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治现状及展望

袁望舒;刘忠良;张海娜;黄强

关键词:导尿管, 尿路感染, 生物膜
摘要: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0%~40.0%.在这些尿路感染的病例中,有75.0%~80.0%是由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称之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CAUTI作为一种良性疾病,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甚至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脓尿症,增加病死率.另外,导致CAUTI的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为其治愈带来了麻烦[1].所以,如何预防和治疗CAUTI成为了国内外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性肺炎的控制措施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与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多药耐药或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阻断病原菌在医院的定植传播,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了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冯明军;栾丽娟;朱运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的责任,也是医院感染重点部位之一.对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器械的灭菌质量实行全程质控管理,使其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及医疗安全.

    作者:谢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角膜屈光手术后感染性角膜炎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感染性角膜炎是准分子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准分子激光术后由于病原性微生物侵袭角膜组织,导致角膜组织的感染.LASIK术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但近年来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国内外眼科学者重视.

    作者:周月华;扈晓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 医院尿路感染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20种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ECO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5.7%;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0%;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0.5%、46.8%;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66.0%.结论 中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医院领导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作者:蔡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眼内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 探讨眼内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引起眼内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及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完善了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眼内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结论完善的眼内手术管理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的正确实施,是预防眼内手术感染的关键.

    作者:陈艳;李娟;郑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支原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8例未经治疗的门诊就诊者和35例确诊为Uu感染的患者经抗菌药物应用两周停药1周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和培养技术进行Uu的检测.结果 278例首次就诊者经实时荧光PCR检测Uu阳性125例,阳性率44.96%,培养阳性113例,阳性率40.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确诊为Uu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停药1周,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12例,阳性率34.29%,但病原体含量要远远低于用药初期,35例患者经培养阳性5例,阳性率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在判断是否存在Uu感染时要较培养法灵敏,对经抗菌药物治疗停药后判断是否治愈时培养法要较荧光PCR更为准确.

    作者:蒋新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痰培养病原菌分析及感染控制措施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探讨预防与控制感染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呼吸内科出院病历933份进行分析.结果 933例共检出病原菌74株,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6.49%)、鲍氏不动杆菌(12.16%)和大肠埃希菌(8.11%);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率>50.00%的是米诺环素(66.67%)和左氧氟沙星(51.85%);9株鲍氏不动杆菌中4株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余11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控制感染意识,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日常诊疗用物的消毒灭菌,保持空气及环境的清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确保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兰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真菌感染的诊治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真菌感染的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头颈部肿瘤真菌感染病例的诊治过程及治疗方法.结果 8例患者均在接受治疗2~3 d后症状即有减轻、体温下降,7~10 d后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维持治疗1~3周后停药,随访2~6个月无复发;1例伴糖尿病、高血压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控制血糖、血压;2例在治疗前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偏高,治疗后第2周后复查转氨酶有逐渐增高趋势,考虑患者临床上已基本痊愈,即予停药.结论真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真菌为主,可选用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的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治疗.

    作者:唐曦;胡娅;徐炎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预防控制措施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送检标本分离到的91株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91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9.01%,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7.69%;2007年耐药率>50.00%的抗菌药物只有5种,2008年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0%,2009年的耐药现象更为严重,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12种耐药率>90.00%,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主要见于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及耐药性逐年增加,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管理规范,严格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

    作者:秦桂英;邱隆敏;杨泽敏;龙盛双;谢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产后用0.5%聚维酮碘湿敷会阴切口的效果观察

    会阴切口缝合是产科经常实施的手术,而会阴切口感染和会阴切口裂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会阴水肿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对 18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行会阴侧切术,于产后缝合侧切切口完毕后用0.5%聚维酮碘液纱布持续湿敷侧切切口2 h,效果满意.

    作者:张秀平;陈桂莲;朴桂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43株肠球菌属临床分离株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统计与分析海军总医院2008-2010年分离的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肠球菌属在临床各病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从而为肠球菌属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肠球菌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的鉴定;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Bio-Mic药敏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海军总医院共分离出243株肠球菌属,其中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铅黄肠球菌、鹑鸡肠球菌、鸟肠球菌、耐久肠球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0%、28.8%、7.0%、4.1%、2.1%、1.6%、0.4%,分离率占前3位的标本类型依次为尿液、分泌物和血液,共206株,占84.8%;尿路感染中以粪肠球菌为主,其次是屎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耐药率更高;检出率占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ICU、泌尿外科和呼吸内科;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对屎肠球菌耐药率高的前3位抗菌药物分别是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0%、97.1%和93.4%;对粪肠球菌耐药率高的前3位抗菌药物分别是红霉素、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是80.0%、42.9%和38.6%.结论海军总医院分离的肠球菌属以屎肠球菌为主,肠球菌属间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耐药性差异选择相应的药物,目前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钱扬会;郭建巍;马骢;郝秀红;刘丽娟;李艳君;马学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妇科中心门诊及住院女性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率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22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液体培养法进行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522例标本中支原体属感染阳性率为48.3%,其中Uu阳性率为36.6%,Uu合并Mh阳性率为11.3%,Mh阳性率为0.4%;支原体属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较低,对四环素、红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Uu合并Mh混合感染的患者耐药率明显高于单纯Uu感染患者.结论支原体属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已出现多药耐药菌株,及时有效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于掌握支原体属的流行状况和耐药程度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蓉;谢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五官科使用非启闭式方盘加纸塑包装器械的研究

    应用非启闭式方盘加纸塑包装五官科器械,临床使用方便,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医院资源的浪费,实现了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低耗、高效率的管理理念.因此,选择非启闭式方盘加纸塑包装有效期进行研究.

    作者:王淑芳;熊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3%水杨酸乙醇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聚维酮碘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5,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维酮碘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旭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梅毒感染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梅毒感染人群血清学检测项目之间及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评价梅毒感染提供更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化学发光法(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梅毒特异性抗体(Anti-TP)和特异性IgM抗体(TP-IgM)进行半定量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对梅毒非特异性反应素滴度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Anti-TP、TP-IgM和TRUST滴度之间以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10例Anti-TP阳性病例中,TP-IgM阳性占26.82%,TRUST 阳性占54.14%;TP-IgM阳性病例中,88.18%TRUST 阳性,Anti-TP index≥10.01同时TP-IgM阳性的病例中,95.87%的病例TRUST阳性;相关性分析发现TP-IgM和TRUST滴度与Anti-TP之间及TRUST滴度与TP-IgM之间明显相关,而Anti-TP、TP-IgM和TRUST滴度与感染者年龄无关.结论 Anti-TP、TP-IgM和TRUST滴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临床在评价梅毒感染情况时应充分对比分析3项结果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强;凡瞿明;汪光蓉;何兰;程吉兵;杜娟;毛明;张国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例艾滋病合并系统性隐球酵母菌病的调查分析

    隐球酵母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新生隐球酵母菌,该菌存在于鸽粪、土壤中,现该菌已成为艾滋病(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致死率高.现就医院近发现的2例AIDS合并系统性隐球酵母菌病的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于军校;徐艳;府伟灵;张晓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病原体分布

    目的 了解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为主,回顾性调查为辅的方法,对2009年医院33 54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956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1例发生3次医院感染,24例发生2次感染,共982例次,例次感染率2.93%;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649例,占66.09%,下呼吸道感染115例占11.71%,消化道感染152例占15.48%,切口感染32例占3.26%;病原微生物培养送检764例,送检率为77.80%;主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152株,酵母样真菌62株,轮状病毒54株,大肠埃希菌45株,屎肠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医院感染发生日期中位数为入院后6 d.结论医院感染监测与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应作为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

    作者:白丽霞;李霞;赵东蔼;张小娜;周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产金属β-内酰胺酶IMP-4肺炎克雷伯菌调查分析

    目的 对1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KPN)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产碳青霉烯酶(KPC)分析.方法 2010年4月2株KPN分别分离自天津市红桥医院1例住院患者的尿标本和痰标本,MIC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ESBLs确证试验检测其是否产ESBLs,PCR扩增blaIMP、blaVIM和KPC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2株KPN均为多药耐药菌,其中从尿中分离的KPN(HQU)对亚胺培南耐药,从痰中分离的KPN对亚胺培南敏感,均产ESBLs;从尿中分离的KPN携带MBLs基因blaIMP-4,且定位于质粒上;未检出blaVIM和KPC基因.结论产blaIMP-4型MBLs KPN的出现提示耐药性传播广泛,临床应加强耐药监测和严格药物使用.

    作者:韩秀峰;苏旭;井良义;刘广文;董杰;王志锐;朱韬;穆祥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自制皮肤科治疗车及换药容器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制皮肤科治疗车及换药容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同时随机采集自制治疗车使用的14组换药容器(试验组)与传统治疗车使用的14组换药弯盘(对照组),于每天14∶00、17∶00进行连续14 d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种菌落数差异.结果 14∶00试验组与对照组菌落数分别为(14.843±9.300)、(23.807±11.425)CFU/10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00试验组与对照组菌落数分别为(46.550±26.656)、(83.700±31.998)CFU/10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敷药医院感染率为0,而对照组为1.43%.结论自制皮肤科治疗车及换药容器敷药效果优于传统治疗车及换药盘.

    作者:姚亚春;周红;朱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88件不锈钢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09年2月我院新建的消毒供应中心投入使用,对各科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实行下收下送.2009年4月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进行检查,分析不锈钢器械生锈产生原因,探讨改进措施.

    作者:邓筱娟;陈文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