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兢;孙效;杨静;唐彦;聂为民;姜天俊;张秀;文萃荣
目的 了解急症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8年急症科病房临床分离的110株PAE,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他啶等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的110株PAE中,PAE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5.5%、19.1%、22.7%、30.0%、30.9%、32.7%、35.5%、36.4%、37.3%、38.2%、39.1%、40.0%、41.8%、44.5%、49.1%.结论 急症科病房PAE对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低,3年比较,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李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地震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细菌污染情况及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进行连续3次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操作方法按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技术进行.结果 采集分泌物样本66份,培养阳性41份,阳性率62.12%,第1天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第5天,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8.29%;革兰阴性菌1l株,占26.83%;真菌2株,占4.88%.结论 由于受伤环境不同,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率不高,伤口经彻底消毒清创,根据药敏合理用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感染.
作者:杨红晖;姚小红;黄秀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了解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其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泌尿外科2008年发生的医院感染和期间分离的病原菌,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金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7%,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73.8%);其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13.3%),表皮葡萄球菌(26.6%),金黄色葡萄球菌(9.5%),大肠埃希菌(17.1 %),肺炎克雷伯菌(11.4%),铜绿假单胞菌(6.7%),白色假丝酵母菌(9.5%);早产儿的感染率(18.8%)较足月儿(4.7%)高,出生后<3 d新生儿较>3 d新生儿感染率高(P<0.05);感染组体重、侵人性操作、住院时间、母乳喂养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与基础因素和护理行为紧密相关,采取隔离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徐莲香;徐康立;邓军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鄂州地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南.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244 株PAE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脑外科和胸外科;PAE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84.0%;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95.5%)、氨曲南(69.3%)、头孢噻肟(68.0%)、庆大霉素(60.7%)、环丙沙星(59.4%)、左氧氟沙星(54.1%)、哌拉西林和头孢吡肟(均50.0%).结论 医院感染PAE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预防耐药菌的传播与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洪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5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并将临床分离菌进行替考拉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85%,细菌清除率为85.71%,进步及无效患者均为重症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5%;替考拉宁对痰培养所得的3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敏感.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学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与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发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手术器械上污染的血液、组织液等有机物会保护与其混同存在的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若洗涤中除不掉这些有机物,即使器械正确进行了消毒、灭菌操作程序,仍有致病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1-3]).
作者:魏静蓉;李斌;施建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疝气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凋查的方法对120例疝气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疝气手术的患者中11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00%,其中一联用药占86.64%,二联用药占12.28%,三联用药占0.88%;预防用药共6种,头孢菌素类占45.74%,而且多为二、三代头孢菌素.结论 在清洁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钱丽华;童瑞琦;李燕;吴群;曹胜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医用口罩的技术要求,选择与使用合格产品.方法 将常用口罩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医院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应知晓各类医用口罩的技术指标.结果 医院内的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均能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合理选择与使用医用口罩.结论 医务人员佩戴合格的、适用的医用口罩,起到有效地防护作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中染色质ampD及其高概率突变位点.方法 41株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医院感染患者样本,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确定持续高产产酶类型,经抽提细菌染色质DNA,PCR法扩增ampD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双链测序后与同种非突变标准菌株的ampD序列比对,得到高概率突变位点.结果 41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用PCR法扩增出染色质ampD基因有36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D基因的序列;并且统计出突变率>50.00%的位点,其中阴沟肠杆菌有62个,肺炎克雷伯菌1个,鲍氏不动杆菌23个,铜绿假单胞菌4个.结论 ampD基因不伴随ampC基因同时存在;ampD基因的高概率突变位点可能成为致持续高产酶的关键位点.
作者:赵虎;涂婉;王寅;方毅;庞立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平谷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集临床可疑感染患者的标本,用美国BD公司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平谷地区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33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309份,阳性率11.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1%,革兰阳性菌占45.0%,真菌占2.6%,厌氧菌占0.3%;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占30.4%,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8.1%,肠球菌属占11.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8%;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2.1%,产AmpC酶菌株占2.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9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9%,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占17.6%.结论 应加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贾海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并探讨其发展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年中10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只有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的年用药频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P<0.05)有相关性;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与环丙沙星耐药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裴保香;秦攀;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使用等离子体低温灭菌设备处理临床上管腔类器械,检测其灭菌效果是否充分.方法 采用常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选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模拟试验菌株,以细不锈钢丝为染菌载体,用聚四氟乙烯管和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和非金属导管类器械、用心脏导管和腹腔镜管腔作为样品进行挑战性灭菌试验.结果 3个试验菌种组共进行15锅次灭菌试验,各灭菌锅次中的4个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经培养后均无菌,4个化学指示卡均变色充分,10个放在模拟金属和非金属导管以及心脏导管和腹腔镜器械样品中的染菌载体经培养后均无菌生长.结论 常温等离子灭菌器可对内径1 mm长度400 mm和内径2 mm长度600 mm的金属导管以及内径1 mm长度2 m的非金属管腔类器械进行有效的灭菌.
作者:李水云;刘川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本次调查2005~2008年尖锐湿疣(CA)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等,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在2005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被临床医师诊断为尖锐湿疣的1248例患者.
作者:傅亚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肿瘤患者在抗肿瘤化疗中,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导致白细胞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医院感染,为了探讨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3826例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蒋超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在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榆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后,左右手分别采用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培养、菌落计数,并将菌落转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结果 32名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检出的细菌总数分别为27 CFU/30 cm~2和15 CFU/30 cm~2,消毒后分别为5 CFU/30 cm~2和3 CFU/30 cm~2.结论 接触式培养皿法操作简单,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的监测.
作者:朱立苇;杨雪梅;徐霄勤;孟忠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日均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其瓶内壁上总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尤其是在寒区边疆,水质比较硬这个现象会更加突出.以往的消毒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除净,通过用35~45 ℃白醋清洗氧气湿化瓶收到很好的效果,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韩燕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12月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8.40%;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59.72%);住院时间>2周者、有基础疾病者、抗菌药物使用者、侵入性操作者感染例数分别为10.69%、8.70%、11.37%、76.81%}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8.43%.结论 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加强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晓红;戴妙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骨科手术病历103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0例骨科手术患者100.0%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者601例(58.3%),先后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330例(32.0%),使用了3种抗菌药物者99例(9.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二线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米诺等,占71.0%;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中氨曲南,占22.0%;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少数为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给药平均时间为7 d.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选药档次高,亟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朱国庆;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我院应用牛皮纸做无菌物品包外标识,每天550~600个无菌物品包,收到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A4规格大小牛皮纸,根据无菌物品的种类及数量,应用电脑Excel表格,设计成2~3行共3列的标签格式.第1列分别填上物品名称及配包者工号,第2列为空白,第3列分别填上灭菌有效期及灭菌锅号及批次.
作者:潘灵波;周爱玉;黄广平;屈庆兰;彭燕;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