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插管后拔管不当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

支彩英;孙利珍;郑玉芬

关键词:拔管不当, 下呼吸道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观察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由于拔管不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拔管不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结果 观察904例气管插管拔管后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6例,感染率为4.0%;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吸痰不当、术后过早拔管、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人为因素等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关系.结论 提高吸痰技术,准确把握拔管指征,尽量缩短麻醉手术时间,达到拔管标准后尽早拔管,认真落实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及无菌操作,加强责任心,可有效控制由于拔管不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7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 特征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275例PNS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9例,感染率为32.4%,中位感染发生时间为入院后28 d;89例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20株,检出率22.5%;感染组病例与非感染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是否使用激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清白蛋白含量、IgG含量呈负相关,与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白蛋白含量、IgG含量、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有望作为评价PNS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俞绍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荧光PCR法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对手足口病病原学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方法.方法 采集75份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患者的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病毒筛选,及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检测,并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者的75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73份,检出率为97.3%,CA16核酸阳性11份,EV71核酸阳性49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且CA16和EV71核酸均阴性18份;EV71与CA16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结论 发病早期采集粪便用荧光PCR法进行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有助于及时作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诊断,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高骞;刘文恩;刘元元;简子娟;李艳冰;周辉;彭婉禅;谷秀梅;李梨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的措施

    医院的工勤人员现由保洁公司管理,承担着清洁环境、物品运送、标本送检等工作,而在我院还存在由工勤人员来消毒供应中心调换治疗包.由于这些人待遇低,保洁公司只能招收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其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对医院感染、手卫生体也不理解,而工作性质使他们的手容易被污染,在调换治疗包时存在污染无菌物品的风险.因此,我科加强对工勤人员领取无菌物品时手卫生的管理.

    作者:易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白族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属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大理白族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率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983例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支原体属的药敏率进行分析.结果 983例不孕不育就诊患者中,支原体属培养阳性868例,阳性率为88.30%,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715例,占82.37%,人支原体(Mh)31例,占3.57%,Uu、Mh混合感染122例,占14.06%;支原体属对交沙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大理白族地区不孕不育患者中支原体属的检出率较高,主要以Uu为主,也有Uu、Mh混合感染;交沙霉素等新一代抗菌药物为支原体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忽胜和;李政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真菌感染PCT的差异及PCT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血液培养真菌感染的患者33例,结合其PCT的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100例血液培养阴性患者作统计学分析,研究真菌血流感染与PCT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不同真菌感染时PCT结果的差异及感染预后与PCT的相关性.结果 33例血液真菌感染患者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8例,隐球酵母菌属感染7例,荚膜组织胞浆菌及球孢子菌感染各4例;PCT<0.5 ng/L者5例,PCT>2 ng/L者23例,100例血液培养阴性的患者中,PCT<0.5 ng/L者83例,PCT>2 ng/L者9例,按行×列表的x2检验,x2=17.79,查x2界值表,得P<0.05,认为血流真菌感染时,PCT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真菌感染时PCT的检测均数,计算F值=3.341,查F界值表,得P>0.05,表明不同真菌感染时,PCT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的方法研究有效控制和死亡患者PCT的检测均数,t=-2.989,查t界值表,得P<0.01,表明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与PCT的检测结果明显相关.结论 重视PCT的检测结果,结合患者感染症状,及时有效的控制真菌感染非常必要.

    作者:任丽娟;郑文亮;艾根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与保养

    我院自2004年底已开展了腔镜手术几千例.现就手术器械的正确清洗、灭菌及保养介绍如下.1 器械清洗的流程1.1 重要器械的清洗 镜头、光导纤维在腔镜系列中为昂贵,也容易损伤,在清洗过程中,镜面及光导纤维两端不能用毛刷、纱布及任何利器去触碰,以免损伤.镜身及光导纤维外面应用清洗海绵彻底擦拭,后用流水冲洗.1.2一般器械的清洗 一般手术器械用毕应立即入水槽,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去除血液、黏液等残留物.可拆卸的部分应尽量拆至小单位,防止血痂、组织残留物阻塞及污染,然后将器械放入含酶溶液的超声波清洁机内清洗,在用清水将器械冲净擦干,涂以器械保养油存放.各类有内腔的导管和器械,使用后在流水下反复冲洗,必要时用通条通水冲,用毛刷清除血痂,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高压气枪吹干.

    作者:马志明;肖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特点,探讨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到的213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资料.结果 213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分泌物,占84.98%,创面分泌物占7.04%,尿液占3.29%,血液占3.29%; 2005-2009年各年标 本来源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鲍氏不动杆菌逐年分离数增多;5年鲍氏不动杆菌在总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为14.64%,2005-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在总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依次为7.89%、12.84%、17.33%、16.17%和15.07%,2005-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提高,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曲南耐药性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呈中度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堵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结论 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出多药耐药特点,临床治疗中必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鲍氏不动杆菌的控制与监测.

    作者:鲍滨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贵州省120所医院手术器械及腹腔镜清洗灭菌管理模式调研

    目的 调查贵州省手术器械及腹腔镜清洗灭菌管理模式,有效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对贵州省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手术器械及腹腔镜清洗灭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120所医院中85所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84所医院清洗地点为手术室,2所医院有独立的腔镜清洗间;14所医院的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全程清洗灭菌,106所医院均在手术室清洗,55.8%医院缺乏相关清洗设备、39.2%为专业欠缺;具备全自动清洗机的医院有6所、有超声清洗机的5所、有水气枪29所.结论 各医疗机构手术器械及腹腔镜管理与卫生部要求的集中管理差距很大:主要是受到设备的投入及专业限制,应加强管理,增加投入,规范培训,尽早实现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建设.

    作者:徐艳;石春怀;王萍;牟霞;杨怀;陈京;杨锦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加强推拿科医院感染管理

    1推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1.1防护意识薄弱 由于科室病员的病情都是颈痛、腰腿痛等,大多医护人员认为无传染性,清洁消毒的意识淡漠了,只重视以推拿专业治疗患者,忽视了隐含的某些传染源,从而轻视医院感染管理.1.2治疗室环境污染 推拿科治疗室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其他临床科室的患者是分散在各个病室治疗,而推拿科是所有患者集中在大病室推拿、牵引、按摩,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病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人身体卫生差.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同于一室,空气混杂,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

    作者:舒琴;占桂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1 医院感染管理1.1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 (1)集中清洗消毒:通过学习卫生部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从2010年3月起全院所有的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全部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以保证消毒灭绝质量,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重视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质量:临床科室将使用后的污染器械放入周转箱,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时到各科进行回收,回收的物品到消毒供应中心再清点.(3)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同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清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

    作者:李方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部队医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流行克隆谱系的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部队医院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克隆谱系,揭示分子流行的趋势.方法 基于鲍氏不动杆菌的靶标基因ompA、csuE和blaOXA-51-like设计2组特异性引物,并建立了基于序列分型的多重PCR方法;进一步选用该方法鉴定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克隆谱系.结果 分离自我国6所部队医院的194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以Group 1序列型为主,所古的比例高达73.7%除了Group 1序列型外,还发现了属于Group4、Group5、Group8、Group9、Group10序列型的菌株.结论 我国部队医院的流行克隆谱系与欧洲克隆谱系Ⅱ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实验研究中未发现属于Group 2和Group3的菌株,说明在我国部队医院中还未发现存在有属于欧洲克隆谱系Ⅰ和Ⅲ的菌株.

    作者:董喆;丁志平;徐雅萍;闫中强;沈定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新生儿感染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80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感染及耐药性.结果 调查病原菌180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占33.9%,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诺氟沙星为敏感,耐药严重的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其次为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与临床滥用抗菌药物有关,根据病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作者:孙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心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3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9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61.45%、13.25%;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68株,占80.00%,革兰阳性菌15株,占17.65%,真菌2株占2.35%;数量多的3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77%、18.82%、15.30%.结论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并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应加强病原菌学监测,积极做好预防治疗工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俊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b-DNA技术在诺如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b-DNA技术在诺如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10月肠道门诊就诊腹泻患者204例,分别采用RT-PCR和b-DNA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在所检测的204例腹泻患者标本中,RT-PCR法检出26例,阳性率为12.7%,b-DNA法检出33例,阳性率为16.2%,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b-DNA技术无需抽提纯化RNA、反转录和PCR扩增,操作步骤简单,所需实验设备条件少,具有广阔地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贾宁;谢丽君;索继江;邢玉斌;高岩;何蕾;刘运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08-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药剂科的抗菌药物的出库统计表和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2008-2010年抗菌药物种类均以β-内酰胺类排首位,分别占50.34%、53.96%和54.83%;临床用途均以治疗为主,分别占91.51%、94.85%和92.76%;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均以单一用药为主,分别占76.88%、82.41%和84.31%,药敏试验送检率分别为85.66%、90.26%和92.22%.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闰永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NICU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短期内出现的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0年10月25-28 H NICU出现的3例医院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环境卫生标本进行检验,分析感染的原因.结果 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病例有2种耐药谱;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医务人员手、空气、呼吸机管道等标本中均未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结论 该次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为局部疑似感染暴发;广谱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筛选可能是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马兴好;戚少云;闵建珍;左玲;李霜玉;郭萍;刘纪;许琼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抗菌药物治疗急诊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抽查2009年6月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处方1444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总计806张,占总处方量的55.8%,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单一用药793张,二联用药13张,无≥三联用药.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大,存在病原学送检率低、给药频次错误等不尽合理的问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涂厉标;李旭梅;丁嘉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06-2008年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机制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8年11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多种耐药基因,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指标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除对亚胺培南敏感外,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β-酰胺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基因突变、消毒剂和灭菌剂相关基因、可移动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均有检出;2007年大多耐药基因检出率低于其他两年;qacE△1和intI1存在时间上的差异(P=0.045),2008年的检出率是高的;3年间膜孔蛋白突变率、teha和mdfa检出率均为100.0%;聚类分析发现intI1和qacE△1、tnp513和ISCR1相对稳定,但质粒traA、trbC和插入序列IS26、ISEcpl的位置不固定;2008年菌株的同源性更明显.结论 耐药基因时间变化特征不明显,但耐药机制同可移动遗传元件紧密相关.

    作者:金辉;赵旺胜;翁幸鐾;麋祖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及清洗质量的改进

    目的 通过清洗监测卡,了解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和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方法 通过使用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对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进行监测,将清洗监测卡放在卡夹内,与器械一起进行清洗,当程序运行完毕后,观察清洗监测卡测试污物的残留,判断清洗是否彻底.结果 监测喷淋型清洗1560个批次,其中20个批次清洗不彻底,监测合格率为98.72%;监测管腔器械的清洗330个批次,6个批次清洗不彻底,监测合格率98.18%.结论 WashChecks清洗监测卡可用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监测,喷淋孔是否阻塞、清洗液的温度和浓度、喷淋臂的转动异常都会直接影响清洗消毒机的清洗质量.

    作者:袁园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足口病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10月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按X线检查分为轻中度及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来医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2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尿酸(UA)水平,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入院初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患儿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UA水平与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恢复期HFMD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组与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手足口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辛克盛;潘敏;江志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