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素洁;曾明;石晓磊;印红梅;杨荣丽;杨峰;崔哲;段颖
自2009年12月开始,我院对3M指示胶带的书写分别采用了传统卷筒状3M指示胶带手工书写、3M指示胶带标签手工书写和EXCEL软件打印的方法进行了比较.1方法1.1传统卷筒状手工书写方法将传统卷筒状3M指示胶带根据需要剪成一定的长度,而且要有3条3M指示胶带变色条纹,用手工在指示胶带上填写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姓名和消毒锅次号的信息内容.1.2标签手工书写方法因为标签上已有设计好的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姓名和消毒锅次号的信息内容,只需在相应的对应栏内用手工书写好信息内容即可.
作者:昝东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ADC型AmpC酶基因的检出.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分离的39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ADC型AmpC酶基因.结果 39株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E、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5.1%、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90.0%,39株鲍氏不动杆菌全部检测到ADC型AmpC酶基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头孢菌属的耐药可能与其产ADC型AmpC酶相关.
作者:吉珉;马红映;秦超;汪丽;张宇超;邓在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大限度的减少各类器械的锈蚀,提高器械的再使用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对比的方法,试验组器械采用四步除锈法除锈,对照组器械采用传统的方法清洗除锈,观察两组器械的除锈效果.结果 使用四步除锈法清洗除锈的器械除锈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清洗除锈方法组,止血钳除锈率提高15.0%,持针器提高30.0%,艾力斯钳提高20.0%,组织剪提高20.0%,吸刮头提高20.0%,镊子提高16.0%.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四步除锈法对防治医院感染,延长器械寿命,降低人力、物力等综合成本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琳;王波;张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为了减少应用洗胃机造成的医院感染,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5月-2010年12月使用不同消毒液对154例洗胃后的洗胃机进行消毒效果比较,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54例洗胃患者,男69例、女85例,年龄13~73岁,平均42.0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88例,鼠药中毒17例,安定中毒23例,砷化物中毒12例,乙醇中毒11例,蘑菇中毒3例.103例经洗胃、解毒等急诊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44例经急诊对症处理之后转入住院部,其中7例因中毒较重死亡,其余治愈出院,均未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何春娇;邱雪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在围手术期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119例在围手术期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第1~5天口腔温度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高,为(38.1±0.6)℃,发热率为84.63%(P<0.05);第2天为(37.4±0.4)℃,发热率为30.12%,与术后第1天相比,明显下降(P<0.05);第3天为(37.1±0.5)℃,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发热率为5.53%;术后25例患者切口第1天稍有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第2~3天切口红肿消退,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无感染,第5~6天拆线,均为甲级愈合.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斌;冯联忠;董来荣;曹晨曦;付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用固体培养法来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效果,探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临床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支原体属.结果 812例标本中液体培养法阳性361例,阳性率为44.46%,固体培养法阳性205例,阳性率为25.25%;解脲脲支原体的假阳性为59.69%,人支原体的假阳性为21.74%;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的检测不能仅凭液体培养法,应结合固体培养法才能报告.
作者:陈红霞;陶日新;杨振强;颜卫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承担着河南省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在全国中医院中率先建立了艾滋病病房,进行艾滋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从病房的布局、职业培训、职业防护的规范化教育、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医疗垃圾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探讨艾滋病病房控制感染的措施.1规范病房布局病房设立双通道,两个通道完全分开;严格划分3个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明显标志;病房环境通风良好,配备脚踏式流动水洗手设施,便于及时清洗.
作者:郑连雪;秦元梅;陈秀敏;丁红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分析,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1-12月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分析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结果 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3.55%;手术后感染类型主要有泌尿道、呼吸道、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91%、1.40%、0,66%;对于不同的手术后感染,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结论 相关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邓慧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监测医院2003-2006年下呼吸道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连续4年下呼吸道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变化,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MRSA对万古霉素MIC有无漂移发生.结果 2003-2006年下呼吸道分离的MRSA依次为:24、40、52、139株,万古霉素MIC在这4年未发生漂移,万古霉素对MRSA MIC为1.0 μg/ml的占62.5%~85.0%,MIC为0.5μg/ml的在15.0%~37.5%.结论 高比例的MIC 1.0 μg/ml菌株可能是造成万古霉素疗效欠佳的原因.
作者:梁晶晶;吴本权;朱家馨;周宇麒;张天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房山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 对房山区的43所医院,采用问卷、查阅档案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各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房山区43所医院中,一级综合性医院占65.12%,感染委员会在90.70%的医院均已设置,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总设置率为23.26%及20.93%,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专职率在二、三级医院中>83.33%;感染管理人员持证率83.05%;全员培训每年≥4次的医院占2.33%;耐药菌监测及细菌培养在基层二、三级医院均已开展,一级医院及其他医院均未开展;医院感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件设施不达标,医疗器械消毒方法不正确,手卫生观念差及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结论 房山区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结构初具规模,但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资历和能力,专业水平尚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管理及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作者:马玉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及分布,为预防治疗梅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被检者的标本用ELISA初筛,阳性者再用TPPA确诊.结果 27 832份血清标本中,经TPPA检测阳性900份,阳性率3.23%;不同性别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组感染率高,为5.60%,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1,P<0.01);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在各科室分布不均衡,分布于各个临床科室,内科系统高居首位,感染率为4.44%,其次为普外科,感染率为3.82%.结论 目前住院患者中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其检测梅毒抗体很有必要.
作者:叶振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管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安全.方法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计划申购、验收入库、仓储管理、发放环节、相关知识培训和检查督促等环节实现了全面管理及质量跟踪.结果 既保证了所供应物品的品质,确保临床使用安全,又减少积压,降低仓储成本;通过质量跟踪,将及时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生产厂家,便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有效管理是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纽带.
作者:何东平;徐晓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某县级市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28种基因未检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指标聚类分析可见,ant(3”)-Ⅰ、aph (3 ')-Ⅰ由tnpU、tnp513、int Ⅰ 1介导,其他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也相关联;样本聚类分析示,3、12~15号株;4、11、16、19号株;5、8、10号株为3个克隆传播.结论 在细菌耐药基因研究中,将检测结果分别作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用于探讨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状况和菌株亲缘性简便有效.
作者:童辉;蒋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0例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130例,发生率11.82%,临床表现咳嗽、咳痰70例,单纯发热20例,无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者40例;白细胞计数≥10×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0.70%的75例;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98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占30.61%,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占22.45%,真菌占10.21%;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心功能差、存在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获得性肺炎组死亡率为10.77%,高于无医院获得性肺炎组的2.06%.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感染症状部分不典型,造成病情加重,因此胸部X线检查应作为检查常规;规范性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以减少或避免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裘益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东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2010年东北地区6所医院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北地区6所医院共分离细菌18 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029株,占77.3%,革兰阳性菌共4121株,占2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9%、78.4%、75.3%和54.3%;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0.0%);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1%、64.2%和14.6%;MRSA和MRSCN检出率分别为60.4%和74.0%;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3%、0.7%;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1.6%、0.5%.结论 东北地区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及多药耐药非发酵菌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伟丽;孔海深;杨青;陈晓;魏泽庆;陈云波;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主要非发酵菌的AmpC酶,了解其耐药性.方法 利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受试菌的AmpC酶,双纸片增效试验确证ESBLs.结果 共分离出3351株非发酵菌,其中ESBLs阳性非发酵菌657株,检出率为19.61%,分离的前3位ESBLs阳性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2.72%、24.51%、12.02%;657株ESBLs阳性非发酵菌中,检出同产AmpC酶193株,检出率为29.3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的主要菌株,其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0.47%、34.78%和37.97% ;SSBL菌株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结论 产SSBL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强于单产ESBLs菌株,进行ESBLs阳性非发酵菌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德忠;饶冠利;周文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我院将全院所有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中的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程序,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将我院ICU、RICU、NICU等科室使用后的呼吸机外置管路作为清洗消毒对象,采用瑞典洁定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及其配套使用的管路清洗架、鲁沃夫多酶清洗剂及纯化水清洗消毒设备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需使用无粉的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无纺布包装袋、消毒标签等物品.
作者:姚卓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做好隔离的前提条件.皮肤科医务人员每天均要接触大量的患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直接关系着每一例患者和工作人员,为此,皮肤科制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认识:手卫生知识是手卫生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科室定期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特别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进行分层次、有重点、多次学习,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提高洗手的依从性.(2)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原,科室制定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作者:陈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槽水龙头属于触碰式,水龙头的污染容易忽视,而内镜清洗消毒要求一用一高水平消毒,每个环节都应避免交叉感染.我院自2002年1月开始,采用一次性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外包装袋包裹水龙头,在开关水龙头时不直接接触污染手套,一用一更换,避免了清洗消毒环节的交叉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1方法将取出一次性橡胶检查手套的外包装袋从中心点向上下两边剪开,上下端各保留1~2 cm,呈帽状,放人清洁袋中备用,在清洗消毒操作前、后套在水龙头上,开关水龙头时手套不直接接触水龙头,用后立即更换.
作者:彭俊;杨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与分析耳鼻咽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0-11月耳鼻咽喉门诊处方592张,对使用抗菌药物的352张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耳鼻咽喉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4%;用药不合理处方282张,不合理率为80.1%,其中无指征用药130张,占46.1%,改变用药途径98张,占34.8%,用药指征不强54张,占19.1%.结论 耳鼻咽喉门诊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亟待卫生行政立法并制定专科用药细则指南,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叶高峰;单庆顺;焦玉冰;张宇哲;王向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