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娟;张钢琴;陈守云
目的探讨用鲎试剂检查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方法.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试验.结果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浓度为7.5 mg/ml时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中的内毒素.
作者:王晓蕾;吕晓川;白林;高翠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及医院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1999~2003年9月共153例肺部感染患者回顾性调查,比较社区和医院肺部感染痰培养189株致病菌和细菌的变化,以及2001年9月~2003年9月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1999年8月~2001年8月社区肺部感染G+菌占49.2%,G-菌占50.8%,发生明显变化;医院肺部感染主要还是G-菌;但近2年白色念珠菌感染较1999年8年~2001年8月的15%上升27.5%;药敏体外试验G+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阿米卡星高敏;G-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敏;经临床观察氟康唑对念珠菌感染有较好疗效.结论了解本院所处社区及医院内致病菌变迁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运小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为了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我们对13例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分析.
作者:高玉娟;张钢琴;陈守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所致院外感染的临床状况和该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菌株来自临床分离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检查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进行临床状况调查,属院外感染者进入本研究,对敏感率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有148例患者入选,感染部位以泌尿生殖系统为多,平均住院时间为21 d,明显长于同期其他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7 d);敏感率高的药物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全部菌株对该药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发现;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接近70%;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之间的敏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他各药物间敏感率差异显著(P<0.01);患者临床首次使用的抗菌药物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结论院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明显耐药,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等敏感,临床首次选用的抗菌药物并非敏感率高的品种.
作者:裴保香;罗燕萍;黄晓舞;周筱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为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笔者对消毒液容器(盛装碘酒、乙醇容器)的清洗、消毒工作实行创新管理,得到了临床的好评和肯定,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晓芳;徐芳;张桂华;赵玉兰;李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可危及婴儿生命.我科应用新技术进行两次断脐,成功控制严重感染的发生,5年来共450例新生儿,无1例发生脐部感染,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平;姜卉;陈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作者:王忠堂;盛志勇;蔡宝仁;肖光夏;王甲汉;彭毅志;罗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诊断活动性CMV感染,CMV肺炎患者给予静滴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钠治疗,严重者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结果 56例(3.1%)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CMV肺炎,均有发热、干咳、X线胸片示间质性肺炎,31例(55.3%)出现低氧血症,27例需呼吸机辅助呼吸;17例严重CMV肺炎患者需停用免疫抑制剂;56例患者存活率为69.6%.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病死率高,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是治疗CMV肺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许元文;梁艳冰;谢灿茂;朱兰英;吴培根;沈清瑞;李幼姬;余学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对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2001年及2002年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肠杆菌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杆菌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排第3位;本菌感染构成比在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血液透析及消化内科病房较高;在>70岁年龄组较高;肠杆菌在物体表面和痰液标本中构成比高于其他标本.结论肠杆菌分布特点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呈正相关,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和消毒,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控制效果.
作者:熊辛;茆尤尤;经晓杰;刘红艳;魏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纸片扩散法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了解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收集从2002年11月~2003年10月临床分离标本727株,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6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耐药性,同时用NCCLS 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6株菌株对氟康唑的药敏状况.结果 727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多占63%,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分别占23%和5.9%,在458株白色念珠菌中,尚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5.2%和30%;6种抗真菌药物中克霉唑的耐药率高;用两种方法检测氟康唑的药敏完全符合率是90.8%.结论氟康唑对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仍然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Rosco纸片法可作为真菌药敏的常规方法推行使用.
作者:余素飞;周璇;张嵘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探讨一种经济、实用且又安全高效的空气消毒方法,我们用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两种空气消毒方法,进行菌落数监测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月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年间,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部分K-B法药敏纸片用Oxoid公司产品.结果 2 044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8.5%、鲍氏不动杆菌占2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7.0%、黄杆菌属占4.5%、荧光假单胞菌占1.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1%、木糖氧化产碱菌0.8%;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多,痰液1 359株(66.5%)、咽拭子152株(7.4%);其次为尿液241株(11.8%);伤口103株(5.0%);耳拭子53株(2.6%);胆汁41株(2.0%);血液36株(1.8%);其他59株(2.9%);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董晓勤;周田美;施新颜;吴盛海;范建中;汪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医院消毒灭菌的敏感指标,是医院感染监控的前哨站.切口感染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绝大多数归因于生物性(如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笔者提出非生物性(物理及技术)因素引发的切口感染,临床上常易被忽略.
作者:丁国英;王婕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用药.方法调查2002年3月我院内科病区相继发生的伴有ESBLs细菌感染的死亡病例,分析我院2001年3月~2002年8月产ESBLs菌的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 3例死亡病例检出的产ESBLs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2001年3月~2002年8月所检出的产ESBLs菌共有4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0株占50%,大肠埃希菌9株占22.5%,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各4株分别占10%;药敏试验显示产ESBLs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100%.结论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非常严重,易侵袭老年患者,应早期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对该种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要防治并重;加强病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叶双岚;黄红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衣原体、支原体两种非典型病原体的表达.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29例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两种非典型病原体急性感染指标:衣原体抗体IgM、支原体抗体IgM及冷凝集实验,并常规细菌学检查,与同期住院的普通性下呼吸道感染(普通组)40例,门诊及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难治感染组衣原体急性感染率68.9%,支原体急性感染率难治组34.5%,显著高于普通组和上感组;衣原体混合支原体、衣原体混合其他致病菌感染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上感组.结论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且易与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衣原体、支原体的慢性感染可能是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孔令敏;叶秀香;杨琳红;高震;李慧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从SARS流行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管理对策.方法纵观医院管理的现状,查找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结果医院感染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领导对工作不重视,法律意识淡漠,医护人员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缺乏,不能合理使用消毒剂,消毒灭菌的方法不当,医院建筑有缺陷和就医流程不合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是医院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需加强管理.
作者:韩哲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至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消毒灭菌物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灭菌包的质量控制,3M包外指示胶带作为灭菌包包外化学监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3M包外指示胶带具有粘性好、贴得牢的特点,国外主要用于一次性和布包裹材料,不用于金属包裹材料的粘贴,但国内仍常用于金属包裹.而灭菌后要去除金属包裹上的残胶干十分困难,给供应室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
作者:曾凡明;黄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从住院患者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MRSA的检测及分析,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MRSA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高原地区从烧伤创面每年检出的MRSA的菌数及检出率比较有逐年下降趋势,与平原地区比较MRSA的检出率明显偏低.结论高原气候对MRSA的检出有一定影响,正确处理烧伤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医院感染是防治MRSA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晁生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B-D试验全称布维-狄克试验(Bowie-Dick test),目的是检测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中空气的排除效果,灭菌器在每日使用前均需做B-D试验,以检验灭菌器的功能.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应尽量防范技术差错,以免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
作者:张秀月;董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伦拿连灭菌剂复用透析器的灭菌效果.方法使用0.5%过氧乙酸(A组)、2%甲醛(B组)和3.5%伦拿连(C组)复用透析器,观察3组热原反应和透析器破膜发生率.结果随机抽取3组血路管、透析器进行细菌学监测,无细菌生长;C组、B组和A组热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2%、2.54%和1.82%,提示3组间热原反应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82.5,P<0.05);透析器破膜发生率分别为0.053%、0.46%和2.92%(χ2=107.1,P<0.05),提示3组间透析器破膜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选用伦拿连灭菌剂对透析器进行复用灭菌,热原反应及透析器破膜发生率明显低于过氧乙酸和甲醛.
作者:丁小容;游励红;梁桂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