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贤;李世葵;黎冬梅
感染性角膜炎是准分子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准分子激光术后由于病原性微生物侵袭角膜组织,导致角膜组织的感染.LASIK术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但近年来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国内外眼科学者重视.
作者:周月华;扈晓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比较两组血清中PCT、IL-6和hs-CRP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急性期PCT、IL-6和hs-CRP3项检测指标分别为(11.5±6.9)μg/L、(261.7±50.2)ng/L和(12.4±6.3)mg/L,恢复期3项检测指标分别为(1.3±0.5)μg/L、(74.6±13.4)ng/L和(3.9±1.8)mg/L,对照组3项检测指标分别为(1.1±0.4)μg/L、(63.1±10.6)ng/L和(3.1±1.5)mg/L,感染组急性期3项指标明显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PCT、IL-6和hs-CRP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
作者:徐瑛;谢服役;何立忠;毛倩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观察唯阴康生物栓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520例妊娠28~38周的孕妇进行BV筛查,118例BV阳性;对60例筛查阳性孕妇予以唯阴康治疗(设为A组),睡前 1枚置阴道,次晨取出,连续用药10 d;比较干预组(A组),非干预组(B组)及阴性组(C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中晚期BV的检出率为22.7%,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15.0%、5.0%、5.0%、8.3%、3.3%,B组分别为20.7%、10.3%、8.6%、13.8%、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两组相应不良发生率均高于C组(C组分别为6.3%、3.7%、1.5%、4.5%、1.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妊娠中晚期BV的发病率较高,唯阴康生物栓剂治疗BV阳性孕妇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朱继文;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定量分析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方法采用微量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定量检测法,并采用该法对49株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微量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可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进行定量检测.在所检测的49株大肠埃希菌中,有7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少量,占14.3%;18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量为中等,占36.7%;24株菌形成生物被膜的量较多,占49.0%.结论绝大多数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能形成中等或较多量的生物被膜.
作者:刘晓峰;迟秀文;黄震;刘丹;潘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LN、AL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观察组HA、LN、ALT水平分别为(225.8±17.6)、(158.4±17.8)ng/ml及(88.1±11.5)U/L,对照组分别为(99.04±12.1)、(89.6±16.3)ng/ml及(25.3±6.4)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组间HA、LN、ALT与肝脏受损程度成正比(P<0.05),且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重度组LN、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等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肝功能受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指导依据.
作者:江明凤;华肖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柱术后急性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7例患者采用清创引流,2例患者采取清创换药,1例患者采用VSD高负压封闭引流,通过以上病例总结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 1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清创负压引流较单纯清创换药治疗时间短,平均7 d;VSD高负压封闭引流因治疗经验较少尚难以评价;无一例患者取出内固定.结论脊柱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结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全身营养支持是有效的方法,对于脊柱术后感染,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
作者:张中伟;陆惠根;徐红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近年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ATB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156株屎肠球菌和136株粪肠球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氨苄西林等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156株屎肠球菌和136株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高浓度庆大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98.1%、96.8%、96.8%、95.5%、93.6%、86.5%、66.7%、3.2%、1.9%、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青霉素G、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80.9%、72.8%、61.8%、43.3%、36.8%、17.6%、17.6%、0、0、0.结论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低,3年比较,屎肠球菌耐药性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作者:姜梅杰;孙启英;刘广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二氧化氯自然挥发法消毒医院病房的空气,以提高病房空气质量,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同时监测和评价消毒效果.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每间面积<30 m2病房角落里放置3个挥发容器,容器内加入水150 ml+二氧化氯消毒剂250 mg,通过二氧化氯持续自然挥发消毒病房空气,并对病房空气进行检测.结果二氧化氯的持续作用,可杀灭悬浮在病房空气中的结核菌及病原微生物,合格率为98.0%;经持续监测,菌落数低于卫生部的标准;消毒效果满意.结论应用二氧化氯自然挥发进行医院病房空气消毒,其消毒效果可靠.
作者:唐萍;王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会阴切口缝合是产科经常实施的手术,而会阴切口感染和会阴切口裂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会阴水肿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对 18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行会阴侧切术,于产后缝合侧切切口完毕后用0.5%聚维酮碘液纱布持续湿敷侧切切口2 h,效果满意.
作者:张秀平;陈桂莲;朴桂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1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联合用药对其体外的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治疗MRSA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试剂盒及VITEK-2细菌分析仪鉴定到种,MRSA鉴定应用乳胶凝集试剂盒;利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等5种抗菌药物的物体外抗菌活性,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从医院感染的标本中分离获得110株MRSA,ICU分离率为36.4%;110株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96.3%和71.8%;利福平分别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联合FIC<1的协同作用均>74.5%,左氧氟沙星分别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联合FIC<1的协同作用均<35.4%;各种联合药物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ICU是MRSA感染的重要来源,应对其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对中重度感染患者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结合联合药物进行优化治疗.
作者:徐修礼;张鹏亮;樊新;刘家云;孙怡群;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医院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1例行宫颈分泌物检查,19例行羊水病原学检查;针对不同程度感染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83例患者支原体属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9.2%,其中35例解脲脲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2.2%,48例人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57.8%;37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0.8%,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多,占43.2%.结论孕前必须加强阴道炎的检查与治疗,并检测支原体属与衣原体属,减少孕期用药,加强孕期卫生宣传与分娩期管理,尽量消除导致产褥感染的多种高危因素,可显著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周国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与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多药耐药或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阻断病原菌在医院的定植传播,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了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冯明军;栾丽娟;朱运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眼内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引起眼内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及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完善了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眼内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结论完善的眼内手术管理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的正确实施,是预防眼内手术感染的关键.
作者:陈艳;李娟;郑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检测NSE的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NSE和TNF-α3项指标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83.5±22.9)ng/L、(13.6±4.5)μg/L和(57.4±15.6)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48.6±14.2)ng/L、(6.7±2.9)μg/L和(31.0±12.5)μg/L,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重症组3项指标明显高于轻症组,轻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项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2、3项检测能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结论 IL-6、NSE和TNF-α是评价病毒性脑炎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2、3项检测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作者:喻长法;解晶;楼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国2000年以来各地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质量合格文献,文献中的数据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种类肠杆菌科细菌菌株进行归类、计算和分析.结果共筛选文献68篇,经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种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0-2008年分别增长了18.4%、18.8%,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与产ESBLs检出率增加密切相关,而非产ESBLs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2005年来有增长趋势.结论 2000-2008年我国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的增长可能主要由产ESBLs菌的流行所致,其次同非产ESBLs菌耐药率升高有关.
作者:陈昭丽;张兴艳;李苌青;王广基;王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对1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KPN)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产碳青霉烯酶(KPC)分析.方法 2010年4月2株KPN分别分离自天津市红桥医院1例住院患者的尿标本和痰标本,MIC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ESBLs确证试验检测其是否产ESBLs,PCR扩增blaIMP、blaVIM和KPC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2株KPN均为多药耐药菌,其中从尿中分离的KPN(HQU)对亚胺培南耐药,从痰中分离的KPN对亚胺培南敏感,均产ESBLs;从尿中分离的KPN携带MBLs基因blaIMP-4,且定位于质粒上;未检出blaVIM和KPC基因.结论产blaIMP-4型MBLs KPN的出现提示耐药性传播广泛,临床应加强耐药监测和严格药物使用.
作者:韩秀峰;苏旭;井良义;刘广文;董杰;王志锐;朱韬;穆祥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3%水杨酸乙醇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聚维酮碘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5,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维酮碘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旭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9种AMEs基因、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AMEs基因:aac(3)-Ⅰ 11株为55.0%、aac(6′)-Ⅰb 12株为60.0%、ant(3″)-Ⅰ15株为75.0%、aph(3′)-Ⅰ15株为75.0%,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 17株为85.0%,其余7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检出的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较高,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阳性率高;在氨基糖苷类耐药株中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adeB检出率高.
作者:童辉;蒋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口腔疾病诊疗操作多为近距离、侵入性治疗,接触物品种类多、操作复杂,涉及的病原体种类较多、传播的方式复杂,对口腔专科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护患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构建优化的口腔传染病防护体系势在必行.
作者:李莉莉;李艳秋;王玉玲;张志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十堰市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迁.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从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 4658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占36.7%;非发酵菌占63.3%;分离率占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2.4%、30.5%、10.1%.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较大幅度上升.
作者:闫文强;胡秀学;杨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