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分析

张军民;罗燕萍;张秀菊;姚艺辉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机制, VITEK2高级专家系统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方法 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先用PCR检测mecA基因,再用VITEK2 高级专家系统(AES)检测并分析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结果 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测阳性,23株阴性;VITEK2 AES耐药机制分析,对β-内酰胺类耐药涉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改变、获得性青霉素酶;氨基糖苷类耐药包括磷酸转移酶(2")+ 乙酰转移酶(6')双功能酶、磷酸转移酶(3')-Ⅲ、腺苷转移酶(4')(4");大环内酯类/林可霉胺类/链阳菌素B(MLSB)与MLSB固有耐药或诱导耐药有关;对四环素类耐药包括TET K蛋白导致药物外排和(或)TET M蛋白导致靶位改变;利福霉素类耐药主要为高水平耐药;MRSA对喹诺酮类均耐药,而MSSA除1株外均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如呋喃妥因、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夫西地酸等均敏感. 结论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因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VITEK2 AES能可靠推测分析耐药菌所具有的耐药机制,将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杭州市医院自制医疗用水细菌污染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对我市各级医院医疗用水细菌污染状况开展监测. 方法对临床一线待用各类医疗用水进行现场采样,倾注培养,计数细菌菌落总数与污染程度分类. 结果 1999~2002年的监测显示,细菌超标的医院平均为39.3%,超标样品平均达55.4%. 结论医疗用水细菌污染严重,应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制定医疗用水制备规范与卫生标准.

    作者:葛朝珍;倪晓平;孙建荣;蒋辉权;查捷;顾水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腹腔大肠埃希菌感染大鼠内毒素血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腹腔内大肠埃希菌感染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75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又再分为1 d、3 d两个亚组),每组15只;感染组: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悬液(1×1010 CFU/L,15 ml/kg);治疗组: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后给予rh-GH (2.25 U*kg-1*d-1) 肌内注射治疗;于注射后24、72 h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浆TNFα浓度、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及平均动脉压(MAP). 结果感染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24 h和72 h分别为(0.256±0.052)和(0.189±0.052) EU/ml,明显高于对照组[(0.111±0.053) EU/ml,P<0.01],血TNFα明显升高[(3.59±0.69)/(2.88±0.74) μg/L,P<0.05],呈现典型而严重的感染性休克临床经过,MAP显著降低[(8.99±3.01)/(16.61±1.85) kPa,P<0.01];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在感染后24 h轻度升高[(0.150±0.039) EU/ml],72 h降至正常对照水平[(0.108±0.042) EU/ml],与感染组比较,两个时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72 h血TNFα浓度[(1.54±0.36)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88±0.74) μg/L,P<0.01]和感染组[(2.23±1.09) μg/L,P<0.05],血压基本维持稳定[(15.25±2.12)/(16.61±1.85) KPa],24 h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比对照组和感染组明显升高. 结论 rh-GH有助于降低严重腹腔内大肠埃希菌感染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和TNFα浓度,减轻内毒素血症和休克程度,维持血压稳定,上调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炎症部位噬菌细胞数量,防止细菌入血及不可控的炎症反应放大和器官功能损害,改善实验动物预后.

    作者:应明英;林英;黄英;王树人;植茂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799株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年度我院检出的799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99株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有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和多重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肠球菌耐药率高,并出现耐受万古霉素菌株. 结论临床病原菌耐药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大临床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抗生素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作者:李苏利;华川;王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肝硬化患者军团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肝硬化合并军团菌的感染情况,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方法对5种10型军团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 结果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率高,为43.04%,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临床特征比较,相对缓脉、发热、腹泻、血钠、血磷差异显著. 结论肝硬化患者是军团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将军团菌IgM抗体检测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检查,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肖晖;陈兵;郭文栋;杨兵;王琦;师水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棉签开口后污染的调查及对策

    在临床工作中,灭菌棉签打开后1次不能用完.有些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习惯于将开包后剩余的棉签放入工作服衣袋中,方便随时为患者使用.我们知道,无菌物品打开后要一次用完,未用完且没有被污染要无菌存放,24 h后需重新灭菌.利用即时开启的输液器包装袋存放开口棉签,装入工作服衣袋中随身携带使用,解决棉签污染问题.为此,我们对临床科室护士工作服衣袋中开口棉签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萍;李冰;杨慧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常见感染的评价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疗效,抗菌谱及不良反应. 方法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20例、尿路感染6例、肠道感染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300~600mg/d,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变化、细菌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6.6%,细菌清除率为88.9%,不良反应较少,且能耐受. 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疗效佳,使用安全.

    作者:龚瑾;朱惠莉;符礼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部队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调查及评价

    目的调查部队基层医疗单位消毒灭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及现场抽查方式,对34所基层医疗单位的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等进行调查和评价. 结果部队基层单位对医疗用品采用有效消毒灭菌方法占62.72%,不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占24.42%,未消毒处理物品占12.86%. 结论基层医疗单位应落实消毒灭菌制度,更新知识,加强监测.

    作者:张瞿璐;靳桂明;董玉梅;李自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戒毒机构检验技术人员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我国权威部门1999年发表的报告指出,我国31个省、自治区全部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17 302例,其中吸毒人员12 531例,占全部感染的72.4%.由此可见,在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和HIV潜在的传播危险性.作为吸毒人员强制收容和进行治疗的戒毒机构,既是一个治疗中心,又可能是一个传播疾病的中心.尤其对检验技术人员,因在日常工作中常接触吸毒人员的血液、尿液,如果没有严格的预防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肖瑞森;郝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非发酵菌致泌尿系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泌尿系感染中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消毒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 结果在泌尿系感染中,非发酵菌比例明显上升,占22%;前5位非发酵菌依次是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非发酵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 结论定期监测泌尿系感染细菌种类、耐药性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倩;丁丽萍;褚云卓;年华;刘桂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使用,老年人口及慢性病、癌症患者的增加、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近年来,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率有上升的趋势.它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1998~1999年的126所入网医院的NI发病率为3.92%,NI例次发病率为4.13%[1].美国每年有200多万例NI患者,花费4.5亿美元[2].文献报道[1],比利时NI发生率为14.8%,澳大利亚为8.6%,法国为9.0%,英国为11.2%,泰国为7.6%,1997年,香港玛丽医院NI发生率为21.1%,心脏骤停以及心肺复苏术后NI发生率为60.9%,气管插管术后的NI发生率为50.5%,NI患者病死率达32.4%[3].可见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就近年来N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作者:潘革;熊靖;韦香妮;罗建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三级预防策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预防为核心,更有效、更经济的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危害. 方法将三级预防策略应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 结果一级预防是医院全人群根本预防,突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环境改善、各项制度及操作强制性督导等措施来实施;二级预防是重点科室的防治,消除易感人群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发展、降低病死率、防止医院暴发流行;三级预防强调预防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增强医院人群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和热情,积极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实践中. 结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应充分发挥三级管理组织作用,做到全员参与、综合预防、全程监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靳桂明;刘幼英;张瞿璐;陈大军;王琼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方法 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先用PCR检测mecA基因,再用VITEK2 高级专家系统(AES)检测并分析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结果 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测阳性,23株阴性;VITEK2 AES耐药机制分析,对β-内酰胺类耐药涉及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改变、获得性青霉素酶;氨基糖苷类耐药包括磷酸转移酶(2")+ 乙酰转移酶(6')双功能酶、磷酸转移酶(3')-Ⅲ、腺苷转移酶(4')(4");大环内酯类/林可霉胺类/链阳菌素B(MLSB)与MLSB固有耐药或诱导耐药有关;对四环素类耐药包括TET K蛋白导致药物外排和(或)TET M蛋白导致靶位改变;利福霉素类耐药主要为高水平耐药;MRSA对喹诺酮类均耐药,而MSSA除1株外均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如呋喃妥因、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夫西地酸等均敏感. 结论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因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VITEK2 AES能可靠推测分析耐药菌所具有的耐药机制,将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作者:张军民;罗燕萍;张秀菊;姚艺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肝硬化患者血HBV DNA检测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3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经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等检查,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经血清免疫学检查HBV5项标志均为阴性的20例,5项标志中仅有抗-HBs阳性的16例.对36例肝硬化患者均于晨起采静脉血,予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PCR阳性者即血中检出HBV DNA.

    作者:王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糖肽类抗生素临床使用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糖肽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方法分析2001年12月~2002年11月我院糖肽类抗生素使用者共680例. 结果 65.4%的药物用在外科,70%用作手术后预防,有体温升高者占46.9%,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或<4×109/L者有40%,肺内有湿啰音者占35.3%,有咳嗽咯痰者占15.1%.细菌分离率仅为7.94%,而且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但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 结论应加强对糖肽类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合理用药,以延缓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产生.

    作者:曹照龙;何权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与医疗费用

    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引进,侵入性操作大量增多,放疗、化疗十分普及,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不断增加.

    作者:林玲;叶培锦;王丽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4种抗菌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目的为了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4种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11种抗菌药物比较,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 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B法作细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共分离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6株.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低分别为6.6%和7.5%,而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都出现较强的抗药性. 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要条件致病菌和医院感染菌之一,在临床分离菌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日益增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复合制剂是目前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较理想的抗菌药物.

    作者:黄志刚;陆文熊;李明发;黄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烧伤病区床单位细菌污染的调查及消毒研究

    目的探讨臭氧消毒器对烧伤病区床单位被褥和枕芯内部的消毒效果. 方法对烧伤病区20个床单位的被子、褥子和枕芯,于臭氧消毒器消毒前后分别采样,使用不同培养基分别进行细菌定量和菌种鉴定. 结果烧伤病区床单位污染严重,以被褥更为明显,病原菌检出率为77.5%,臭氧消毒处理后床单位菌量明显下降,菌种明显减少. 结论床单位臭氧消毒器除对物品表面具有消毒作用外,对病床被褥的棉絮及枕芯内部也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作者:王淑君;柴家科;耿莉华;常东;么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检验报告单的污染及对策

    检验报告单是临床医生与检验科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的工作流程是用化验单裹着一管血或用尿(便)杯压着一张化验单送到检验科检验,经常出现血、尿等标本洒溢到化验单上造成污染.化验单污染成了医院感染的一条重要播散途径.

    作者:史连义;汪阳林;胡长征;张晓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备用状态中心吸引器瓶盖内侧细菌污染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中心医用吸引设备终端吸引器瓶盖内侧细菌污染情况,并检测与污染密切相关的细菌类型. 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对全院病区抢救室及手术室的中心吸引器瓶盖内侧采集样本培养并分离鉴定. 结果检测的65份标本中细菌污染率为64.6%,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结论吸引器瓶盖内侧细菌污染可能是医院感染的潜在污染源,有必要进行定期清洁消毒.

    作者:魏聿萍;张淳;黄占苗;吴新梅;陈复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碘伏有效浓度初步探讨

    降低切口感染率是产科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我院就应用不同浓度碘伏消毒来预防切口感染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彭检妹;张荣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