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棉签开口后污染的调查及对策

秦萍;李冰;杨慧英

关键词:棉签, 微生物监测, 污染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灭菌棉签打开后1次不能用完.有些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习惯于将开包后剩余的棉签放入工作服衣袋中,方便随时为患者使用.我们知道,无菌物品打开后要一次用完,未用完且没有被污染要无菌存放,24 h后需重新灭菌.利用即时开启的输液器包装袋存放开口棉签,装入工作服衣袋中随身携带使用,解决棉签污染问题.为此,我们对临床科室护士工作服衣袋中开口棉签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军团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肝硬化合并军团菌的感染情况,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方法对5种10型军团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 结果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率高,为43.04%,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临床特征比较,相对缓脉、发热、腹泻、血钠、血磷差异显著. 结论肝硬化患者是军团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将军团菌IgM抗体检测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检查,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肖晖;陈兵;郭文栋;杨兵;王琦;师水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我院7年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菌群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探讨我院7年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方法监测并分析1994、1995、1999、2000年门诊及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引发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50%,其次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与前两年相比,葡萄球菌属细菌检出率逐渐减少,肠球菌和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所有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加趋势明显,尤其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极高,>70%;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好. 结论我院7年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产生很大变迁,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本地区及本院流行病学变化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鑫;杨敬芳;李继红;魏艳丽;马芳;刘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组合移动式空气幕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组合移动式空气幕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对手术间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应用LWC-I 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安装组合移动式空气幕的手术间,以传统方法消毒的手术间,以及万级固定层流净化手术间,9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空气质量的采样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安装组合移动式空气幕的手术间空气中的浮游菌为147.88 CFU/m3,能够达到国家万级手术间空气浮游菌的洁净标准.结论组合移动式空气幕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我国医院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现状,有效控制手术期的感染.

    作者:宋烽;张邯红;文玉琴;张金凤;索继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乙型脑炎患儿医院感染分析

    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地的常见和多发病,因此有必要对其医院感染进行分析.

    作者:任崇松;毛晓清;唐春莲;杨超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酵母样真菌感染及对氟康唑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酵母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用氟康唑对其进行药物敏感监测. 方法选择氯化三苯四氮唑(TTC)培基上不同颜色菌落,用API20AUX做菌种鉴定;用纸片扩散法与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结果 295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179株、热带念珠菌51株、近平滑念珠菌42株,三者占酵母样真菌分离率的92%,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除对3株光滑念珠菌全部耐药外,对其余菌株MIC值均在0.125~4μg/ml之间. 结论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等为主,且对氟康唑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冯羡菊;徐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4种抗菌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目的为了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4种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11种抗菌药物比较,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 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K-B法作细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共分离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6株.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低分别为6.6%和7.5%,而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都出现较强的抗药性. 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要条件致病菌和医院感染菌之一,在临床分离菌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日益增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复合制剂是目前治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较理想的抗菌药物.

    作者:黄志刚;陆文熊;李明发;黄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 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1998~2000年)180例CNS医院感染者临床及耐药情况,并与前3年(1995~1997年)感染状况比较. 结果近3年医院感染中葡萄球菌分离率占医院感染总分离菌株的30.8%,较明显增高(P<0.05%),其中CNS占17.92%,显著高于前3年的6.22%(P<0.01);感染者多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细菌分离数较多的依次为尿、烧伤创面和痰;CNS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除溶血葡萄球菌外)耐药率相对较低. 结论近年医院感染中CNS分离率显著增高,感染部位广泛,CN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作者:江晓平;魏雪芬;赵先颖;苏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与医疗费用

    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引进,侵入性操作大量增多,放疗、化疗十分普及,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不断增加.

    作者:林玲;叶培锦;王丽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PVC袋装输液混压灭菌法的灭菌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3种不同的灭菌方法,观察PVC袋装输液混压灭菌的灭菌效果. 方法采用化学指示胶带和生物菌片指示结果比较法,并采用10点同步验证和Fo值显示以及PVC袋装输液破损、输液质量如:含量、pH值、5-HMF、无菌、热原的检测的结果比较. 结果在3种不同的灭菌方法中,化学指示和生物菌片指示121℃15 min混压灭菌为合格,同步验证和Fo值显示混压灭菌程序的灭菌器内均匀一致,破损率、输液质量比较显示121℃15 min混压灭菌质量明显高于另两种灭菌方法. 结论混压灭菌完全适合PVC袋装输液,并使其输液质量明显提高,建议PVC袋装输液灭菌采用121℃15 min混压灭菌.

    作者:吴汉斌;吴杲;童学周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了使血透室管理实施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根据我院印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血透室保洁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到班、落实到人,每日检查及查漏补缺,纠正不足.

    作者:刘学宁;刘立森;齐莫寒;施宏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戒毒机构检验技术人员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我国权威部门1999年发表的报告指出,我国31个省、自治区全部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17 302例,其中吸毒人员12 531例,占全部感染的72.4%.由此可见,在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和HIV潜在的传播危险性.作为吸毒人员强制收容和进行治疗的戒毒机构,既是一个治疗中心,又可能是一个传播疾病的中心.尤其对检验技术人员,因在日常工作中常接触吸毒人员的血液、尿液,如果没有严格的预防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肖瑞森;郝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抗菌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使用及耐药性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使用,并对常见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方法抽取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历447份,统计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利用 Microscan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 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达19种,使用率为100%,高的为青霉素类、头孢类,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喹喏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 结论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诱导下产生的耐药株逐渐增多,因此医生应根据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

    作者:曾佑群;吴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使用,老年人口及慢性病、癌症患者的增加、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近年来,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率有上升的趋势.它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1998~1999年的126所入网医院的NI发病率为3.92%,NI例次发病率为4.13%[1].美国每年有200多万例NI患者,花费4.5亿美元[2].文献报道[1],比利时NI发生率为14.8%,澳大利亚为8.6%,法国为9.0%,英国为11.2%,泰国为7.6%,1997年,香港玛丽医院NI发生率为21.1%,心脏骤停以及心肺复苏术后NI发生率为60.9%,气管插管术后的NI发生率为50.5%,NI患者病死率达32.4%[3].可见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就近年来N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作者:潘革;熊靖;韦香妮;罗建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急性白血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 方法对372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急性白血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15.6%,病死率48.3%;中性粒细胞数下降、年龄、激素、化疗、不合理抗生素的使用及住院时间长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真菌是主要致病菌. 结论对中性粒细胞数<1.0×109/L的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措施.

    作者:章正华;万楚成;郭仁慈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烧伤病区床单位细菌污染的调查及消毒研究

    目的探讨臭氧消毒器对烧伤病区床单位被褥和枕芯内部的消毒效果. 方法对烧伤病区20个床单位的被子、褥子和枕芯,于臭氧消毒器消毒前后分别采样,使用不同培养基分别进行细菌定量和菌种鉴定. 结果烧伤病区床单位污染严重,以被褥更为明显,病原菌检出率为77.5%,臭氧消毒处理后床单位菌量明显下降,菌种明显减少. 结论床单位臭氧消毒器除对物品表面具有消毒作用外,对病床被褥的棉絮及枕芯内部也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作者:王淑君;柴家科;耿莉华;常东;么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口腔科医疗器械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分析

    目的通过对口腔医疗器械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状况的调查,找出其分布的特点,加以克服,以提高医疗质量. 方法分别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用斑点杂交试验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 结果不同级别医疗单位之间差异显著,其中镇级以下医疗单位污染为严重;不同种类口腔医疗器械之间有差异,其中以手机的污染为严重;不同消毒方法之间有差异,其中以0.1%苯扎溴铵消毒效果为差. 结论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消毒工作的监管,采用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口腔医疗器械.

    作者:肖文忠;雷满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抗生素应用对腹泻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CCU及综合科2年内77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高龄、原发病的严重程度、侵袭性操作增加、频繁更换抗生素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意识障碍越重、抗生素更换越频繁,腹泻持续时间越长.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避免由低级到高级频繁更换抗生素,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李小宇;郑爱平;单沙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糖肽类抗生素临床使用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糖肽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方法分析2001年12月~2002年11月我院糖肽类抗生素使用者共680例. 结果 65.4%的药物用在外科,70%用作手术后预防,有体温升高者占46.9%,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或<4×109/L者有40%,肺内有湿啰音者占35.3%,有咳嗽咯痰者占15.1%.细菌分离率仅为7.94%,而且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但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 结论应加强对糖肽类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合理用药,以延缓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产生.

    作者:曹照龙;何权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为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特点及耐药情况. 方法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42%,失代偿性肝硬化者为31%,其主要诱发因素为应用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不合理;主要病菌为G-杆菌占78.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感染占13.4%;感染时间多见于入院第2~3周. 结论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和临床经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周建英;柳盛;刘勇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非发酵菌致泌尿系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泌尿系感染中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消毒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 结果在泌尿系感染中,非发酵菌比例明显上升,占22%;前5位非发酵菌依次是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非发酵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 结论定期监测泌尿系感染细菌种类、耐药性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倩;丁丽萍;褚云卓;年华;刘桂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