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法;陈瑛;刘五高;叶振斌;陈佳琦;吴伟平;邱海波
目的 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3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9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61.45%、13.25%;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68株,占80.00%,革兰阳性菌15株,占17.65%,真菌2株占2.35%;数量多的3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77%、18.82%、15.30%.结论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并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应加强病原菌学监测,积极做好预防治疗工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俊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科室管理1.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必须成立独立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隔离、人员培训、透析液配置、复用透析器管理等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从而达到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作者:狄友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免疫状态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无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入科时、48h和1周行血清瘦素、CD4+及CD8'T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并对患者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生VAP′23例,为VAP组,非VAP患者35例,为NVAP组;两组患者在入科时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VAP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在机械通气48h和1周分别为(3.735±0.445)、(3.727±0.393)pg/ml,NVAP组血清瘦素水平在机械通气48h和1周分别为(3.469±0.393)、(3.485±0.355)pg/ml,VAP组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NVAP组(P<0.05);VAP组CD8+T细胞在机械通气1周时为(27.00±5.92)%,NVAP组CD8+T细胞在机械通气1周时为(23.89±5.45)%,VAP组CD8+T细胞在机械通气1周时高于NVAP组(P<0.05);VAP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1周时低于NVAP组(P<0.05);VAP组CPIS评分和SOFA评分在1周时高于NVAP组(P<0.05).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易发生VAP;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细胞免疫低下有关.
作者:李学莉;郭旻;沙玉霞;马希刚;曹相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清洗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去除物品表面的污物,使用后手术器械如果不能尽快回收清洗,污物干涸,清洗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就是要去除物品上的锈迹,去除锈迹费时费力,除锈不彻底,会影响灭菌效果.作者自2010年2月使用器械预浸泡保湿剂,取得较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思泰瑞(上海)PRE-KlenzTM器械预浸泡保湿剂,CIP200器械除锈剂,EnzyCARE2多酶清洗剂,Hinge-Free器械润滑油,昆山牌全自动清洗机,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器械.1.2试验方法将阑尾手术器械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套共计200件器械,连续10 d(共计2000件).试验组器械使用清水冲洗后,将所有器械轴节打开,立即喷洒器械预浸泡保湿剂,关节、齿槽等重点部位要重点处理,对照组器械使用清水冲洗后置器械回收箱内,消毒供应中心于使用后1、2、6、10 h进行回收.
作者:刘巧莲;杨爱华;杨海宁;黄德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全国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耐药性.方法 用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革兰阳性菌;采用纸片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软件,对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所属129所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共分离83 195株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属51 570株,占62.0%,肠球菌属20 315株,占24.4%,链球菌属9004株,占1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9%、79.4%和88.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和0.8%,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属.结论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仍有很高抗菌活性,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率仍然较高,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分离率仍很低.
作者:郑波;吕媛;王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岗前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防护知识调查问卷,对218名护生进行培训前后的调查,对护生培训前后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护生的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低,分别为22.02%、37.16%、48.24%,培训后平均知晓率分别升至93.69%、94.04%、9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实习护生岗前职业防护知识认知调查及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为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周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医院102例恶性肿瘤并发HAP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恶性肿瘤并发HAP检出病原菌121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0.3%,前5位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41.2%,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5.5%,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占22.3%,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75.0%,MRCNS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2.5%,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耐唑胺敏感率达100.0%;真菌占17.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绝大多数.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感染比例越来越高,且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王伟华;郑逸华;周爱新;林雪梅;毛娟华;李振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短期内出现的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10月25-28 H NICU出现的3例医院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环境卫生标本进行检验,分析感染的原因.结果 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有2种耐药谱;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医务人员手、空气、呼吸机管道等标本中均未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结论 该次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为局部疑似感染暴发;广谱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筛选可能是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马兴好;戚少云;闵建珍;左玲;李霜玉;郭萍;刘纪;许琼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6例糖尿病患者中,6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4.91%;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分布多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30.56%、18.05%;肺部感染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有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肺部感染率高,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加强糖尿病相关感染预防的健康教育,及时留取痰标本,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马兆琴;余明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卫生行业标准WS310.2-2009中指出,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有锈渍,应除锈.1方法选择已生锈的各类牙钳、镊子、手术剪等不锈钢器械60件(所用除锈剂为山东利尔康公司生产),分为A、B、C3组,器械随机分配到各组,每组处理器械20件.除锈之前,3组器械之间的清洁程度和器械种类以及质量均具有一致性,关节处全部打开,除锈剂按1:7的比例一次性配制,A、B组放入不锈钢容器中,C组放入台式超声波清洗器中,其中B组的不锈钢容器采用恒温加热法将温度控制在60℃,C组将超声波清洗器温度、时间分别设定为45℃、5 min.从物品浸入稀释后的除锈剂中开始计时,至完全除完锈时为止,记录A、B、C3组分别所需的时间.该试验于2010年10月30日、11月30日、12月30日共做3次.
作者:李咏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听诊器在临床诊疗护理中使用频率高,因与患者的皮肤发生直接接触,易产生交叉感染,故听诊器的消毒管理十分重要.但因听诊器制作材料及构造的特殊性,不能采用高温浸泡消毒,临床普遍采用将听诊器放置于甲醛消毒箱内消毒或乙醇擦拭,但消毒效果差,往往不能达到消毒标准.我科自2009年2月起,使用万金速干手消毒剂擦拭听诊器进行消毒,多次随机采样,每月细菌培养监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彭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医院的二次供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及构成.方法 随机取二次供水及相应自来水样本各15份,定量涂抹培养于营养琼脂上,35℃孵育24、48h观察结果.结果 自来水中微生物含量为0~32 CFU/ml,平均3.1 CFU/ml,二次供水中微生物含量为0~3600 CFU/ml,平均604.3 CFU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1,P<0.05).结论 医院的二次供水中可含有大量微生物,主要是非发酵菌;具有引发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应当引起广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作者:李术惠;田明涛;张吉玲;孙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清洗监测卡,了解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和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方法 通过使用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对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进行监测,将清洗监测卡放在卡夹内,与器械一起进行清洗,当程序运行完毕后,观察清洗监测卡测试污物的残留,判断清洗是否彻底.结果 监测喷淋型清洗1560个批次,其中20个批次清洗不彻底,监测合格率为98.72%;监测管腔器械的清洗330个批次,6个批次清洗不彻底,监测合格率98.18%.结论 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可用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监测,喷淋孔是否阻塞、清洗液的温度和浓度、喷淋臂的转动异常都会直接影响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
作者:袁园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为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3个规范要求,我院于2009年10月起实行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集中供应,修订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对器械清洗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保证了器械的清洗质量.1方法1.1制定操作规程与流程1.1.1清点与分类物品密闭回收至去污间后,依物品核对单依次清点物品名称、数量、规格,检查器械是否配套,结构性能是否完好,并根据器械物品的材质、精密程度分类.1.1.2清洗 (1)初步冲洗:流动水下用软毛刷刷洗净器械外表,选用规格型号相符的管腔清洗刷或海绵棒及压力水枪清洗腔道和孔隙,注意动作轻柔,勿碰撞、敲打、跌落.(2)多酶浸泡和刷洗:将器械放入40℃热水加1:270鲁沃夫全效多酶溶液中浸泡5 min.然后在多酶清洗液下,用软毛刷刷净,选择合适型号的管腔清洗刷刷洗腔道和孔隙,再用高压水枪喷射冲洗各腔道和孔隙.(3)超声波多酶清洗:将大部件器械装入器械清洗托盘,小部件装入微型器械盒,进入超声波清洗机行超声振荡多酶清洗3~5 min.
作者:卢红华;张金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1 医院感染管理1.1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 (1)集中清洗消毒:通过学习卫生部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从2010年3月起全院所有的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全部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以保证消毒灭绝质量,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重视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质量:临床科室将使用后的污染器械放入周转箱,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时到各科进行回收,回收的物品到消毒供应中心再清点.(3)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同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清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
作者:李方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隆德县医院位于宁夏南部地区六盘山下,近年来我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医院感染、医疗废物管理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措施:(1)领导重视:实行领导负责制,彻底解决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经费不足问题,随时出现问题,随时给予解决.(2)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全员培训计划,逐层逐级培训,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认识、人人均遵行的原则.(3)制定流程图: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医疗废物管理流程图,使每个医务人员一目了然按步骤进行,不留死角.(4)举办学习讲座:每月举办1次《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家危险物名录》及目前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新进展学习班,实行点名制管理.(5)标识确认制管理:各种医疗废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标志进行分类并粘贴各种鲜明标识,确认且登记在册.(6)实行交接班:实行每班有交接,每天有记录,每周有汇总,每月有反馈,从而使医疗废物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正规化.
作者:聂秀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株病原菌的资料,分析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种类分布.结果 154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导管和血液,分别占53.9%、15.6%、11.7%;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骨科为主,分别占29.9%、18.2%、14.3%及13.0%;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7株、革兰阳性菌41株和真菌6株,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7.9%、22.1%、17.5%.结论 ICU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重较大,临床应加强重点科室的检测.
作者:邵朝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在重症监护患儿留置导尿中的效果,大限度减少泌尿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2008年6月-2009年6月住院的46例留置导尿患儿作为对照组,2009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67例留置导尿的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行留置导尿;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患儿进行规范化的护理;两组患儿留置导尿前均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结果 观察组有1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泌尿系统医院感染,感染率1.49%,1例患儿在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再次插管,再次插管率为1.49%;对照组有6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泌尿系统医院感染,感染率13.04%,4例患儿在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再次插管,再次插管率为8.70%;观察组护理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有利于重症监护患儿留置导尿的护理,减少了留置导尿患儿拔管后不能自行排尿而再次插管的风险,能有效地减少导管相关性泌尿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饶钒;冉茂勤;任冬婷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10月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按X线检查分为轻中度及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来医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2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尿酸(UA)水平,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入院初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患儿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UA水平与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恢复期HFMD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与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辛克盛;潘敏;江志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真菌感染PCT的差异及PCT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血液培养真菌感染的患者33例,结合其PCT的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100例血液培养阴性患者作统计学分析,研究真菌血流感染与PCT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不同真菌感染时PCT结果的差异及感染预后与PCT的相关性.结果 33例血液真菌感染患者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8例,隐球酵母菌属感染7例,荚膜组织胞浆菌及球孢子菌感染各4例;PCT<0.5 ng/L者5例,PCT>2 ng/L者23例,100例血液培养阴性的患者中,PCT<0.5 ng/L者83例,PCT>2 ng/L者9例,按行×列表的x2检验,x2=17.79,查x2界值表,得P<0.05,认为血流真菌感染时,PCT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真菌感染时PCT的检测均数,计算F值=3.341,查F界值表,得P>0.05,表明不同真菌感染时,PCT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的方法研究有效控制和死亡患者PCT的检测均数,t=-2.989,查t界值表,得P<0.01,表明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与PCT的检测结果明显相关.结论 重视PCT的检测结果,结合患者感染症状,及时有效的控制真菌感染非常必要.
作者:任丽娟;郑文亮;艾根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