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病区连续3年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毛远桂;胡荣珍;余於荣;辛国华;曾元临;张红艳;肖长辉

关键词:医院感染, 感染率
摘要:目的研究烧伤病区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控制. 方法选择我院烧伤科2000~2002年连续3年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2 253份,对该时段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的调查、总结和分析. 结果 2000~2002年连续3年烧伤病区医院感染率为10.21%,例次感染率为10.58%,漏报率为18.07%. 结论烧伤患者因为皮肤屏障破坏、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医院感染率高,特别需要加强控制,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38例VAP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及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老年VAP患者占84.9%;VAP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6.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分离率为35.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45.8%;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提倡严密动态监测VAP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

    作者:汪春明;余建华;田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的适底物探讨

    目的了解本地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测定情况,给基层实验室提供一个经济、准确的ESBLs检测方案,以防止产ESBLs细菌的区域性流行. 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100-S9文件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的初筛和确认试验. 结果初筛试验各底物检出率不同,头孢他啶低(76.3%),头孢噻肟和氨曲南高(97.4%),确认试验的头孢噻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组(P<0.05). 结论基层实验室在进行ESBLs的检测时,初筛试验可只选择头孢噻肟、氨曲南两种药物,确认试验可选择头孢噻肟组进行检测.

    作者:李轶;周绪华;周在咸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管理对保洁工作实施监管的探讨

    目的提高保洁工作质量,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方法深入病房,了解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认知水平;协助保洁公司建立健全保洁工作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对保洁工作质量进行督导和监管. 结果对保洁工作实施了规范化的管理,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了一个洁净、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为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结论加强对保洁员医院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并对保洁工作质量进行督导和监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范秋萍;张会芹;李俊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与副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及其副作用. 方法 2000年1月~2001年9月对手术间空气消毒效果实施的监控,并对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的消毒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两种消毒方法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空气消毒机后与设备故障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明确的相关性. 结论单纯紫外线消毒方法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消毒标准,加用空气消毒机后,未能增强消毒效果;空气消毒机所采用的臭氧消毒方法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危害.

    作者:李吉顺;赵嘉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内、外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天津市临床分析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方法搜集天津市8所大型综合医院2001年8月~2002年3月临床分析的421株大肠埃希菌和41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同时判断菌株来源是否为医院感染的患者. 结果医院感染株对绝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都高于社区感染的菌株,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株ESBLs产生比例也高于社区感染株,其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上述两菌仍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医院内、外分别为71.9%和61.1%,对肺炎克雷伯分别为32.2%和21.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医院内、外分别为60.3%和48.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院感染分离株耐药率高于医院外分离株,应引起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注意,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可能与环境因素相关.

    作者:魏殿军;宋诗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35例肝移植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分析

    目的调查肝移植受体在重症监护室(ICU)期间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找出降低肺部感染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移植受体下呼吸道分离出的277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结果革兰阴性(G-)菌占66.79%,革兰阳性(G+)菌占21.66%,真菌占11.55%,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合理、适当选用抗生素以及统一、整体管理对降低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王勇强;刘懿禾;孙丽莹;王东浩;王峪;曹书华;沈中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多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状况及预防对策. 方法对5所市级医院同期住院患者有或无相关因素的患者,引起医院感染的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2岁和>60岁组与2~60岁组比较,泌尿道插管组与未插管组、使用呼吸机组与未使用呼吸机组、行气管切开组与未行气管切开组、用激素组与未用激素组对比,前者均与医院感染增高密切相关,而动静脉插管组与未插管组、放化疗组与未进行放化疗组及患者性别与医院感染均无相关性. 结论年龄、导尿、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大剂量激素均与医院感染增高密切相关,而动静脉插管、放化疗及患者性别与医院感染无相关性,有的感染可能与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有关.

    作者:陈峪;全月英;陈小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我院医院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别和药敏实验. 结果由细菌分布结果显示:共分离病原菌1 994株,革兰阳性菌652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其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51.5%和77.7%;革兰阴性菌1 325株,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多见;30.7%的大肠埃希菌、58.1%的肺炎克雷伯菌和52.1%的阴沟肠杆菌证实产ESBLs;在监测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发现26株耐万古霉素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喹诺酮类药物. 结论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较严重,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戴湘春;袁汉尧;林湛;柯水源;吴显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烧伤病区连续3年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烧伤病区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控制. 方法选择我院烧伤科2000~2002年连续3年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2 253份,对该时段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的调查、总结和分析. 结果 2000~2002年连续3年烧伤病区医院感染率为10.21%,例次感染率为10.58%,漏报率为18.07%. 结论烧伤患者因为皮肤屏障破坏、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医院感染率高,特别需要加强控制,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毛远桂;胡荣珍;余於荣;辛国华;曾元临;张红艳;肖长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备皮中预防交叉感染的经验

    备皮是外科手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操作.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将医用滑石粉抹毛发处,用一次性剃须刀剃去毛发.传统的方法通常没有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常造成交叉感染.我们将滑石粉装入废弃的婴儿爽身粉瓶内,使滑石粉喷撒于备皮区,经半年的临床使用,在备皮过程中防止交叉感染效果极好.

    作者:冯小青;孔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小鼠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疫苗引起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目的研究小鼠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S抗原疫苗(S-HBsAg)后引起的特异性、MHC-Ⅰ限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反应. 方法分别给BALB/c(H-2d)小鼠腹腔内接种0~6 μg S-HBsAg,2周后加强1次,4周后分离小鼠脾淋巴T细胞,体外用小鼠Ld限制的、S-HBsAg特异性CTL表位多肽S28-39-刺激;用特异性多肽S28-39-、51Cr标记的P815细胞作为靶细胞;4 h51Cr释放实验检测CTL反应. 结果 0、0.65、1.25、2.5、5 μg组小鼠,CTL特异性释放率分别为31.21%±9.23%、42.36%±19.32%、91.21%±22.97%、69.25%±24.13%、51.49%±21.661%;只接受1次免疫接种的小鼠,其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特异性释放率分别为27.34%±14.25%、32.27%±15.35%、56.28%±24.35%、44.34%±18.65%、40.76%±56%. 结论 BALB/c(H-2d)小鼠腹腔内接种S-HBsAg引起特异性CTL反应,加强免疫能够提高CTL反应.

    作者:施理;张宜俊;易学瑞;刘树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综合性医院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空调应用的探讨

    目的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综合性医院空调设施的管理. 方法加强强制性通风,新风、排风系统连续运行,并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强排水系统管理. 结果加强病区、房屋设施、设备管理,可有效地保障医疗区内空气清洁、温度适宜. 结论综合性医院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加强空调通风、排水系统管理,可安全、正常使用空调.

    作者:王树峰;孙福礼;黄健;金霞;邢玉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监护病房(RICU)和普通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流行情况、耐药性,并探讨ESBLs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共114例,ESBLs的检测用纸片扩散表型试验确证.结果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为40.0%,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为21.6%,总检出率为28.1%,R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58.6%,明显高于呼吸普通病房17.6%(P<0.001);上述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62.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59.3%.结论除亚胺培南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可作为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药物,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侵入性操作、减少激素或制酸剂的应用可能减少ESBLs菌株的出现,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童朝辉;王臻;王辰;张洪玉;杜小玲;王清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监测47例非肺部感染患者中行气管切开术后初4 d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呼吸道感染菌群的特点及其耐药性及与机械通气的关系. 结果术后4 d内,47例患者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17例,占36%;17例患者气道分泌物培养获得致病菌24株,均为多重耐药菌;4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比较:医院感染组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史者、手术时低蛋白血症者及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比例高于无医院感染组. 结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COPD史、手术时低蛋白血症等有一定关系;术前抗生素的高使用状况可能与致病菌的高度耐药有关.

    作者:王沁;朱惠莉;喻红之;朱文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消毒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1961年英国的Jevons报道了第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以后世界各地报告的MRSA菌株不断增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临床分离的MRSA,一般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0%~50%,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某些综合性大医院上升>80%[1].日本Kumaoto大学医院报告,1989年MRSA医院感染率达到3.5%.MRSA感染治疗困难,而且常常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和传播,对消毒剂的抗性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2].它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病死率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

    作者:张兴华;孟庆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临床实习人员普遍预防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人员普遍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方法对临床实习人员进行普遍预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实习人员对普遍预防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平均知晓率为67.4%,实习医生与实习护士普遍预防知识知晓率差别无显著性,全体实习人员愿意接受普遍预防知识并在医疗活动中注意普遍预防的运用.结论实习人员普遍预防知识仍存在模糊认识,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实习人员普遍预防知识岗前教育,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作者:徐明;何长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吸痰器致两例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性肺炎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我院在2002年2~3月前后入住ICU的2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插管吸痰的患者,因吸痰器消毒不彻底致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

    作者:王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调查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1999~2001年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65珠致病菌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56.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6.9%)、白色念珠菌(13.8%). 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必须实施有效的消毒措施,要特别重视重点环节监控,重点监测检查,设医院感染控制负责人,加强业务学习.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凡士林纱布高压灭菌保存期限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压灭菌凡士林纱布的存放时间、环境与细菌污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经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凡士林纱布随机分成2份,分别存放于正常环境和潮湿环境的无菌物品柜内,进行实验检测,调查存放时间、温度与贮存期的关系. 结果在正常环境的凡士林纱布存放1~16 d细菌培养为阴性,第17天开始有细菌污染;在潮湿环境中存放1~7 d细菌培养为阴性,第8天开始有菌生长. 结论凡士林纱布的保存期限与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灭菌后凡士林纱布的干燥等有关.

    作者:董薪;刘春艳;乔军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 方法对近4年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43例作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率>30%,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长期住院、晚期肿瘤患者、老年人、白细胞下降、化疗、各种介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对白细胞减少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莹;方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