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平;魏雪芬;赵先颖;苏菲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ICU中68例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 结果全部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全部有严重基础疾患史,83.1%患者免疫功能受损,78.6%患者曾经或正接受气管插管操作;药敏结果显示SMA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大多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对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为77.2%、64.7%和60.7%. 结论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SM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SMA体外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治疗SMA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作者:殷少军;何礼贤;胡必杰;瞿介明;倪才妹;周春妹;贾曼琳;周昭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消毒质量,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于2003年6月对本院一些重点科室消毒前后空气及清洁消毒后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进行了微生学监测,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菊英;李龙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谱. 方法应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598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型别鉴定及10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 结果 598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233例(39.0%),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39.1%和38.8%;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159例(68.2%),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Mh)感染(14例,6.0%)及Uu-Mh混合感染(60例,25.8%)(P<0.01);药敏试验显示95.7%支原体患者有不同程度耐药;支原体型别不同、患者性别不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谱均不相同. 结论加强支原体的药敏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松贵;金玲玲;李小永;周舫;李午;林跃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预防为核心,更有效、更经济的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危害. 方法将三级预防策略应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 结果一级预防是医院全人群根本预防,突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环境改善、各项制度及操作强制性督导等措施来实施;二级预防是重点科室的防治,消除易感人群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发展、降低病死率、防止医院暴发流行;三级预防强调预防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增强医院人群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和热情,积极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实践中. 结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应充分发挥三级管理组织作用,做到全员参与、综合预防、全程监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靳桂明;刘幼英;张瞿璐;陈大军;王琼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了使血透室管理实施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根据我院印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血透室保洁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到班、落实到人,每日检查及查漏补缺,纠正不足.
作者:刘学宁;刘立森;齐莫寒;施宏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部队基层医疗单位消毒灭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及现场抽查方式,对34所基层医疗单位的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等进行调查和评价. 结果部队基层单位对医疗用品采用有效消毒灭菌方法占62.72%,不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占24.42%,未消毒处理物品占12.86%. 结论基层医疗单位应落实消毒灭菌制度,更新知识,加强监测.
作者:张瞿璐;靳桂明;董玉梅;李自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我市各级医院医疗用水细菌污染状况开展监测. 方法对临床一线待用各类医疗用水进行现场采样,倾注培养,计数细菌菌落总数与污染程度分类. 结果 1999~2002年的监测显示,细菌超标的医院平均为39.3%,超标样品平均达55.4%. 结论医疗用水细菌污染严重,应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制定医疗用水制备规范与卫生标准.
作者:葛朝珍;倪晓平;孙建荣;蒋辉权;查捷;顾水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疗效,抗菌谱及不良反应. 方法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20例、尿路感染6例、肠道感染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300~600mg/d,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变化、细菌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6.6%,细菌清除率为88.9%,不良反应较少,且能耐受. 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疗效佳,使用安全.
作者:龚瑾;朱惠莉;符礼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调查我院2000、2001年,1 739例次纤支镜术后发生5例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作者:石娜;徐卫;舒雪芹;廖洪菊;徐莉珠;陈永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臭氧消毒器对烧伤病区床单位被褥和枕芯内部的消毒效果. 方法对烧伤病区20个床单位的被子、褥子和枕芯,于臭氧消毒器消毒前后分别采样,使用不同培养基分别进行细菌定量和菌种鉴定. 结果烧伤病区床单位污染严重,以被褥更为明显,病原菌检出率为77.5%,臭氧消毒处理后床单位菌量明显下降,菌种明显减少. 结论床单位臭氧消毒器除对物品表面具有消毒作用外,对病床被褥的棉絮及枕芯内部也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作者:王淑君;柴家科;耿莉华;常东;么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医院内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这类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令人瞩目的是它们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酶烯酶,它们可以不同程度地水解超广谱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以下综述文献已经发表的β-内酰胺酶,包括:SHV型,TEM型,OXA型,CTX-M型,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酶烯酶的种类,发现地,发现或报道的时间及等电点[1].
作者:徐英春;赵锐;陈民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属红球菌属(旧属棒杆菌属),为革兰阳性无动力菌,是人类较少见的机会致病菌.2002年3月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从1例新生儿血中分离出该菌,报告如下.
作者:董玉梅;靳桂明;张瞿璐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地的常见和多发病,因此有必要对其医院感染进行分析.
作者:任崇松;毛晓清;唐春莲;杨超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医院中心医用吸引设备终端吸引器瓶盖内侧细菌污染情况,并检测与污染密切相关的细菌类型. 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对全院病区抢救室及手术室的中心吸引器瓶盖内侧采集样本培养并分离鉴定. 结果检测的65份标本中细菌污染率为64.6%,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结论吸引器瓶盖内侧细菌污染可能是医院感染的潜在污染源,有必要进行定期清洁消毒.
作者:魏聿萍;张淳;黄占苗;吴新梅;陈复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炎提供细菌学依据. 方法取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万古霉素和头孢唑林对其有很好疗效;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头孢呋辛和阿米卡星对其有很好疗效. 结论对前列腺炎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陈红冰;雷小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护理部应首先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发挥护士长承上启下的管理作用,开展全员教育,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责,重点培养骨干力量,确保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 结果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措施得以很好落实. 结论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到顺利推进两个规范落实的作用.
作者:金美娟;杨爱云;李秀红;金蓉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常用抗生素对临床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结果检出非发酵菌699株,居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365株)、鲍氏不动杆菌(141株)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6株),三者占非发酵菌的8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活性强,敏感率70.0%,其次是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分别是57.8%、55.4%、55.0%、52.0%和50.0%,其余抗生素敏感率都<50.0%,一代头孢菌素对常见非发酵菌无效,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 结论常见非发酵菌是一类多重耐药且耐药性较高的细菌,治疗上好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并结合其耐药特点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的不同类型抗生素.
作者:王佩芬;黄源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我国权威部门1999年发表的报告指出,我国31个省、自治区全部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17 302例,其中吸毒人员12 531例,占全部感染的72.4%.由此可见,在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和HIV潜在的传播危险性.作为吸毒人员强制收容和进行治疗的戒毒机构,既是一个治疗中心,又可能是一个传播疾病的中心.尤其对检验技术人员,因在日常工作中常接触吸毒人员的血液、尿液,如果没有严格的预防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肖瑞森;郝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肝硬化合并军团菌的感染情况,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方法对5种10型军团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 结果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率高,为43.04%,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临床特征比较,相对缓脉、发热、腹泻、血钠、血磷差异显著. 结论肝硬化患者是军团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将军团菌IgM抗体检测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检查,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肖晖;陈兵;郭文栋;杨兵;王琦;师水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特点及耐药情况. 方法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42%,失代偿性肝硬化者为31%,其主要诱发因素为应用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不合理;主要病菌为G-杆菌占78.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感染占13.4%;感染时间多见于入院第2~3周. 结论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和临床经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周建英;柳盛;刘勇鹏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