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春;周红;朱丽莎
目的 调查县级医院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调查分析县级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教训.结果县级医院检验科的实验室布局、工作环境、生物安全防护设备方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无菌操作意识和工作习惯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规范之处.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重视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作者:董华;陈红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某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1月-2009年7月3次疑似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医院流行时间段内的M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ICU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8株MDRAB,以及从该病房环境中分离的7株ABA;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36株菌有4个克隆,其中克隆A包括临床分离株648,3个环境分离株B8、J4、C9;B型、C型全为临床分离株,分别包括1196、1201、1103、1205、1150和3325、3693、3334、3893、4006、4128、4358、3605;D型包括3次临床分离株433、438、458及一个环境分离株(B15).结论 3次医院流行分别由克隆D、B、C引起,患者间MDRAB的交叉传播是医院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环境样品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ICU的通风系统是MDRAB流行的源头;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强调手卫生,能有效控制MDRAB的医院流行.
作者:毛璞;叶丹;吴松林;黄红川;刘晓青;何为群;黎毅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培养与鉴定,用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出病原菌5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3株,革兰阴性菌330株,真菌33株,分别占总数的37.0%、57.3%、5.7%;居前3位的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株、大肠埃希菌72株、肺炎克雷伯菌57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8.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和42.1%;MRCNS、MRSA及产ESBLs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医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布较广,耐药性差异较大,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早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必要,可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赵硕;朱以军;单小云;徐瑞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09 年12 月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分布科室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196株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居前3位的临床科室依次为ICU、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分别占24.5%、18.4%、15.3%;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达78.1%;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较低外,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诸林俏;黄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39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43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为48.2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16%.结论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的发生.
作者:杜贤;李世葵;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与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多药耐药或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阻断病原菌在医院的定植传播,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了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冯明军;栾丽娟;朱运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定量分析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采用微量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定量检测法,并采用该法对49株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微量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可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进行定量检测.在所检测的49株大肠埃希菌中,有7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少量,占14.3%;18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量为中等,占36.7%;24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量较多,占49.0%.结论绝大多数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能形成中等或较多量的生物被膜.
作者:刘晓峰;迟秀文;黄震;刘丹;潘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植入物是指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30 d的可植入型物品.由于该类手术的重要性和高风险性,对植入物的管理非常必要.2010年消毒供应中心规范了对植入型手术器械的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王靖;敖玲;杨爱芝;周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检测NSE的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NSE和TNF-α3项指标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83.5±22.9)ng/L、(13.6±4.5)μg/L和(57.4±15.6)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48.6±14.2)ng/L、(6.7±2.9)μg/L和(31.0±12.5)μg/L,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重症组3项指标明显高于轻症组,轻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项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2、3项检测能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结论 IL-6、NSE和TNF-α是评价病毒性脑炎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2、3项检测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作者:喻长法;解晶;楼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隐球酵母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新生隐球酵母菌,该菌存在于鸽粪、土壤中,现该菌已成为艾滋病(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致死率高.现就医院近发现的2例AIDS合并系统性隐球酵母菌病的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于军校;徐艳;府伟灵;张晓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和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从而对医院真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方法对医院2007年9月-2010年6月送检的489份患者痰液、胸腹水、尿液、粪便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489例患者共检查出真菌72株,阳性率为14.7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70.83%,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89%;恶性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的滥用,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对所试药物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ET)、益康唑(ECO)、咪康唑(MIC)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ECO和KET,耐药率高达23.61%和26.39%,NYS和MIC的耐药率>12.00%.结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止滥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感染的真菌及耐药性,可以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吕世良;贾勇士;吴树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逐年上升,耐药病例逐年增多.笔者就临床中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寻求改善和治理方法,以减少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发生,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王春光;缪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医院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进行.结果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92.9%,压力蒸汽灭菌锅监测合格率93.3%,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使用中灭菌液、紫外线灯辐射强度连续6年消毒监测合格率100.0%,2006-2009年医院消毒灭菌每项指标监测结果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保证消毒质量首先思想要高度重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组织,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消毒灭菌制度和监督措施.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感染性角膜炎是准分子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准分子激光术后由于病原性微生物侵袭角膜组织,导致角膜组织的感染.LASIK术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但近年来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国内外眼科学者重视.
作者:周月华;扈晓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也是医疗事故的高发地带,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对手术的一次成功、伤口的Ⅰ期愈合、患者的早日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加强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魏新;武瑞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探讨预防与控制感染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呼吸内科出院病历933份进行分析.结果 933例共检出病原菌74株,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6.49%)、鲍氏不动杆菌(12.16%)和大肠埃希菌(8.11%);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率>50.00%的是米诺环素(66.67%)和左氧氟沙星(51.85%);9株鲍氏不动杆菌中4株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余11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控制感染意识,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日常诊疗用物的消毒灭菌,保持空气及环境的清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确保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兰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国2000年以来各地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质量合格文献,文献中的数据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种类肠杆菌科细菌菌株进行归类、计算和分析.结果共筛选文献68篇,经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种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0-2008年分别增长了18.4%、18.8%,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与产ESBLs检出率增加密切相关,而非产ESBLs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2005年来有增长趋势.结论 2000-2008年我国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的增长可能主要由产ESBLs菌的流行所致,其次同非产ESBLs菌耐药率升高有关.
作者:陈昭丽;张兴艳;李苌青;王广基;王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复用处理后的透析器应贮存于专用的柜中,分开放置,标识清楚.2010年1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改进复用透析器存放方式,减少了透析器转运、贮存及使用诸环节污染机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春燕;陈翠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60例小儿肺炎患儿,采用咽拭子从咽喉部提取分泌物做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60例小儿肺炎患儿培养出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354例,阳性率为28.1%;肺炎支原体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高度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中度敏感;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甲砜霉素和四环素等高度耐药.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较明显的耐药性,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姜毅;李温慈;徐海滨;邵山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消耗药品品种和销售金额,利用Excel 2000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检验科获取2006-2009年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全院同期的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资料,选取大肠埃希菌等10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和耐药资料,以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的用药频数(DDD频数)逐年上升;随着2008年对临床抗菌药物实施限定使用后,4年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频数逐年下降,2009年较2008年下降了15.41%;2008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了12.88%;而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用药频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38.91%和55.17%;抗菌药物总DDD频数与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间线性相关,r=0.9601(P<0.05);头孢菌素类(一、二、三代含酶抑剂、四代)抗菌药物总DDD频数与革兰阴性杆菌平均耐药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9088;其中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间同样存在相关性r=0.9546、0.9428(均P<0.05),喹诺酮类药物DDD频数与革兰阴性杆菌平均耐药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9844(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数(DDD频数)和细菌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吉佩忠;穆殿平;徐彦贵;张坚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