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调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家敏;施新颜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属, 医院感染, 临床调查, 药物敏感性
摘要:目的 探讨杭州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现状,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采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发生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培养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法),药敏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结果 3年间共检出假丝酵母菌属264株,年检出率分别为78株(29.5%)、87株(33.0%)和99株(37.5%);菌种检出构成比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65.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5.1%);痰液标本中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高(108株,40.9%);患有呼吸系统原发性疾病的患者感染率高,检出率为58株(22.0%);药敏结果显示对两性霉素B敏感,其次是氟康唑;3年动态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对两性霉素B敏感菌株的比例保持稳定,而对氟康唑敏感菌株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3年间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高,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且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呈动态变化,预防与控制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应加强对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如不及时干预,可终发展至多器官衰竭.

    作者:戈海延;王丹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连续病例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114 243例住院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9月--2007年8月,该院住院患者40 382例,发生医院感染803例,感染率为1.99%;医院感染893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38.97%;科室分布以ICU感染率高,为16.16%;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自2005--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医院感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白色假丝酵母菌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管理人员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王少利;袁晓宁;赵心懋;申玉玲;杨雪松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加强基层医院清洁工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由于基层医院卫生工作覆盖面大,清洁工主要来自农村、下岗工人,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缺少系统卫生知识,对本职工作的卫生学要求存在着盲目性,容易出现疏漏等,使这项工作的管理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院成立了保洁中心,设一名主任专人负责,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张金环;卓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集中静脉输液时预防交叉感染的方法

    集中静脉输液时,为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护理人员的手和止血带的消毒至关重要.现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方法.

    作者:高淑平;孙辉;张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职业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白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职业接触化疗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4所综合医院1232名护士化疗药物接触情况,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对白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护士的防护知识、防护操作评分、防护条件、暴露指数和化疗药物接触种类,对护士白细胞减少呈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护士职业防护水平低导致白细胞减少,提高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还应在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上建立可行的保障体系,进一步确保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

    作者:廖玉联;黎月英;陈琼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目的 建立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连接的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实现对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过程管理和数据上报.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经验,利用面向对象语言PowerBuilder和Oracle数据库技术,开发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结果 系统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动态预警,具有查询、统计和上报功能.结论 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的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操作简便,监测准确、及时,覆盖面广,可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白波;王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与环境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方法 收集自ICU临床标本分离的耐药革兰阴性杆菌58株,同时在ICU环境及医护人员手部采样,分离革兰阴性杆菌,采用质粒指纹图谱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及肠杆菌科细菌重复系列PCR,对临床与环境分离的同种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临床和环境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经质粒指纹图谱及ERIC-PCR基因检测均存在同源性菌株,且神经外科存在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暴发.结论 ICU中存在着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交叉污染与感染流行,必须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观念及病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作者:吴华;李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损伤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丰台区36所医院工作人员3年内利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工作人员利器伤现象非常普遍,利器伤发生率占调查人群的72.13%,在职业分布上护士的利器伤发生率高,占81.49%,医生占60.05%,医院废物收集人员占20.00%;利器伤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手术室和外科,分别为88.32%和82.49%.结论 为保护医护人员健康,职业暴露管理应纳入各级医疗机构的议事日程,给予高度关注.

    作者: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腮腺术后的临床研究

    由于腮腺区血供丰富,术后创面易出血,加上残留腺体仍会在一定时间内分泌涎液,以及摘除瘤体及腺体后均有空腔存在,术后必须引流.近年来,作者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腮腺术后,收到了较正压引流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国强;陈宇;徐星辉;卢天骄;赵同民;刘善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3年间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3年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了分析,从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4.32%,患者年龄在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多,均患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其次为泌尿道、消化道;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约占93.38%,且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66.19%,丝状真菌占6.62%.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正在发生改变.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正在逐年增加.

    作者:冯文莉;杨静;奚志琴;朱永乐;张润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防护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因各种疾病导致交叉感染,而护士是与患者接触多的群体,在高危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

    作者:赵锦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与防护策略

    目的 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护策略.方法 分析ART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结果 ART实验室在管理体系、防护环节、实验室环境、ART程序、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分析ART实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与探讨防护策略,对指导医务人员加强自身防护与预防患者间发生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浩;李国屏;张丽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包装方法对蒸汽灭菌隐性湿包的影响及控制

    目的 探讨不同包装方法对蒸汽灭菌隐性湿包的影响及控制,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方法 采用3种组合方法包装器械,灭菌后均在炉内冷却不同时间再卸载,分别观察包内干燥速度;将灭菌器干燥时间延长,选两种棉布包装方法,灭菌后在炉内冷却30 min再卸载,分别观察包内的干燥速度及12 h后的干燥合格情况.结果 医用皱纹纸包装方法干燥速度快;延长灭菌器干燥时间,包内干燥速度没有变化;两种棉布包装方法,12 h后的干燥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灭菌后的物品干燥效果与其在炉内的冷却时间成正比;而灭菌后的物品干燥速度则与包装材料有关.

    作者:宋敏;胡珊珊;鄢圣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加强手术室医用废弃物的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各科常规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对手术室医用废弃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避免造成社会环境危害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开玲;于爱玉;高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与恶性淋巴瘤的报道

    目的 掌握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方法 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提供经验.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仅可呈现单一性,其更多的表现是多样性,但仍以发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比较多见,但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胡雪飞;孙爱娣;余阳;李建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选择手术中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源筛查指标

    目的 选择手术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源筛查指标.方法 以手术中HBV感染阈值、传染源和外科医生易感性为基础,选择HBV传染源筛查指标.结果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HBsAg阳性者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分别为19.2%和83.9%,阴性者为0和3.2%;以HBsAg筛查传染源的灵敏度显著高于HBeAg,而特异度显著低于HBeA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HBsAg阳性者和HBeAg阳性者中传染源分别为0.6%和3.2%,阴性者均为0,HBeAg为指标筛查传染源的灵敏度与HBsAg相同,但特异度显著高于HBsAg.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前筛查手术中HBV传染源应以HBsAg为指标,而其后应以HBeAg为指标.

    作者:宫丽莉;王效雷;赖学俊;姜曼岚;孙佩;杨双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院洗衣房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医院洗衣房承担着全院工作人员及患者被服的洗涤工作.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几年来,我院将洗衣房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宁;郑洪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未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等感染情况及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率,对照组为6.9%、研究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关德;刘继荣;黄章骞;杨小华;钱江涛;施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在手术室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引进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后48名次外科手术人员消毒手细菌培养结果及544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以传统的乙醇浸泡刷手法作为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48名和对照组56名外科手术人员消毒手细菌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试验组患者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2.8%,对照组患者感染26例,感染率3.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0,P>0.05).结论 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同样可以使手的消毒达到无菌要求,手术室医务人员使用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后.未增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张丽花;王美女;雷旭红;宋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插入序列ISEcp1B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及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研究插入序列ISEcp1B基因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及多态性分析.方法 用K-B药敏法分析143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SBLs、AmpC及ISEcp1B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CTX-M-GI及ISEcp1B基因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1.26%及16.08%;ISEcp1B插入序列的在各菌种的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9株占20.93%、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11.32%、铜绿假单胞菌5株占13.89%、阴沟肠杆菌2株占25.00%、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占25.00%;插入序列ISEcp1B阳性株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阴性株(P<0.01),在体外对亚胺培南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ISEcp1B PCR产物进行测序,发现其下游均连接CTX-M型ESBLs,暂未见其他类型的β-内酰胺酶;ISEcp1B右端均连接一个反向重复序列,为转位酶提供作用位点;提供-35及-10两个启动子,对下游不同的CTX-M型ESBLs的高水平表达和传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启动子与CTX-M型ESBLs编码起始距离长短不一,并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呈多态性.结论 插入序列ISEcp1B较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杆菌,增加了CTX-M型ESBLs水平播散的危险性,并对其表达起调控作用.

    作者:廖伟娇;江洁华;陈涛;苏秀馨;潘思争;徐韫健;易建云;魏小平;李翊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