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与分析

张庆文;张益辉;王泽球

关键词:肺部感染性疾病, 痰菌培养, 病原菌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来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变化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1998年以来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痰菌培养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各年份的送检率、病原菌种、菌群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结果近6年来,患者4 195例,送痰菌培养2 271例,送检率仅54.1%,但逐年增高;痰培阳养性率31.9%,分离出致病菌53种2 2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占总菌株的65.05%,前3位菌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从47.2%下降至39.8%)、铜绿假单胞菌(从12.3%上升至31.1%)、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平均16.6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并逐年大幅度上升(从1998年的23.5%上升至2003年的52.6%);近3年ESBLs检出率分别为29.5%、22.2%、13.5%,逐年有所下降. 结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诊断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诊断方法仍以咯痰培养为主要手段,但要严格质控,把好痰菌培养的4个环节:采痰、送痰、选痰、检痰;临床医师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均应首先予以痰菌培养,后根据本地区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经验性用药,然后再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这一诊治程序应予提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5例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加强对医院感染因素的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了本院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

    作者:沈连香;陈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本院1997~2002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结果 31 956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 43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49%,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26.04%)、上呼吸道(20.06%)、术后伤口(16.78%)和胸腔感染(13.65%)为主. 结论通过监控和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赵霞;许青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方法采集1999~2003年感染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致病菌并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对致病菌耐药率进行分析. 结果4年来我院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培养出86株病原菌,细菌分布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菌株中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7株;经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发现以上耐药菌株均显示了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目前,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结论外科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对耐药菌株应严密监测与控制.

    作者:姚正国;范秋莲;姚月球;陈国强;汪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 方法对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 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改良三维试验法证实同时产生AmpC酶和ESBLs;其中,9株ESBL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分别为SHV-2、SHV-12、CTX-M-3和CTX-M-14型ESBLs;对另外3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存在7.89和8.0等电点条带,并被克拉维酸抑制;12株细菌ampD和ampC基因PCR扩增均呈阳性,将6株耐药菌进行ampD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 结论 12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1种的ESBLs及高产AmpC酶.

    作者:张永利;顾怡明;张杰;俞云松;周志慧;杜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应用于临床,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临床感染的细菌也逐渐发生了变迁.

    作者:常东;蒋伟;黄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6月,住院时间>48 h的58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脑出血并发医院感染74例,感染发生率12.67%,多发生在住院<2周,下呼吸道感染多,占36.49%,其次为泌尿道占22.97%,病原学检查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侵袭性操作、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血糖、白细胞计数、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年龄、住院天数、营养状态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 结论脑出血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予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蔡敏;谢懿;历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ARS流行期间医院集中空调的管理

    集中空调的使用使医院的环境布局更加合理整洁,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但是近来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肆虐增加了人们对通过集中空调传播SARS的担忧,因此,类似SARS 的重大呼吸系统传染病期间,如何管理和使用集中空调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管理课题.

    作者:韩哲臣;李泽文;张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加坡国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见闻

    笔者曾经先后两次在新加坡国大医院护理进修和工作,对该院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管理经验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兆杰;马成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 268例次医院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3年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调查,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感染管理内涵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52 401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 结果感染2 268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33%,检出致病菌46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0.86%,革兰阳性球菌占21.67%,真菌占27.47%,2 268例次医院感染中,上、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60.96%,感染率高的科室为ICU占40.69%. 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与住院时间、年龄、环境污染、侵袭性诊疗操作、化疗、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作者:王琳;王菊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方法对1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39%.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切口感染.

    作者:李广森;吴俊霞;叶尔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淋病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分析

    目的为了解淋病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肺炎支原体(Mpn)、生殖道支原体(Mg)、穿透支原体(Mpe) 、发酵支原体(Mf)、梨形支原体(Mpi)和沙眼衣原体(Ct)合并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0例女性淋病患者宫颈分泌物和91例男性淋病患者尿道分泌物做了上述7种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 结果在女性淋病患者中,Uu、Mh、Mpn、Mpe、Mg、Mf、Mpi和Ct的检测率分别为46%、34%、18%、13%、11%、4%、0、13%,在男性淋病患者中,Uu、Mh、Mg、Mpe、Mpn、Mf、Mpi和Ct的检测率分别为48.4%、14.3%、13.2%、13.2%、8.8%、1.1%、0、5.5%. 结论在淋病患者中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严重.

    作者:俞信忠;许平;袁江英;曾艳;郑淑芳;吴满武;袁哲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空气消毒效果评价

    对1999年1月~2000年12月无菌室空气消毒使用电子灭菌器,2001年1月~2002年12月无菌室空气消毒使用多功能臭氧消毒机,两种仪器的消毒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占敏;瑞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放射科在SARS预防和控制中的管理

    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市发生首例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至2003年5月底,短短数月时间,SARS在我国部分城市和20余个国家及地区开始流行,在流行的国家及城市均有综合性医院暴发SARS的报告.医院内传播是SARS流行初期主要的传播方式,医护人员是主要的受感人群.

    作者:王向阳;张国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谱变迁分析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近年来耐药谱的变迁. 方法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双纸片增效法,对近5年来我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高,氨苄西林高达100%;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低,除1998年有1株耐药外其余均为零;耐药率上升快的是培氟沙星;氨基糖苷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产ESBLs株稳定约在20%.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日趋严重,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可用于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贾坤茹;余方友;胡龙华;衣方誉;王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解尔分思对皮肤溃疡感染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异种冻干胶原制剂解尔分思(Geifix)治疗皮肤溃疡感染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皮肤溃疡感染患者,其中13例(包括21个创面)用解尔分思治疗,10例(包括14个创面)用碘伏治疗. 结果应用解尔分思治疗13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9.5±3.0) d,每个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8.5±2.5) d;用0.5%碘伏治疗10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9.0±4.5) d,每个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7.0±3.5)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解尔分思治疗皮肤溃疡感染疗效明显优于0.5%碘伏,其用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能明显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治疗护理工作量.

    作者:庞妙玲;杨雪英;周舍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院供应室层流洁净室的消毒管理

    为了提高洁净室的空气质量,我院供应室无菌区安装了10万级垂直层流.层流属于机械除菌中的过滤除菌,通过过滤系统不断向室内送入有一定洁净度的空气,保持室内洁净并将污染空气排除,是室内控制无尘无菌理想的手段.层流净化在医院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瑜;王召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院备用急救医疗器械灭菌方法的改进

    目前医院备用急救器械,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其有效期为1周,为使抢救器械保持无菌状态,每周要重复灭菌1次.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加速了器械损耗和浪费.为弥补这一缺陷,我院于1999年开始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柜对备用急救医疗器械进行灭菌,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明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及致病菌清除率. 方法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2001年3月~2003年7月30例老年慢性脓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3~4次/d,静脉注射;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2.0 g,3~4次/d,静脉注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情况. 结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0%和80.43%,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慢性脓胸.

    作者:汪文东;何泽锋;王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2例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细菌谱与药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58份婴幼儿医院感染病例. 结果病原菌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痢疾杆菌所占比重大(37.5%、28.1%),敏感率高的前3位抗生素为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及庆大霉素. 结论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病原菌主要系肠道杆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有利于早期诊断、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史林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手术科室抗生素使用的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非手术科室抗生素的使用,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减少医院感染. 方法 2002年全部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236份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236份病历中有166份使用了抗生素,其种类有18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治疗感染120例,占72.29%,预防感染46例,占27.71%;联合用药中选用≥2种抗生素者122例,占73.49%;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为主,占给药途径的79.10%. 结论全部用药基本合理,由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使我院在治疗、预防控制感染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赵萍;江景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