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梅;李荡;金淑杰
1 医院感染控制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治疗护理产妇婴儿,护士、助产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产妇和陪护来讲,护士、助产士既是指导者,又是实施者,他们的宣教、指导及行为时刻渗透在每一个产妇及陪护的感性认识中,将医院感染控制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贯穿于产妇住院的全过程,使产妇及家属陪护容易接受,又使其了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意义,便于加强病区的管理.
作者:刘爱知;王东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全面提高医院管理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我们本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了强化管理,效果很好,基本杜绝了因一次性用品而引起的院内及院外感染.1 院领导重视,特别是医院感染办公室的同志已将管理一次性用品纳入议事日程.科领导班子统一认识齐抓共管,护士长直接督促,并负责检查落实情况,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奖惩,反复强化学习制度和有关措施规定,使人人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行动上有落实.
作者:王成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研究自制导尿包内石蜡油棉球的灭菌方法及较好的效果,减少临床因留置导尿引起的逆行性尿路感染,现分别采用干热、预真空、下排气灭菌进行比较以观察各方法的灭菌效果.
作者:宋瑾;张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醋酸氯己定类洗手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和毒性.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对诗洁手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实验室和现场应用效果、毒性进行检测评价.结果经检测,诗洁手消毒液含0.9746%醋酸氯己定,原液pH值7.09,含醋酸氯己定5 000 mg/L样液作用2 min,对布载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到99.90%以上,原液作用2 min对布载体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达到99.93%,5 min杀灭率达到100%;30人次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含醋酸氯己定5 000 mg/L样液作用1 min对手上自然菌灭除率达到99.57%,消毒后残留菌落数符合GB15982规定的Ⅰ类环境医护人员手消毒要求;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属实际无毒类,对皮肤无刺激,无蓄积毒性和致突变性. 结论诗洁手消毒液可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活动中的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消毒.
作者:胡国庆;林军明;潘协商;魏兰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预防和控制口腔科的操作引起的交叉感染.方法采用清洗消毒设备,达到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结果清洗消毒机和灭菌器的采用是预防和减少交叉感染必要的措施.结论采用一人一机一用一灭菌,在预防和减少口腔科操作的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作者:周惠平;魏克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无菌物品兑换容器等环节污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全院无菌物品兑换容器等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测,共抽查120份样本.结果消毒前细菌含量≥100 CFU/cm2者占调查总样本数的31.67%,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其他菌14株.消毒后各部位细菌含量均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结论无菌物品兑换容器的污染易造成其他环节的污染,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作者:马荣华;李昆;张凤荣;宗呈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从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连续3次分离出纯培养的蜡样芽胞杆菌,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332例医院MRSA感染病例分析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医院MRSA感染332例中老年人198例(59.64%),气管切开152例(45.79%),使用呼吸机者215例(64.41%),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285例(85.81%).结论改善机体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减少医院MRSA感染的发生,万古霉素对该感染治疗有效.
作者:李有信;冯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院优质服务,必须要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而洗衣房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的具体实施者.为了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必须努力做好洗衣房工作人员培训与教育,加强洗衣房管理,保证所洗涤物品的整洁合格.目前,我院采用内部设置洗衣房,将全部衣被由洗衣房工作人员清洗,虽然设备完整,人员相对稳定,但洗衣房管理千万不能被忽视,医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的就是各种物品的整洁度.衣被的整洁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因此本人就洗衣房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作一下分析、探讨,以重视洗衣房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这项工作,提高医院优质服务满意率.
作者:王梅素;施杏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增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查医护人员关于卫生保健、防护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236名医护人员中做过上岗前体检40.3%,做过定期体检25%;每个工作日洗手次数<30次89%,>30次11%;皮肤被利器刺伤过86.9%;掌握常用消毒剂作用40.2%,正确掌握戊二醛灭菌时间5.9%;因物品供应不上较少应用防护措施57.1%;认为必要参加防护知识培训95.3%;感染过常见医院感染性疾病有49.6%.结论要加强卫生保健、卫生洗手、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学习宣教、预防感染.
作者:张小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的3种血液培养方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 3种不同浓度的4种细菌各70株,接种到3种不同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对其阳性检出时间、阳性检出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估. 结果 mini VITAL系统对所测试的3种不同浓度的细菌(苛养菌除外)阳性检出时间3.5~28.6 h;对浓度为100 CFU/ml的苛养菌A群链球菌,mini VITAL 48 h阳性检出率可达100%,双相血培养瓶阳性检出率为17.1%,自制血培养瓶的阳性检出率为0%. 结论 mini VI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可缩短培养时间,结果快速准确;双相血培养瓶对苛养菌和低浓度的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自制血培养瓶.
作者:朱冰;胡勇;郭志兵;熊杰;陈威巍;钱江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9年10月以来,我院供应室浸泡清洗金属器械将以往用的1∶3金星消毒液改为三效灭活剂浸泡清洗,其结果表明三效灭活剂浸泡效果较金星消毒液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玲;宋黎明;王桂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探讨综合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我们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儿科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
作者:高琦;李桂臻;高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产ESBLs菌株的药敏情况. 方法收集2000年10月~2001年10月从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240株,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 结果 24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78株,检出率为32.5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28.57%,大肠埃希菌为34.62%;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外,产ESBLs菌对其他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P<0.01);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的耐药率低. 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严重;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严重,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美唑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赖国祥;林庆安;黄梁浒;马洪玉;柳德灵;岳素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老年病房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方法分析近3年内老年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痰培养分离鉴定PA,采用K-B纸片法按NCCLS制定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排定临床常见因素构成比. 结果免疫功能低下,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经鼻留置胃管、长期应用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的应用等是住院老年患者反复PA感染的主要因素. 结论控制PA感染的预防对策重要的是减少PA侵袭机会,提高宿主防御机能,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抗生素,以减少PA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李曙平;杜伟华;靳桂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2000年在加强了岗前培训同时进行了培训前的问卷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世娟;康丽艳;朱秀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眼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有效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 方法根据患者就诊程序,制定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消毒隔离和卫生宣教. 结果眼科门诊未发生医院感染. 结论合理管理门诊患者流动,加强消毒隔离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张淑英;许岩;张云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艾滋病(AIDS)几乎已经波及到了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在发达国家,艾滋病发病率已趋恒定或有下降趋势[1];但是,在不发达国家,艾滋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在非洲,现有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2 500万人(截止于2000年7月),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将在8年内离开人世.在津巴布韦,每4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个人感染了HIV,HIV造成的孤儿数在近3年之内增加了2倍,已达90万人;到2010年,人均寿命将为30岁,胎儿死亡率将达11.6%,产前诊断HIV感染的比率将达47%,AIDS在人群中传播造成食品生产下降50%,治疗AIDS所花经费将占国家健康预算的60%[2].
作者:武英;张恩华;周蕾蕾;岳月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寻找理想的手指消毒方法,院感科于2001年6月~2002年6月对100人次护士手的细菌谱及消毒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喻红波;邓温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2年2月,我们从1例骨髓移植术后患者腿部脓肿引流液标本中分离到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新;谢国强;盛裕芬;赵琪;李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