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喆;丁志平;徐雅萍;闫中强;沈定霞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用于结核病患者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方法 对结核病患者使用的复用呼吸机管路及其附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60件),A组采用2000 mg/L 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浸泡、B组采用2%戊二醛消毒剂浸泡、C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对不同清洗消毒方法消毒前后呼吸机管路及其配件的细菌菌落数及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消毒前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均为100.00%,3种方法消毒后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杀灭率均达标;消毒后,C组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0,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3种消毒方法均能达到高水平消毒,但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结核病患者呼吸机管路及其附件消毒效果佳.
作者:陈东方;黄华;汤莉;任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211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护理方法,211例患者中,2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4%,治愈19例,治愈率为86.4%,3例死亡.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朱瑛梅;吕少诚;金鑫;徐鸿滨;徐明月;史宪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监测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0年度脑脊液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 各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目标细菌的收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上报数据到负责单位;依据2010年CLSI标准,采用WHONET软件(5.6版本)对收集到的监测资料进行复核、分析、总结.结果 全国129所医院参加了该次监测工作,共收集到1873株脑脊液分离菌株的相关数据,其中革兰阳性菌1132株,占60.4%;革兰阴性菌741株,占39.6%;前3位分离菌种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6.8%、10.5%、6.4%;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MRSA、MRSE检出率为66.7%和73.2%,未发现利奈唑胺和糖肽类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属,耐糖肽类抗菌药物肠球菌检出率<3.0%;肠杆菌科主要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基本<10.0%,但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约为30.0%、60.0%.结论 全国脑脊液标本中革兰阳性菌约占60.0%,常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状况与同期总体水平相似,但革兰阴性菌耐药率高于同期总体水平.
作者:李耘;吕媛;王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1 医院感染管理1.1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 (1)集中清洗消毒:通过学习卫生部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从2010年3月起全院所有的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全部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以保证消毒灭绝质量,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重视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质量:临床科室将使用后的污染器械放入周转箱,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时到各科进行回收,回收的物品到消毒供应中心再清点.(3)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同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清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
作者:李方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不同治疗方案,比较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以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研究资料按统一的选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00例剖宫产产妇,按治疗方案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应用头孢替安,甲组于术前、术后6h及术后2d分别壶入头孢替安,共3次,乙组于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替安,2次/d,共3d6次;比较两组术后3d的高体温、术后感染率以及抗菌药物的费用.结果甲、乙两组术后1~3 d的高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47例患者术后3d感染3例,感染率6.38%,乙组53例患者感染4例,感染率7.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的头孢替安费用为(304.98±0.00)元,乙组的头孢替安费用为(565.84±50.87)元,甲组费用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 择期剖宫产手术如果顺利,可减少抗菌药物应用次数,既可减少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又可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朱宁;刘春红;胡凌云;李丽娜;王良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干预管理,及时控制疑似医院感染暴发(HAISO)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HAISO发生在较炎热潮湿的季节;被感染者为ICU术后重症者、留置深静脉导管者及新生儿,分别占47.62%、33.33%、19.05%;均为条件致病菌,其中4起为耐药菌;肺部感染多占42.86%;HAISO逐年减少,2008-2010年分别为3、2、0起.结论 HAISO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并重.
作者:李海兰;汪能平;张亚莉;王茵茵;姚翠军;凌玲;于芳;周浩;孙树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全国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耐药性.方法 用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革兰阳性菌;采用纸片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软件,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所属129所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共分离83 195株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属51 570株,占62.0%,肠球菌属20 315株,占24.4%,链球菌属9004株,占1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9%、79.4%和88.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和0.8%,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属.结论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仍有很高抗菌活性,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率仍然较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分离率仍很低.
作者:郑波;吕媛;王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在重症监护患儿留置导尿中的效果,大限度减少泌尿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2008年6月-2009年6月住院的46例留置导尿患儿作为对照组,2009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67例留置导尿的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行留置导尿;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患儿进行规范化的护理;两组患儿留置导尿前均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结果 观察组有1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泌尿系统医院感染,感染率1.49%,1例患儿在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再次插管,再次插管率为1.49%;对照组有6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泌尿系统医院感染,感染率13.04%,4例患儿在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再次插管,再次插管率为8.70%;观察组护理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有利于重症监护患儿留置导尿的护理,减少了留置导尿患儿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而再次插管的风险,能有效地减少导管相关性泌尿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饶钒;冉茂勤;任冬婷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治疗尿路感染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尿液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Phoenix100微生物鉴定系统及其配套复合板对细菌进行鉴定,并测定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对ECO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 820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检出率高的是ECO,占38.0%;产ESBLs ECO的检出率由2008年的47.3%增至2009年的56.6%;对ECO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由2008年的8个上升至2009年的11个.结论 ECO是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该重视病原菌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菲菲;毛剑锋;金晶;王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5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42.86%,例次感染率为46.98%: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口腔、消化道和尿路为主,分别占36.30%、26.67%、15.56%、11.11%;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化疗疗程、血细胞参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糖皮质激素和感染类型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无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高,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雪;李志英;孙慧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10月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按X线检查分为轻中度及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来医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2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尿酸(UA)水平,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入院初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患儿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UA水平与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恢复期HFMD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与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辛克盛;潘敏;江志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检测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药敏试验为K-B法、基因检测采用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了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95.0%,共有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 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5.0%、90.0%、95.0%、65.0%,并检出armA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5.5%.结论 该组MDRAB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同时存在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产16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作者:王英田;傅爱玲;于翠香;王西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5月进行治疗的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7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平均动脉压(MAP)为(36.12±6.56)mm Hg,中心静脉压(CVP)为(3.30±0.31)cm H2O,心脏指数(CI)为(1.79±0.53)L/(min·m2),心搏指数(SI)为(50.45±4.68)ml/m2,对照组的MAP为(76.25±6.40)mm Hg,CVP为(9.52±1.44)cm H2O,CI为(6.12±0.45)L/(min ·m2),SI为(15.42±3.69)ml/m2,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而心率水平则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治疗48 h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的发展及转归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可在临床中进行监测.
作者:潘永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新生儿感染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80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感染及耐药性.结果 调查病原菌180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占33.9%,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诺氟沙星为敏感,耐药严重的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其次为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与临床滥用抗菌药物有关,根据病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作者:孙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2007-201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及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及真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血液科及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后共分离病原菌379株和237株;血液科肿瘤患者感染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3.5%、11.9%、11.1%;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19.4%、10.5%、9.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但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非发酵菌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 血液科及肿瘤科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张肖;夏文颖;严佳斌;张杰;梅亚宁;顾兵;刘根焰;潘世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39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基因及插入序列、Ⅰ类整合子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 2010年6月分离的39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微量稀释法检测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碳青霉烯酶及其插入序列、Ⅰ类整合子基因型.结果 39株鲍氏不动杆菌分离自临床12个科室,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及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为5.1%、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90.0%;39株blaOXA-51-like基因阳性,37株blaOXA-23 like基因阳性,经序列测定及BLAST比对,为blaOXA-66及blaOXA-23型酶;blaOXA-23位于插入序列下游34 bp,blaOXA-66位于插入序列下游8 bp;39株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未检测到blaOXA-24-like、blaOXA-58-like型酶及blaIMP、blaVIM、blaSIM型金属酶.结论 blaOXA-23型及blaOXA-66型碳青霉烯酶是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原因.
作者:马红映;汪丽;吕婉飞;舒丽华;丁群力;孙士芳;邓在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否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以穿孔素阳性淋巴细胞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分析125例注射干扰素治疗患者持续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干扰素治疗前血清转氨酶、肝组织炎症分级、HBVDNA载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肝组织穿孔素阳性淋巴细胞数与干扰素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仅血清HBVDNA< 106拷贝/ml时,持续应答组及无应答组肝组织穿孔素阳性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VDNA< 106拷贝/ml时,肝组织穿孔素阳性淋巴细胞数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预测因素.
作者:郑莹;魏来;毛乾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感染性腹泻在深圳地区的流行现况及病原谱分布的特点,给临床对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及血清学分析的方法对检出病原体进行鉴定分型,并用胶体金方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感染性腹泻检出率为67.98%,主要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轮状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分别为67.61%、15.93%和9.03%;大肠埃希菌则以肠毒素型和肠致病型为主.结论 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轮状病毒的感染主要集中在7-11月份,副溶血弧菌的感染亦在7-10月份较为流行,肠道致病菌所致的腹泻全年发病率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日炳;胡琴;崔海燕;谢春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卫生行业标准WS310.2-2009中指出,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有锈渍,应除锈.1方法选择已生锈的各类牙钳、镊子、手术剪等不锈钢器械60件(所用除锈剂为山东利尔康公司生产),分为A、B、C3组,器械随机分配到各组,每组处理器械20件.除锈之前,3组器械之间的清洁程度和器械种类以及质量均具有一致性,关节处全部打开,除锈剂按1:7的比例一次性配制,A、B组放入不锈钢容器中,C组放入台式超声波清洗器中,其中B组的不锈钢容器采用恒温加热法将温度控制在60℃,C组将超声波清洗器温度、时间分别设定为45℃、5 min.从物品浸入稀释后的除锈剂中开始计时,至完全除完锈时为止,记录A、B、C3组分别所需的时间.该试验于2010年10月30日、11月30日、12月30日共做3次.
作者:李咏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门诊输液室患者流动量大、病情复杂、少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重视不够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预防医院感染、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定期学习不断强化认识1.1增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护士应积极主动参加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中与护工相关的内容,并根据护工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护工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作者:龙素琴;万珍兰;彭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