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腹腔镜器械灭菌方法的比较

杨惠娥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汇日医用灭菌器, 腹腔镜器械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器械的两种灭菌方法.方法 手术室腹腔镜器械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或用汇日医用灭菌器灭菌,两种方法各50次,比较灭菌时间、经济成本、器械经灭菌后能保持无菌的时间及灭菌成功率.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50锅次中成功灭菌的43次,成功率86.0%,汇日医用灭菌器,50次中达到灭菌条件46次,成功率92.0%;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成本高,但器械灭菌后无菌有效期长.结论 腹腔镜器械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适用于器械的储存备用,也可用于接台手术;用汇日医用灭菌器灭菌,器械无菌有效期短,一般于接台手术时使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211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护理方法,211例患者中,2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4%,治愈19例,治愈率为86.4%,3例死亡.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朱瑛梅;吕少诚;金鑫;徐鸿滨;徐明月;史宪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综合性ICU病原菌临床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株病原菌的资料,分析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种类分布.结果 154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导管和血液,分别占53.9%、15.6%、11.7%;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骨科为主,分别占29.9%、18.2%、14.3%及13.0%;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7株、革兰阳性菌41株和真菌6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7.9%、22.1%、17.5%.结论 ICU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重较大,临床应加强重点科室的检测.

    作者:邵朝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围生期生殖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产科病房孕产妇围生期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并为加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实验室诊断.方法 对产科病房2008-2010年生殖道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共2047份,检出病原菌88株,检出率4.3%;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分别占28.4%、26.2%、10.2%、6.8%;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链球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且呈多药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7%,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17.4%.结论 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趋势,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围生期生殖道细菌感染发生率、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卉;杨军岭;董玲;贾秦亮;段美婷;曹颖妮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清洗后医疗器械灭菌包装时限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疗器械清洗后、灭菌包装前的存放时限,提高医疗器械高压灭菌质量.方法 将正常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置于同一台全自动清洗机按设定程序清洗,选择清洗合格的手术器械,暴露于包装间空气中,分别于即刻、放置15、30 min及1、2、4h,采样监测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在空气中暴露15、30 min组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0、10~60 CFU,与即刻组10~20 CF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空气中暴露1、2h组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0~160、10~240 CFU,与即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2.102,P<0.05),在空气中暴露4h组的细菌菌落数为10~50 CFU,高于即刻组(t=-3.683,P<0.01).结论 器械清洗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包装灭菌,清洗后1h内完成包装效果好,包装时限应≤4h.

    作者:王洪梅;初玉云;杜丽萍;孙迎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

    隆德县医院位于宁夏南部地区六盘山下,近年来我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医院感染、医疗废物管理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措施:(1)领导重视:实行领导负责制,彻底解决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经费不足问题,随时出现问题,随时给予解决.(2)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全员培训计划,逐层逐级培训,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认识、人人均遵行的原则.(3)制定流程图: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医疗废物管理流程图,使每个医务人员一目了然按步骤进行,不留死角.(4)举办学习讲座:每月举办1次《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家危险物名录》及目前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新进展学习班,实行点名制管理.(5)标识确认制管理:各种医疗废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标志进行分类并粘贴各种鲜明标识,确认且登记在册.(6)实行交接班:实行每班有交接,每天有记录,每周有汇总,每月有反馈,从而使医疗废物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正规化.

    作者:聂秀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了解手术室环境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调查2007-2010年手术室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结果 手术室无菌物品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样品共539份,对7类项目进行检测,合格525份,合格率为97.4%,均未检出致病菌,除呼吸气囊外,监测结果符合质控标准.结论 加强各项管理措施,严格手术室消毒制度,专人负责,职责明确,重视可能导致污染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手术室环境质量的重要对策.

    作者:丁宏萍;王华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10年贵州省108所医院感染感染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省医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参加调查且资料上报可用医院108所,共调查患者29 368例,医院感染1025例,感染率为3.49%,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率高,为41.03%;医院感染部位高为下呼吸道感染,占35.0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9%,细菌送检率为13.84%.结论 病原学送检率过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以经验用药为主,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作者:张骥;王翀;李琦;陈京;刘玮;石春怀;徐艳;郑金鼎;牟霞;杨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荧光PCR法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对手足口病病原学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方法.方法 采集75份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患者的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病毒筛选,及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检测,并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者的75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73份,检出率为97.3%,CA16核酸阳性11份,EV71核酸阳性49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且CA16和EV71核酸均阴性18份;EV71与CA16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结论 发病早期采集粪便用荧光PCR法进行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有助于及时作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诊断,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高骞;刘文恩;刘元元;简子娟;李艳冰;周辉;彭婉禅;谷秀梅;李梨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部队医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流行克隆谱系的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部队医院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克隆谱系,揭示分子流行的趋势.方法 基于鲍氏不动杆菌的靶标基因ompA、csuE和blaOXA-51-like设计2组特异性引物,并建立了基于序列分型的多重PCR方法;进一步选用该方法鉴定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克隆谱系.结果 分离自我国6所部队医院的194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以Group 1序列型为主,所古的比例高达73.7%除了Group 1序列型外,还发现了属于Group4、Group5、Group8、Group9、Group10序列型的菌株.结论 我国部队医院的流行克隆谱系与欧洲克隆谱系Ⅱ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实验研究中未发现属于Group 2和Group3的菌株,说明在我国部队医院中还未发现存在有属于欧洲克隆谱系Ⅰ和Ⅲ的菌株.

    作者:董喆;丁志平;徐雅萍;闫中强;沈定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b-DNA技术在诺如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b-DNA技术在诺如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10月肠道门诊就诊腹泻患者204例,分别采用RT-PCR和b-DNA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在所检测的204例腹泻患者标本中,RT-PCR法检出26例,阳性率为12.7%,b-DNA法检出33例,阳性率为16.2%,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b-DNA技术无需抽提纯化RNA、反转录和PCR扩增,操作步骤简单,所需实验设备条件少,具有广阔地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贾宁;谢丽君;索继江;邢玉斌;高岩;何蕾;刘运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 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医院感染情况,并填入自制表格,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基础疾病、病原菌等,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61例,感染率为24.2%,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46.4%,原发病中狼疮性肾炎感染率高,为34.1%;住院时间>30 d,医院感染率高达44.7%;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30株,检出阳性率为49.8%,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6.1%,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1%,真菌占10.8%.结论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年龄、原发病、肾功能、住院时间等有关,早期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对于改善肾脏病的预后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洁;朱潮涌;鲍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

    为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部门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010年1-12月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新生儿1066例,其中男668例,女398例,日龄为出生1 h~28 d.1.2研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调查期间病案室的每份新生儿出院病历进行筛查.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统一登记整理,统计与分析.

    作者:任爱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的措施

    医院的工勤人员现由保洁公司管理,承担着清洁环境、物品运送、标本送检等工作,而在我院还存在由工勤人员来消毒供应中心调换治疗包.由于这些人待遇低,保洁公司只能招收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其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对医院感染、手卫生体也不理解,而工作性质使他们的手容易被污染,在调换治疗包时存在污染无菌物品的风险.因此,我科加强对工勤人员领取无菌物品时手卫生的管理.

    作者:易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监测2010年度全国129所医院血标本,来源细菌药敏结果采用CLSI 2010年标准判读,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22 74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 356株,占49.9%,革兰阴性菌11 391株,占50.1%;常见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及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6%和80.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7%和5.0%,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属;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6%和9.1%,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4%和5.8%;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约为20.0%,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超过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2010年度血培养分离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但较上年度无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马序竹;吕媛;薛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08-2010年丽水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分析

    目的 了解丽水要幼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试剂对2008-2010年来医院门诊就诊的腹泻要幼儿进行R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了8102例腹泻患者,RV阳性2339例,阳性率为28.86%;RV感染的主要对象为<24个月的婴幼儿,占96.67%;发病高峰出现在7-12月份,以10、11月份为明显;高感染率出现在11月份,为48.56%.结论 RV是丽水要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高发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作者:丁友法;陈瑛;刘五高;叶振斌;陈佳琦;吴伟平;邱海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08-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药剂科的抗菌药物的出库统计表和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2008-2010年抗菌药物种类均以β-内酰胺类排首位,分别占50.34%、53.96%和54.83%;临床用途均以治疗为主,分别占91.51%、94.85%和92.76%;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均以单一用药为主,分别占76.88%、82.41%和84.31%,药敏试验送检率分别为85.66%、90.26%和92.22%.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闰永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1 医院感染管理1.1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 (1)集中清洗消毒:通过学习卫生部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从2010年3月起全院所有的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全部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以保证消毒灭绝质量,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重视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质量:临床科室将使用后的污染器械放入周转箱,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时到各科进行回收,回收的物品到消毒供应中心再清点.(3)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同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清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

    作者:李方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氟康唑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氟康唑治疗7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应用氟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治愈率为76.4%,显效率为16.7%,无效率为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氟康唑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邢西迁;杨志坚;肖谊;吴绪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探究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20例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12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3%;手术部位感染多见,占52.5%,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27.5%;检出病原菌24株,以真菌(12株)占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9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12.5%、12.5%、12.5%.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除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加强术后切口的引流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祝英杰;王毅;魏向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乏力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癌症相关性乏力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癌症相关性乏力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评估2009年1-12月120例晚期NSCLC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及生活质量,检测各项细胞免疫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109例发生乏力,发生率为90.83%,其中轻度乏力18例,占16.51%,中度乏力64例,占58.72%,重度乏力27例,占24.77%;癌症相关性乏力与生活质量(QOL)呈负相关;乏力程度与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症相关性乏力在晚期NSCLC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乏力水平.

    作者:王季颖;蔡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