查方法简单、有效,可基本反映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马桂霞;富秀玉;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自动化仪器对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VITEK-2compact仪对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及药敏试验,探讨联合两种自动化仪器提高阳性血培养报告时间的可能性.方法 对革兰染色确定为革兰阴性杆菌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离心、洗涤后制成的菌悬液直接用VITEK鉴定卡和药敏卡孵育.同时,采用标准法对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直接法有102株(92.7%)成功鉴定到种的水平,肠杆菌科对药敏的标准总符合率达93.6%,而非发酵菌达87.8%.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阳性血培养标本直接用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是可行的,直接法为临床医师抢救菌血症患者.有针对性合理实施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

    作者:张克惠;罗少锋;刘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伤口分泌物中检出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1株

    2009年,1例患者因车祸致多处骨折而人院,经手术后,伤口分泌物检出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1株,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28岁.遇车祸股骨、肋骨、骨盆等多处骨折后于2009年1月入院,骨外科行3次手术治疗后,B超显示,患者腹腔有积液、腹膜炎,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佳,表面出现分泌物.临床医师取分泌物进行培养,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赵书平;孙启英;姜梅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喷雾皮肤消毒液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以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喷雾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皮肤现场试验观察.结果 用其原液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色假丝酵母菌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3.0;用此消毒原液对患者喷雾消毒作用60 s,对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结论 喷雾皮肤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李娟;黄巧玲;詹海珠;刘映华;陈焕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近两年来我们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为导向,将其应用于工作中,较好地控制了医院感染:(1)制定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办、科室院感控制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并针对各科室重点环节的特点,将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和要求展开、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熊艳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肿瘤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近3年抗菌药物的发放记录,每年随机抽取并抽查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1500份.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抗菌药物销售总金额在全院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构成比分别为5.2%、5.0%、4.9%,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排名和用药频度排名前10位的主要为β-内酰胺类;全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依次为31.9%、34.7%、35.7%;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79.0%;治疗用药中,药敏用药率约为32.0%.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较为合理,但在临床用药选择上有不妥之处,建议在使用前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此来调整用药并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制度.

    作者:刘孟娟;周陈西;王增;毛彩萍;翁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胆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胆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89株胆汁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73例患者胆汁中分离出病原菌2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为72.96%,革兰阳性杆菌分离率为24.89%,胆汁感染中除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率为100.00%,屎肠球菌对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胆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梅莉;唐志华;肖幸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54名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资料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方法 对54名已报告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对54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名,苍白密螺旋体感染1名,职业暴露感染率为7.41%.结论 应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作者:万正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子宫腔吸引管五步清洗法的研究

    目的 改进子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提高清洗、干燥质量.方法 将子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A、B、C组;A组采用五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B组采用四步清洗法,按A组的前4个步骤清洗,再用普通方法漂洗、消毒、润滑、干燥;C组采用三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目测洁净程度和潮湿程度.结果 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6.02%、85.96%、85.09%,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干燥合格率分别为:99.66%、91.23%、99.53%,A组和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程序综合运用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5种清洗方法,对提高子宫腔吸引管清洗、干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金凤;冯章伶;王春玲;卢红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761例甲真菌病病原菌分离培养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近3年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观察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76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病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 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5.18%,全甲营养不良型(TDO)占19.58%,近端甲下型(PSO)占9.99%,浅表白色型(SWO)占5.25%;共培养出致病真菌520株,皮肤癣菌占66.15%,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50.58%;酵母菌属占27.8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3.08%;烟曲霉菌占2.50%.结论 临床分型以DLS0型为主,依次为TDO,PSo和SWO,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属和真菌.

    作者:马国群;戴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医院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老年医院血流感染患者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感染史(OR=14.075),白蛋白<35 g/L(OR=4.155)、血精>6.1 mmol/L(OR=3.459)、中性粒细胞<2.0×10-9/L(OR=7.417)、中心静脉置管≥14 d(OR=100.465)是老年患者医院血流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老年患者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生.

    作者:石娜;徐卫;章虹霞;舒雪芹;温鸿;陈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