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ARS流行期间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张凤云;梁艳芳

关键词:SARS, 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 隔离, 培训
摘要:我院自2003年4月26日~5月27日共收治118例患者,通过科学消毒,严格隔离,未出现一例医院感染病例(包括医护、在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说明了SARS造成的医院感染是可以控制总结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备用急救医疗器械灭菌方法的改进

    目前医院备用急救器械,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其有效期为1周,为使抢救器械保持无菌状态,每周要重复灭菌1次.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加速了器械损耗和浪费.为弥补这一缺陷,我院于1999年开始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柜对备用急救医疗器械进行灭菌,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明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加强检验科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我院检验科加强科室自身建设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充分发挥了在防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史文俊;李惠霞;刘俊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减少漏报发生,避免医院感染. 方法从2002年1月开始,每月分别对门诊、病房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监控和检查,对漏报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传染病在门诊漏报率较高,占查出漏报的86.36%,总计漏报传染病病种8种. 结论传染病漏报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全员培训,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强化管理,加大检查国度;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疫情报告专职人员的作用,采取及时而有效的监控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漏报率.

    作者:霍云艳;姚林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加坡国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见闻

    笔者曾经先后两次在新加坡国大医院护理进修和工作,对该院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管理经验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兆杰;马成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YKX/Y型医用空气消毒机除菌净化效果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YKX/Y型医用空气消毒机除菌净化效果. 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工作时的噪声强度、循环风量、紫外线强度及泄露情况以及开机后不同时间室内臭氧浓度,并进行空气模拟现场消毒实验. 结果 YKX/Y型医用空气消毒机常温下,开机30、60、120、240min,空气中均未检出臭氧,无紫外线泄露于环境中,循环风量为1 510.2 m3/h,正常工作时的大噪声为61 dB(A),在20 m3空间中,当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为65%~70%时,该机开启30 min对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杀灭率可达99.93%;在120 m3实验室内,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为60%~68%时,开机2 h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亡率可达93.13%;处理后空气中平均细菌总数为67 CFU/m3,达到卫生部环境空气Ⅱ类卫生标准(≤200 CFU/m3)的要求. 结论 YKX/Y型医用空气消毒机除菌效果比较明显,可以用于医院诊疗室和病房的常规空气消毒;在有人工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处理.

    作者:王波;刘衡川;李灶平;兰全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菌的单独和联合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研究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AmpCs)菌(同产酶菌)的抗生素单独和联合耐药性,以期指导同产酶菌的治疗. 方法采用多底物纸片法(协同法、拮抗法)、ESBLs确认试验、AmpCs检测法检测33株阴沟肠杆菌和46株不动杆菌属的ESBLs和AmpCs产酶情况,以琼脂扩散法检测同产酶菌的抗生素单独和联合耐药性. 结果在本组菌,检出同时产ESBLs+AmpCs产酶株42株,其中ESBLs+诱导型AmpCs 12株,ESBLs+高产AmpCs 30株;同时产ESBLs+诱导型AmpCs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单独敏感率均>9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66.67%,对其他4大类6种抗生素的单独敏感率均<34%;对4大类10种抗生素的10种组合联合药敏,氨曲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协同率高(75%),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拮抗率也较高(50%),其余大部分为无关;在同时产ESBLs+高产AmpCs时,有效抗菌药物仅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对其他4大类8种抗生素的单独敏感率均<20%;对4大类10种抗生素的10种组合联合药敏,除氨曲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有少量协同外,全部为无关. 结论阴沟肠杆菌和不动杆菌属的同产酶率很高;同产酶菌仅对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敏感,其对4大类10种抗生素的10种组合联合药敏,仅氨曲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部分协同,其余大部分为无关.

    作者:明德松;吴一波;谢尊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症肝炎合并毛霉菌感染致死1例

    重症肝炎继发深部真菌感染较为常见,其中由毛霉菌引起的感染比较少见.我们曾遇到1例重症肝炎患者合并毛霉菌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直接导致死亡.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业琼;高丽娜;王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来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变化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1998年以来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痰菌培养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各年份的送检率、病原菌种、菌群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结果近6年来,患者4 195例,送痰菌培养2 271例,送检率仅54.1%,但逐年增高;痰培阳养性率31.9%,分离出致病菌53种2 2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占总菌株的65.05%,前3位菌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从47.2%下降至39.8%)、铜绿假单胞菌(从12.3%上升至31.1%)、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平均16.6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并逐年大幅度上升(从1998年的23.5%上升至2003年的52.6%);近3年ESBLs检出率分别为29.5%、22.2%、13.5%,逐年有所下降. 结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诊断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诊断方法仍以咯痰培养为主要手段,但要严格质控,把好痰菌培养的4个环节:采痰、送痰、选痰、检痰;临床医师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均应首先予以痰菌培养,后根据本地区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经验性用药,然后再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这一诊治程序应予提倡.

    作者:张庆文;张益辉;王泽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放射科在SARS预防和控制中的管理

    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市发生首例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至2003年5月底,短短数月时间,SARS在我国部分城市和20余个国家及地区开始流行,在流行的国家及城市均有综合性医院暴发SARS的报告.医院内传播是SARS流行初期主要的传播方式,医护人员是主要的受感人群.

    作者:王向阳;张国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医院感染之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 方法回顾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例,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感染菌检出率:革兰阴性杆菌为54.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为19.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为26.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 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有较高耐药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率很高;真菌对唑类抗菌药呈明显耐药. 结论由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很高,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同时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余续发;彭莉芬;吴兴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 方法对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 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改良三维试验法证实同时产生AmpC酶和ESBLs;其中,9株ESBL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分别为SHV-2、SHV-12、CTX-M-3和CTX-M-14型ESBLs;对另外3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存在7.89和8.0等电点条带,并被克拉维酸抑制;12株细菌ampD和ampC基因PCR扩增均呈阳性,将6株耐药菌进行ampD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 结论 12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1种的ESBLs及高产AmpC酶.

    作者:张永利;顾怡明;张杰;俞云松;周志慧;杜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室1起牛奶污染原因调查

    2001年12月本院小儿科新生儿室牛奶监测连续多次发现被污染,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伟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研究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疗法的广泛应用,血液透析中心内发生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1],然而透析并发的感染又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占透析患者死亡的第2位,死亡率为12%~38%[3].

    作者:韦秋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内科副流感嗜血菌感染分析

    目的调查肾内科副流感嗜血菌的流行病学,预防交叉感染. 方法对肾内科<37 d出现10例陆续发生的副流感嗜血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28例医务人员进行咽拭子培养. 结果 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28例医务人员的咽拭子培养,结果均为副流感嗜血菌,示意为医院交叉感染. 结论肾内科患者大多数免疫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医务人员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方面的学习,预防交叉感染.

    作者:舒雪芹;方晔;石娜;周铁丽;陈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小儿脐炎1例

    2003年5月,我们从1例败血症患儿脐内分泌物中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现报告如下.1 病例患儿,男,35 d,因高热、哭闹不安来我院儿科就诊.体格检查,T39.8℃,P140次/min,WBC 22.6×109/L,N 0.82,L0.16,M 0.02,足月儿貌,发育一般、神志清,反应稍差,面色苍白,口、鼻周青紫,前囟平坦,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无杂音,肝脾未及,质软.脐部见有脓性分泌物,肛门及外生殖器正常,拥抱反射活跃.以小儿脐炎、败血症收留住院,给予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10 d后,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作者:范广忠;张春雷;孟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及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口腔科所有分离的细菌、真菌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60.6%,革兰阴性杆菌31.3%、真菌8.0%;在细菌感染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5.9%,革兰阴性杆菌34.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5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8%;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3.6%,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5.6%;细菌的耐药性除万古霉素无变化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 结论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虽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但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已逐渐成为重要致病菌,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应及时作细菌学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高鲁胶;朱德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3年8月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 结果被调查的90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1人,现患率7.85%,发生医院感染部位78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8.62%;呼吸道感染占首位(52.56%),其次为胃肠道感染(17.95%);日抗菌药物使用率69.94%,以一联用药(65.40%)和二联用药(31.44%)为主. 结论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章泽豹;陈文光;陶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手术科室抗生素使用的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非手术科室抗生素的使用,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减少医院感染. 方法 2002年全部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236份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236份病历中有166份使用了抗生素,其种类有18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治疗感染120例,占72.29%,预防感染46例,占27.71%;联合用药中选用≥2种抗生素者122例,占73.49%;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为主,占给药途径的79.10%. 结论全部用药基本合理,由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使我院在治疗、预防控制感染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赵萍;江景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4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菌对2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湖南省郴州市辖区内12所二级以上医院,1999年10月~2001年4月间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G-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率较高,分别为80.2%、74.7%、68.6%、68.4%、65.1%、64.1%、62.4%、61.1%;G+球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乙酰螺旋霉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诺氟沙星、头孢唑林、哌拉西林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0.4%、81.8%、80.8%、79.3%、72.1%、68.9%、66.4%、61.9%;G-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于其他大型医院;G+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低于其他大型医院;G+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性高于其他医院. 结论要加强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关注.

    作者:林杰;李洁;李晋红;徐雨佳;喻泽兰;陈亚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膀胱造瘘术永久性置管膀胱内定植菌检测

    目的对30例行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门诊定期更换导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内定植菌培养检测,为药物治疗及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在导管与集尿器衔接处用碘伏棉签局部消毒后用5 ml空针抽取拔管前、重新置管后的尿样标本各5 ml,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结果30例患者膀胱内均有不同类别的定植菌,置管后采取常规饮水及用0.9%生理盐水密闭式冲洗,采集尿液样本细菌培养检测,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细菌检出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的患者,是潜在的医院感染因素,操作得当、用药合理、防护到位可以减少或避免全身感染的发生.

    作者:蔡兰萍;唐丽君;李金梅;国希云;张雅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