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析

方欢;张军;李刚;袁轶群;丁柳美

关键词: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用药频度
摘要: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的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与耐药性之间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6月按季度对非发酵菌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进行统计,以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PAE对除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外的抗菌药物敏感率均>70.0%,ABA 12个季度耐药率增长较大,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高,达到83.3%和88.9%;对于PAE,头孢吡肟DDDs不仅与自身耐药率相关(r=0.767),还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相关(r=0.772),喹诺酮类DDDs与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关(r=0.689);对于ABA,头孢美唑的DDDs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率相关(r=0.711、0.711、0.767和0.800);头霉素类的DDDs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关(r=0.826、0.788、0.633和0.642),头孢吡肟DDDs与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相关(r=0.709、0.697、0.818和0.782);美罗培南DDDs不仅与自身耐药率相关(r=0.651),还与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关(r=0.679);PAE抗菌药耐药率间相关分析发现,只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头孢吡肟耐药不与其他抗菌药耐药率相关,对于ABA只有头孢美唑耐药率和其他抗菌药不存在相关.结论抗菌药使用量可以影响自身或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对于非发酵菌单纯控制抗菌药的使用,并不能减少其耐药率上升;耐药基因在菌株间横向传播可直接产生耐药,要控制耐药率增长,除合理使用抗菌药外,还必须控制医院感染,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常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13 879例住院患者血清进行HIV抗体筛查.结果 13 879例住院患者中,有42例HIV抗体为阳性,检出率为0.30%;在检出的42例HIV感染者中,年龄在8月龄~83岁,以青壮年居多;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的人群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高达59.52%.结论将HIV抗体检测作为住院患者的一个常规检测,可以尽早发现HIV感染并防止其医源性传播,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刘书蓉;贾淑芳;唐超;薛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也是一个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做好检验人员和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定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检验科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与存在的问题1.1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操作时不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检测后标本随意处置,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及时消毒,检验人员的手污染严重.

    作者:曾正莲;谭云昌;倪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轻便移动式紫外线灯架的研制

    目前,在医院使用的紫外线消毒设备,通常采用的是固定安装式和紫外线消毒车,固定安装式照射常有盲区,而且无法按需移动,有效消毒范围受限,从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紫外线消毒车通常较为笨重,移动时震动大、噪声响,且由于自带线缆较短,常需与接线板配套使用.由于成本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场所流通的紫外线消毒车产品价格较高.因此,笔者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操作灵活、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照射角度大,并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的轻便可移动式紫外线灯架,该设计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作者:郭睦群;韩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真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特殊染色检测诊断方法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真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菌之一.正确诊断和检测真菌十分重要,真菌一般诊断检测方法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由于真菌感染的隐匿性,有时临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难以达到目的,故必须选择病理活检特殊染色法才能正确诊断.

    作者:曾秋林;李长如;陈灵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支原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8例未经治疗的门诊就诊者和35例确诊为Uu感染的患者经抗菌药物应用两周停药1周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和培养技术进行Uu的检测.结果 278例首次就诊者经实时荧光PCR检测Uu阳性125例,阳性率44.96%,培养阳性113例,阳性率40.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确诊为Uu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停药1周,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12例,阳性率34.29%,但病原体含量要远远低于用药初期,35例患者经培养阳性5例,阳性率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在判断是否存在Uu感染时要较培养法灵敏,对经抗菌药物治疗停药后判断是否治愈时培养法要较荧光PCR更为准确.

    作者:蒋新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迁

    目的 调查十堰市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迁.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从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 4658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占36.7%;非发酵菌占63.3%;分离率占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62.4%、30.5%、10.1%.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较大幅度上升.

    作者:闫文强;胡秀学;杨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04株胆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时胆汁中致病菌菌群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培养阳性的269例胆汁标本,共304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4株细菌中包含了52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5%,排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4%、粪肠球菌16.8%、肺炎克雷伯菌11.2%、铜绿假单胞菌8.9%、阴沟肠杆菌7.9%;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结论胆道感染菌种在增加,菌群在变化,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在增加;治疗胆道感染应动态监测菌群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袁兴贵;严培军;俞南松;朱小祥;崔昱春;鲁葆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43株肠球菌属临床分离株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统计与分析海军总医院2008-2010年分离的肠球菌属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肠球菌属在临床各病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从而为肠球菌属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肠球菌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的鉴定;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Bio-Mic药敏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海军总医院共分离出243株肠球菌属,其中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铅黄肠球菌、鹑鸡肠球菌、鸟肠球菌、耐久肠球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0%、28.8%、7.0%、4.1%、2.1%、1.6%、0.4%,分离率占前3位的标本类型依次为尿液、分泌物和血液,共206株,占84.8%;尿路感染中以粪肠球菌为主,其次是屎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耐药率更高;检出率占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ICU、泌尿外科和呼吸内科;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对屎肠球菌耐药率高的前3位抗菌药物分别是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0%、97.1%和93.4%;对粪肠球菌耐药率高的前3位抗菌药物分别是红霉素、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是80.0%、42.9%和38.6%.结论海军总医院分离的肠球菌属以屎肠球菌为主,肠球菌属间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耐药性差异选择相应的药物,目前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钱扬会;郭建巍;马骢;郝秀红;刘丽娟;李艳君;马学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预防控制措施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送检标本分离到的91株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91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9.01%,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占7.69%;2007年耐药率>50.00%的抗菌药物只有5种,2008年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0%,2009年的耐药现象更为严重,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12种耐药率>90.00%,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主要见于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及耐药性逐年增加,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管理规范,严格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

    作者:秦桂英;邱隆敏;杨泽敏;龙盛双;谢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病原体分布

    目的 了解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为主,回顾性调查为辅的方法,对2009年医院33 54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956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1例发生3次医院感染,24例发生2次感染,共982例次,例次感染率2.93%;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649例,占66.09%,下呼吸道感染115例占11.71%,消化道感染152例占15.48%,切口感染32例占3.26%;病原微生物培养送检764例,送检率为77.80%;主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152株,酵母样真菌62株,轮状病毒54株,大肠埃希菌45株,屎肠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医院感染发生日期中位数为入院后6 d.结论医院感染监测与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应作为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

    作者:白丽霞;李霞;赵东蔼;张小娜;周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a-2b栓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128例宫颈糜烂,实验室检查证明有HP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对照组使用甲硝唑泡腾片.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重组人干扰素a-2b栓的有效率为81.25%,甲硝唑泡腾片组有效率为5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作者: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88件不锈钢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09年2月我院新建的消毒供应中心投入使用,对各科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实行下收下送.2009年4月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进行检查,分析不锈钢器械生锈产生原因,探讨改进措施.

    作者:邓筱娟;陈文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例水痘伴皮肤感染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以及受污染的用具传播.我科2010年8月收治了1例水痘伴皮肤感染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歌;徐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传染病防护体系在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化与应用

    口腔疾病诊疗操作多为近距离、侵入性治疗,接触物品种类多、操作复杂,涉及的病原体种类较多、传播的方式复杂,对口腔专科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护患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构建优化的口腔传染病防护体系势在必行.

    作者:李莉莉;李艳秋;王玉玲;张志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综合医院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感救治过程中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严格消毒、隔离与防护,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加强监测和督查等措施.结果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采样160份,总合格率为100.0%,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期间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加强监管等措施,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怀;王建怡;王予川;张湘燕;李勇兰;刘兰;陈京;徐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pH环境改变对手术器械氧化损伤的观察及控制

    目的 探讨pH环境的改变对手术器械氧化损伤及控制方法,达到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稳定、清洁效率提高、物资损耗降低.方法 A组:分别测试清水、健之素泡腾片、蓝鹰牌消毒粉、碱性清洗剂、医用除锈剂稀释液的pH值,然后将新手术刀片放入各组溶液中,观察手术刀片氧化开始时间;B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观察手术刀片在各组的氧化及干沽血污止血钳去污情况;C组:预冲洗后的血污止血钳,分别采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清水浸泡、蓝鹰牌消毒粉稀释液浸泡3种方式存放血污止血钳,观察各组存放18 h的隐血试验及存放48 h的细菌监测.结果 A组:清水、健之素、除锈剂稀释液pH值为中性偏酸和酸性,浸泡手术刀片5 min~1 h开始出现氧化,而蓝鹰牌消毒粉稀释液pH值为10~11,浸泡手术刀片30 d均未出现氧化反应;B组:pH值为10~11的蓝鹰牌消毒粉稀释液,既抗氧化又去污;C组:与干放和清水浸泡比较,蓝鹰牌消毒粉稀释液浸泡血污止血钳无论是存放18 h的隐血试验还是存放48 h的细菌监测,其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血污手术器械在pH值为中性偏酸和酸性时,氧化活性强烈;而血污手术器械在碱性剂-蓝鹰牌消毒粉稀释液中,几乎无氧化活性,且其去污效果与浸泡时间成正比;对于不能及时回收或需要在临床科室过夜的部分体液、血液污染器械,选择有防锈、去污、消毒3种功效的蓝鹰牌消毒粉稀释液,作为临床科室初步的预清洁,能达到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稳定、清洁效率提高、物资损耗降低.

    作者:宋敏;胡珊珊;王平;贾凤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膜形成与AmpC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E)标准菌株PAO-1与不同的群体感应(QS)系统缺陷菌株的生物膜形态和生物膜状态下产酶基因AmpC的表达差异.方法改良的平板法建立PAE生物膜模型,银染法鉴定生物膜生成,观察PAO-1和不同突变菌株形成生物膜的形态;抗菌药物诱导生物膜菌AmpC基因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PAO1、QS系统缺陷菌株的Amp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PAO-1和突变菌株PDO100形成的生物膜较厚、层次多、致密,而突变菌株PAO-JP1和PAO-MW1形成的生物膜较少,分布不均匀;在生物膜状态运用抗菌药物诱导,QS系统缺陷菌株PAO-MW1、PAO-JP1的AmpC基因表达水平均较PAO1和缺陷菌株PDO1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E生物膜形成和AmpC基因诱导表达可能与las QS系统发挥的直接或间接调控作用有关,而rhl QS系统较少或是未参与生物膜形成和AmpC基因表达调控.

    作者:赵京明;成炜;蒋捍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供应室集中消毒氧气湿化瓶的效果观察

    我院自2010年3月开始,对全院氧气湿化瓶采用由供应室集中消毒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分组对照组:2010年1-2月对23个临床科室自行消毒的104个氧气湿化瓶进行分期抽样检测,各临床科室均采用传统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法.观察组:2010年3-4月对23个临床科室由供应室集中消毒的114个氧气湿化瓶进行分期抽样检测.

    作者:王晓霞;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分析及措施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制定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对策.方法以检验科工作人员为中心,分析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结果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检验科本身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危险因素.结论检验科的职业安全防护亟需得到重视,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综合考虑改善职业安全防护.

    作者:顾长国;张新颜;李硕;周琳瑶;曾琳;裴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传染病专科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危人群传染病专科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功能、血脂、脂肪肝发生状况.方法对参加体检的781名职工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肝功能、血脂、B超等检查;肝功能血脂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采用ELISA方法.结果传染病医院职工乙型肝炎携带率1.66%,HBV感染率17.54%,HBsAb(+)保护率50.83%;退休、在职、新职工HBV感染率分别为29.48%、20.00%、5.3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中,医师、护士、医技、后勤、行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b(+)在新职工、在职、退休职工分别为69.15%、48.68%、31.20%,后勤人员稍低38.64%,与其他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率14.85%,退休职工高23.50%,后勤行政人员高于医护技术人员;血脂异常率15.62%,退休职工、在职、新职工分别为31.20%、17.74%、0.71%,护士低10.50%;B超脂肪肝发生率22.41%,后勤行政分别为47.73%、51.22%,医师、护士、医技分别为17.96%、15.49%、24.62%.结论传染病医院的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和携带率均低于一般人群,只要注重职业防护和培训、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新入院职工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就能有效预防和阻断高危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沈玲;滕长青;毛军;夏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