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琴;余明芳
目的 检测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药敏试验为K-B法、基因检测采用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了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95.0%,共有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 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5.0%、90.0%、95.0%、65.0%,并检出armA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5.5%.结论 该组MDRAB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同时存在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产16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作者:王英田;傅爱玲;于翠香;王西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药剂科的抗菌药物的出库统计表和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2008-2010年抗菌药物种类均以β-内酰胺类排首位,分别占50.34%、53.96%和54.83%;临床用途均以治疗为主,分别占91.51%、94.85%和92.76%;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均以单一用药为主,分别占76.88%、82.41%和84.31%,药敏试验送检率分别为85.66%、90.26%和92.22%.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闰永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探究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20例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12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3%;手术部位感染多见,占52.5%,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27.5%;检出病原菌24株,以真菌(12株)占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9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12.5%、12.5%、12.5%.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除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加强术后切口的引流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祝英杰;王毅;魏向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肺部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为保证患者康复顺利的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360例肺部手术患者(年龄17~80岁)进行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指导,对促进有效排痰方法及重要意义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360例患者无一例肺部并发症,仅有3例因胸腔积液发热.结论 术前正确的指导,术后评估,有效的排痰,护患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栩轶;张艳;吴献华;赵明媚;王丹;栾树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门诊输液室患者流动量大、病情复杂、少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重视不够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预防医院感染、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定期学习不断强化认识1.1增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护士应积极主动参加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中与护工相关的内容,并根据护工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护工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作者:龙素琴;万珍兰;彭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红霉素以及糖肽类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WY05株分别扩增mecA、aac(6′)/aph(2″)、aph(3′)-Ⅲ、ant(4′,4″)、erm、tetM、vanA、vanB、vanC基因,并对van基因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从WY05菌株中检出vanA、mecA、acc(6′)/aph(2″)、erm、tetM 5种耐药基因,vanA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BLASTn比对分析,与屎肠球菌vanA序列一致.结论 WY05株除了携带vanA基因外,还携带mecA、acc(6′)/aph(2″)、erm、tetM基因,表型与遗传学特征均支持该菌株具有多药耐药特征;该vanA基因序列与美国纽约州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临床分离株所携带Tn1546转座子内vanA部分序列一致.
作者:王敬华;虞培娟;王守立;姚辉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河南地区细菌的耐药状况,监测2004-2008年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5.3软件对患者首次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数据分析.结果 2004至2008年共分离病原菌10 55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355株,占69.7%,革兰阳性菌3204株,占30.3%,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居前3位;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等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从2004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有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尚未有万古霉素耐药株的出现.结论 河南地区耐药检测对于了解耐药状况和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玉林;王喜英;郭艳梅;刘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器械的两种灭菌方法.方法 手术室腹腔镜器械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或用汇日医用灭菌器灭菌,两种方法各50次,比较灭菌时间、经济成本、器械经灭菌后能保持无菌的时间及灭菌成功率.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50锅次中成功灭菌的43次,成功率86.0%,汇日医用灭菌器,50次中达到灭菌条件46次,成功率92.0%;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成本高,但器械灭菌后无菌有效期长.结论 腹腔镜器械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适用于器械的储存备用,也可用于接台手术;用汇日医用灭菌器灭菌,器械无菌有效期短,一般于接台手术时使用.
作者:杨惠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2009年开始,我科采用3MATTEST1296快速标准生物测试包及购进一台ATTEST1292快速生物自动阅读器,操作方便,也能快速判断灭菌效果,真正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确保医疗质量安全.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用3M公司的ATTEST292快速生物监测自动培养阅读器、ATTEST1296快速标准生物测试包.灭菌器山东新华有限公司平移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作者:任珊娜;谢秀庭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颅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调查2010年1-12月205份颅脑清洁手术患者住院病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00%,使用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占43.71%,其次为青霉素类,占31.11%,平均使用(2.74±0.88)种;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占97.07%,抗菌药物平均使用(9.31±2.95)d;联用抗菌药物占48.29%,88.29%的病例在预防使用过程中更换了抗菌药物.结论 颅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抗菌药品种选择欠妥、联用不当,疗程过长,剂量大,品种更换频繁等问题,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马建丽;卫晋菲;周亮;曾妙甜;王明媚;李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短期内出现的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10月25-28 H NICU出现的3例医院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环境卫生标本进行检验,分析感染的原因.结果 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有2种耐药谱;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医务人员手、空气、呼吸机管道等标本中均未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结论 该次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为局部疑似感染暴发;广谱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筛选可能是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马兴好;戚少云;闵建珍;左玲;李霜玉;郭萍;刘纪;许琼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为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3个规范要求,我院于2009年10月起实行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集中供应,修订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对器械清洗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保证了器械的清洗质量.1方法1.1制定操作规程与流程1.1.1清点与分类物品密闭回收至去污间后,依物品核对单依次清点物品名称、数量、规格,检查器械是否配套,结构性能是否完好,并根据器械物品的材质、精密程度分类.1.1.2清洗 (1)初步冲洗:流动水下用软毛刷刷洗净器械外表,选用规格型号相符的管腔清洗刷或海绵棒及压力水枪清洗腔道和孔隙,注意动作轻柔,勿碰撞、敲打、跌落.(2)多酶浸泡和刷洗:将器械放入40℃热水加1:270鲁沃夫全效多酶溶液中浸泡5 min.然后在多酶清洗液下,用软毛刷刷净,选择合适型号的管腔清洗刷刷洗腔道和孔隙,再用高压水枪喷射冲洗各腔道和孔隙.(3)超声波多酶清洗:将大部件器械装入器械清洗托盘,小部件装入微型器械盒,进入超声波清洗机行超声振荡多酶清洗3~5 min.
作者:卢红华;张金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科室管理1.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必须成立独立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隔离、人员培训、透析液配置、复用透析器管理等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从而达到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作者:狄友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医院住院的36例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次/6 h,静脉滴注,疗程7~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时间、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3.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绍霞;李金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总结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医院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分离病原菌26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0.8%,革兰阳性球菌占24.3%,真菌占14.9%;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8.6%、46.7%;MRSA检出率为45.5,MRCNS检出率为42.5%;VRE检出率为5.7%.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的传播,应加大细菌培养力度,尽可能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刘春峰;赵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211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护理方法,211例患者中,2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4%,治愈19例,治愈率为86.4%,3例死亡.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朱瑛梅;吕少诚;金鑫;徐鸿滨;徐明月;史宪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术后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预后.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10年4月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72例急性脑出血术后合并HAP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36例,低龄组(<75岁)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白色假丝酵母菌(CAL)感染率、MRSA感染率、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率与随访1年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I)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BI、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SP、HbA1c、TC、CAL感染率、MRSA感染率、KPN感染率与BI值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54、-0.901、-0.742、-0.886、-0.911、-0.798;而DP与BI值均无明显相关,r值为-0.114.结论 急性脑出血术后合并HAP患者危险因素有SP、HbAlc、TC、CAL感染率、MRSA感染率、KPN感染率,且高龄患者预后差.
作者:徐将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监测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0年度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 各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目标细菌的收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上报数据到负责单位;依据2010年CLSI标准,采用WHONET软件(5.6版本)对收集到的监测资料进行复核、分析、总结.结果 全国129所医院参加了该次监测工作,共收集到77 984株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相关数据,居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41.0%,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占35.5%;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70.0%的抗菌药物有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除多黏菌素(敏感率97.2%)和米诺环素(敏感率62.7%)外,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被测抗菌药物敏感率均<50.0%,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约为45.0%.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多药耐药已成为世界问题,急需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控制耐药菌的发展与传播,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李耘;吕媛;王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中国2010年度临床痰标本来源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痰标本中的细菌,采用纸片法、MIC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用WHONET5.6对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度痰标本来源分离出细菌116 646株,前3位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7.6%、17.1%及15.4%;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23.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1.4%、92.5%;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0%;嗜血菌属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为15.0%~20.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3.0%~1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7.6%和53.4%.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2010年度痰标本来源分离的前3位菌种;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较高.
作者:李湘燕;郑波;侯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6例糖尿病患者中,6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4.91%;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分布多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30.56%、18.05%;肺部感染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有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肺部感染率高,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加强糖尿病相关感染预防的健康教育,及时留取痰标本,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马兆琴;余明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