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信忠;许平;袁江英;曾艳;郑淑芳;吴满武;袁哲夫
对1999年1月~2000年12月无菌室空气消毒使用电子灭菌器,2001年1月~2002年12月无菌室空气消毒使用多功能臭氧消毒机,两种仪器的消毒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占敏;瑞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方法对1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39%.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切口感染.
作者:李广森;吴俊霞;叶尔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集中空调的使用使医院的环境布局更加合理整洁,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但是近来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肆虐增加了人们对通过集中空调传播SARS的担忧,因此,类似SARS 的重大呼吸系统传染病期间,如何管理和使用集中空调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管理课题.
作者:韩哲臣;李泽文;张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肾内科副流感嗜血菌的流行病学,预防交叉感染. 方法对肾内科<37 d出现10例陆续发生的副流感嗜血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28例医务人员进行咽拭子培养. 结果 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28例医务人员的咽拭子培养,结果均为副流感嗜血菌,示意为医院交叉感染. 结论肾内科患者大多数免疫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医务人员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方面的学习,预防交叉感染.
作者:舒雪芹;方晔;石娜;周铁丽;陈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及其耐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2年11月分离出肠球菌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耐药情况. 结果我院痰标本共分离肠球菌属病、侵入性操作和长期持续使用抗生素可能是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和青霉素对粪肠球菌敏感性为83.3%和77.8%,屎肠球菌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二者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分离率为80.2%. 结论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万古霉素抗菌活性强,合理及时治疗是关键.
作者:王臻;童朝辉;王辰;张洪玉;杜小玲;王清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 方法回顾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例,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感染菌检出率:革兰阴性杆菌为54.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为19.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为26.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提示:G- 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有较高耐药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率很高;真菌对唑类抗菌药呈明显耐药. 结论由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很高,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同时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余续发;彭莉芬;吴兴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4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本组分析434例急性脑卒中医院感染率为17.51%,与全院平均感染率5.99%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伴意识障碍者感染率40.85%,远高于无意识障碍者12.95%,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81.61%医院感染发生在住院初<2周;76例医院感染均使用了抗生素;行气管插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92.00%,无气管插管者下呼吸道感染率8.07%,二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脑卒中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其中病情危重、侵入操作及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危险因素,入院初2周是医院感染的好发时段,应重点预防.
作者:陈健;高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及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口腔科所有分离的细菌、真菌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60.6%,革兰阴性杆菌31.3%、真菌8.0%;在细菌感染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5.9%,革兰阴性杆菌34.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5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8%;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3.6%,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5.6%;细菌的耐药性除万古霉素无变化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 结论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虽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但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已逐渐成为重要致病菌,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应及时作细菌学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高鲁胶;朱德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来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变化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1998年以来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痰菌培养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各年份的送检率、病原菌种、菌群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结果近6年来,患者4 195例,送痰菌培养2 271例,送检率仅54.1%,但逐年增高;痰培阳养性率31.9%,分离出致病菌53种2 2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占总菌株的65.05%,前3位菌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从47.2%下降至39.8%)、铜绿假单胞菌(从12.3%上升至31.1%)、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平均16.6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并逐年大幅度上升(从1998年的23.5%上升至2003年的52.6%);近3年ESBLs检出率分别为29.5%、22.2%、13.5%,逐年有所下降. 结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诊断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诊断方法仍以咯痰培养为主要手段,但要严格质控,把好痰菌培养的4个环节:采痰、送痰、选痰、检痰;临床医师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均应首先予以痰菌培养,后根据本地区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经验性用药,然后再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这一诊治程序应予提倡.
作者:张庆文;张益辉;王泽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非手术科室抗生素的使用,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减少医院感染. 方法 2002年全部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236份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236份病历中有166份使用了抗生素,其种类有18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治疗感染120例,占72.29%,预防感染46例,占27.71%;联合用药中选用≥2种抗生素者122例,占73.49%;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为主,占给药途径的79.10%. 结论全部用药基本合理,由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使我院在治疗、预防控制感染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赵萍;江景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3年5月,我们从1例败血症患儿脐内分泌物中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现报告如下.1 病例患儿,男,35 d,因高热、哭闹不安来我院儿科就诊.体格检查,T39.8℃,P140次/min,WBC 22.6×109/L,N 0.82,L0.16,M 0.02,足月儿貌,发育一般、神志清,反应稍差,面色苍白,口、鼻周青紫,前囟平坦,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无杂音,肝脾未及,质软.脐部见有脓性分泌物,肛门及外生殖器正常,拥抱反射活跃.以小儿脐炎、败血症收留住院,给予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10 d后,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作者:范广忠;张春雷;孟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YKX/Y型医用空气消毒机除菌净化效果. 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工作时的噪声强度、循环风量、紫外线强度及泄露情况以及开机后不同时间室内臭氧浓度,并进行空气模拟现场消毒实验. 结果 YKX/Y型医用空气消毒机常温下,开机30、60、120、240min,空气中均未检出臭氧,无紫外线泄露于环境中,循环风量为1 510.2 m3/h,正常工作时的大噪声为61 dB(A),在20 m3空间中,当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为65%~70%时,该机开启30 min对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杀灭率可达99.93%;在120 m3实验室内,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为60%~68%时,开机2 h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亡率可达93.13%;处理后空气中平均细菌总数为67 CFU/m3,达到卫生部环境空气Ⅱ类卫生标准(≤200 CFU/m3)的要求. 结论 YKX/Y型医用空气消毒机除菌效果比较明显,可以用于医院诊疗室和病房的常规空气消毒;在有人工作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处理.
作者:王波;刘衡川;李灶平;兰全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医院检验科直接与SARS患者的血液和尿、便、痰等送检标本接触,存在较大的传染性.为避免标本成为另一个传染源,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十分重要.检验人员要注意做到:
作者:苗晋华;王春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加强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减少漏报发生,避免医院感染. 方法从2002年1月开始,每月分别对门诊、病房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监控和检查,对漏报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传染病在门诊漏报率较高,占查出漏报的86.36%,总计漏报传染病病种8种. 结论传染病漏报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全员培训,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强化管理,加大检查国度;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疫情报告专职人员的作用,采取及时而有效的监控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漏报率.
作者:霍云艳;姚林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应用于临床,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临床感染的细菌也逐渐发生了变迁.
作者:常东;蒋伟;黄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复数菌感染病例的易感因素及感染病原菌. 方法回顾性调查3年来综合ICU患者复数菌感染的诱发因素及相关病原菌. 结果 844例医院感染病例中,278例为复数菌感染(32.94%);患者多为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加之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反复使用,侵袭性操作等因素均导致复数菌感染增多. 结论复数菌感染病情危重难以控制,治愈率低,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针对性合理用药;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以降低复数菌的感染率.
作者:许敏;刘敏;史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重症肝炎继发深部真菌感染较为常见,其中由毛霉菌引起的感染比较少见.我们曾遇到1例重症肝炎患者合并毛霉菌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直接导致死亡.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业琼;高丽娜;王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高原部队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促进高原部队消毒灭菌工作不断发展,为官兵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灭菌物品. 方法采用化学监测(包外指示胶带、包内指示卡)、生物监测(指示剂和细菌培养)、工艺监测的方法,设定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温度时间灭菌效果观察. 结果海拔高度不同,灭菌温度、时间不同,消毒灭菌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化学指示胶带和指示卡显示,在海拔高度>3 200 m、灭菌温度<127℃、时间20 min时,化学反应变色无一例达到标准黑色;生物监测有细菌生长. 结论高原地区压力蒸汽灭菌时,其温度、时间以及操作程序都可能是影响高原地区消毒灭菌质量的因素.
作者:王素珍;王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AmpCs)菌(同产酶菌)的抗生素单独和联合耐药性,以期指导同产酶菌的治疗. 方法采用多底物纸片法(协同法、拮抗法)、ESBLs确认试验、AmpCs检测法检测33株阴沟肠杆菌和46株不动杆菌属的ESBLs和AmpCs产酶情况,以琼脂扩散法检测同产酶菌的抗生素单独和联合耐药性. 结果在本组菌,检出同时产ESBLs+AmpCs产酶株42株,其中ESBLs+诱导型AmpCs 12株,ESBLs+高产AmpCs 30株;同时产ESBLs+诱导型AmpCs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单独敏感率均>9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66.67%,对其他4大类6种抗生素的单独敏感率均<34%;对4大类10种抗生素的10种组合联合药敏,氨曲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协同率高(75%),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拮抗率也较高(50%),其余大部分为无关;在同时产ESBLs+高产AmpCs时,有效抗菌药物仅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对其他4大类8种抗生素的单独敏感率均<20%;对4大类10种抗生素的10种组合联合药敏,除氨曲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有少量协同外,全部为无关. 结论阴沟肠杆菌和不动杆菌属的同产酶率很高;同产酶菌仅对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敏感,其对4大类10种抗生素的10种组合联合药敏,仅氨曲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部分协同,其余大部分为无关.
作者:明德松;吴一波;谢尊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30例行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门诊定期更换导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内定植菌培养检测,为药物治疗及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在导管与集尿器衔接处用碘伏棉签局部消毒后用5 ml空针抽取拔管前、重新置管后的尿样标本各5 ml,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结果30例患者膀胱内均有不同类别的定植菌,置管后采取常规饮水及用0.9%生理盐水密闭式冲洗,采集尿液样本细菌培养检测,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细菌检出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永久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的患者,是潜在的医院感染因素,操作得当、用药合理、防护到位可以减少或避免全身感染的发生.
作者:蔡兰萍;唐丽君;李金梅;国希云;张雅雯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