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臧大维
由于基层医院卫生工作覆盖面大,清洁工主要来自农村、下岗工人,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缺少系统卫生知识,对本职工作的卫生学要求存在着盲目性,容易出现疏漏等,使这项工作的管理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院成立了保洁中心,设一名主任专人负责,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张金环;卓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集中静脉输液时,为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护理人员的手和止血带的消毒至关重要.现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方法.
作者:高淑平;孙辉;张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及其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降低N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证据.方法 对NICU的1027例患者进行筛选,对其中512例医院感染的患者及分离出的813株病原菌,在感染的种类、病因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49.85%),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G-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62.61%),对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较低,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28.16%),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及时的细菌学检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控制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臧大维;刘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选择手术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源筛查指标.方法 以手术中HBV感染阈值、传染源和外科医生易感性为基础,选择HBV传染源筛查指标.结果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HBsAg阳性者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分别为19.2%和83.9%,阴性者为0和3.2%;以HBsAg筛查传染源的灵敏度显著高于HBeAg,而特异度显著低于HBeA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HBsAg阳性者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分别为0.6%和3.2%,阴性者均为0,HBeAg为指标筛查传染源的灵敏度与HBsAg相同,但特异度显著高于HBsAg.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前筛查手术中HBV传染源应以HBsAg为指标,而其后应以HBeAg为指标.
作者:宫丽莉;王效雷;赖学俊;姜曼岚;孙佩;杨双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医院是人员流动频率高的场所,由于患者带有不同的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可进行传播,因此,空气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医院人员流动状态下的空气消毒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产品宣传问题,导致目前医院人员活动状态下的空气动态消毒设备选择混乱,造成医院空气的二次污染.为便于临床选择,我们对目前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字号的国内外空气消毒设备进行临床选择评价.
作者:池云峰;薛赤;冷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层流洁净手术部的管理现状与净化系统的卫生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表方式调查了北京市18所医院的手术室,包括空气监测、通风口的清洁、通风系统的管路清洗状况与过滤器更换频率等.结果 50.0%的医院洁净系统通风管路从未进行清洗,通风口从未清洗占14.3%,空气卫生指标的监测方法全部采用敏感度低的沉降法,有50.0%的医院监测方法存在问题.结论 目前只有针对洁净手术部建筑标准的验收要求,缺少日常管理规范和污染技术控制标准,也没有可以使用的动态污染控制方法和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日常管理存在较大隐患,制定并实施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标准迫在眉睫.
作者:刘荣;武迎宏;邢玉斌;李素英;钟秀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插入序列ISEcp1B基因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及多态性分析.方法 用K-B药敏法分析143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SBLs、AmpC及ISEcp1B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CTX-M-GI及ISEcp1B基因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1.26%及16.08%;ISEcp1B插入序列的在各菌种的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9株占20.93%、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11.32%、铜绿假单胞菌5株占13.89%、阴沟肠杆菌2株占25.00%、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占25.00%;插入序列ISEcp1B阳性株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阴性株(P<0.01),在体外对亚胺培南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ISEcp1B PCR产物进行测序,发现其下游均连接CTX-M型ESBLs,暂未见其他类型的β-内酰胺酶;ISEcp1B右端均连接一个反向重复序列,为转位酶提供作用位点;提供-35及-10两个启动子,对下游不同的CTX-M型ESBLs的高水平表达和传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启动子与CTX-M型ESBLs编码起始距离长短不一,并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呈多态性.结论 插入序列ISEcp1B较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杆菌,增加了CTX-M型ESBLs水平播散的危险性,并对其表达起调控作用.
作者:廖伟娇;江洁华;陈涛;苏秀馨;潘思争;徐韫健;易建云;魏小平;李翊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等感染情况及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率,对照组为6.9%、研究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关德;刘继荣;黄章骞;杨小华;钱江涛;施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杭州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现状,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采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发生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法),药敏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结果 3年间共检出假丝酵母菌属264株,年检出率分别为78株(29.5%)、87株(33.0%)和99株(37.5%);菌种检出构成比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65.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5.1%);痰液标本中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高(108株,40.9%);患有呼吸系统原发性疾病的患者感染率高,检出率为58株(22.0%);药敏结果显示对两性霉素B敏感,其次是氟康唑;3年动态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对两性霉素B敏感菌株的比例保持稳定,而对氟康唑敏感菌株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3年间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高,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且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呈动态变化,预防与控制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应加强对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张家敏;施新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奥运定点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现状及<北京市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试行)>的落实情况,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为规范医疗机构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探讨对策.方法根据<北京市呼吸机清洗、消毒指南(试行)>制定统一评估表,对北京地区17所奥运定点医院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17所奥运定点医院中,呼吸机数量≥50台的10所,均建立了清洗消毒制度和登记并能进行消毒效果监测;11所医院科室存在自行处理使用后的呼吸机,无法完全达到指南要求,存在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隐患.结论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技术指南,医院统一对呼吸机进行规范管理,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大监管力度是降低通过外源性途径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坤;韩燕茹;武迎宏;冯结;刘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医院洗衣房承担着全院工作人员及患者被服的洗涤工作.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几年来,我院将洗衣房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宁;郑洪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方法 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按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按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 感染者多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入院者,多有吸氧吸痰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15例,患者年龄大,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耐药率>93.0%,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均>70.0%,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10.0%,ESBLs、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16.0%、29.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暴发流行.
作者:张秋桂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损伤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丰台区36所医院工作人员3年内利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工作人员利器伤现象非常普遍,利器伤发生率占调查人群的72.13%,在职业分布上护士的利器伤发生率高,占81.49%,医生占60.05%,医院废物收集人员占20.00%;利器伤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手术室和外科,分别为88.32%和82.49%.结论 为保护医护人员健康,职业暴露管理应纳入各级医疗机构的议事日程,给予高度关注.
作者: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找准位置,注重协调.解决主要矛盾,加强重点科室管理,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管理模式.结果 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加强了沟通与与协调,落实了重点科室的管理,杜绝了医院感染的暴发,保证医疗安全.结论 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职责为切入点,准确定位,灵活工作,加强培训,注重实效.
作者:袁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院肝移植患者败血症死亡的诱因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7年7月肝移植患者败血症59例,回顾性调查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病原菌耐药性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6.7%,真菌分布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均深静脉留置导管,老年组41株病原菌中,G+菌9株,占21.95%,G-菌22株,占53.66%,真菌10株,占24.39%;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 老年组肝移植术后感染败血症比非老年组明显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蔡力力;孙慧萍;吕娟丽;马毅;闫赋琴;李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对336例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336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177例,感染率为52.7%,其中Uu、Mh以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0.5%、2.4%和9.8%,女性Uu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χ2=21.9,P<0.01),支原体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高的是交沙霉素(JOX,99.4%),其次是米诺环素(MNO,98.3%)、多西环素(DOX,98.3%)和氧氟沙星(OFX,88.2%);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单一Uu感染(χ2=25.3,P<0.01).结论 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主要由解脲脲支原体引起,占76.9%,交沙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马红松;林奇龙;夏邦世;杨晓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如不及时干预,可终发展至多器官衰竭.
作者:戈海延;王丹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因各种疾病导致交叉感染,而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多的群体,在高危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
作者:赵锦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与环境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方法 收集自ICU临床标本分离的耐药革兰阴性杆菌58株,同时在ICU环境及医护人员手部采样,分离革兰阴性杆菌,采用质粒指纹图谱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及肠杆菌科细菌重复系列PCR,对临床与环境分离的同种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临床和环境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经质粒指纹图谱及ERIC-PCR基因检测均存在同源性菌株,且神经外科存在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暴发.结论 ICU中存在着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交叉污染与感染流行,必须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观念及病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作者:吴华;李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监督与监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医护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 4年共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962人次,总合格率为91.4%;医生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9.8%,护士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6.7%,Ⅱ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3.9%,Ⅲ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5.9%;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5.2%,实习、进修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1.0%.结论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改善洗手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依从性,强化手部卫生观念,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雅琴;高书义;郭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