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

贺群

关键词: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经济损失, 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患者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3例发生医院感染与10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93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患者中位数药费感染组比对照组多支出6996.9元,住院医疗费用比对照组多支出11 778.2元,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延长住院时间9.8 d;其住院费用、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支出以下呼吸道感染高.结论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研究,从而引起更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为医院创造效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迁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分布和多药耐药趋势,防止MRSA的上升,采取有效的医院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3~2008年医院住院患者部分门诊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药敏试验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6年中MRSA分离率分别为56.8%、79.6%、52.9%、17.8%、20.2%、12.9%,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随MRSA的变化而变化,利福平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MRSA分离率2003~2005年与高发地区相近,2006~2008年明显下降.

    作者:张青锋;张姝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并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91.4±24.6)ng/L和(53.5±16.2)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52.2±10.8)ng/L和(28.3±10.1)μg/L,正常对照组为(50.5±8.7)ng/L和(24.O±6.5)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5±17.4)ng/L和(68.2±15.5)μg/L,轻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74.6±10.7)ng/L和(40.4±13.6)μg/L,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楼跃民;郑青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在灭菌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在灭菌过程中的效果验证,验证灭菌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寻求更好地高压灭菌监测方法.方法 将设计好的PCD放入灭菌条件差的位置,同时将指示物放入灭菌包的中央位置,对比二者合格率.结果 经过7台灭菌器16 554批次,合格16 538批次;PCD合格率达到99.90%,合格的16 538批次中,294 141个灭菌包内指示物均合格;生物监测224批次均合格,二者化学监测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大批量的对比试验数据验证,证实了PCD在灭菌过程中的使用方便、环保,敏感性更高、更安全可靠,更优于包内指示物的使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OO8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为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及病原菌检出情况,笔者对2008年1~12月入住的1622例神经内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兰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

    目的 为规范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I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3个阶段连续性综合干预,并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以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 通过3个阶段连续性干预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100.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60.47%、46.30%、33.33%;用药频次由干预前1.65次/例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0.85、0.67、0.39次/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明显提高,分别由于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44.19%、69.44%、79.31%;干预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988.17元分别下降为干预后81.25、118.50、115.15元.结论 医院制定的3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其他Ⅰ类切口手术以及外科Ⅱ、Ⅲ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

    作者:姜玲;史天陆;沈爱宗;孙言才;杜德才;黄强;徐兵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6~2008年接受直肠癌根治术(RC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年间,113例接受RCS患者中有11例发牛感染,总感染率9.7%;患者患有糖尿病、痔疮等基础性疾病,较长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引起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癌症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遗传、年龄等因素与术后感染与否关系不大.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和合适的温、湿度,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加强术后对切口和引流管的巡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盛冬娟;钱小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手术室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

    手术室的工作具有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的特殊性,及一些来自物理、化学、生理、生物等诸方面的不良因素,在无时无刻地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如何有效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有益的工作.

    作者:肖秀丽;胡利典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范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接诊、抢救急症患者的窗口及转运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医疗任务.因进入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大多病情急重,涉及到较多侵人性诊断与治疗操作;加上开放式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而难以监控易导致环境污染.

    作者:姜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腹腔和胆道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酶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目的 了解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及产酶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EM、SHV、CTX-M型ESBLs基因并测序,用ERIC-PCR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产ESBLs大肠埃细菌中,TEM-1+CTX-M-1组+CTX-M-8组、CTX-M-2组+CTX-M-9组各3株,CTX-M-8组+CTX-M-9组2株,TEM-1型为5株,TEM-1+CTX-M-1组、TEM-1+CTX-M-8组、TEM-1+CTX-M-9组、CTX-M-2组+CTX-M-9组、CTX-M-8组、SHV-5+TEM-1、SHV-1、TEM-1+CTX-M-2组+CTX-M-8组+CTX-M-9组各1株,4株细菌PCR检测为阴性,3株产CTX-M-2组+CTX-M-9菌株中.两株ERIC-PCR谱型相近.结论 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少数产酶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作者:李韵松;韦嘉;魏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69例医院尿路感染调查分析

    了解、分析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现状、易感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对2008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269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陶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简易呼吸器实施集中处理的效果观察

    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各科室的简易呼吸器实施集中管理,规范了简易呼吸器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职业防护,减少环境、人群污染及职业暴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超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脑瘫患儿腰椎穿刺神经干细胞移植围术期护理

    神经干细胞移植为脑瘫患儿提供了治疗机会,他们比发育正常患儿更需要护士的照顾.我们针对患儿围术期存在问题,合理满足身心需求以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郝爱华;马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4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在科室的检出构成比及其标本来源.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到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鉴定,资料采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其在科室的分布及标本来源.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6月共检出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有61株,占13.4%;其次为NICU神经外科41株,占9.0%;检出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痰液300株(66.1%),尿液50株(11.0%),脓液29株(6.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为99.1%,其余依次为哌拉西林(41.0%)、头孢唑林(38.8%)、头孢呋辛(37.7%)、氨曲南(35.5%).结论 随着克雷伯菌耐药性增高,会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因此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洗手等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沈巨信;李明晖;秦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预防与控制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对策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现将科室采取的管理措施报道如下.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制度的学习,使其熟练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知识,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出入人员管理、传染病手术管理制度等.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选择一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将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后,采取相应的人员管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炼英;张秀华;江云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同基因和异基因HSCT成为化疗以外的另一重要治疗手段~[1-3].在全球从1970~2001年有78 022例异体移植登记,从1981~2001年有>69 000例自体移植登记~([4-6]),近年来这些数字更是成倍增长.HSCT受者肺部感染,特别是肺部真菌感染越来越成为临床的难题.

    作者:徐金富;瞿介明;李惠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ICU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ICU 10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评价住院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66例死亡,病死率61.1%;经过对死亡组和生存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流感染时死亡组和生存组APACHEⅡ评分>18分(90.9%与19.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8分(83.3%与4.8%)、血流感染前肠外营养(77.3%与38.1%)和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62.1%与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流感染时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流感染前使用肠外营养和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絮;王书鹏;李刚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40例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血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利用前瞻性和同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8年1~12月发生的血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血管相关性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27.28%,表皮葡萄球菌占24.24%;>70岁的老年患者、梅雨季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静脉营养是血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 熟练掌握置管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置管后的护理,严格营养液的配制,合理用药,加强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与控制血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玲;崔雪华;黄劲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47例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来因素作用,使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发真菌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8.72%是主要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5.9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是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在对肿瘤的治疗中,要强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的应用,加强常规监测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耿贺梅;刘运秋;杨翠芹;王琦;刘向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某医院2009年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58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58例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用药时间1~27 d,平均(5.86±3.43)d;用药时机:术前2 h用药占77.22%,22.78%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根据卫办医发[2008]48号<通知>,158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崔霞;曹晋桂;何晓锋;吴镝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