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镇江市三所二级医院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乔惠平;邵亚娟;陈一芬;吴玉莲;汪海青;贾建芬

关键词: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监测
摘要:目的对镇江市3所二级医院临床标本细菌分离和耐药性进行监测分析,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2004年从临床标本分离出1 661株细菌统计及常见细菌耐药率分析.结果1 661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细菌634株,占38.2%,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为首312株,其次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48株;两种葡萄球菌的耐药率相似,对青霉素及苯唑西林的耐药率>85%,对红霉素>75%,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30%和35%,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零;革兰阴性细菌1 027株,占61.8%,前5位依次为肠杆菌属249株、克雷伯菌属226株、埃希菌属167株、铜绿假单胞菌136株、变形菌属62株;前5位革兰阴性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半合成青霉素较明显,变形菌属的耐药率较突出.结论临床医师、实验人员、医院感染监测部门要高度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掌握细菌变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动向,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为使治疗室、换药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主要改变了以往持物镊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换药碗、镊及纱布用储槽盛装的方法,所有物品尽量布包、小包装,进行高压灭菌.临床使用不仅安全可靠,也为医院节省了支出.

    作者:于爱玉;隋爱萍;张夕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为医院内肺炎(NP),它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的潜伏期,而在入院48 h后发生的肺炎.

    作者:王臻;童朝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米巴肝脓肿误诊为肝癌1例

    目的探讨1例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例50岁男性患者,阿米巴肝脓肿误诊为肝癌的诊治过程.结果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诊为肝癌行介入治疗13个月,痰涂片检查及肝脏病变部位穿刺均找到阿米巴滋原体,经积极的抗感染和抗阿米巴治疗,患者体温趋于正常.结论对于阿米巴肝脓肿,应注意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作者:王晓陶;张中和;于日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医疗器械清洗前后效果比较

    随着消毒供应室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医院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供应室已从原来单一负责病房、门急诊及专科诊疗单位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模式,逐渐过渡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功能,实行全院所有科室的消毒灭菌物品质量控制.

    作者:李大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木糖氧化产碱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木糖氧化产碱菌的分布与耐药现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院内分离菌株经VITEK-AM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进行耐药分析;部分药敏应用K-B纸片法.结果木糖氧化产碱菌对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除外)耐药率>77%;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76%;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氨曲南耐药率为92.86%;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67%、44.44%.结论木糖氧化产碱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且呈多重耐药,该菌所致感染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卫英;高英;吴巍;董晓勤;周田美;余道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

    为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情况及药敏特点,我们对486例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了ESBLs检测,并分析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鑫;席加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混合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混合感染的疗效.方法348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疗程12 d.结果对衣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及混合感染总有效率分别达100%、95%、91%、86%.结论联合用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混合感染具有高效、安全、服用方便等优点.

    作者:吕晓萍;宋彪;许小庄;房思宁;熊峰;黄小芳;李放娟;杜小红;季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棉签抽取方法对棉签菌落数影响的探讨

    本调查提出了一种先将棉签顶出再行抽取的方法,并与实际工作中常见、较典型的随意将手指伸入棉签袋内抽取的方法作比较,检测抽取后棉签菌落数.

    作者:漆俐红;陈先蓉;姚猛;杨红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鲍氏不动杆菌对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多重耐药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鲍氏不动杆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多重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4年临床分离221株鲍氏不动杆菌,使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ICU病房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3%和26.4%,分别比非ICU病房高13.4%和12.2%(P<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于非ICU病房13.8%~36.9%(P<0.01);非呼吸道标本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呼吸道标本高15.6%~17.9%(P<0.05),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比呼吸道标本分别高18.9%和19.1%(P<0.01);非ICU病房和ICU病房多重耐药菌分别占35.8%和65.4%(P<0.01).结论我院ICU病房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病房,ICU和非ICU病房均分离出大量多重耐药株.

    作者:吴伟元;何林;吴劲松;卢月梅;李文青;程锦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平板暴露法空气采样方法的改进

    平板暴露法是当前医疗机构常用的空气采样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采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给医院感染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其监测作用更加明显.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雷爱玲;魏振;芮清龙;刘培跃;邹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基础疾病所致重症肺炎病原体构成及耐药性

    目的了解不同基础疾病发生重症肺炎病原体构成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间,采用VITEK-AMS微生物分析仪检测痰培养阳性的病原菌,纸片法(Kirby-Bauer)检测细菌的体外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结果有106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73株,结果显示:不同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病原体构成比与无明显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有明显不同,吸入性重症肺炎以肺炎克雷伯菌(20.9%)、大肠埃希菌(16.3%)常见;阻塞性重症肺炎以产碱假单胞菌常见(18.9%),铜绿假单胞菌(16.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2%)占有一定比例;COPD合并重症肺炎以肺炎克雷伯菌常见(22.6%);金黄色葡萄球菌(18.9%)、铜绿假单胞菌(17.0%)占一定比例,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以铜绿假单胞菌(25.0%)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0.0%)为主.结论有不同基础疾病所致重症肺炎与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构成比不同,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中耐药菌显著增加.

    作者:闫春连;马建新;张睢扬;王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我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分析细菌的耐药谱,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经VITEK系统鉴定出16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自动化、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在所有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为主(90.1%),其次为创口分泌物和咽拭子;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和22.2%.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痰标本的分离率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

    作者:余素飞;杨雪飞;李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调查

    目的调查和分析长期应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医院内常见的肺部感染.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6月住院期间中长期应用机械通气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普通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发生普通肺炎53例,肺结核7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卡氏肺囊虫8例;引发普通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应用通气机的时间和误吸.结论缩短用通气机时间和防止误吸是预防普通细菌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对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还要警惕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部感染.

    作者:牟小芬;张进川;夏文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不同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3种常用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的影响.方法选择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碘伏海绵擦手和碘伏刷手等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比较其即刻消毒效果和对手部皮肤的影响.结果3种外科手消毒方法都有良好的即刻消毒效果,含乙醇无水洗手液揉搓方法较碘伏消毒方法对皮肤损伤小.结论在外科手消毒时建议使用无水洗手液揉搓消毒的方法.

    作者:庞冬;郑修霞;尚少梅;路潜;黄靖雄;王宏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基层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检验科是医院高危主要的科室之一,医院感染管理开展的好坏对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感染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基层检验科在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柳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目的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研究其抗感染的潜能.方法从医院污水内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进行生物学、形态学分析.结果分离并筛选出2株相对广谱噬菌体φA392、φ1093;分析φA392形态学、生物学特征:5min内约有96%的噬菌体被吸收,吸收速度常数K为1.28×10-8ml/min;潜伏期约为20~25 min,平均裂解量为125;有一个正多面体头部及可收缩尾轴结构,且两株噬菌体裂解谱互补.结论所筛选获得的噬菌体裂解性较强、裂解谱较宽,吸收率较高,潜伏期较短,可供临床抗感染治疗新型手段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北;徐敏超;王晶;刘双又;严群;胡俊波;朱旭慧;孙自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的294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29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9%、革兰阳性菌占24.1%;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57株,占90.5%;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6株,占9.5%;耐高单位庆大霉素肠球菌属21株,占肠球菌属43.7%.结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求刚;崔颖鹏;廖康;陈冬梅;曾燕;禤建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10种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制备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10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尤以赤芍、石榴皮、五味子和黄连的提取物抗耐药菌活性高,赤芍提取物对上述4种菌的抑制活性均较高,其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80、1.95、1.95、7.80 mg/ml.结论赤芍、石榴皮、五味子和黄连提取物呈现广谱抗菌特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作者:张显忠;郭爱军;李艳玲;苗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治疗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8例HP阳性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A组(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果胶铋四联治疗组)和B组(四联加培菲康治疗组);两组抗生素疗程均为2周,奥美拉唑及果胶铋疗程为4周;抗生素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判断根除HP疗效.结果A、B组两组根除HP效果相近,根除率分别为92.19%和96.88%(P>0.05);AAD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60岁患者AAD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5).结论老年人AAD发生率高,培菲康能有效防治根除HP感染治疗中引起的AAD.

    作者:曹艳菊;张豫生;屈昌民;袁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感染暨急救医学内科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目的调查2002~2004年北京友谊医院感染暨急救医学内科病房临床分离菌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判定标准根据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3年中致病菌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对克林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监护病房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突出,其中G-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奈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P<0.05).结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并有逐年增长趋势,应不断进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钧;张淑文;王红;任爱民;张丽霞;王宝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