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护理

李瑛

关键词: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感染, 护理
摘要:1 资料与方法了解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生率及发病与治疗经过,报道如下.1.1 资料我院2005年医院感染共计1054例,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全院感染的34.2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2005-2007年解脲脲支原体(Uu)耐药性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5-2007年临床分离的Uu对12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结果 2005-2007年Uu总检出率分别为47.25%、52.66%、61.9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明显上升(P<0.01),阿奇霉素耐药率2006年(13.45%)、2007年(12.58%)较2005年(19.96%)明显下降(P<0.01);交沙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低且比较恒定;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耐药率2006年(27.88%)、2007年(24.61%)较2005年(38.58%)明显下降(P<0.01);氧氟沙星耐药率2007年(35.25%)较2006年(40.60%)(P<0.05)、2005年(41.29%)(P<0.01)呈明显下降趋势;司巴沙星耐药率2007年(14.47%)较2005年(19.85%)、2006年(17.44%)明显下降(P<0.01);四环素类均表现较高敏感性,3年内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连续定期监测本地区Uu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很有必要.

    作者:史训忠;李春仙;陈敏;张媛媛;陈超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56株MRSA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对青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mecA)及耐消毒剂基因qac(A/B).结果 56株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7.9%、23.2%、82.1%、87.5%、89.3%、92.9%、96.4%,对红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均耐药;共检出mecA基因54株(96.4%),qac(A/B)基因31株(55.4%).结论 临床分离的MRSA为多药耐药菌,qac(A/B)基因携带率很高.

    作者:冯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分离自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E)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ATB微生物鉴定仅鉴定细菌,用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和ant(2″)-Ⅰ等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36株PAE中aac(6')-Ⅱ阳性19株52.8%、aac(3)-Ⅱ阳性17株47.2%、aac(6')-Ⅰ阳性4株11.1%和aph(3')-Ⅵ阳性1株2.8%,而其他基因均阴性,共有28株(77.8%)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作者:赵书平;李琳;姜梅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种手术室内镜灭菌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方便、合格、能延长内镜寿命的灭菌方法.方法 对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和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法消毒内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灭菌方法均达到灭菌要求;内镜采用戊二醛浸泡法灭菌每次需要10 h,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灭菌每次需要55 min;灭菌相关器械损耗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0.17%,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剂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戊二醛浸泡法3.23%,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消毒内镜,灭菌周期短,质量可靠,对内镜损伤小,对人和环境无害,是内镜首选的灭菌方法.

    作者: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沈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综合性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合理地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方法 对近4年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用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在1643例分离到的细菌中,以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铜绿假单胞菌对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显示高耐药率,但亚胺培南对所有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耐药率均<6.52%.结论 加强对综合性医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连续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林昌锋;邢贻雄;陈如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置管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监测静脉置管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结果 118株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属7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5.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40.0%;革兰阴性杆菌41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检出率为18.2%、30.0%;MRS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保持了很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应重视耐药菌的检测与报告,及时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吴晓燕;张金业;龚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体会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和监控工作,对杜绝医院感染起到了重婴作用.1 落实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志贺菌属分离株中发现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1

    目的 明确志贺菌属(SHI)对氯霉素的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属对氯霉素耐药基因(catB、cmlA);并应用DNA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 20株志贺菌属对氯霉素耐药率为70.0%;检出氯霉素cmlA基因阳性2株(阳性率10.0%),未检出catB基因;cmlA基因阳性产物测序确定为cmlA1.结论 本组志贺菌属中检出氯霉素外排泵基因cmlA1,这是志贺菌属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作者: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海;卢红梅;李桂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临床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从所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6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9株(24.9%),革兰阴性菌982株(61.2%),真菌224株(14.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分别为60.5%和54.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N)的检出率为30.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0.5%,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结论 3年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多药耐药的细菌及真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李方去;李向阳;杨锦红;方晔;韩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干部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干部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老干部病房2005年1月-2007年12月HAP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前5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82%)、肺炎克雷伯菌(14.94%)、金黄色葡萄球菌(13.22%)、鲍氏不动杆菌(9.20%)和白色假丝酵母菌(8.62%);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结论 综合性医院老干部病房HAP发病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及时掌握HAP的常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剑江;余晶波;李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强力素重组气道上皮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抵御作用

    目的 观察人天然抗菌多肽强力素(Elafin)重组到气道上皮细胞后,对铜绿假单胞菌(PAE)生物膜(BF)是否有抵御作用.方法 体外平板法制备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用银染法鉴定;体外培养A549细胞,将已构建好(pEGFP-N1-强力素)克隆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系统重组到A549细胞中,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转染后的A549细胞(正常组)、转染细胞分别用猪胰弹性蛋白酶(NE组)、PAE培养上清(PAE组)、大肠埃希菌(ECO组)各孵育24 h后,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技术检测每组细胞内强力素含量和分泌水平,同时将BF载体放入3组诱导过的细胞中孵育8 h,分别于4、8、12、24 h观察细胞形态的破坏率.结果 NE组、PAE组细胞内强力素含量和分泌水平较正常组的明显升高(均P<0.01),ECO组虽也较正常组有所升高(P<0.05),但升幅较小;3组诱导过的细胞在各时相点的破坏率均较正常组有所降低,但PAE组和NE组改善更显著,且PAE组的后期(24 h)破坏率降低明显.结论 强力素能抵御铜绿假单胞菌BF对气道上皮细胞的损害,具有保护细胞作用;而PAE产物本身对这种保护细胞作用又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作者:聂晓红;周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及体外耐药监测

    目的 探讨医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医院感染的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CNS采用VITEK 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依据NCCLS/CLSI2004年规则判断结果.结果 258株CNS中溶血葡萄球菌111株(43.0%),占第1位,表皮葡萄球菌98株(38.0%),占第2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为51.9%,MRCNS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结论 CNS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之一,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药耐药,糖肽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RCNS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董明驹;史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 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抽查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历224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共涉及9类29种抗菌药物,用药频率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用药频度(DDDs)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五水头孢唑林.结论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更换频繁、使用时间长、重复用药等问题.

    作者:李冬梅;吕娟丽;何慧丽;刘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强保洁员的规范化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除医务人员做好必要的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外,保洁员正确做好环境卫生,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卢桂存;卢宝珍;陈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奇异变形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

    目的 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则敏感性较低,在2.3%~58.8%.结论 根据医院耐药监测结果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

    作者:张静萍;朱婉;陈佰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597例SLE患者根据其细菌学检查结果分为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呼吸道与肺部感染占36.0%,尿路感染29.0%,血液感染19.9%,其他感染15.1%;75.8%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缓慢或隐匿,感染多系条件致病菌引起,其中G-杆菌占45.6%,G+球菌40.9%,其他病原菌13.9%;SLE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肺部病变>3个系统器官受损,血浆白蛋白<30 g/L,长时间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GC),应用超大剂量GC冲击疗法,GC联合应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治疗,入院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住院时间>3周.结论 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常见,机会性G-杆菌和G+球菌是其主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病原菌感染,原发病情控制后应尽可能减少GC的用量,谨慎应用超大剂量GC和GC联合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尽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可能减少SLE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志军;王涛;杨珂珂;谢长好;陈琳洁;李茂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进引流管的消毒方法

    引流管护理中改变传统的消毒方法,以喷式消毒剂替代棉签蘸取消毒液消毒引流管及引流袋的方法,减少因更换引流管消毒不到位所致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大限度简化护理流程,降低消毒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李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10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与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假丝酵母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假丝酵母菌属分离培养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药敏试验采用K-B法,观察111株假丝酵母菌属对益康唑(ECO)、制霉菌素(NYS)、伊曲康唑(ITR)、酮康唑(KET)、氟康唑(FLU)、5-氟胞嘧啶(FCT)、两性霉素B(AMB)的敏感性.结果 111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占70.27%,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1.62%,其他假丝酵母菌占8.1%;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原发疾病依次为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泌尿系统疾病;假丝酵母菌属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益康唑.结论 真菌感染与原发病及老龄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玉林;郭凤玲;史跃杰;郭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为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对2006年1-12月住院患者33 695例,发生医院感染1477例,以回顾性调查方式进行分析,按2001年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作者:钟振锋;萧帼穗;王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进清洗方法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

    目的 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改善复杂医疗器械清洗难度.方法 以清洗难度大的各类穿刺针为供试品,自行设计清洗架,以超声等清洗方法为主,设手工清洗为对照组,与超声1、多酶2、超声加喷淋3为观察组;试验多个时间段并重复3次,每次取不同供试品各3枚;完成程序后用血迹残留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观察1、2组血迹残留检测试验棉拭子变为蓝色或浅蓝色,示有血迹残留,观察3组清洗20 min血迹残留试验结果棉拭子达到不变色,说明清洗合格.结论 特定清洗架和超声加喷淋清洗,清洗洁净度提高.

    作者:王素珍;刘正祥;杨帆;季玉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