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能锋;李阳;修崇英
目的了解20世纪90年代临床主要病原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0~1999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SMZco、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多西环素,大肠埃希菌对多粘菌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SMZco、头孢唑林,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已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以上3种病原菌的耐药谱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发生显著性变化.
作者:黄长武;李兴禄;陈维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澳门镜湖医院及中山一院血透中心对肝炎病毒感染血透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澳门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5%,其中医院感染占1.5%;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0.0%,医院感染占6.1%.中一组HBsAg阳性25.2%,医院感染占17.0%;HCV阳性52.8%,医院感染占44.7%;丁型肝炎病毒(HDV)占4.0%,戊型肝炎病毒(HEV)占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控制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采用Peresal血液消毒.
作者:潘健涛;陈雄辉;蔡宗仰;朱兰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两例反复腹泻患儿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方法粪便分离细菌后鉴定菌种并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试验. 结果一株为德比沙门菌,另一株为鼠伤寒沙门菌,两菌株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磺胺类及喹诺酮类全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奥格门丁和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应注意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多重耐药菌产生.
作者:金凤玲;崔龙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的全程管理.方法从购置、发放、使用至用后处理制订了全程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检查.结果通过半年的运行,购置做到三证齐全,统一管理发放,使用后平均回收率达96%,毁形率达100%.结论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的全程管理达到感染管理标准要求.
作者:于凤云;薛秀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院感染导致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不但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时间,而且严重者引起功能障碍,本文就我院眼科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 临床资料对我科1993年1月~2000年7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住院人数共计3 51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平均眼科医院感染率为0.83%.2 结果2.1 感染部位及例数眼内炎3例,结膜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2例,肠道感染5例,其他2例.2.2 感染与病种的关系发生眼内炎感染100%为实施内眼手术后的患者,其中2例原有糖尿病史,结膜炎医院感染4例为手术患者、3例为非手术患者,其他几种感染80%发生在儿童及老年患者.
作者:张兰;郭永平;崔文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我院1998~2000年以来住院48 h后发生支气管-肺部感染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对策.1 一般资料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53岁,男性43例,女性40例.83例患者脑出血者占首位,依次是脑栓塞、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阻塞性肺疾患者.痰培养45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多.2 结果对分离的致病菌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敏感性较低.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结果痊愈者
作者:王彦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性,72岁,双侧脑梗塞入院,住院期间反复高热,先后给予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治疗,约2个月时出现肛周皮肤念珠菌感染,口服氟康唑(大扶康)愈.住院4个月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半个月,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数个小米粒大粉白色冠状赘生物,渐增至高粱米粒大,数日后增至10余个,沿冠状沟排列,病理报告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见空泡细胞.诊断:尖锐湿疣.
作者:夏慧华;王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失调患者医院感染规律.方法用BMI指数和血清转铁蛋白值评价530例医院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下的医院感染特点.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营养失调,22.08%(117例)明显消瘦,13.96%(74例)过度肥胖,均明显高于参考对照(P<0.05);且不同的营养失调类型可有不同的感染易患部位. 结论对严重营养失调患者应进行有目的的医院感染监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及饮食调配.
作者:吴保凡;崔艳红;冀秀芝;纪瑞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计算存在这样的问题,未将期末住院患者及其他们中的新发病例考虑在内,这样是不全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一定时期里处在一定危险的人群中新发病例的频率.
作者:赵金荣;靳祥堂;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及其并发症.方法调查1993年1月~2000年7月6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置管后部分导管拔管后管端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所置97根次导管,培养49根次,13根培养结果呈阳性,引发导管败血症7例,炎性血栓3例,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置管后相关感染与患者全身状况、置管部位有无创面,置管方式、导管留置时间、输入的液体及创面有无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置管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琛;顾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的痰菌状况.方法对7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分离,经培养鉴定共取得121株致病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G-菌占72.7%,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20.7%、产气杆菌19.0%,药敏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明显增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大多数细菌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的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产气杆菌检出率高,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今后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生素.
作者:甘丹;刘茜;李叶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加强导管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对导管室工作环境、建筑规划、布局设计、卫生标准、消毒隔离、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试验总结.结果结合新颁布的医院感染规范,指出目前医院在导管室预防医院感染、卫生学标准与制订发展规划方面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结论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无本专业系统的卫生学标准,目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制订相应的卫生学标准,其中包括导管室工作流程设计、区域划分、各区域空气净化标准、消毒灭菌方法等是当务之急;按标准要求落实导管室的各项工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高玉清;林汉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与颅脑外科医院感染严重性的相互关系.方法调查近年我院颅脑外科经病原学检查所证实的医院感染病例53例、计69例次发病情况;细菌鉴定采用由法国制造的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测定法. 结果在本组69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占37.68%,真菌占28.99%,每例平均使用3.28种抗菌药物.结论颅脑外科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与抗菌药物大量、重复使用密切相关.
作者:夏德发;程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生.方法通过对医院病区两年来送检的各类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 732例患者的832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菌株974株,其中690份标本为单一感染,284份为混合感染;真菌感染严重并有上升趋势;肿瘤患者因手术、接受放化疗等,导致细菌真菌二重感染率增加.结论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应经常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便得到有效的抗菌目的并抑制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张金艳;单保恩;王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监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血液透析液监测进行实际情况分析.结果透析器入口透析液细菌数控制在200 CFU/ml以下的要求缺乏依据.结论透析器入口透析液细菌含量标准应该是透析用水的标准.
作者:李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使医用废弃物达到无害化处理.方法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类型对其在院内设施中行焚烧、熔化、深埋及混凝土固化处理;放射性废物用专门容器收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衰变池封存、活性碳过滤等,院内不能完全处理的送有关部门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场处理.结果防止医用废弃物造成的生物、物理、化学、放射污染灾害.结论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措施规范化,是医用废弃物处理制度化、无害化的保障.
作者:周海波;周海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临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于1999年5月~2000年7月间由产ESBLs革兰阴性菌引起医院感染.结果产ESBLs革兰阴性菌的医院感染细菌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占57.1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约各占14.25%;研究发现,此感染多见于那些健康等级差、住ICU病房、烧伤及机体抵抗力差的患者中,并与长期住院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有明显关系.结论产ESBLs革兰阴性菌在医院中的感染正日益增多,尤其多见于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生素、住ICU病房的患者中;亚胺培南是目前少数对ESBLs高度稳定的品种之一.
作者:马健;张延霞;贺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重视药剂科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把住抗生素的合格使用关,采集门诊药房调配使用器具及处方等样本,减少处方调配过程污染;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做好制剂回收瓶及门诊输液卡片的管理规定,设立传染专科药房,防止患者交叉感染. 结果加强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院滥用抗生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药剂人员的院感意识明显增强,加强调配用具、室内空气及药剂人员手的消毒;提高了各种消毒液的配制质量;制剂回收瓶及输液卡片严格消毒,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污染源,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结论药剂科在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引起医院领导及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将药剂科纳入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科室.
作者:杜国安;王高升;王瑞芳;吴铁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危险因素.方法以46例肺结核并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痰培养结果与空气培养结果比较,并以医院感染组与住院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病灶范围、合并症、治疗措施、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免疫功能8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痰培养以G-杆菌医院感染组占56.7%,空气培养9.8%,差异有显著性P<0.001;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等8个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并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G-杆菌感染为主,与自身基础疾病因素、治疗、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何根;覃美逢;周莲娣;唐柳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对我院1999年6~12月份506例手术患者的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如下.1 结果506例手术患者中输血人数310例占60.12%,见表1.2 讨论检测标本中阳性数51例,占总检测数的10.07%.乙肝表面抗原占7.31%,仍为本地区主要感染源.HIV初筛阳性一例,是否确证未知,病例记载有输血史.丙肝抗体性12例,占2.37%.高于相关报道.
作者:苏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