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含抗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牛奶清除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李仕英;时兰春;王缚鲲;张海谱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抗体牛奶, 动物实验
摘要:目的 研究含抗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牛奶对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小鼠动物模型Hp的清除作用,为含抗Hp特异性抗体牛奶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实验组对感染Hp的小鼠模型每日经口喂饲含有抗Hp特异性抗体的牛奶0.5 ml进行治疗,治疗周期20 d,以生理盐水和普通牛奶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取鼠胃进行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和胃组织的Hp定植细菌密度检测;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完成.结果 治疗后,含抗Hp抗体牛奶组尿素酶实验6例阳性,9例阴性;Hp细菌培养9例Hp完全根除,6例部分根除,胃组织Hp的定植密度为10~(3-5)CFU/g胃组织;与生理盐水组和普通牛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抗Hp特异性抗体的牛奶能够对部分感染Hp的小鼠模型完全根除Hp感染,对不根除Hp感染者,也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晓度,以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艾滋病防护模式.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71名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其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3.8%~96.4%,高于护士的知晓率56.3%~96.3%,护士接触患者频率高,增加了职业危险系数;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5.0%~92.8%,护士的知晓率为51.9%~96.3%,其防护意识差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注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作者:彭凌;郑永海;郭艳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和qacA/B基因检测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mecA基因和qacA/B基因携带现状.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1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ecA和qacA/B基因.结果 1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3%、93.4%、86.5%和82.9%,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mecA基因和qacA/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3.9%和13.5%;将部分菌株的mecA和qacA/B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登录NCBI进行比对.结论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趋势;大部分MRSA和少部分MSSA中携带消毒剂抵抗基因qacA/B;临床应重视由此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医院感染的控制,并合理使用消毒剂.

    作者:姜爱英;应俊;管瑜;李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内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为了解国内真菌性败血症的流性病学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医院2005~2008年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共40例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4.76/10 000,多为高龄患者,平均年龄(64±16.54)岁.男性(82.5%)多于女性(17.5%),内科患者多见(67.5%),多发生于ICU(57.5%),恶性肿瘤患者多发(32.5%);假丝酵母菌属是常见的致病菌,其中常见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30.0%),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25.0%);继发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入住ICU,其中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肠外营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预后差,避免滥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王英民;王洪;周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分布和多药耐药趋势,防止MRSA的上升,采取有效的医院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3~2008年医院住院患者部分门诊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药敏试验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6年中MRSA分离率分别为56.8%、79.6%、52.9%、17.8%、20.2%、12.9%,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随MRSA的变化而变化,利福平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MRSA分离率2003~2005年与高发地区相近,2006~2008年明显下降.

    作者:张青锋;张姝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某医院2009年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58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58例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用药时间1~27 d,平均(5.86±3.43)d;用药时机:术前2 h用药占77.22%,22.78%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根据卫办医发[2008]48号<通知>,158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崔霞;曹晋桂;何晓锋;吴镝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在灭菌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在灭菌过程中的效果验证,验证灭菌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寻求更好地高压灭菌监测方法.方法 将设计好的PCD放入灭菌条件差的位置,同时将指示物放入灭菌包的中央位置,对比二者合格率.结果 经过7台灭菌器16 554批次,合格16 538批次;PCD合格率达到99.90%,合格的16 538批次中,294 141个灭菌包内指示物均合格;生物监测224批次均合格,二者化学监测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大批量的对比试验数据验证,证实了PCD在灭菌过程中的使用方便、环保,敏感性更高、更安全可靠,更优于包内指示物的使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碘量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球菌(PPNG);分别提取其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中的atlA、traG和traH基因.结果 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现状非常严重;毒力岛基因广 泛存在,染色体DNA上atlA、traG和trail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34.92%和68.25%;质粒DNA上atIA、traG和tra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63.49%和63.49%.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的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染色体trail和质粒atlA多见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而染色体traG则更多见于高水平耐四环素菌株(TRNG).

    作者:崔海燕;李国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500例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500例不孕患者(不孕组)和106例健康生育者(对照组)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上述不孕症患者中检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67例.阳性率为4.47%;在106例健康生育者中检测出沙眼农原体阳性标本2例,阳性率为1.89%;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不孕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孕症患者虽有一定比例的沙眼农原体感染,但感染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所以,沙眼农原体感染不一定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一个常见原因.

    作者:俞信忠;吴满武;杨志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患者的标本,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分离病原菌3311株,分离率为40.1%,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多,年龄分布以>60岁老年患者为多;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64.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0.1%,真菌位居第3位占15.5%;病原菌感染位居前几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检测发现MRSA检出率为26.7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好;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0.1%和16.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敏感性,但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P<0.05),产ESBLs菌株数量也逐年增加(P<0.05).结论 病原菌的多药耐药是医院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应改进治疗手段,重视细菌培养和合理用药,尽量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杨秀云;和建波;郜俪薇;陈巧玲;曲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综合干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研究

    目的 对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方法 制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分线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审批、专家处方点评、质管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奖惩结合等.结果 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及药品费用比由2005年的55.30%、30.00%、38.15%降到2008年的53.40%、24.20%、3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吴志明;陈炜;葛孟华;张英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保存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的保存期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湿化瓶、螺纹管消毒包装后随机分为:A组存放在ICU经清洁后的塑料整理箱内;B组存放在供应室无菌室内,检测两组不同方法的污染率.结果 消毒后第9天A组湿化瓶污染率为16.3%,B组为3.23%(P<0.01);消毒后第4天A组螺纹管开始污染,B组第22天开始污染.结论 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保存在供应室无菌室内,分别达到8、21 d的保存时间.

    作者:周小萍;张琳;林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常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88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PAE占44.6%;ABA占33.8%;SMA占11.1%;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10.6%;3种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PAE.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范文;黄娥;雷鸿斌;段六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并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91.4±24.6)ng/L和(53.5±16.2)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52.2±10.8)ng/L和(28.3±10.1)μg/L,正常对照组为(50.5±8.7)ng/L和(24.O±6.5)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5±17.4)ng/L和(68.2±15.5)μg/L,轻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74.6±10.7)ng/L和(40.4±13.6)μg/L,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楼跃民;郑青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47例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来因素作用,使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发真菌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8.72%是主要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5.9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是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在对肿瘤的治疗中,要强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的应用,加强常规监测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耿贺梅;刘运秋;杨翠芹;王琦;刘向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范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接诊、抢救急症患者的窗口及转运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医疗任务.因进入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大多病情急重,涉及到较多侵人性诊断与治疗操作;加上开放式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而难以监控易导致环境污染.

    作者:姜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患者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3例发生医院感染与10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93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患者中位数药费感染组比对照组多支出6996.9元,住院医疗费用比对照组多支出11 778.2元,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延长住院时间9.8 d;其住院费用、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支出以下呼吸道感染高.结论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研究,从而引起更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为医院创造效益.

    作者:贺群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 WalkAway40 S1自动微生物分析仪(W/A40)及专用NC21鉴定药敏复合板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药敏试验.结果 341株菌中共检测出ESBLs细菌150株,检出率43.99%,其中大肠埃希菌118株,检出率49.79%,肺炎克雷伯菌32株,检出率30.77%,产ESBLs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耐药性较低.结论 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是目前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李晓非;陈育林;杨惠仙;陈虹;王峻峰;张菊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69例医院尿路感染调查分析

    了解、分析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现状、易感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对2008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269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陶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率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 对124例骨科住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培养出病原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69.66%,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29.21%;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42.70%)、铜绿假单胞菌(12.36%)、肺炎克雷伯菌(8.99%)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10%)、表皮葡萄球菌(6.74%)为主,大肠埃希菌以亚胺培南敏感(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万古霉素敏感(100.00%).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应定期、及时的按照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慎重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许晓秋;黄钊;刘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40例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血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前瞻性和同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8年1~12月发生的血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血管相关性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27.28%,表皮葡萄球菌占24.24%;>70岁的老年患者、梅雨季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静脉营养是血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 熟练掌握置管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置管后的护理,严格营养液的配制,合理用药,加强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与控制血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玲;崔雪华;黄劲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