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峰;迟秀文;黄震;刘丹;潘志雄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0%~40.0%.在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有75.0%~80.0%是由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之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CAUTI作为一种良性疾病,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甚至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脓尿症,增加病死率.另外,导致CAUTI的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为其治愈带来了麻烦[1].所以,如何预防和治疗CAUTI成为了国内外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袁望舒;刘忠良;张海娜;黄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十堰市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迁.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从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 4658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占36.7%;非发酵菌占63.3%;分离率占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2.4%、30.5%、10.1%.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较大幅度上升.
作者:闫文强;胡秀学;杨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医院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进行.结果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92.9%,压力蒸汽灭菌锅监测合格率93.3%,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使用中灭菌液、紫外线灯辐射强度连续6年消毒监测合格率100.0%,2006-2009年医院消毒灭菌每项指标监测结果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保证消毒质量首先思想要高度重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组织,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消毒灭菌制度和监督措施.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植入型医疗器械全过程追溯管理,确保植入型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方法根据植入型医疗器械的处置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记录.结果对全过程追溯记录,方便对任意视角和环节的前追后溯,责任界定明确,充分保证了植入型医疗器械的质量.结论完善对植入型医疗器械的各项记录,规范了植入型医疗器械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作者:王旭;熊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时胆汁中致病菌菌群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培养阳性的269例胆汁标本,共304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4株细菌中包含了52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5%,排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4%、粪肠球菌16.8%、肺炎克雷伯菌11.2%、铜绿假单胞菌8.9%、阴沟肠杆菌7.9%;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结论胆道感染菌种在增加,菌群在变化,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在增加;治疗胆道感染应动态监测菌群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袁兴贵;严培军;俞南松;朱小祥;崔昱春;鲁葆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方法将250例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敷料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伤口感染控制、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试验组感染控制时间(4.12±3.97)d、伤口愈合时间(15.33±5.76)d和换药次数(9.12±3.76)次,明显少于对照组[(6.23±7.83)d、(23.12±4.97)d、(15.21±4.9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抗菌敷料用于糖尿病并发的浅表脓肿切开术后的伤口换药,在控制伤口感染、缩短疗程、促进伤口愈合及镇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敷料.
作者:付向阳;郭春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调查和文献回顾,分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原因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对策.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严重.结论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蔓延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各位医师和药师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刘祖德;鲁燕侠;刘晓军;崔佳;王玮;张癸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真菌感染的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头颈部肿瘤真菌感染病例的诊治过程及治疗方法.结果 8例患者均在接受治疗2~3 d后症状即有减轻、体温下降,7~10 d后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维持治疗1~3周后停药,随访2~6个月无复发;1例伴糖尿病、高血压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控制血糖、血压;2例在治疗前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偏高,治疗后第2周后复查转氨酶有逐渐增高趋势,考虑患者临床上已基本痊愈,即予停药.结论真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真菌为主,可选用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的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治疗.
作者:唐曦;胡娅;徐炎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制定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对策.方法以检验科工作人员为中心,分析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结果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检验科本身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危险因素.结论检验科的职业安全防护亟需得到重视,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综合考虑改善职业安全防护.
作者:顾长国;张新颜;李硕;周琳瑶;曾琳;裴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为主,回顾性调查为辅的方法,对2009年医院33 54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956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1例发生3次医院感染,24例发生2次感染,共982例次,例次感染率2.93%;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649例,占66.09%,下呼吸道感染115例占11.71%,消化道感染152例占15.48%,切口感染32例占3.26%;病原微生物培养送检764例,送检率为77.80%;主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152株,酵母样真菌62株,轮状病毒54株,大肠埃希菌45株,屎肠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医院感染发生日期中位数为入院后6 d.结论医院感染监测与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应作为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
作者:白丽霞;李霞;赵东蔼;张小娜;周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也是医疗事故的高发地带,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对手术的一次成功、伤口的Ⅰ期愈合、患者的早日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加强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魏新;武瑞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确诊为肺癌同时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或经验性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疗程7~14 d,对其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替考拉宁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有效率为84.37%,细菌清除率为88.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结论替考拉宁治疗肺癌合并肺部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葛晖;金普乐;王敏;秦文文;蒋怡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定量分析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采用微量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定量检测法,并采用该法对49株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微量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可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进行定量检测.在所检测的49株大肠埃希菌中,有7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少量,占14.3%;18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量为中等,占36.7%;24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量较多,占49.0%.结论绝大多数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能形成中等或较多量的生物被膜.
作者:刘晓峰;迟秀文;黄震;刘丹;潘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首位,经常复发,病因复杂.采用碱性还原电位水含漱治疗,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5例口腔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17~68岁,平均41岁;对照组46例,年龄19~72岁,男19例,女27例,平均42.2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于新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柱术后急性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7例患者采用清创引流,2例患者采取清创换药,1例患者采用VSD高负压封闭引流,通过以上病例总结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 1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清创负压引流较单纯清创换药治疗时间短,平均7 d;VSD高负压封闭引流因治疗经验较少尚难以评价;无一例患者取出内固定.结论脊柱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结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全身营养支持是有效的方法,对于脊柱术后感染,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
作者:张中伟;陆惠根;徐红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会阴切口缝合是产科经常实施的手术,而会阴切口感染和会阴切口裂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会阴水肿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对 18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行会阴侧切术,于产后缝合侧切切口完毕后用0.5%聚维酮碘液纱布持续湿敷侧切切口2 h,效果满意.
作者:张秀平;陈桂莲;朴桂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院自2010年3月开始,对全院氧气湿化瓶采用由供应室集中消毒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分组对照组:2010年1-2月对23个临床科室自行消毒的104个氧气湿化瓶进行分期抽样检测,各临床科室均采用传统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法.观察组:2010年3-4月对23个临床科室由供应室集中消毒的114个氧气湿化瓶进行分期抽样检测.
作者:王晓霞;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逐年上升,耐药病例逐年增多.笔者就临床中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寻求改善和治理方法,以减少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发生,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王春光;缪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为了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我院完善了内镜诊疗工作程序,开展了患者胃镜诊疗前血源性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的血清学相关指标检测,有效预防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危险.
作者:姚红;王艳风;李宏;任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也是一个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做好检验人员和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定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检验科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与存在的问题1.1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操作时不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检测后标本随意处置,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及时消毒,检验人员的手污染严重.
作者:曾正莲;谭云昌;倪黎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