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琬如;许淑琴;单东良;张彩凤;孙迎芳;张莲娣;沈小娟
由于新生儿脐带断端是一个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以至全身感染.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可危及生命.我们对新生儿脐部进行了消毒前和消毒后细菌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针对HPV DNA亚型的异质性,建立HPV DNA亚型的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方法,为HPV感染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18种HPV DNA亚型(HPV6 、16、18、31、33、35、39、11、45、51、52、53、56、58、42、59、66、68)特异性探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制备成基因芯片,生物素标记引物经通用引物介导PCR(GD-PCR)扩增HPV DNA,PCR产物与基因芯片经反向点杂交检测HPV亚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6、11、16和18亚型.结果31例标本中,基因芯片的阳性检出率为74.2%,其中HPV6/18、HPV11/16、HPV33/58和HPV6/11/33多重感染各1例(3.2%);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67.7%,与前种方法相比较,漏诊率为6.5%.结论HPV分型基因芯片可1次检测HPV多种亚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
作者:黄庆;府伟灵;周玉;张雪;黄君富;陈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青霉素钠(benzyl penicillin)在家中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患者在家中可进行长期的治疗,这种家中静脉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且已为广大患者所认可.
作者:Vella-Brincat JWA;陈宜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150株临床标本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并从蛋白酶活力高、中、低的白色念珠菌中分别选2株作血管内皮细胞毒力、黏附性测定.结果15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的113株占75.3%;中等24株占16%;低的13株占8.7%;细胞毒力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细胞毒性越强,蛋白酶活力与毒力呈正相关(r=0.9946、P<0.01);细胞黏附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黏附能力越强,蛋白酶活力与黏附呈正相关(r=0.9944、P<0.01).结论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活力可直接反映其毒力,蛋白酶活力与其黏附直接相关;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具有相当的致病性,临床应重视.
作者:廖璞;程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流行和耐药特点,初步对产ESBLs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确立耐药基因的位点和种类.方法收集分离鉴定菌株,通过K-B法药敏实验初筛以确认产ESBLs菌株,并对ESBLs基因进行初步分型.结果分离到产ESBLs细菌88株,检出率为38.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3.1%、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33.3%;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约为90%~100%,加用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他唑巴坦后耐药率降为18.7%~46.8%;PCR初步分型结果表明:大多数产ESBLs细菌携带TEM型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单独携带TEM型基因的占42%,单独携带SHV型基因的占12.5%,携带两种基因的占31.8%.结论产ESBLs细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都携带TEM和(或)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绝大部分产TEM型β-内酰胺酶.
作者:张晓兵;府伟灵;廖扬;陈斌;龚雅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高效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抗体固定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普通蛋白A(SPA)法与经巯基取代SPA(自组装SPA)法固定石英晶体微阵列上抗体,并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分别检测其不同浓度抗体、抗原条件下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对其抗体包被量、反应频率漂移、非特异性反应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SPA法相比,自组装SPA具有抗体固定量大、反应速度快、频率下降明显、非特异性反应低等优点.结论自组装SPA法具有比普通SPA法包被一致性更高的优点,可以作为新一代免疫传感器的抗体固定方法.
作者:罗阳;府伟灵;张雪;张波;陈鸣;黄君富;夏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院内楼梯扶手的细菌学污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特别是基层医院)的薄弱环节,为引起广大同行重视,预防交叉感染的机会,笔者对医院内楼梯扶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在2002年8月实施了病区护理组织管理改革,营造了一个整齐、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故障和差错的发生,使无菌物品合格率和临床服务满意度均达100%.
作者:郑柏湘;戴李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142例呼吸科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萨布罗培养基培养标本,用ID真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142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高,占74.7%;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率较高,均为100%;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为1.9%,白吉利毛孢子菌为50%.结论对于加强对真菌感染的认识、及时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颖;张晓兵;王威;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一次性输液器在生产过程中,其腔内的微小颗粒(塑料屑),基本上为肉眼不可见,它们侵入人体后不能在体内代谢.因此,通过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内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威胁人类健康已逐步的显现出来:较大的微粒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促发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甚至促发肿瘤的形成,不溶性微粒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为了大限度地减少一次性输液器腔内不溶性微粒对毛细血管的阻塞,减少对患者微循环的损害,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引起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流行病学分型研究,了解其流行与耐药,以便更好地控制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分离的24株PAE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24株PAE共得RAPD 14型,分型率100%;同一病区不同患者分离出的PAE未检出相同基因型的PAE,3个不同病区间未检出相同RAPD型别的PAE;7例感染个体连续收集的PAE有5例RAPD指纹图谱完全一致,2例出现跳跃性指纹图谱,且与其他分型指纹图谱不相同.结论RAPD能满足对PA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通过分型可判断内原性、外源性或突变PAE引起的感染.
作者:廖璞;程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如何加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2003年12月份发现婴儿脓疱疮4例,为控制感染,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各级医院洗手器械的现状,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清洁洗手器械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将传统水龙头进行了改造,设计成一种新型医疗部门专用的自洁洗手器械,经试用及检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家鹏;陈鹏;陈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手术室中的消毒效果.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在手术间内有人、无人状态下(即动、静态条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结果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约125m3的空间中,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80%~85%时,无人情况下开机1 h(强风)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为90.1%,消毒处理后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62.3CFU/m3;有人情况下非感染手术过程中控制室内人员流动平均在9.3人,开机2 h(弱风)室内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167CFU/m3,较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明显.结论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明显,按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用于手术间(≤150 m3)空气的消毒,静态条件下空气菌落总数可达到卫生部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200 CFU/m3)的要求;动态条件下非感染手术控制室内人员流动约10人,术中开机持续弱风亦可保证空气菌落总数在较低水平.
作者:文珊;何振惠;陈爱娟;黄杰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18个月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i 12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在1 821份标本中,分离菌株246株,阳性率为13.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32%,革兰阳性菌占37%,念珠菌属占31%.结论对血培养中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很有必要.
作者:廖扬;张晓兵;龚雅利;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普通紫外线灯作为医院Ⅲ类空气消毒器,应用广泛,因其成本低,在基层医院更是普遍应用.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紫外线辐射强度,新灯不得<90 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不得<70μW/cm2.为了保证在有效强度内使用,必须定期进行监测.用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监测方便经济,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指示卡摆放位置和距离难以准确,而监测效果也就不正确.通过实践自己设计制作了指示卡吊牌,经过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月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以亚甲蓝(MB)为光敏剂,研究RNA包膜病毒光诱导灭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登革热病毒为指示病毒,以单波长点阵式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将指示病毒与不同浓度的MB工作液混合后,收集不同光照时间和距离的MB/病毒混合液,空班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MB<10 mg/ml时,病毒灭活效果并不理想;MB≥1.0 mg/ml时,在5min的光照时间内即可完全灭活2.5 m光照距离内的病毒,当光照距离≥3.0 m时,较高浓度的MB(2.0 mg/ml)可在较短时间内(20 min)完全杀灭病毒,而较低浓度的MB(1.0 mg/ml)则需要更长的光照时间(25 min)才可完全杀灭指示病毒.结论MB工作浓度和光源光强度、光照时间和距离是影响RNA包膜病毒光诱导灭活效果的4个关键因素,前三者与病毒灭活效果正相关,后者则负相关.
作者:黄庆;府伟灵;周来新;黄君富;陈鸣;姚春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人支原体(MH)感染状况,感染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及支原体耐药谱.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耐药谱.结果1 026例患者中检出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共816例,总感染率为79.53%;其中CT感染率15.46%,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48.83%,MH感染率11.90%;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39.83%和60.1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中青年(20~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57.60%;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有多西环素、普那霉素(原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结论解脲脲支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以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罗阳;张雪;黄君富;夏涵;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消毒液医护人员经常使用,但容易疏忽,因此在使用中测定消毒液染菌量,是评价消毒灭菌是否达标、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因此,消毒液含菌量的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子群;王玉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原因,改进工作不足环节.方法每年在同一时间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监测,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培训基地要求,制定统一表格,采取床边调查及查阅病历相结合,得出结果予以统计.结果3年现患率调查患者数>95%,2001年调查人数97%,2002年为97.8%,2003年为96.4%;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要求的90%;3年现患率结果2001年为7.4%,2002年7.0%,2003年为6.7%.结论现患率监测比连续性调查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医院感染部位调查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皮肤黏膜、泌尿道;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现患率监测结果显示3年均<50%.
作者:杨雪英;陈华;李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